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课件(28张)_第1页
2022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课件(28张)_第2页
2022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课件(28张)_第3页
2022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课件(28张)_第4页
2022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课件(2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说明解题指导习题点拨1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考试说明解题指导习题点拨1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1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2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怎样把握诗歌的思2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离别寄慨: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柳永《雨霖铃》(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节物变化、时序变迁。

王维《山居秋瞑》3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34(4)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刘禹锡《石头城》(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人生喜悦。杜甫《客至》4(4)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45方法与技巧一、作者——鉴赏的航标结合作者的一贯诗风及生活经历、情感倾向来更好地把握主题。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5方法与技巧一、作者——鉴赏的航标如:辛弃疾曾经5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壮志难酬的悲叹。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练习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练习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甫在成都。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6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明“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字的具体内容。答:“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悲愤。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6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7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二、标题——鉴赏的向导7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7【练习0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①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注】①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严公,即严武。因已写过两首送严武的诗,所以说“重送”。8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练习0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86.请简要概括8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诗人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9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9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10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101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感伤);②对世事无常的感慨;③对友人政绩的赞扬;④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1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对友人离11【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2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那些情感。【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26.请结合全12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甫在成都。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发生大饥荒,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遍野。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13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13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14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14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练习0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2)离别寄慨: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15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那些情感。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156.请15【练习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人从军杜

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166.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练习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66.在这首送16前四句,极言远行之苦。五六,代述其意。七八,作叮咛语。写景叙情,恻怛入人。弱水、阳关,唐备吐蕃之所,沙碛又在其外。宁论命,死生不顾也。不计年,迟速勿较也。黄生曰:无地,谓地尽处。近天,谓天边头。此行不但封侯难冀,亦且裹革可虞。但以马寒雪盛为词,极惨澹事,偏作浓丽语,此风人善于立言。前四句,极言远行之苦。五六,代述其意。七八,作叮咛语。写景叙17186.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②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③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白雪苍茫,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186.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1819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背景或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三、注解(背景)—鉴赏的灯塔19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1920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座,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过香积寺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2021解析: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2.审标题:

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21解析: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2122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意境。3.读注释:

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22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2223四、抓关键词句

一般来说,每首诗歌都应有一个解读点,我们要迅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重拳出击,从而取得主题解读这场战役的胜利。诗歌开头或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是诗歌的主题之所在。23四、抓关键词句一般来说,每首诗歌都应有一个解读点,2324方法小结:怎样根据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1)抓住关键词句的意义来分析(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如何规范表述:

(1)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2)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24方法小结:24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边关思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②行人天黑迷路,幸得田翁相留,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审标题: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注】①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那些情感。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练习0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即

日李商隐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注】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时事而作。《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赤岭,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256.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练习0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25266.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情感表达:颔联描写了园中“夭桃”含笑、“舞蝶”双飞的景象,以景喻人,衬托出京城贵家女子青春韶华的欢乐、伉俪偕守的幸福。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京城贵妇于国事了无牵挂的悠闲自得与征人之妻对丈夫杳无音信、生死难卜的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点3分)266.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26【练习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田家三首(其三)柳宗元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注】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饘(zhān):稠粥。276.诗中描写的田家生活,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练习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276.诗中描写2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边地冬季天寒地冻,白雪苍茫,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刘禹锡《石头城》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甫在成都。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①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注和热爱。②行人天黑迷路,幸得田翁相留,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③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同情。

6.诗中描写的田家生活,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①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28考试说明解题指导习题点拨29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考试说明解题指导习题点拨1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29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30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怎样把握诗歌的思30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离别寄慨: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柳永《雨霖铃》(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节物变化、时序变迁。

王维《山居秋瞑》31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3132(4)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刘禹锡《石头城》(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人生喜悦。杜甫《客至》4(4)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3233方法与技巧一、作者——鉴赏的航标结合作者的一贯诗风及生活经历、情感倾向来更好地把握主题。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5方法与技巧一、作者——鉴赏的航标如:辛弃疾曾经3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壮志难酬的悲叹。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练习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练习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甫在成都。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34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明“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字的具体内容。答:“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悲愤。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6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3435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二、标题——鉴赏的向导7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35【练习0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①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注】①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严公,即严武。因已写过两首送严武的诗,所以说“重送”。36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练习0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86.请简要概括36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诗人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37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37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38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3839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感伤);②对世事无常的感慨;③对友人政绩的赞扬;④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1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对友人离39【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40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那些情感。【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26.请结合全40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甫在成都。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发生大饥荒,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遍野。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江东一带又不太平,“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41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当时杜41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分传神。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此二句一纵一收,正是大家手笔。别绪随船而去,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觉怅然。此情此景,催人泪下。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对句意为,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42韩十四终于走了。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4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练习0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练习0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2)离别寄慨: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43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那些情感。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156.请43【练习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人从军杜

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446.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练习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66.在这首送44前四句,极言远行之苦。五六,代述其意。七八,作叮咛语。写景叙情,恻怛入人。弱水、阳关,唐备吐蕃之所,沙碛又在其外。宁论命,死生不顾也。不计年,迟速勿较也。黄生曰:无地,谓地尽处。近天,谓天边头。此行不但封侯难冀,亦且裹革可虞。但以马寒雪盛为词,极惨澹事,偏作浓丽语,此风人善于立言。前四句,极言远行之苦。五六,代述其意。七八,作叮咛语。写景叙45466.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②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③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白雪苍茫,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186.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4647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背景或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三、注解(背景)—鉴赏的灯塔19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4748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座,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过香积寺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4849解析: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2.审标题:

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21解析: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4950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意境。3.读注释:

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22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5051四、抓关键词句

一般来说,每首诗歌都应有一个解读点,我们要迅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重拳出击,从而取得主题解读这场战役的胜利。诗歌开头或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是诗歌的主题之所在。23四、抓关键词句一般来说,每首诗歌都应有一个解读点,5152方法小结:怎样根据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1)抓住关键词句的意义来分析(2)抓住物象的象征意义来分析如何规范表述:

(1)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2)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24方法小结:52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边关思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味摩诘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