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第13课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过程(酝酿、爆发、高潮和结局);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以人物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师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烈士革命首创精神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受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艰难尝试。1、教材地位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之分。

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教材地位1、辛亥革命3、重点难点4、特别说明四川“保路运动”为学生理解内容,关键在于理清其与武昌起义的关系。(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客观上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契机)

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重点难点4、特别说明四川“保路运动”为学生理解内容,关键三、教法分析

教师以创设人物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主要采用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但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欠缺。三、教法分析主题:看历史人物,学辛亥革命背景爆发高潮结局导入新课四、教学过程主题:看历史人物,学辛亥革命背景爆发高潮结局导入新课四、教学学习目标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第62—65页的内容,对照以下思考题,找出答案,8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的回答既快又准确。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2、武昌起义的过程?3、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目标后教更正、讨论后进生----中等生----优生----教师点拨后教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教师过渡一:设计意图:熟悉的人物引入——思考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参考材料:可能性(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必然性(民族危机)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至今令中

这天,黎元洪呆呆的坐在房间里,他还没想明白,为什么明明已经抓住了革命党的主要人物,破坏了革命党的领导层,起义还是发生了,难道大清国真的就没救了吗?一想到这个念头,黎元洪一下子冒了一身冷汗。如果大清国真的完蛋了,难道我真的要为大清国陪葬吗?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教师过渡二:设计意图:材料引入思考题2、武昌起义的过程?参考材料:

这天,黎元洪呆呆的坐在房间里,他还没想明白,为什么明明已经教师过渡三: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在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1911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本世纪最著名的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礼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了民主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国旗?ABCD◆考考你:辛亥革命后确立了民国纪年,目前台湾地区依然采用此纪年法,那么2012年时值民国纪元的哪一年?A99年B100年C101年◆考考你:孙中山曾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这句话意思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设计意图:引入思考题3、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教师过渡三: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分析内容,体会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参考资料:分析内容,体会进步意义《中华民国临教师过渡四:设计意图:补充结构图引入思考题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这是一张文革时期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纯手工绘图,大家一起补一补教师过渡四:设计意图:补充结构图引入这是一张文革时期关于袁世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教师过渡五:设计意图:开放式评价引入思考题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着日本服装,参考材料: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其一,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关于有人认为“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其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有人认为“有名无实”或“只剩下一块招牌”。其三,颁布了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仍然是旧式的革命,它没有也不可能跳出王朝更替的传统,更不可能建立起来新型的民主政治和崭新的政治秩序。在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为社会注入了崭新的思想意识。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张勋复辟的丑剧更是昙花一现,就充分证明了新思想意识的内在力量。

民主共和并未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为其买单。在思想文化方面参考材料: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如黄逸平认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也有辛亥革命的一份功勋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地一些政治变革和影响,为这次资本主义高潮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有论者把“黄金时代”的出现归因于“列强无暇东顾”和人民以抵制洋货为代表的反帝斗争,或认为辛亥革命“影响所及,反映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成果是极其有限的”。在经济方面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上,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在社会风俗方面放足和禁缠(禁止缠足)成效最差,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好些地方的妇女依然缠足。剪辫稍好,但坚持不剪的人,也所在多有。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背景

爆发辛亥革命高潮

结局

意义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背诵《临时约法》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必做:背写在作业本上,下课前交齐。

选做:《高考领航》题当堂训练五、教学反思设计亮点:新课过程中,人物情境的设计贯穿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高潮、结局。评价问题的开放式探究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缺陷:虽然设计的主线是人物,但是碍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对所涉及的人物的整体把握是不全面的,比如孙中山仅仅在建立民国时候提及,事实上他贯穿辛亥革命的始终,与时俱进。五、教学反思设计亮点:设计缺陷:虽然设计的主线是人物,但是碍谢谢!历史是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谢谢!历史是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第13课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过程(酝酿、爆发、高潮和结局);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以人物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师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烈士革命首创精神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受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艰难尝试。1、教材地位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之分。

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教材地位1、辛亥革命3、重点难点4、特别说明四川“保路运动”为学生理解内容,关键在于理清其与武昌起义的关系。(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客观上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契机)

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重点难点4、特别说明四川“保路运动”为学生理解内容,关键三、教法分析

教师以创设人物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主要采用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但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欠缺。三、教法分析主题:看历史人物,学辛亥革命背景爆发高潮结局导入新课四、教学过程主题:看历史人物,学辛亥革命背景爆发高潮结局导入新课四、教学学习目标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第62—65页的内容,对照以下思考题,找出答案,8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的回答既快又准确。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2、武昌起义的过程?3、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目标后教更正、讨论后进生----中等生----优生----教师点拨后教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教师过渡一:设计意图:熟悉的人物引入——思考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参考材料:可能性(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必然性(民族危机)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至今令中

这天,黎元洪呆呆的坐在房间里,他还没想明白,为什么明明已经抓住了革命党的主要人物,破坏了革命党的领导层,起义还是发生了,难道大清国真的就没救了吗?一想到这个念头,黎元洪一下子冒了一身冷汗。如果大清国真的完蛋了,难道我真的要为大清国陪葬吗?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教师过渡二:设计意图:材料引入思考题2、武昌起义的过程?参考材料:

这天,黎元洪呆呆的坐在房间里,他还没想明白,为什么明明已经教师过渡三: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在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1911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本世纪最著名的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礼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了民主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国旗?ABCD◆考考你:辛亥革命后确立了民国纪年,目前台湾地区依然采用此纪年法,那么2012年时值民国纪元的哪一年?A99年B100年C101年◆考考你:孙中山曾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这句话意思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设计意图:引入思考题3、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教师过渡三: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分析内容,体会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参考资料:分析内容,体会进步意义《中华民国临教师过渡四:设计意图:补充结构图引入思考题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这是一张文革时期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纯手工绘图,大家一起补一补教师过渡四:设计意图:补充结构图引入这是一张文革时期关于袁世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教师过渡五:设计意图:开放式评价引入思考题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着日本服装,参考材料: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其一,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关于有人认为“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其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有人认为“有名无实”或“只剩下一块招牌”。其三,颁布了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仍然是旧式的革命,它没有也不可能跳出王朝更替的传统,更不可能建立起来新型的民主政治和崭新的政治秩序。在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为社会注入了崭新的思想意识。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张勋复辟的丑剧更是昙花一现,就充分证明了新思想意识的内在力量。

民主共和并未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为其买单。在思想文化方面参考材料: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如黄逸平认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也有辛亥革命的一份功勋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地一些政治变革和影响,为这次资本主义高潮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有论者把“黄金时代”的出现归因于“列强无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