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课件_第1页
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课件_第2页
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课件_第3页
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课件_第4页
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1第三节文言句式第三节文言句式2考情分析01考情分析013考点内容解读

湖北省近三年技能高考统计

常考题型2017年2018年2019年文言句式考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包括动宾和介宾前置)、定语后置句第10题—第10题选择题文言翻译题考点内容解读湖北省近三年技能高考统计2017年2018年4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理解并辨别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包括动宾和介宾前置)、定语后置句。”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句式一般是指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文言句式分两大类: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置句、省略句四大类,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句式几乎是每年高职考语文必考的考点之一,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理解并辨别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断5名题例析02名题例析026【例1】(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

B.君人者何以为天C.未之有也

D.岁征民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A项“句读之不知”为宾语前置句,句式特征是“用‘之’把宾语提前”;D项是省略句,在“民间”前省略了介词“于”;那么B、C两项只能是“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中的一项。根据对特殊句式结构特点的分析,B、C两项都应是“宾语前置句”,B项“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介词宾语前置,属于宾语前置句;C项是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所以答案为D项。【例1】(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文言句7【例2】(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容之如地”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B.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C.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D.耳得之而为声(《前赤壁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四个选项均为课内语句,因而难度一般。题干中“容之如地”是以介词“如”和代词“之”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也称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地容之”,翻译为“像大地一样容纳他们”。A项是判断句,其特征是以“……也”表判断;B项是以介宾短语“于君”作后置状语,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C项、D项都是正常语序。所以答案为B项。【例2】(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容8【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秦,虎狼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选项都是课内的句子。A项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是判断句,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秦9技法指导03技法指导0310掌握文言句式的方法关键有两点:①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对常见的文言句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归纳,掌握其特点和规律;②内化为学生的原始储备,让学生分类记忆,进而举一反三。掌握了文言句式,就等于是掌握了一把打开文言文宝库的钥匙,只要我们注意积累并掌握实词和虚词,就可以顺利地将文言文翻译出来。(一)借助典范例句例词,触类旁通这是一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方法。《考试大纲》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在我们课文中有大量的典范例句,借助这些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语,找出其共同特征,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在平时的阅读训练或考试时,善于将试题句式与这些例句进行比较、判断,强化类别,便能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效率。掌握文言句式的方法关键有两点:①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对11(二)对照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甄别1.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并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以及“……为……所”“……于……”可表被动等,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同点,轻松确定其句式。2.也有一些特殊句式当前已不再使用,但仍然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贻笑大方”的被动句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共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3.大多特殊句式因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已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该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在现代汉语里怎么说,转化成现代汉语,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一般情况下,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现代汉语的这一语法规则,是我们辨别文言句式是否倒装的重要依据。(二)对照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甄别12(三)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整体的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是防止错误解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把握。在阅读训练时,一定要将有关的题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文意,并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句式特点。(三)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13(四)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在语言发展史上已形成了各自的规律,识记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阅读材料。前面已讲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在古文中,这些句式大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格式或有一定的语言标志。例如:判断句有“……者……也”式、“……者……”式、“……也”式,还有用“乃”“是”“即”“则”“为”“皆”“非”等表示判断的。被动句有“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等。倒装句也有规律可循,如“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中的“之”“是”作标志……掌握了这些句式规律,就便于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四)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14同步精练04同步精练0415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A组基础练习B【解析】此题中的四个选项都出自《阿房宫赋》,A、C、D三项是典型的判断句,与例句相同,只有B项是无被动词的被动句。B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16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惟余马首是瞻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解析】A项是“惟……是……”结构的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判断句。A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173.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刘备,天下枭雄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皆为判断句。D3.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D【解析】184.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A【解析】D项属于一般句式,B、C、D三项都是被动句。A4.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解析】19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暴见于王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C.儿童相见不相识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句,“相”此处是偏指代词,代“我”。“相见”“相识”分别是“看见我”“认识我”的意思。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20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宁许以负秦曲D【解析】D项为省略句,“许”后省略了宾语“之”。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21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不然,籍何以至此B【解析】B项为一般句式中的反问句。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解22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沛公安在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大王来何操C【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239.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君何以知之C.城中皆不之觉

D.三岁贯女,莫我肯顾A【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9.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解析24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谁敢怨

B.古之人不余欺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解析】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25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余威震于殊俗C.而君幸于赵王

D.月出于东山之上C【解析】C项为被动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C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26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焚拜如前人A【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解析271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B.楚人有涉江者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D1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D28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铸以为金人十二C.秦人不暇自哀

D.荆州之民附操者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C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2915.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令以责之里正

B.此物故非西产C.又试之鸡

D.归以示成B【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均出自《促织》,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都是省略句。B15.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B【解析30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环滁皆山也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秦,虎狼之国C【解析】C项为被动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B组能力提升C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3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B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解323.下列句式中不含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解析】A、B、C三项分别为省略句、被动句和定语后置句。D3.下列句式中不含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D【解33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设九宾礼于廷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王之蔽甚矣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345.下列句式与“不拘于时”不同的一项是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羸兵为人马所蹈藉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妆成每被秋娘妒C【解析】C项为省略句,是“响穷(于)彭蠡之滨”的省略;例句与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5.下列句式与“不拘于时”不同的一项是 ()C【解35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解析】A项为介宾短语“于崤”构成的状语后置句,“于”译作“在”。B、C、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用“于”表示被动,要区别于A项中“于”的意思。A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解析36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王见之曰:“牛何之?”C【解析】C项为判断句,以“乃”表示判断。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同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类型。C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37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C.忌不自信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A、B、C三项皆为宾语前置句。D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D38知识清单05知识清单0539一、常见的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和“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的“是”“非”,和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非”同义。但在古汉语里,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一、常见的文言句式40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者,……”;“……,……也”;“……,……者也”。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③南阳刘子骥,高士也。(《桃花源记》)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412.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示判断。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④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2.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42(二)被动句句中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但此种情况很少。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二)被动句431.被动句的基本形式:用“于”字表示。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动词+于……”的形式。如: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2.用“见”“见……于……”“受……于……”表示。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1.被动句的基本形式:用“于”字表示。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443.用“为”“为……所……”“……为所……”的形式表示。如: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4.用“被”表被动。如:①仍更被驱遣。(《孔雀东南飞》)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即以主动句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内容,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也叫意念被动句。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3.用“为”“为……所……”“……为所……”的形式表示。如:45(三)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三)省略句46(1)承前省。如:①哙拜谢,(哙)起,(哙)立而饮之。(《鸿门宴》)②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3)对话省。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沛公)曰:“我持白璧一双,……”(《鸿门宴》)②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承前省。如:47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但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这种句子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谓语。如: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2.省略谓语。48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宾语是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特别是代词“之”作宾语,常常被省略。常见的有动词宾语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两种情况。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1)动词宾语省略①问(渔人)所从来,具答之,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②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2)介词宾语省略①沛公奉卮酒为(之)寿。(《鸿门宴》)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过秦论》)3.省略宾语。49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如: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张衡传》)②赐之(以)彘肩。(《鸿门宴》)4.省略介词。50(四)倒装句文言文中,某些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置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种。1.主谓倒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四)倒装句512.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往往位于谓语或介词之后,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句和疑问代词宾语二者必须同时具备)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如: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沛公安在?(《鸿门宴》)③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2.宾语前置。52(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和代词宾语二者必须同时具备)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无、莫、毋、弗。作宾语的代词有:余、吾、尔、自、之、是。如: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和代词宾语二者53(3)用“之”“是”做标志的宾语前置。用“之”或“唯……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可译为“只”;“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何陋(功、厌)之有?(《陋室铭》)③唯马首是瞻(《冯婉贞》)(3)用“之”“是”做标志的宾语前置。用“之”或“唯……是…54(4)在古代汉语的陈述句中,在强调介词的宾语或介词宾语是方位词、时间词时,尤其是介词“以”的宾语,也常把其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如:①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5)“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即宾语前置。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4)在古代汉语的陈述句中,在强调介词的宾语或介词宾语是方位553.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经常会把文中的定语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句。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3.定语后置。56(2)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如: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2)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57(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如: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如: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②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584.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常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成分,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称之为“介宾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常用介词有“以”“于”“乎”等作为状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59(五)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除了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外,还有一些固定句式。所谓固定句式,其实就是文言词语在文言文里的固定用法,是比较固定的结构形式,有其比较固定的意义。认识并掌握这些文言文固定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都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很多时候,固定句式在解题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五)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601.表疑问的固定句式。(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如:何以言之?(《赤壁之战》)1.表疑问的固定句式。61(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如:①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5)“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如: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如:62(6)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何如”还经常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怎么样”。如:①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②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世说新语》)(7)何遽,表示问原因,译为“怎么”。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6)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632.表反问的固定句式。(1)不亦……乎,译为“不是……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何以……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做什么”。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2.表反问的固定句式。64(4)何……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何有”之间嵌入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志,表示反诘。可译作“有什么……呢”。宋何罪之有?(《公输》)(5)何有于……,表反话,可译作“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之有”,但它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6)“庸……乎”,译为“哪……呢?”“难道……吗”。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4)何……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65(7)“其……乎(邪、欤)”,表示诘问或揣度,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如: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8)如之何,译为“怎么……呢”。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9)“(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如: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庖丁解牛》)(10)“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如: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其……乎(邪、欤)”,表示诘问或揣度,译为“难道……663.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1)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无乃……乎(欤),译为“恐怕……吧”。①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②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蹇叔哭师》)(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诗曰:“孝子不匾,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3.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674.表感叹的固定句式。(1)何其,它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原因和程度,译为“为什么”“多么”;一种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多么”。例如:①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荀子》)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增强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4.表感叹的固定句式。685.表比较的固定句式。(1)“……孰与……”“……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如: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5.表比较的固定句式。696.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1)非……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2)其……其……,表示选择。可译作“是……还是……”。有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略。诚爱赵乎?其实僧齐乎?(《史记·赵世家》)6.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707.表承接、因果等关系的固定句式。(1)“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2)“是故”“是以”,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如: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3)“有以”“无以”“无从”,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如:①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7.表承接、因果等关系的固定句式。71二、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1.得以:能够2.俄而:不久,一会儿3.而已:罢了4.否则:如果不……就……5.既而:随后,不久6.既……且……:又……又……7.见……于……:被8.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9.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10.且夫:再说,而且11.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1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13.是故:所以,因此14.是以:所以,因此,因而15.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16.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二、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1.得以:能够2.俄而:不久,一会7217.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18.往往:处处,到处;常常19.唯……是……:只20.为……所……:被21.未尝:从来没有22.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23.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24.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25.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26.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17.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用来7327.无庸:不用,无须28.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29.向使:假如,如果30.以故:所以,因此31.以……故……:因为……所以……32.以是:因此33.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34.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35.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36.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27.无庸:不用,无须28.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7437.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38.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39.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40.何所……:所……的是什么?41.奈何……:……怎么办?……为什么?42.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43.孰与……:与……相比,哪个……?44.安……乎:怎么……呢?45.独……耶:难道……吗?46.何为……:为什么……?47.何……哉:怎么能……呢?48.何……为:……干什么呢?49.何……之有:有什么……呢?50.如之何……:怎么能……呢?51.独……哉:难道……吗?52.何其……也:怎么那么……啊!53.直……耳:只不过……罢了!54.……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55.无乃……乎:恐怕……吧?56.得无……乎:该不是……吧?37.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38.75三、考纲七篇文言句式整理《劝学》(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考纲七篇文言句式整理762.状语后置。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蓝”,第一个译为“从蓝草”;第二个表示比较,译作“比蓝青”)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乎己”,表示对象)④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物”,表示对象)(三)省略句①(之)以(之)为轮。(此句分别省略了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②(之)使之然也。(此句省略了动词宾语)2.状语后置。77(四)被动句金石可镂。(五)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四)被动句78《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蔺相如者,赵人也。③为赵宦官令缪贤舍人。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⑤我为赵将。⑥且相如素贱人。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79(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以何知之。)②何以知燕王?(=以何知燕王。)2.定语后置。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3.状语后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②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③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二)倒装句80⑤乃设九宾礼于廷。(=乃于廷设九宾礼。)⑥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⑦终不能加胜于赵。(=终不能于赵加胜。)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强秦之所以不敢于赵加兵者。)(三)省略句①臣尝从大王于燕王会(于)境上。②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④秦王坐(于)章台见相如。⑤传(之)以(之)示美人。⑤乃设九宾礼于廷。(=乃于廷设九宾礼。)81⑥大王见臣(于)列观。⑦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⑧今杀相如,(余)终不能得璧也。⑨(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于)赵。⑪赵王以(之)为贤大夫。⑫遂与秦王会(于)渑池。⑬请奉盆缶(于)秦王。⑭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⑮不肯与(之)会。⑥大王见臣(于)列观。82(四)被动句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使不辱于诸侯。(五)固定句式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四)被动句83《师说》(一)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842.状语后置。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而耻学于师。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学于余。(三)省略句①吾从(之)而师之。(四)被动句不拘于时。2.状语后置。85(五)固定句式、结构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反问句式“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哪管……呢”。)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圣益圣,愚亦愚。(是故,表示因果关系的固定句式。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是故”用作连词,表结果,相当于“所以”“因此”。)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乎(邪)”,表示诘问或揣度,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其,语气副词,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五)固定句式、结构86《促织》(一)判断句①此物故非西产。②非字而画。(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唇吻翕辟,不知何词。2.定语后置。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②田万顷,楼阁万椽。《促织》873.介宾后置。①又劣弱不中于款。②问者爇香于鼎。(状语后置)③焚拜如前人。④掭以尖草。(状语后置)⑤既而得其尸于井。(状语后置)⑥复之以掌。(三)省略句①岁征(于)民间。②(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前一个“之”代促织,后一个“之”代县令)3.介宾后置。88③令以(之)责之(于)里正。④假此科敛(于)丁口。⑤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⑥成妻纳钱(于)案上。⑦(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⑧见有虫伏(于)棘根。⑨(成名)遽扑之,(虫)入石穴中。⑩(成)掭(之)以尖草,(虫)不出,(成)以筒水灌之,(虫)始出。⑪(成名夫妻)近抚之,(儿)气息惙然。喜置(之于)榻上。⑫徘徊四顾,见虫伏(于)壁上。③令以(之)责之(于)里正。89⑬(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⑭不敢与(之)较。⑮因合纳(之于)斗盆。⑯急解(之)令(之)休止。⑰临视,则虫集(于)冠上。⑱掇置(之于)笼中。⑲又试之(以)鸡。⑳(巡抚)又嘱学使俾(成名)入邑庠。⑬(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90(四)被动句①遂为猾胥报充里正。(介词“为”表被动)②旬余,杖至百。(无标记,被打了上百板子)③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五)固定句式、结构①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莫不是……吧”“恐怕是……吧”)②岂意其至此哉?(“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四)被动句91《前赤壁赋》(一)判断句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固一世之雄也。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何为其然也?②而今安在哉?③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922.定语后置。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客有吹洞箫者。3.状语后置。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④寄蜉蝣于天地。⑤托遗响于悲风。⑥相与枕藉乎舟中。2.定语后置。934.主语后置。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兮)(三)省略句①(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②(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③(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被动句)4.主语后置。94《阿房宫赋》(一)判断句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③渭流涨腻,弃脂水也。④烟斜雾横,焚椒兰也。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⑦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⑧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95(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自哀”,哀自,哀叹自己)2.定语后置。①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②钉头磷磷。③瓦缝参差。④管弦呕哑。3.状语后置。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农田里的农夫多)②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比织布机上的女工多)(二)倒装句96③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比粮仓里的粟粒多)④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比全身衣服上的丝线多)⑤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比全国城郭的城墙多)⑥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比闹市里人们的说话声多)(三)省略句①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②复道行(于)空,不霁何虹?③剽掠(于)其人。④(阿房宫)可怜焦土。⑤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③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比粮仓里的粟粒多)97(四)被动句①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函谷举。(无标志式)(四)被动句98谢谢观看~谢谢观看~99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湖北技能高考总复习语文100第三节文言句式第三节文言句式101考情分析01考情分析01102考点内容解读

湖北省近三年技能高考统计

常考题型2017年2018年2019年文言句式考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包括动宾和介宾前置)、定语后置句第10题—第10题选择题文言翻译题考点内容解读湖北省近三年技能高考统计2017年2018年103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理解并辨别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包括动宾和介宾前置)、定语后置句。”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句式一般是指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文言句式分两大类: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置句、省略句四大类,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句式几乎是每年高职考语文必考的考点之一,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分析解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理解并辨别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断104名题例析02名题例析02105【例1】(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

B.君人者何以为天C.未之有也

D.岁征民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A项“句读之不知”为宾语前置句,句式特征是“用‘之’把宾语提前”;D项是省略句,在“民间”前省略了介词“于”;那么B、C两项只能是“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中的一项。根据对特殊句式结构特点的分析,B、C两项都应是“宾语前置句”,B项“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介词宾语前置,属于宾语前置句;C项是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所以答案为D项。【例1】(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文言句106【例2】(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容之如地”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B.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C.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D.耳得之而为声(《前赤壁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四个选项均为课内语句,因而难度一般。题干中“容之如地”是以介词“如”和代词“之”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也称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地容之”,翻译为“像大地一样容纳他们”。A项是判断句,其特征是以“……也”表判断;B项是以介宾短语“于君”作后置状语,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C项、D项都是正常语序。所以答案为B项。【例2】(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容107【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秦,虎狼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选项都是课内的句子。A项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是判断句,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与“秦108技法指导03技法指导03109掌握文言句式的方法关键有两点:①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对常见的文言句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归纳,掌握其特点和规律;②内化为学生的原始储备,让学生分类记忆,进而举一反三。掌握了文言句式,就等于是掌握了一把打开文言文宝库的钥匙,只要我们注意积累并掌握实词和虚词,就可以顺利地将文言文翻译出来。(一)借助典范例句例词,触类旁通这是一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方法。《考试大纲》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在我们课文中有大量的典范例句,借助这些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语,找出其共同特征,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在平时的阅读训练或考试时,善于将试题句式与这些例句进行比较、判断,强化类别,便能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效率。掌握文言句式的方法关键有两点:①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对110(二)对照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甄别1.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并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以及“……为……所”“……于……”可表被动等,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同点,轻松确定其句式。2.也有一些特殊句式当前已不再使用,但仍然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贻笑大方”的被动句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共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3.大多特殊句式因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已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该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在现代汉语里怎么说,转化成现代汉语,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一般情况下,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现代汉语的这一语法规则,是我们辨别文言句式是否倒装的重要依据。(二)对照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甄别111(三)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整体的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是防止错误解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把握。在阅读训练时,一定要将有关的题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文意,并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句式特点。(三)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112(四)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在语言发展史上已形成了各自的规律,识记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阅读材料。前面已讲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在古文中,这些句式大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格式或有一定的语言标志。例如:判断句有“……者……也”式、“……者……”式、“……也”式,还有用“乃”“是”“即”“则”“为”“皆”“非”等表示判断的。被动句有“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等。倒装句也有规律可循,如“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中的“之”“是”作标志……掌握了这些句式规律,就便于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四)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113同步精练04同步精练04114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A组基础练习B【解析】此题中的四个选项都出自《阿房宫赋》,A、C、D三项是典型的判断句,与例句相同,只有B项是无被动词的被动句。B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115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惟余马首是瞻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解析】A项是“惟……是……”结构的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判断句。A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1163.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刘备,天下枭雄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皆为判断句。D3.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D【解析】1174.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A【解析】D项属于一般句式,B、C、D三项都是被动句。A4.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解析】118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暴见于王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C.儿童相见不相识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句,“相”此处是偏指代词,代“我”。“相见”“相识”分别是“看见我”“认识我”的意思。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119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宁许以负秦曲D【解析】D项为省略句,“许”后省略了宾语“之”。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120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不然,籍何以至此B【解析】B项为一般句式中的反问句。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解121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沛公安在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大王来何操C【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1229.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君何以知之C.城中皆不之觉

D.三岁贯女,莫我肯顾A【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9.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解析123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谁敢怨

B.古之人不余欺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解析】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124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余威震于殊俗C.而君幸于赵王

D.月出于东山之上C【解析】C项为被动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C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125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焚拜如前人A【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解析1261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B.楚人有涉江者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D1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D127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铸以为金人十二C.秦人不暇自哀

D.荆州之民附操者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C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C12815.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令以责之里正

B.此物故非西产C.又试之鸡

D.归以示成B【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均出自《促织》,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都是省略句。B15.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B【解析129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环滁皆山也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秦,虎狼之国C【解析】C项为被动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B组能力提升C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130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B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解1313.下列句式中不含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解析】A、B、C三项分别为省略句、被动句和定语后置句。D3.下列句式中不含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D【解132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设九宾礼于廷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王之蔽甚矣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1335.下列句式与“不拘于时”不同的一项是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羸兵为人马所蹈藉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妆成每被秋娘妒C【解析】C项为省略句,是“响穷(于)彭蠡之滨”的省略;例句与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5.下列句式与“不拘于时”不同的一项是 ()C【解134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解析】A项为介宾短语“于崤”构成的状语后置句,“于”译作“在”。B、C、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用“于”表示被动,要区别于A项中“于”的意思。A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解析135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王见之曰:“牛何之?”C【解析】C项为判断句,以“乃”表示判断。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同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类型。C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136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C.忌不自信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A、B、C三项皆为宾语前置句。D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D137知识清单05知识清单05138一、常见的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和“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的“是”“非”,和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非”同义。但在古汉语里,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一、常见的文言句式139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者,……”;“……,……也”;“……,……者也”。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③南阳刘子骥,高士也。(《桃花源记》)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402.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示判断。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④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2.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141(二)被动句句中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但此种情况很少。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二)被动句1421.被动句的基本形式:用“于”字表示。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动词+于……”的形式。如: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2.用“见”“见……于……”“受……于……”表示。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1.被动句的基本形式:用“于”字表示。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1433.用“为”“为……所……”“……为所……”的形式表示。如: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