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要求: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要求:一、世界经济大危机【探究活动】(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有何具体表现?(2)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世界说明了什么?(3)这次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材料二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1)范围广(2)持续时间长(3)破坏力巨大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材料二、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但是美国工人的工资仅增长为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思考:(1)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资本家盲目生产,超出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阅读下列材料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资本家练习巩固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其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练习巩固(1)原因①18世纪晚期期工业革命开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束缚,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市场。②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产生。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得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2)得到的认识①垄断的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③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济战略。(1)原因深化探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有何启示?提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2、要随时注意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深化探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有何启示?提示二、罗斯福新政二、罗斯福新政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特征)思考: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是什么含义?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一、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二、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三、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四、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四、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五、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缓和劳资矛盾
五、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4、作用与影响:①度过经济大危机,促使生产力恢复②缓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③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经济生活:扩大政府职能、总统权力、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特点: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6、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自我调整4、作用与影响: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新政的特点:1、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和政策。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新在何处?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例3、1933年—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其目的是()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C、复兴工业D、社会保障救济
例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DC例3、1933年—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例4、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关于新政实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②美国的国情决定③借鉴苏联经济体制④从根源上消除经济危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例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DA例4、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关于新政实施成功请回答阅读材料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请回答阅读材料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最终目的还是什么?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的成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原理的具体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手段?属于改良还是革命?政府干预改良最终目的还是什么?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罗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三、渡过难关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及其影响。(1)1933-1936美国经济逐渐恢复(2)1935-1939工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农业生产也保持稳定(3)二战时美国彻底摆脱危机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的商税骂他们是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材料二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请思考:1、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2007山东高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007山东高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国家立法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罗斯福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罗斯福通过对罗斯福个人战后的美国经济19811983200119651991黄金“滞胀”复苏繁荣衰退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的美国经济19811983200119651991黄金“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1、美国A“黄金时代”(50-70年代初)--“世界经济霸主”B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经济“滞涨”C“里根时代”(80年代)--经济复苏时代
原因:a、减少财政支出b、减少政府经济干预c、削减税收、刺激投资D“克林顿时代”(90年代)---“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原因:经济改革-“第三条道路”:扩大就业、减少财政赤字;“新经济”-“知识经济”兴起”原因:1)大力拓展世界市场2)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发展新兴产业3)延续、发展社会福利政策4)强化国家干预经济原因:石油危机、经济危机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原因:1)大2、西欧的重建与发展A45-50年代初经济恢复时期到战前水平:外因:接受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内因:发展高科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社会改革建立福利制度B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50-70年代)代表:西德60年代初--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原因:a政治改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有效的经济政策c注重科教事业、技术革命d美扶持“马歇尔计划”2、西欧的重建与发展美国西欧共同原因1、“马歇尔计划”的援助2、发展高科技3、推行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4、建立国家福利制度1、利用高科技,发展新兴产业2、推行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即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开拓世界市场2、利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3、推行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宏观调控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3、建立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美国西欧共同原因1、“马歇尔计划”1.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2.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战后的西欧a.战后德国政局比较稳定b.实行非军事化c.政府扶持工业的政策d.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确保了经济的高速发展e.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1.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2.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的原因内因: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外因:美国扶植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教育引进先进科技战后的日本表现:1952年、70年代后期、1987年发展的原因内因: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外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1)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盛行2)福利国家制度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形成3)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服务业)4)“新经济”崛起(知识经济+信息技术)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1、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战后得到极大发展B、生产所有制发生变化C、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增强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包括()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提高生产效率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各国采取了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④借助别国发动的战争激活经济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④BB1、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要求: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要求:一、世界经济大危机【探究活动】(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有何具体表现?(2)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世界说明了什么?(3)这次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材料二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1)范围广(2)持续时间长(3)破坏力巨大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材料二、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但是美国工人的工资仅增长为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思考:(1)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资本家盲目生产,超出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阅读下列材料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资本家练习巩固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其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练习巩固(1)原因①18世纪晚期期工业革命开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束缚,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市场。②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产生。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得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2)得到的认识①垄断的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③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济战略。(1)原因深化探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有何启示?提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2、要随时注意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深化探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有何启示?提示二、罗斯福新政二、罗斯福新政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特征)思考: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是什么含义?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一、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二、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三、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四、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四、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五、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缓和劳资矛盾
五、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4、作用与影响:①度过经济大危机,促使生产力恢复②缓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③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经济生活:扩大政府职能、总统权力、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特点: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6、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自我调整4、作用与影响: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新政的特点:1、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和政策。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新在何处?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例3、1933年—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其目的是()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C、复兴工业D、社会保障救济
例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DC例3、1933年—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例4、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关于新政实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②美国的国情决定③借鉴苏联经济体制④从根源上消除经济危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例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DA例4、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关于新政实施成功请回答阅读材料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请回答阅读材料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最终目的还是什么?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的成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原理的具体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手段?属于改良还是革命?政府干预改良最终目的还是什么?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罗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三、渡过难关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及其影响。(1)1933-1936美国经济逐渐恢复(2)1935-1939工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农业生产也保持稳定(3)二战时美国彻底摆脱危机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的商税骂他们是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材料二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请思考:1、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2007山东高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007山东高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国家立法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罗斯福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罗斯福通过对罗斯福个人战后的美国经济19811983200119651991黄金“滞胀”复苏繁荣衰退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的美国经济19811983200119651991黄金“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1、美国A“黄金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0课 和家人在一起教学设计 未来版
- 极简商务计划总结
-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5课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半年工作总结与数据分析报告
- 18 旅游节(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 2025IDEAS毕业答辩模版
-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课文3 11 项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个人代持股协议书7篇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riends Part A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专题04-完形填空2023年高考英语三模试题分项汇编(新高考八省专用)-(原卷版)
- 物理治疗学(人卫三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湖北省黄冈八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道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
- 花粉购销合同范例
- 柑橘品种改良研究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劳务派遣信息管理系统
- 无人值守道闸运营方案
- 极地安全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