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第一篇章满天星斗探起源一、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结合图片,结合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分布图,概述旧石器时代历史特征。并指出其分布的基本特点。(1)历史特征:①生产力:打制方法制作石器、北京人学会用火②代表遗址:元谋人;北京人③经济活动:渔猎和采集④社会组织:群居生活,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时期(2)分布特点:星罗棋布,分布广泛,具有多元起源的特点;中原地区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结合地图和所学,列举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及发展概况时间地域文化遗址发展概况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000年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黑陶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私有制、阶级分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新石器时代历史特征材料1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品种比较齐全的农业劳动生产工具,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出土了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材料2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级身份。——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1)生产力: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使用陶器。(2)生产活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3)生产关系:

①农业和手工业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②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③出现宫殿,公共设施和城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第二篇章三皇五帝尊始祖★结合材料请同学为大家讲述三皇五帝的故事,从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信息。1、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材料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我国各地特别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发展俱已达到新的水平。作为这一时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夯筑或石砌遍筑城建国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文化特征,恰与五帝时代普遍筑城建国的现象相吻合。——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2、五帝事迹较为具体。①皇帝是黄河中上游一代的部落首领,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②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③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④都城规模大,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有专家认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一谈如何认识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材料1顾颉刚还认为,从战国起,政治家要依托古王压服今王,于是大家看到的古王的道德功业高到极致。三皇五帝的黄金世界,是战国后的学者造出来给当时君王看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材料2目前考古学上揭示的可以与“古国文明”“古王国文明”“王国文明”这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分别是以“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为代表。其中“红山文明”是否代表着黄帝时期的古国文明,“良渚文明”是否代表着颛顼与帝誉时期的古王国文明,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认证。但是“陶寺文明所代表的应是尧舜时期的王国文明。——朱乃诚《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传说对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里面既有瑰奇多彩的想像,也有被神话的历史事实。一方面,不能把传说当作真实的历史,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学的真实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用历史事实去衡量远古传说。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从点滴中去寻找历史现象的客观存在。总而言之:是我们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第三篇章舜传夏禹建国家1、建立①夏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②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③禹死后,其子启继位。3、灭亡夏桀暴虐无道,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述夏朝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政治统治的特点。2、政治制度:①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王室最高统治者。②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③聚族而居,直接统治本部落,其他部落间接统治。材料1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材料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礼记·礼运》★唯物史观: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你是怎样看待的?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第四篇章周继殷商兴中国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建立:汤灭夏建立商朝(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3)统治范围: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4)灭亡

①商纣王残暴统治,激化社会矛盾。②武王伐纣,建立西周1、商朝材料21917年著名学者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的考释,首次从甲骨卜辞中成功辑出商王朝历代国王的世系,并与《史记•殷本纪》相对照,运用地下出土的甲骨文确认了《史纪•殷本纪》所载商王朝的真实性。这一发现证明《史记》中有关商王朝的记载绝不是凭空杜撰的,商王朝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从史影到信史:商王朝是怎样被证明的材料1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占,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筒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史料实证:为什么商朝历史能够称得上“信史”,而二里头文化只是很有可能是夏文华的遗存。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二里头遗址,还没有发现可以印证历史的文字,因此二里头遗址是否夏朝的文化遗存,尚存在争议。下一步需要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的进一步相互印证。2、西周1、建立: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2、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材料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2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①“封建亲戚”——分封三类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②“以蕃屏周”——分封目的:维护周王朝统治③“巡狩、述职”——诸侯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④“金字塔”——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结构,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1周代受封诸候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制条件下,整个西周时期,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一直到春秋都是实际存在的。——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材料2(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史记•楚世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②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③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后期形成分裂割据局面(2)宗法制①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④特点:◆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家庭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材料1宗,尊祖庙也。——《说文》材料2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2(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材料1《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①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宗法制的影响。★看图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天子始祖嫡长子继承制天子天子天子平民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诸侯诸侯诸侯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西周社会。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难点突破三、商周时期社会经济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②工具: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③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④经营方式:井田制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分3、商业:“工商食官”——工商业被官府控制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课堂小结】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阶级社会国家夏商西周世袭制二里头遗址甲骨文青铜器内外服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判断标准1、社会出现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离,部分手工业生产专业化。2、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出现最高统治着——王。3、出现都邑性城市,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出现公共权力——国家。国家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素养提升】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它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历史理解:阅读这段话,查阅相关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考察其分布特点,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中华文明从其起源看,明显带有多元性或多源性的特点。中华大地上的远古居民,分散活动于四面八方,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历史与文化。如旧石器时代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元谋人和黄河流域的北京人已经明显表现出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个中心的特点,进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统一性趋势,即由多元向一体融合的趋势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另一特点。这种融合以黄河流域最为典型,如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在这种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出现了炎黄部落联盟。几经演变,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起来。此后,中华大地各民族统一趋势更加明显并出现华夏认同。综上所述,中华文明多种起源,博大精深,不断融合,兼收并蓄,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顽强的生命力,哺育代代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课堂练习】1.有学者指出,与异族联姻贯穿于西周王朝始终,并成为其政治特色之一。据文献记载,西周十二王的王后来自西羌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