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地理热点一点通专题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1页
备考高考地理热点一点通专题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2页
备考高考地理热点一点通专题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3页
备考高考地理热点一点通专题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4页
备考高考地理热点一点通专题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考生的人文地理素养,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频频出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的地理试题,这类高考试题往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信息载体,帮助考生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的地理试题,其考查的重点不是死记硬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和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考查传统文化下所隐藏的地理知识,设问往往和地理知识很好的契合,主要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迁移、扩散、传承、功能、影响、分布特点、发展变化、差异比较和原因、形成条件或成因、某古文明衰落的原因等。2018年2017年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2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背景考查油纸伞的产业的发展2018年江苏卷15—16题以我国传统民居“地坑院”为背景考查了“地坑院”的分布和发展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3题以桂林江头洲村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为背景考查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43题以“茶马古道”为背景考查进行文化旅游时旅游活动的设计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3题的以“剪纸”背景考查我国江南景观的特点2017年天津卷的第2题考查“‘沽’村落”的消失的原因2016年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3题以“陶瓷”为背景考查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与迁移2016年江苏卷1—2题以“我国山水画”背景考查区域差异及外力作用与地貌2016年天津卷第12题以“丝绸之路”为背景考查了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及新“丝绸之路”的发展及影响2016年天津卷第14题以“妈祖文化”为背景考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措施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D.经久耐用C.文化蕴涵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C.中东B.中亚D.撒哈拉以南非洲【答案】1.C2.A2.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纸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2018年江苏卷)“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89为“某黄土塬地形3—4题。23.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4.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答案】3.D4.A1问很容易错选甲地,因为甲地整体上也地势较为平坦,要注意结合甲地临近东北侧的一个山谷这一特点,判断其对地坑院建设的不利影响。(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5—7题。5.下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3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6.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7.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5.D6.B7.D7.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2017年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8—9题。48.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B.bC.cD.d9.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C.人口的迁移B.河流的改道D.文化的融合【答案】8.C9.A【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0—12题。510.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1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1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D.交通运输便捷C.产业基础好【答案】10.D11.A12.C12.由材料可知,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产业基础好。(2016年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3—14题。13.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14.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6【答案】13.D14.C【解析】13.画①中地势起伏较大,为山地地形;画②中为峰林地形,应为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14.黄土高原是地质历史时期,强大的偏北风将蒙古高原的细小风化物——黄土,长途搬运至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旅游地理]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下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15.【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点睛】该题在旅游地理题目中较新颖,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解释生活中的各类地理现象。解答时可从居民生活习惯和居民留在村落中的作用等几方面思考。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旅游地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7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16.【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点睛】一般旅游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旅游地相关自然和人文状况,准备相应的生活物品,其次设计合适的旅游路线,选择合适旅行社、导游等。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8(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示意图30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9【解析】海峡两岸、海内外有着共同的“妈祖文化”,可以以此为主题营造旅游景观或开发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等。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为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昔日淮盐主经销口岸和湖南四大米市之一。目前靖港还保留了不少清代建筑,有古驿站、古街、古作坊等。靖港是湖南继龙山里耶镇、湘西芙蓉镇之后的第三个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回答1—2题。1.影响靖港古镇的主要区位因素有①交通便利③具有军事功能A.①③④②周边地区农业发达④为湖南省政治中心C.②③④B.①②④D.①②③2.2009年9月25日,修葺后的靖港古镇重新开街,靖港古镇修葺的主要目的是A.开发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B.引进先进科技,促进高新技术发展C.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居民居住条件D.发展教育,提高文化水平【答案】1.D2.A吉林查干湖冬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12月末到春节后是查干湖冬季捕鱼时间。在查干湖420平方千米的冰面上,这里仍然沿袭着凿冰洞、冰下走网、马拉绞盘的古老捕鱼方式。渔民乘坐马拉爬犁在查干湖开阔的冰面上飞馳,任由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雪花吹打自己的脸庞奔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捕鱼区域,据此完成310—4题。3.这一古老的冬季捕鱼方式延续至今,是因为A.市场需求量大B.渔民兴趣爱好C.旅游业发展需要D.渔获易于保存运输4.冰下走网,鱼网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可以A.确保将来渔获B.提高网具强度C.节约织网成本D.避免幼鱼游离渔网【答案】3.D4.A下图所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据此完成5—6题。5.吊脚楼所应对的河流水文特征是A.水流平缓B.有结冰期C.含沙量大D.流量季节变化大6.该民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寒潮B.台风、风暴潮11C.泥石流、滑坡D.地震、火山喷发【答案】5.D6.C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11世纪至13世纪宋元时期,就地取材,以土、石、竹、木为主要材料,依山就势,傍山借景,能满足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的要求。据此回答7—8题。7.关于福建土楼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自然景观C.属宗教景观B.属物质文化景观D.属非物质文化事物8.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建筑而成,福建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的特点是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答案】7.B8.D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解析】7.福建土楼是客家人就地取材,依山就势而建的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的居所,是物质文化景观;不是非物质文化事物;是人为建设的,不是自然景观;是人们的居所,不是精神文化景观。选B正确。8.福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量较多,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客家土楼是就地取材,依山就势而建的;说明地势不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红壤,土质黏重。选D正确。12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历史上,梅关古道是广东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下图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读图回答9—11题。次第开放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条件差异C.光照条件差异B.降水条件差异D.热量条件差异10.梅关是一座古老的关楼,位于梅岭之巅,是岭北与岭南分界线,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关口两侧分别留影。关楼留影效果最佳是在A.清明节傍晚,南侧C.端午节日落,南侧B.劳动节日出,北侧D.元宵节中午,北侧11.梅关古道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迹,造成这一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B.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D.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答案】9.D10.B11.C【解析】9.影响鲜花开放的条件有光照和热量,一座山的南北两侧光照条件相差较小,但是在冬季,由于山脉阻挡了北部寒冷的气流,南北两侧温度相差很大,所以影响梅花次第开放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差异,D正确。10.清明时节,该地日落西北,傍晚南侧光线不佳,A错误;劳动节日出东北,北侧光线好,B正确;端午节日落西北,傍晚南侧光线不佳,C错;元宵节日出东南,北侧光线不好,D错。故选B。11.据材料知,梅关古道过去是广东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京广铁路的修建,梅关古道的交通运输功13能下降甚至消失,而今作为古迹成为了旅游资源,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C正确。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该地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目前仍有十几个村落沿用古法造纸术生产泽雅屏纸。20世纪90年代国造纸术活化石”的古老造纸术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据此完成12—14题。12.泽雅古法造纸术成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基础条件是A.独特的自然条件C.广阔的市场需求B.充足的原料供应D.廉价的劳动力13.20世纪90年代初期,泽雅屏纸生产日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成本提高C.造纸收入较低B.市场需求减少D.交通运输不便14.如今泽雅古法造纸术得以焕发生机的主要原因是A.工艺改进B.原料替换D.政策扶持C.需求扩大【答案】12.B13.C14.D15.[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沙湾镇属于广州市的边缘区。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