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3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3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3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3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3填空题第1题:指出制芯工部和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参考答案:(1)制芯工部:苯酚、甲醛,氯气、氯化氢(HCl)、氨气(NH<sub>3</sub>)、三乙胺,以及颗粒物(或粉尘)。 (2)浇铸工部:SO<sub>2</sub>、氮氧化物(NO<sub>x</sub>)、烟尘或粉尘。详细解答:对于没有接触过此类项目、不熟悉生产工艺的考生,只能根据题干提供的生产原料来推知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应该有苯酚和甲醛(酚醛树脂热解的产物),氯化铵加热会产生氯气、氯化氢和氨气;另外,砂芯还有煤粉,在1400°C下浇注应有SO<sub>2</sub>、NO<sub>x</sub>和烟(粉)尘产生。在北京市地方标准《铸锻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914-2012)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均以“非甲烷总烃(NMHC)”代表,因此将苯酚、甲醛、三乙胺答为非甲烷总烃也是可行的。第2题:计算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参考答案:100X95%X(1-98%)=1.9(kg/h)详细解答:本题只要看清题干中的“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100kg/h,铸造车间设置通风除尘净化系统,粉尘捕集率95%(未捕集到的则可视为无组织排放了),除尘效率98%”,便可轻松算得。第3题:指出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参考答案:废乳化液、废清洗剂、废机油。详细解答:本题只要看清题干的“机加车间使用的化学品有水基乳化液(含油类、磷酸钠、消泡剂、醇类)、清洗剂(含表面活性剂、碱)、机油”,即可答出。但要注意的是要答上“废”字,因为本题问的是危险“废物”。第4题:判断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不能确定。 (2)排放速率:25X60000X10<sup>-6</sup>=1.5(kg/h),小于标准1.7kg/h,达标;排放浓度:25X273/(25+273)=22.9(mg/m<sup>3</sup>),小于标准70mg/m<sup>3</sup>,达标。(3)排气筒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高度未提供,若排气筒高度不满足要求,排放速率按标准严格50%则是不达标的。详细解答:本题(2)浓度计算的意义不大,因为如果“过湿”情况下达标,则“干”的情况下一定是达标的。本题的考点有3个(速率、浓度、排气筒高度及与周围半径200m范围最高建筑物的关系)。由于本项目未明确是处于工业园区等周边环境条件,需考虑周围建筑物高度。很多考生仅从排放速率和浓度达标考虑,是不对的。至于“湿度过饱和”只是一个迷惑项,排放速率的单位是“kg/h”,即“时间一质量”单位,它的计算与湿度并无关系。而对于排放浓度,即使湿度过饱和,也不可能由过饱和情况下的25mg/m<sup>3</sup>增至干燥状态下的允许排放标准70mg/m<sup>3</sup>。第5题:针对烘干室废气,推荐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参考答案:燃烧法。详细解答:烘干室废气主要为有机物,燃烧法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考虑活性炭吸附,或先经活性炭吸附后再燃烧。至于冷却后回收有机溶剂,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工作中需考虑成本及回收利用的可行性。第6题:指出危险废物暂存仓库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参考答案: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分类存贮,采取“三防”措施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详细解答:第7题:根据题意,提出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参考答案:铸造、钢材下料、铆焊、机加、装配、空压站及调压站等;废水处理站的水泵、物料运输噪声等。详细解答:第8题:指出涂装车间可能产生的危险废物。参考答案:废漆渣及喷漆室投药处理后的漆渣、处理过废气的废活性炭。详细解答:第9题:指出机加工车间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参考答案:废乳化液(含油类、磷酸钠、消泡剂、醇类)、废清洗剂(含表面活性剂、碱)、废机油。详细解答:第10题:指出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条件。参考答案:(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3)环境敏感性及其制约因素分析。详细解答:第11题:评价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参考答案:(1)熔炼炉,执行工业炉窑排放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350X(1-70%)=105(mg/m<sup>3</sup>),大于标准限值100mg/m<sup>3</sup>,不达标。(2)筛分室,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烟尘排放浓度1100X(1-90%)=110(mg/m<sup>3</sup>),小于标准限值120mg/m<sup>3</sup>,达标;排放速率110X15000X10-6=1.65(kg/h),小于标准限值3.5kg/h,达标。假若排气筒不满足应超出半径200m范围内建筑物高度5m的要求,其排放速率按执行排放标准50%执行(3.5kg/hX50%=1.75kg/h),1.65kg/h小于1.75kg/h,也是符合要求的。因此,熔炼炉废气烟尘排放不达标,筛分室废气排放达标。详细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窑炉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的情况。工业窑炉排放标准GB9078-1996没有排放速率的规定,不必计算排放速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除了排放浓度、速率的规定外,还需考虑排气筒高度的情况。第12题:识别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因子。参考答案:氟化物、镍、pH值。详细解答:本题从表中的槽液成分中就能比较容易地识别出镍、氟化物。鉴于电解着色工段后的清洗废水用化学沉淀处理系统来处理,上一工序槽液成分并未被带入封孔工序。氟化镍作为铝合金的封孔剂,封孔后经水洗产生的废水可以确定为酸性废水(NiF<sub>2</sub>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氢氟酸、稀硫酸、稀硝酸),因此pH值也应作为其污染因子考虑。第13题: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适宜的废水处理方案。参考答案:脱脂、除灰及阳极氧化废水均为酸性废液,因而宜采用碱性药剂去脂、沉淀、中和法处理,应设置调节池、中和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回用。详细解答:第14题:给出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参考答案:收集后用碱液吸收。详细解答:第15题:给出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电解着色工艺废水含有重金属Ni,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在场内临时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详细解答:第16题:本项目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经化学沉淀处理系统处理后可否排入附近地表III类水体。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不能确定。 (2)需要监测后判断其是否满足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如满足,可排;如不满足,则需进一步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该111类地表水体。详细解答:第17题:若工业园区未建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处理后的污水可考虑哪些用途?参考答案:(1)处理后,经监测满足本项目生产需要则应回用,或经处理后,满足工业园区其他项目生产需要时,用于其他项目的生产。 (2)处理后,用于本项目或工业园区绿化、洒水抑尘等。详细解答:第18题:指出本项目可能的环境风险源。参考答案:天然气储罐、硫酸储罐、硝酸储罐、NiSO4及NiF2存储设施。详细解答:第19题:指出表面处理工序产生酸雾的处理措施。参考答案:收集后中和处理。详细解答:第20题:指出本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因子。参考答案:pH值、COD、石油类、LAS、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P、Ni、Cu、Al。详细解答:某新建铜冶炼项目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富氧熔炼工艺和制酸工艺。原料铜精矿含硫30%,年用量41万t。补充燃料煤含硫0.5%,年用量1.54万t。年工作时间7500h。熔炼炉产生的含SO2冶炼烟气经收尘、洗涤后,进入制酸系统制取硫酸,烟气量为16万m<sup>3</sup>/h,烟气含硫100g/m<sup>3</sup>。制酸系统为负压操作,总转化吸收率为99.7%。制酸尾气排放量19.2万m<sup>3</sup>/h,经80m高烟囱排入大气。原料干燥工序排出的废气由100m高烟囱排入大气,废气排放量为20万m<sup>3</sup>/h,SO2浓度为800mg/m<sup>3</sup>。对污酸及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年产生的硫酸钙渣(100%干基计)为8500t,年产生的冶炼水淬渣中含硫总量为425t。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本工程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500t以内。SO<sub>2</sub>排放控制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分别为:550mg/m<sup>3</sup>(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使用),960mg/m<sup>3</sup>(硫、二氧化硫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排气筒高度80m时为110kg/h;排气筒高度100m时为170kg/h。(注:S、O、Ca的原子量分别为32、16、40。)第21题:计算硫的回收利用率。参考答案:(1)投入量:41X104X30%+1.54X10<sup>4</sup>X0.5%=123000+77=123077(t/a)。 (2)回收利用量:16X10<sup>4</sup>X100X99.7%X7500X10<sup>-6</sup>=119640(t/a)。 (3)回收利用率:119640/123077X100%=97.2%。详细解答:本题难度较小,但计分是以每一步分别计分的,因此每一步计算都应正确,否则就将失分。这类计算也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工程分析”中物料平衡计算的重要内容。如果不给出计算过程,则要求给出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也可能会得满分。但给出分步计算过程会使得分更有把握。第22题:计算制酸尾气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和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2排放速率。参考答案:(1)制酸尾气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16X10<sup>4</sup>X100X(1-99.7%)X2X10<sup>-3</sup>=96(kg/h)。 (2)制酸尾气烟囱的SO<sub>2</sub>排放浓度:96:(19.2X10<sup>4</sup>)=5X10<sup>-4</sup>(kg/m<sup>3</sup>)=500(mg/m<sup>3</sup>)。 (3)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20X10<sup>4</sup>X800X10<sup>-6</sup>=160(kg/h)。详细解答:本题难度也不大,是计算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源强及其判断其是否达标的基本方法,也为预测其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这类计算主要是要注意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子量等量纲的关系,如硫的原子量是32,SO<sub>2</sub>分子量则为64,相当于2倍硫原子量,所以第一问计算不能忘记乘以“2”。第23题:列出下列硫平衡表中字母代表的具体数值。参考答案:A=123000B=77C=119640D=96X7500X10<sup>-3</sup>X1/2=360E=160X7500X10<sup>-3</sup>X1/2=600F=8500X[32/(40+32+16X4)]=2000G=425H=(A+B)-(C+D+E+F+G)=52详细解答:本题计算难度不大,考查的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中计算物料平衡的基本知识。可见,物料平衡计算在环评中是十分重要的。第24题:简要分析本工程SO<sub>2</sub>达标排放情况,并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参考答案:(1)SO2排放达标情况分析 SO2主要是制酸废气和原料干燥废气的两个排气筒: ①制酸尾气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96kg/h,排放浓度500mg/m<sup>3</sup>。对照题干所给960mg/m<sup>3</sup>排放控制标准,达标。 ②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160kg/h,排放浓度800mg/m<sup>3</sup>。对照题干所给标准,排放速率达标(小于标准规定的170kg/h),且排放浓度达标(小于标准规定的960mg/m<sup>3</sup>)。 ③SO2排放总量:(96+160)X7500X10<sup>-3</sup>=1920(t/a),不满足环保部门要求问题控制在1500t/a以内的要求。 因此,虽然制酸和干燥两道工序的SO2排放速率和浓度达标,但排放总量不符合环保部门的控制要求。 (2)应对原料干燥工序的SO<sub>2</sub>进行脱硫处理,可以采用石灰石、碱吸收、氨法、石灰石-石膏法等进行脱硫。详细解答:本工程虽然为铜冶炼工程,但存在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为铜冶炼中产生过程(并被“使用”),因此,其适用标准类别为: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本书2014年版考虑到项目既有生产又有使用的情况,采用的是“严格”的标准,即“使用”标准一一550mg/m<sup>3</sup>,但经查资料,相关项目采用的是“生产”标准一一960mg/m<sup>3</sup>)。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理解与应用,也是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几个方面的考核,污染物达标要求排气筒高度、排放速率、排放浓度、排放总量达标。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循排放标准外,还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高度5m以上,不能达到要求高度的排气筒,则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注意不是“排放浓度”)标准值严格50%执行。本题告诉我们,对标准应明确其应用范围、对象或其他特殊要求。这既是环评工程师考试的要点,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以及竣工验收检验企业污染排放达标与否的技术要件,更是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提出整改要求的前提。本案例是2008年的考题,但2010年国家颁布了《铜、镍、钻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此类项目的污染物排放从2010年10月1日起应执行本标准,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的相关规定。第25题:指出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种类。参考答案:(1)对污酸及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产生的硫酸钙渣。 (2)冶炼水淬渣。(3)锅炉渣。 (4)熔炼炉冶炼烟气经收尘、洗涤后产生的固体废物。详细解答:本题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26题:指出本项目工程分析中应主要给出哪些物料平衡核算。参考答案:(1)铜平衡。 (2)砷平衡。 (3)硫平衡。(4)水平衡。详细解答:本题容易忽略的是砷平衡一一由于题干未提供相关信息,也可以不答。由于原料矿中一般均含有砷,采用酸化处理后,砷的脱除率约98%。第27题:若本项目需建设厂内燃料煤储煤场,应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参考答案:(1)储煤场应封闭,或采取防风挡尘墙、喷淋水头等防治煤尘污染的措施。(2)输煤廊道应封闭。详细解答:储煤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其煤尘对空气质量的污染,主要措施就是抑尘。第28题:若原料干燥工序和制酸尾气两排气筒的距离为160m,计算其等效排气筒高度与位置,并分析是否达标(已知排气筒高度90m时,硫、二氧化硫和其他含硫化合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30kg/h)。参考答案:(1)等效排气筒的高度:h=[(h<sub>1</sub><sup>2</sup>+h<sub>2</sub><sup>2</sup>)/2]<sup>1/2</sup>=[(80<sup>2</sup>+100<sup>2</sup>)/2]<sup>1/2</sup>=91(m)。 (2)等效排气筒位置计算如下: ①制酸尾气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Q<sub>1</sub>=16X10<sup>4</sup>X100X(1-99.7%)X2X10-3=96(kg/h)。②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sub>2</sub>排放速率:Q<sub>2</sub>=20X104X800X10-6=160(kg/h)。 ③等效排气筒的排放速率:Q<sub>1+2</sub>=Q<sub>1</sub>+Q<sub>2</sub>=256(kg/h)。④等效排气筒位于制酸尾气和原料干燥工序烟囱排气筒的连接线(160m)上,若以制酸尾气排气筒为原点,等效排气距原点的位置:x=aQ<sub>2</sub>/Q=160mX160kg/h/256kg/h=100m。 (3)等效排气筒高度为90〜100m,可采用内插法计算其允许排放速率: Q=130kg/h+(170m-130m)(91m-90m)/(100m-90m)=134kg/h 而等效排气筒的排放速率Q<sub>1+2</sub>=256(kg/h)>134(kg/h)。因此,不达标。详细解答:本题意在告诉大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关于等效排气筒的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的是控制企业采用多个排气筒分散排放污染物。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中,如果发现有此种情况应提出要求企业减少排放同一污染物的排气筒数量,否则将严格依标准要求进行评价和管理。在环评师考试中,考生应对等效排气筒的计算、不在标准规定高度的排气筒,其排放污染物应采用内插法或外推法计算,对此应有所掌握。某水泥生产企业年产水泥55万t,有四台同为62.2X10m的机械化立窑,年产水泥30万t,其中两台机械化立窑生产运行稳定,污染物达标排放,另两台机械立窑生产运行不正常,粉尘超标排放;另有一台普通干法回转窑,年产水泥25万t。该窑生产运行稳定,污染物达标排放。该企业拟实施技术改造,计划淘汰两台运行不稳定的立窑,异地建设一条40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窑的煅烧温度在1300〜1450°C。年燃煤消耗量25万t。由燃料公司供应,煤的含硫量小于1%。水泥生产中不直接产生生产废水,所排废水主要是间接冷却循环水,水质较好,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都可回用,拟建工程废水不外排。所需员工由该企业统一调配,不增加新职工。拟建工程石灰石原料需求量为5000t/d。采自新开发的石灰石矿山。该矿区地处深山丘陵区,人烟稀少,区内植被良好,以灌木为主,植被覆盖率达60%。矿区无地表水,也无地下水出露。矿山石灰石质量一般,剥采比1:0.25,废土石排弃量大。邻近矿区NW方向12km处有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矿区位于厂区W方向相距约18km。石灰石运输采用公路汽车运输。需修建运矿公路,该公路穿越微丘区,区内土薄植被少,未发现稀有和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沿途有村庄分布。厂址现为农田,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厂内周边500m范围内无村庄分布,符合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位于厂址WS和W方向2km处分别有王各庄和陈各庄,县城在厂址N方向20km,N方向6km还有中心学校一座,在校师生600名,在SE方向9km处有一温泉度假村。该区域四季分明,常年风向见玫瑰图。[图]7.jpg,-第29题:根据国家水泥工业“上大改小”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产业政策应该关停粉尘超标排放的两台机械化立窑普通干法回转窑粉尘超标排放的两台立窑和普通干法回转窑四台机械化立窑四台机械化立窑和普通干法回转窑参考答案:E这是2005年案例分析的第一题的一个问题。本题主要是考水泥工业产业政策,机械化立窑属于淘汰类,普通干法回转窑属于限制类,新型干法属于鼓励类。只要做过水泥工业环评的技术人员,回答该题没有问题。出题的难度并不大,看过后,就知道只有E是包括了以上四个答案的共性答案,因此,应选E。在国务院2012年9月27日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环保部2013年第31号公告《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亦明确要求淘汰全部水泥立窑、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除外)以及湿法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前提,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要在合法的情况下,科学地进行评价。这是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30题:该项目拟建石灰石专用公路,公路穿越微丘区,区内土薄植被少,有关该公路建设专题环境影响评价的图件应有。土地利用图尾矿渣堆场分布图水土流失现状图噪声敏感点图参考答案:ACD本题是借矿山项目考公路项目的生态图件,一般而言公路项目基本图件有地理位置图、线路走向图及重点工程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图、敏感点分布图、土壤侵蚀图等。本题不应该选B,尽管题干中有矿山开采废土石排弃量大这一情况,但其属于矿山工程的内容,是否利用其修筑路基是不确定的,其分布并不是公路建设项目所关注的。因此其堆场分布不属于公路建设所需要的图件。而且选项称“尾矿渣”,也不科学。环境影响评价(无论是以污染为主的建设项目,还是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十分关注图件的制作与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善于充分利用“图件”来说明问题或情况。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第31题:根据风玫瑰图,确定该项目评价区的主导风向为。SWSNWENEN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风玫瑰图的认识,是做大气环境影响等评价的基本知识,很多参考书中有关于风玫瑰图的介绍。关于主导风向,是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22.5°〜45。的夹角。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不小于30%,否则可称该地区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另外,应注意,我们常说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而不是指风的去向。第32题:该项目矿区开发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保护区地下水参考答案:AB本题只要读懂题意,就可轻松选出。因为“D”地下水虽然是矿山开发评价的重点内容,但一般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进行评价,不在生态影响评价专题中的内容。至于自然保护区,这里暗含“小陷阱”,因为题干提到距离矿区12km有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否将保护区纳入评价范围,需要根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延伸的范围来看,如果按照废止前的HJ/T19-1999“非污染生态”导则的一级评价8~30顷,二级评价2~8km,三级评价1~2km的范围考虑,本矿山开采的生态评价需一级评价方应考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而根据HJ/T19—1999,本项目确定其为一级评价的条件是不够的。如果按HJ19—2011生态导则来判断,即使考虑“矿山开采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上提一级考虑,其评价范围在2km范围[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HJ619—2011)可供参考],也不涉及12km处的自然保护区。因此“C”也不必选。第33题:厂区环境空气监测点必须包括。县城中心学校温泉度假村王各庄陈各庄参考答案:BCDE县城距离矿区20km,较远,可以利用其例行大气监测数据说明其环境质量,不必进行现状监测,其他均在大气评价范围内,应布点监测其空气质量。第34题:水泥生产线有组织排尘点均设有除尘器。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中,颗粒物影响的预测因子包括。降尘烟尘煤尘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sub>10</sub>)参考答案:DE本题既是在考水泥工业主要污染物预测因子,也是在考几种常见颗粒物的概念。降尘在监测工作中常称其为尘降量,一般指自然落尘;烟尘是常指燃料燃烧后(或通过烟囱排放)烟气中的尘;而总悬浮颗粒物包含的内容是较广的,可吸收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直径10um的颗粒物,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肺中。TSP和PM<sub>10</sub>是水泥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常规预测评价因子,从2015年开始还应增加PM<sub>2.5</sub>。第35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气态污染物的评价因子包括。沥青烟硫酸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参考答案:CD本工程水泥生产用煤量较大,显然应该预测因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情况。至于沥青烟,似乎是考虑了修公路所需,但题干并未提示所修运矿公路是沥青路面;而硫酸雾也并非水泥生产应预测评价的因子。由本题和上一题可以看出,水泥工业既有颗粒物污染因子的预测,也有气态污染物因子的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均不能忽略。第36题:该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应为。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D题干有“水泥生产中不直接产生生产废水,所排废水主要是间接冷却循环水,水质较好,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都可回用,拟建工程废水不外排”。据此,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简要分析即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三级评价一般为简要分析。但各专项导则对三级评价也规定相应的评价要求,比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对三级评价和简要分析均有不同的说明和应用范围。应按专项导则的要求答题,并实际应用。第37题: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现有工程的工程分析应包括。周边环境现状生产工艺介绍污染物排放和源强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参考答案:BCDE选项“A”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非工程分析内容,其他四项均为工程分析的内容。工程分析是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则影响评价就无法进行科学、定量的评价。本题实际上也表明了工程分析的实质性内容。一般而言,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应包括:项目组成、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排放统计、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清洁生产分析等;对于以生态影响为主要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要做到“工程组成完全”、“重点工程明确”、“全过程分析”、“污染源项分析”、“其他分析”等。第38题:本技改工程水泥生产厂区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监测。厂区外排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厂界噪声厂区废气中污染物浓度除尘设备效率污染物排放总量参考答案:BCDE目前,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分两大类,一类为以污染为主的“验收监测”,另一类为以生态影响为主要“验收调查”。其实,在验收监测中也有需要“调查”的内容,而在验收调查中也有需要“监测”的内容。只是侧重点不同,称谓不同而已。本题考查的是验收监测内容。本项目生产和生活污水不外排,所以,无须进行厂区外排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对厂界噪声和厂区废气中污染物进行监测是毫无疑问的;除尘设备的效率是应该监测的,以检验环保设施的实际效果,一般是在污染物进入除尘器前后设置监测孔进行监测:污染物排放总量尽管多是通过统计计算获取,但也多以监测结果为基础。第39题:若该矿山开采范围小于20km<sup>2</sup>,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在其影响范围内,确定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不可行。 (2)根据HJ19—2011,“矿山开采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的,评价等级应上提一级”。本矿山开采项目会导致土地类型明显改变,因此,其评价等级应上提一级,以二级评价为宣。详细解答:HJ19—2011关于评价等级上提的适用范围仅针对矿山开采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和拦河闸坝导致河流水文情势明显改变的水利水电工程。这是该导则的一个明显特点,应予以掌握。第40题:确定运输石灰石公路的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参考答案:(1)根据题意,该运输公路长度小于50km,沿线不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为一般区域。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应为三级。 (2)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外300m即可。详细解答:第41题:石灰石矿山废土石排弃量大,其环境影响评价应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废土石堆放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2)对土地利用格局改变的影响。(3)对植被的破坏影响。 (4)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5)水土流失的影响。 (6)施工及堆放过程的噪声影响。 (7)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详细解答:除应关注其环境影响外,还应关注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建设拦渣坝、挡渣墙、防洪沟等导排水系统,并注意绿化等。但是,随着水泥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水泥生产企业对原料矿山的废石根据其成分已能够做到全部配比用于生产水泥,而不需要设置废石堆场,符合《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关于“选择和控制水泥生产的原(燃)料品质,如合理的硫碱比、较低的N、Cl、F、重金属含量等,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合理利用低品位原料、可替代燃料和工业固体废物等生产水泥。淘汰使用萤石等含氟矿化剂”的要求。第42题:对矿山附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主要调查哪些内容?参考答案:该自然保护区的名称、保护区类型、地理位置及与本项目的距离、功能区划情况及区划图、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管理现状及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主管部门等。详细解答:自然保护区作为特殊生态敏感区,是现状调查的重要目标,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切不可遗漏此类特殊生态敏感区,否则就是大错。第43题:指出本项目公众参与应调查的范围。参考答案:(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 (2)运输石灰石道路沿途的所有村庄。(3)位于厂址WS和W方向2km处分别有王各庄和陈各庄。(4)厂址N方向6km的中心学校。 (5)厂址SE方向9km处的温泉度假村。详细解答: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其范围应覆盖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保护目标所涉及的人员代表。实际工作中应关注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审批要求满足的公众参与者调查的条件。公众参与应具备程序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第44题:对异地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应高效除尘设施外,还应采取哪些控制NOx排放的措施?参考答案:(1)在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器、分解炉分级燃烧、燃料替代等)的基础上,采用SCR技术、SNCR-SCR复合技术,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60%。 (2)安装脱硝设施。 (3)严格控制氨逃逸,加强液氨等还原剂的安全管理。详细解答:本题主要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2013〕37号文)对新型干法水泥窑的要求。另外,其达标排放应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的要求(如果处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则要满足标准中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如果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则需要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的要求。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60%是《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要求。在《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要求“对新、改、扩建项目所在地区的高污染落后产能实施等量或超量淘汰”;“提高水泥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水平,应用新型干法窑外预分解技术、低氮燃烧技术、节能粉磨技术、原(燃)料预均化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污染物源头削减”;“根据国家及地方环保要求,加强水泥窑NOx排放控制,在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器、分解炉分级燃烧、燃料替代等)的基础上,选择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或SNCR-SCR复合技术。新建水泥窑鼓励采用SCR技术、SNCR-SCR复合技术。严格控制氨逃逸,加强液氨等还原剂的安全管理”。除NOx外,还应关注其他污染物的控制技术要求。第45题:根据《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指出本次改扩建水泥窑及其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工程使用含氨物质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应控制的大气污染主要因子。参考答案: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氨。详细解答:第46题:为判定水泥窑及其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达标情况,给出应监测的参数及计算公式。参考答案:(1)应对排气中的氧含量进行监测。 (2)以基准氧含量状态下的基准排放浓度(C<sub>基</sub>)作为判定其达标的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C<sub>基</sub>=C<sub>实</sub>[(21-O<sub>基</sub>)/(21-O<sub>实</sub>)] 式中:C<sub>基</sub> 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mg/m<sup>3</sup>;C<sub>实</sub> 实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mg/m<sup>3</sup>;O<sub>基</sub>——基准含氧量百分率,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为10,采用独立热源的烘干设备排气为8; O<sub>实</sub>——实测含氧量百分率。详细解答:本题只是希望大家能记住GB4915—2013中提供的这个公式。在考试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第47题:为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采用尿素(或氨水)做还原剂,给出水泥窑竣工验收无组织排放应监测的因子及点位。参考答案:(1)颗粒物、氨。 (2)颗粒物:厂界外20m处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氨:监控点设在下风向厂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详细解答:本题来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