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1考点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查内容。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15题;考查了抒情方式和诗歌的构思立意等。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考点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2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3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而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扬”是铺垫,“抑”是目的,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在唐以后,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最后篇章结构。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突出强调后者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提醒在古诗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构思立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提问方式】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⑵请从动、静(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⑶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⑷某个字是怎样贯穿全篇的?试做简要分析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以上问题指向明确)鉴赏修辞手法鉴赏抒情手法鉴赏篇章结构鉴赏描写手法【提问方式】鉴赏修辞手法鉴赏抒鉴赏篇章结构鉴赏描写手法6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关于笼统提问答题思路】

先考虑修辞;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写景诗的特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本上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最后篇章结构。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7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运用这种技巧。(3)此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8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91、比喻2、拟人3、对偶4、对比5、夸张6、用典7、双关8、互文一、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10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雨后初晴景色的喜爱(步骤三)

(2005全国卷三)雨后池上刘敏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2005全国卷三)雨后池上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12(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⑴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09江苏卷)

1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15题;逢入京使岑参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构成一种情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参考答案】(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参考答案】(第一步指14(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运用15【例】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析这首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6解析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对比的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今昔对比,更显今年元夜的凄凉,突出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怅惘与悲伤孤独的情怀。解析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17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王维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预计2020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简析这首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表达技巧鉴赏18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抒19角度一:抒情方式角度一:抒情方式20

一、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一、直接抒情

21乐景乐情哀情哀景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二、间接抒情乐景乐情哀情哀景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二、间接抒情2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乐景写乐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3(2011年海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年海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24答:1、作者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1分)2、作者看见荒芜的郊外,草尽碑存,雪山残阳等,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到当年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3分)

3、哀景抒哀情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2分)

答:25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托物言志(咏物诗)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26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菊(郑谷)画菊(郑思肖)《菊》、《画菊》分别表现了27(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写于北宋灭亡之后,政府南迁之后(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28角度二:描写方式角度二:描写方式29正面描写:侧面描写:1、正侧结合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写本体,使所描写的对象更鲜明突出。正面描写:1、正侧结合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30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正侧结合诗人怎样描写罗敷的美丽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正侧结合诗人怎样描写罗敷的美丽的?正31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构成一种情趣。2、动与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32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鸟鸣涧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诗333、虚与实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3、虚与实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34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35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36

初入淮河四绝句㈢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虚实结合【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初入淮河四绝句㈢杨万37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全国卷)高考题例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38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踏莎行(欧阳修)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39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40一、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1.正衬: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2.反衬: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一、衬托41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行陈与义【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早行【注】驼褐:是42参考答案a.用了反衬手法。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以动衬静。c.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静。e.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参考答案a.用了反衬手法。43二、象征(咏物诗中常用)

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抽象意义,或思想,或感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二、象征(咏物诗中常用)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4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45作用: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46三、渲染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渲染和烘托常常并提,在使用时,渲染一般从正面着眼,而烘托一般从侧面用笔。

三、渲染47四、用典

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用典有用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四、用典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48①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此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①用事:49②用前人诗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

“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杜牧赠别诗里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句子。“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②用前人诗句:50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51表达技巧鉴赏之构思立意表达技巧鉴赏之构思立意52例如: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评:杜牧诗以小见大,以小事写大事,借吃荔枝的小事来讽刺帝妃的荒淫误国,总结历史教训。一、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例如:过华清宫评:杜牧诗以53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故乡大小之事怀者念者可问者该有多少,却只关心窗前“寒梅”是否开放,真是“寄至味于淡泊”这就是“以少总多”,“寄深于浅,寄厚于轻”。

杂诗故乡大小之事怀者念者可问者该有多少,却只关心54

二、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这两句起什么作用?

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卒章显志,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二、卒章显志。蜀

相杜甫结尾两句,更从55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56

以景结情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通过“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而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三、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57

以景结情的作用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就情取景,渲染气氛。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以烘托此类情绪。以景结情的作用大致有两种情况:58

后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写景。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例如后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59

(二)、因人写景,篇末传神:

1、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气概。如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辽阔、远大的境界作为将军回首望远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将军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二)、因人写景,篇末传神:60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3、哀景抒哀情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而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扬”是铺垫,“抑”是目的,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此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2005全国卷三)雨后池上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先考虑修辞;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一、衬托

2、用人物居住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风貌。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诗人访友不遇,但朋友的居境却告诉他:难怪你的诗使人看了清爽入骨,原来你门前是清清的流水,且又面对皑皑的满山积雪啊!诗中虽然未见其人,但结句对友人居住环境的描绘,就把友人那清爽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暗示给了我们。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61三、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三、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62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2、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63抑扬的作用

突出强调后者抑扬的作用突出强调后者6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5

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而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扬”是铺垫,“抑”是目的,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66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先写少妇“不知愁”,次句紧承首句,以少妇春日凝妆登楼赏景具体展示其不知愁为何物。第三句陡然转折,以路边柳色引发愁思,乃至自然逼出第四句的“闺怨”,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欲抑先扬闺怨王昌龄首句先写少妇“不知愁”,67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68考点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查内容。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15题;考查了抒情方式和诗歌的构思立意等。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考点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69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70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而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扬”是铺垫,“抑”是目的,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在唐以后,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最后篇章结构。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突出强调后者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提醒在古诗7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构思立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72【提问方式】⑴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⑵请从动、静(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⑶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⑷某个字是怎样贯穿全篇的?试做简要分析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以上问题指向明确)鉴赏修辞手法鉴赏抒情手法鉴赏篇章结构鉴赏描写手法【提问方式】鉴赏修辞手法鉴赏抒鉴赏篇章结构鉴赏描写手法73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关于笼统提问答题思路】

先考虑修辞;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写景诗的特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基本上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最后篇章结构。难: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7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运用这种技巧。(3)此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75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761、比喻2、拟人3、对偶4、对比5、夸张6、用典7、双关8、互文一、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77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

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

表达作者对雨后初晴景色的喜爱(步骤三)

(2005全国卷三)雨后池上刘敏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2005全国卷三)雨后池上7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79(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⑴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09江苏卷)

8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15题;逢入京使岑参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构成一种情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参考答案】(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参考答案】(第一步指81(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运用82【例】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析这首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3解析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对比的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今昔对比,更显今年元夜的凄凉,突出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怅惘与悲伤孤独的情怀。解析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84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王维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预计2020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⑸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简析这首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表达技巧鉴赏85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抒86角度一:抒情方式角度一:抒情方式87

一、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一、直接抒情

88乐景乐情哀情哀景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二、间接抒情乐景乐情哀情哀景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二、间接抒情8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乐景写乐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90(2011年海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年海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91答:1、作者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1分)2、作者看见荒芜的郊外,草尽碑存,雪山残阳等,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到当年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3分)

3、哀景抒哀情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2分)

答:92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托物言志(咏物诗)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93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菊(郑谷)画菊(郑思肖)《菊》、《画菊》分别表现了94(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写于北宋灭亡之后,政府南迁之后(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95角度二:描写方式角度二:描写方式9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1、正侧结合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写本体,使所描写的对象更鲜明突出。正面描写:1、正侧结合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97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正侧结合诗人怎样描写罗敷的美丽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正侧结合诗人怎样描写罗敷的美丽的?正98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构成一种情趣。2、动与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99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鸟鸣涧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诗1003、虚与实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3、虚与实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101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102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103

初入淮河四绝句㈢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虚实结合【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初入淮河四绝句㈢杨万104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全国卷)高考题例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105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踏莎行(欧阳修)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106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107一、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又分为两种形式:1.正衬: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2.反衬: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一、衬托108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行陈与义【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早行【注】驼褐:是109参考答案a.用了反衬手法。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以动衬静。c.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静。e.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参考答案a.用了反衬手法。110二、象征(咏物诗中常用)

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抽象意义,或思想,或感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二、象征(咏物诗中常用)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11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112作用: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113三、渲染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渲染和烘托常常并提,在使用时,渲染一般从正面着眼,而烘托一般从侧面用笔。

三、渲染114四、用典

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用典有用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四、用典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115①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此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①用事:116②用前人诗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

“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杜牧赠别诗里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句子。“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②用前人诗句:117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118表达技巧鉴赏之构思立意表达技巧鉴赏之构思立意119例如: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评:杜牧诗以小见大,以小事写大事,借吃荔枝的小事来讽刺帝妃的荒淫误国,总结历史教训。一、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例如:过华清宫评:杜牧诗以120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故乡大小之事怀者念者可问者该有多少,却只关心窗前“寒梅”是否开放,真是“寄至味于淡泊”这就是“以少总多”,“寄深于浅,寄厚于轻”。

杂诗故乡大小之事怀者念者可问者该有多少,却只关心121

二、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这两句起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