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巧。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辩论等方式,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养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良好品质。1.重点:(1)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3)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2.难点: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导入新课大家都比较熟悉《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鲁滨逊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明确的认识。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可分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二:探究实践1.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2.说说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3.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向他人主动问好;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微笑、点头致意;赞美他人……2.废水、废气、白色污染等。3.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中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的氛围;中学生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拒绝白色污染,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工厂、企业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尽量不排放废气、废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掌握与人打交道、与人友好交往的方法,要融入社会生活,我们还要关注社会发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活动三:情景探究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个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活动四:愈辩愈明辩论: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提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活动五: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提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比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三、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讲述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都负有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应增强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四、板书设计我与社会eq\b\lc\{(\a\vs4\al\co1(感受社会生活\b\lc\{(\a\vs4\al\co1(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关注社区治理,关心国家发展)),\a\vs4\al\co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b\lc\{(\a\vs4\al\co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知识目标: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评价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1.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2.难点:在生活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方礼》。【内容简介】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蹬三轮车近20年,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视频中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什么是社会化?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目标导学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二:探究实践板块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1.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第二十代孙,汉代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这个故事被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例子。他在四岁时,就知道上让哥哥、下让弟弟。他当时让出的是一个梨。(孔融让梨)最终得出结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谦让不是软弱可欺,也不是妄自菲薄,谦让是一种自信,一种宽容,一种涵养。我们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从而促使社会更加和谐。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时,谦让和勇于竞争也不矛盾,我们要遵从竞争的“公平”精神,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2.学会分享、助人小红买了几本学习用书,她大方地把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小红感到很快乐。【提出问题】(1)小红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分析这种行为有什么作用。提示:(1)分享、助人的行为。(2)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要学会帮助他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帮助他人中体会快乐。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使学生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助人。板块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情境1:小雨积极组织班上的同学参加社会公益团体组织的“贫困山区图书角”活动。情境2:小雪平时经常关注时政新闻。最近她被评选为中学生代表,在市长接待日上,就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情境3:小丽认真学习各科知识,立志将来做一名医生,支援西部的医疗事业。【提出问题】(1)以上情境中的同学通过哪些形式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为社会做贡献?小组合作学习,最终得出结论:为社会做贡献,要: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学校决定举办“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的内容大纲。提示: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提供本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要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四、板书设计eq\a\vs4\al\co1(在社会,中成长)eq\b\lc\{(\a\vs4\al\co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b\lc\{(\a\vs4\al\co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b\lc\{(\a\vs4\al\co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1.知识目标:(1)认识网络应用的利与弊。(2)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网络对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3)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1)具有对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的分辨能力。(2)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开放与包容的胸怀。1.重点:(1)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网络对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2)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2.难点: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国领导人合影,提问:是什么让这些人走到了一起?2.教师简介此次大会: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互联网盛会,于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本次峰会的出席嘉宾中,国外嘉宾约占一半,来自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8位外国领导人、近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3.教师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国领导人齐聚乌镇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出示课题:网络改变世界。二、讲授新课(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教师出示材料:离开家乡远在广东汕头腾讯公司上班的张强,记挂家乡的父母,想给父母买一台空调,可是张强又没时间回家,你认为他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学生猜测张强解决问题的办法。2.教师提问:现代人对互联网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三名学生将答案写到黑板上,教师和学生将以上列举的网络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购物、学习、寻医问药、娱乐、人际交往、文化交流等。设计意图:了解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感受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活动探究一1.教师出示探究内容:(1)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治理和互联网国际合作五个方面上演头脑风暴。(2)张强跟随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参加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目前,腾讯在全国30个城市建设了众创空间,还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才、产品、融资、营销及资源对接等服务。马化腾说:“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建的新生态不断发展。目前腾讯开放平台上注册的创业者已经超过600万,其中已经有30家创业公司跻身为上市公司。创业者从腾讯的开放平台当中获得的总收益也超过了160亿人民币。”在大会上,马化腾透露,接下来,腾讯还计划在海外包括美国等地推出众创空间,促进国内外创业者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中国创新与全球的同步性。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1)你认为张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2)张强所在的腾讯公司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哪些作用?【教师总结】(1)张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一个机遇,推动公司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2)张强所在的腾讯公司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新互联网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促进国内外创业者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中国创新的步伐。活动探究二1.教师出示探究内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但是张强同时也发现了互联网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互联网中的陷阱防不胜防,使许多人遭受了精神和财产上的损失;人们在互联网平台大多都是工作和娱乐,运用互联网学习和阅读的很少。于是,张强给相关管理部门写了一封信,要求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公开自己的工作电话,便于公民及时举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对加强互联网管理的几条合理化建议。同时,张强还写了一份合理利用网络的倡议书,提倡人们利用互联网加强学习,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消耗。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1)相关部门会公开自己的工作电话吗?为什么?(2)张强有给相关部门提建议的权利吗?为什么?(3)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都有哪些?(4)你认为张强的倡议书会起到怎样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总结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教师同时板书:网络促进经济发展;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网络促进资源的流动,利于合作和共享。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互联网的正能量。(三)网络是把双刃剑1.活动探究(1)教师出示问题:在张强的建议信中,他提到了网络谣言的危害与防范措施、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与预防措施、个人隐私在网络中受到侵害的影响与防范措施。请各位同学说说以上三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看书后总结)(2)教师出示张强所写的建议信的具体内容:危害防范措施网络谣言误导大众,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侵害他人或集体的合法权益;散播网络谣言的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劝阻和举报散播网络谣言的行为。沉迷于网络形成对网络的依赖,不仅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人际关系,严重的还会危害身心健康。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节制上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造成困扰和伤害,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心理压力,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不在网络公开个人的信息,提高警惕性;不随便打开链接;不散播他人隐私。(3)教师做简单板书归纳。2.教师出示图文材料,再次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弊”。2016年8月19日,临沂市罗庄区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18岁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他人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通过银行ATM机转账的方式诈骗9900元。发现被骗后,徐玉玉与其父一起到公安机关报案,回家途中晕倒,出现心脏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后来,徐玉玉案件成功告破,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获,但逝者无法生还。设计意图:本环节属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经验总结三个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归纳的能力。徐玉玉的案例再次让学生思考网络的不良影响。三、课堂小结网络有利有弊,在网络中,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用利避弊,拥有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四、板书设计eq\a\vs4\al\co1(网络改变世界)eq\b\lc\{(\a\vs4\al\co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a\vs4\al\co1(网络推动,社会进步)\b\lc\{(\a\vs4\al\co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是把双刃剑\b\lc\{(\a\vs4\al\co1(网络谣言,沉迷于网络,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1.知识目标:(1)了解媒介素养的要求。(2)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2.能力目标:(1)提高媒介素养,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应用能力,培养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播正能量,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3)具有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4)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2)培养网络规则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1.重点:(1)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播正能量,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2)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2.难点:(1)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下交往与网络交往。(2)具有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勒索病毒图片以及勒索病毒的解释。勒索病毒,是一种新型电脑病毒,主要以邮件和恶链木马的形式进行传播。主要通过邮件附件、钓鱼邮件群发下载网址链接、用户在恶意站点下载病毒文件以及网页挂马后进行传播。该病毒性质恶劣、危害极大,一旦感染将给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种病毒利用系统内部的加密处理,而且是一种不可逆的加密,必须拿到解密的密钥才有机会破解。提问:勒索病毒的出现,使许多人出现了恐慌,你知道他们恐慌的原因都有哪些吗?2.学生根据课前对勒索病毒的了解,列举人们害怕勒索病毒的原因。3.请学生说说应对勒索病毒的简单方法。教师指出正是勒索病毒的制造者非法利用网络,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出示课题——合理利用网络。设计意图:勒索病毒这一网络大敌的出现,正是由于其制造者对网络非法利用造成的,从而警示学生要合理使用网络,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回答,怎样做才是合理利用网络?2.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整理为副板书,并将其做出简单分类,即学习工具、交往平台、沟通工具。3.教师肯定学生回答中符合要求的具有媒介素养的行为,并介绍媒介素养的定义。4.活动探究(1)出示材料:明亮放学回到家,按照老师的要求将今天的作业发到校讯通。发完校讯通,一则新闻网页弹了出来,还是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明亮忍不住打开了网页;看完明星,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视频,还转发了小学同学发的“紫菜是用塑料做的”的消息;又看到求助机构发的一个孩子因疾病需要救助的信息,捐了十元钱……明亮越来越投入,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妈妈下班回来,后果难以想象。明亮看着妈妈无奈的脸,又想起今天和同学还约了去打球,他懊悔极了……(2)出示探究问题:①请你评价明亮的行为。②明亮为什么会懊悔?③明亮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3)屏幕展示:①明亮利用网络将作业发到校讯通是促进家校沟通的行为,是在合理运用网络;明亮通过网络了解新闻是关注社会的表现;明亮在不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之前随意转发信息,是缺乏分辨是非能力的表现;明亮为救助他人捐款是利用网络帮助他人的表现。②因为自己没有做到合理使用网络,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的生活,影响了亲子关系,还失信于同学。③网络上的信息是无限的,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促进学习和工作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前停留,更不可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遵守网络规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5.屏幕展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生齐读。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树立良好榜样,不违反行为准则。设计意图:通过明亮这样一个人物,再现学生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认识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要求。(二)传播网络正能量1.教师出示材料:中秋节三天假期,明亮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一份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在摘抄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中华诗词文化的璀璨,为中华传统文化而由衷自豪。于是他突发了一个想法,人们在节日贺词中,都是复制粘贴现代语言,于是他引用诗句创作了几条祝贺中秋节的段子,并推荐给了同学,还得到了许多的赞。要求学生回答:明亮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总结】明亮利用网络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播正能量的行为。我们在网络生活中,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2.活动探究(1)要求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想法?举例说明。(2)教师列举事例展示网络正能量。事例一:《滚蛋吧!肿瘤君》漫画——与癌症抗争,传递坚强与乐观。事例二:罗山浉河大桥事件发生后,起初被一些网友质疑是豆腐渣工程,后经调查发现,这个桥是8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建的,在那个年代,用木桩支撑已是最好的工艺,就是现在有些桥梁还在使用木桩支撑。后来,有关部门在网上回应网友质疑,解释了事件的真相。很快,先前指责大桥是“豆腐渣”“偷工减料”的拍砖声,被认同声取代,许多网友还形象地称之为“桥坚强”,呼吁政府保护文物。——引发相关部门注意,澄清事实。事例三:关于雾霾的歌《北京,北京》,我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歌里既有对政府尤其是对地方政府的批评,也有对社会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呼吁全社会合作,一起来解决污染问题,提出我们作为一名公民在解决环境污染过程中应当做些什么。这表明网友并不是在简单地质疑政府,而是从更深的层面提出要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从我做起,这非常不容易。”——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关注社会。事例四:网红视频《你是我的手,我是你的眼》——植树种树,保护生态环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冶里村,50多岁的贾海霞(打工时不慎弄瞎双眼)和好朋友贾文其(3岁就因触电失去了双臂)相互扶持,在15年的时间里植树上万棵,硬是把昔日荒凉的荒滩变成了一片丛林。他们每天做的事就是砍树枝,然后到河对岸的荒滩上种植。没有双臂的贾文其帮助双目失明的贾海霞爬上一棵大树,什么也看不见的贾海霞能站在大树上,精准地砍下树枝。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GBS工作室以此为题材制作的一则短片,在Facebook和Youtube等平台累计播放破百万,感动了无数人。网友AarthyBright说:“向二老致敬!你们是这世上真正的英雄!”(3)要求学生从传播正能量的角度,说说以上四组事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总结】要利用网络积极传播正能量,关注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构建绿色网络空间。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事例分析冲击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网络正能量的力量,激发学生弘扬正能量的意识。(三)拓展延伸1.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前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思考:自己一玩手机的时候,妈妈就像看贼似的,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妈妈担心什么?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妈妈放心呢?2.教师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做好板书总结,理顺本课知识。三、课堂小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与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要想成为互联网的主人,就要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避免其消极影响(不沉溺网络,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制造或传播网络谣言,不结交坏朋友……),合理利用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四、板书设计eq\a\vs4\al\co1(合理利,用网络)eq\b\lc\{\rc\}(\a\vs4\al\co1(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eq\a\vs4\al\co1(提高媒介素养,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在本课设计中,我采用了许多事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就更容易引导学生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活,传播正能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身边的正能量网络事例,激发学生向上健康的网络意识。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1课时维护秩序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秩序的含义及范围;理解社会秩序的意义;知道社会规则的含义及范围;明白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所起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难点: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一、导入新课【生活观察】观看机场、工厂、十字路口、银行、学校餐厅等有秩序与无秩序的视频资料,并回答问题:以上资料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分享所得结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分析。【教师总结】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我们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一团糟。设计意图:从生活的小视角导入,能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二、讲授新课(一)社会生活有秩序【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金街与“禁街”小区旁边有一条集各种特色小吃与服装、杂物于一体的商业街,名叫金街。每天早上4点多,形形色色的生意人便陆续开门忙碌起来,整条街亮如白昼,但嘈杂声四起,各种临时小摊更是杂乱地占满了整条街道。大概6点钟左右,特色小吃门店与小摊开始上客,到7点多钟后更是忙碌。早餐客退去,购买服装、杂物等商品的客人又陆续赶来,直到晚上10点以后,金街才迎来难得的清静。如此繁荣的背后,却是周围居民的无奈。孩子上学要早出门半个多小时,不然就不能赢回被拥堵浪费的时间,辛苦一天的年轻人们难以入眼,身体虚弱的病人更是难以安心静养……金街变成了人们苦恼的禁行、禁眠的“禁街”。(1)周围的居民有哪些烦恼?(2)你认为这些烦恼是怎样造成的?(3)请你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如何改变现在的混乱状况。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站在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教师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分析和解决。(二)你说我说话规则【学生活动】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填写下表。场所应遵守的规则超市学校影剧院体育馆医院图书馆……学生填表,并讨论交流问题:什么是社会规则?这些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这些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身边的规则,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同时让学生重点体会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进而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三)违反规则有代价【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逃票真的无所谓吗?大家都知道,地铁的秩序主要是靠大家自觉遵守规则来形成。不过,大家一定经常看到有人逃票,有的人过闸机的时候两手一撑跳过去了,有的人从下面钻过去了。针对这种情形,有关部门宣布,地铁逃票要记录进个人诚信档案。这是保证买票乘车这项法律规定得到落实的有力举措。很多人对诚信记录还是有所顾忌的,因为这类记录可能会给今后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人认为,这些小事记录进诚信档案,似乎过罚失当。也就是说,逃票这个过失很小,但是处罚太严厉了。在他们眼里,逃票不算什么大错,更谈不上违法。但如果大家都这么看待法律,那么法律肯定得不到普遍遵守和执行。(1)逃票行为伤害了谁?(2)你支持有关部门的相关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买票乘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社会规则,它有利于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而现实生活中那些逃票乘车人却违反社会规则,这不仅是对法治社会、文明社会的挑战,还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挑战,直接影响他人、社会和国家,必然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法治社会中遵守法律和各项规则的重要性,理解规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明白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知道违反规则要付出代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敬畏规则,自觉遵守规则。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明确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若违反规则会付出代价。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社会正常运行。四、板书设计eq\x(规则)eq\o(→,\s\up7(维护))eq\x(秩序)eq\o(→,\s\up7(保障))eq\b\lc\{(\a\vs4\al\co1(\x(社会正常运行),\x(人民安居乐业)))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遵守规则1.知识目标:知道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明白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理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明白要坚定维护规则与积极改进规则。2.能力目标:提升对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理解能力,具有改进规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规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重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难点: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相声《我忍不了》。【教师提问】(1)相声列出了哪些“忍不了”的行为?(2)你发现还有哪些“忍不了”的行为?(3)这些“忍不了”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4)相声中反映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生发表各自看法。【教师总结】这个相声列举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乘车无人让座、破坏环境、乱扔杂物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生活中,有违反游园规则而破坏环境的行为,有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交通堵塞的行为,有违反乘车规则而伤及自身安全的行为,有违反体育比赛规则而恶意伤人的行为……这些说明优质的个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社会秩序则需要大家遵守社会规则。二、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心灵感悟】《自由不是任性妄为》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你为什么总是要束缚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要想随心所欲,必定会走到邪路上去。”谁都想要自由,可是若车轮自由了,后果将会和火车离开了铁轨一样,虽然享受了短暂的“自由”,却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也如白白的斑马线一样,虽然束缚着你,却能保证你的安全,而当你“自由”地走到车行线上,得到了“自由”,你的生命安全也就没了保证。【教师提问】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有规则才有自由。【教师总结】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规则约束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自由。我们只有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心甘情愿地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设计意图:以对话的方式引出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论述中获得启示。三、自觉遵守规则【播放视频】《礼让杭州为杭州点赞》公交车首当文明先锋,引发社会跟进效仿。杭州的“斑马线礼让”最早从公交车开始。早在2007年,,杭州市公交集团就制定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人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从制度上保障“礼让”的实施。“礼让”成全民共识,交警为文明提供“安全阀”。杭州交警部门接连推出多项交通整治措施和系列宣传,让“礼让斑马线”更深入人心。对未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进行实时录像,作为处罚依据。对不让行的司机,依法对其处以100元罚款,记3分的处罚。造成交通事故的,处200元罚款,记3分。而今,在杭州,礼让行人已经成为司机的自觉行动,更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教师提问】杭州“斑马线礼让”是如何炼成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杭州“斑马线礼让”是通过法规约束、宣传引导、社会倡议、自觉行动逐渐炼成的。从中可以看出,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且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总结】从被动、被迫地遵守规则到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和法律,表明我们的社会在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其中,做到自律、自觉遵守规则,法律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设计意图:以礼让行人这一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杭州礼让的源泉是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公民自律对于自身、社会、国家的重要作用。四、维护与改进规则【体验活动】请同学们模拟以下这些劝导他人遵守规则的场景,并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自身体会。(1)图书室有人大声喧哗,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2)公路上有人边骑自行车边打手机,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3)你父亲喝酒后要开车出门,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4)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有人插队,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学生发表各自看法。【教师总结】我们在劝导他人遵守规则时要做到有礼、有理、有节,如果自身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规则之变】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候,在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拥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人行横道加高,使人与马车分离;又在接近马路口的地方,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行人可以踩踏着跳石穿过马路。到了19世纪,汽车代替了马车,跳石成为障碍。此后在英国伦敦的街道上,出现了如今这种人行横道线。它洁白醒目,像斑马身上的条斑,所以又称“斑马线”。【教师提问】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的变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教师总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的立新、废旧、调整和完善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生活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坚定维护规则和积极改进规则。五、课堂小结本课首先讲述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接着提出我们要通过自律与他律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同时要敬畏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指出我们要维护和改进规则,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2.能力目标: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1.重点:(1)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2)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3)学会换位思考。2.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一、导入新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臣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设计意图:由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二、探究新课教学篇章一:尊重初体验材料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材料二: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思考:这些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在生活中,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屏幕展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学篇章二:尊重面面观一、情境表演(1)“骑车撞人不认错”。(2)夏天亮出自己的“汗脚”。(3)说话带脏字,随地吐痰。(4)电影院里大声喧哗。(5)购票不排队。思考:你遭遇过这些生活场景吗?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做有损他人的事,应自觉抵制一些不文明行为。否则就没有个人的尊严可言,大家都不快乐。【屏幕展示】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设计意图:通过对一些人的错误言行加以分析、演示,使学生懂得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学会尊重他人。二、温馨回忆(1)因为我的一次真诚鼓励,好朋友不再消沉,重扬自信的风帆。(2)因为老师的一次赏识,我不再惧怕课堂回答问题,勇敢地举起了手。(3)因为你的“雪中送炭”,我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4)因为你的善意批评和及时提醒,我避免误入歧途。思考: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受到他人尊重能够使人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屏幕展示】尊重是自信的源泉,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他人的肯定性评价,获得受到他人尊重的温暖感,进而体会到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教学篇章三:尊重从我做起一、亲身体验(1)咱俩一块儿进教室,你先进门。(2)家里来了客人,我主动打招呼,双手献茶。(3)别人谈话,不轻易打断;两个人谈话,不抢话。(4)他人遇到困难,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思考:你有何感想?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日常的小事最容易被人忽视,我们不要以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因为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为了赢得尊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屏幕展示】尊重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二、读故事,明道理太阳和风争论谁有力量。风说:当然是我,你看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把他的外套吹掉。说完,风使劲地对着老人吹,恨不得一下子把外套扯下来。但他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层钻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出汗,不一会儿,老人把外套脱下来。太阳对风说:尊重、温和,永远胜过激烈、狂暴。思考:从上述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屏幕展示】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教学篇章四:拓展空间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对尊重的认识。甲:尊重就是爱护爱我们的人,关心我们的家人。乙:尊重就是欣赏他人,由衷地赞美他人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丙:尊重就是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思考:你还有哪些对尊重的不同理解?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尊重”是成就卓越、获取成功的必备品质。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人悔过,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从而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让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的习惯,成就自我!【屏幕展示】尊重的表现包括: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尊重他人与受到他人尊重的重要性,懂得了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四、板书设计eq\a\vs4\al\co1(尊重他人)eq\b\lc\{(\a\vs4\al\co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b\lc\{(\a\vs4\al\co1(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从我做起\b\lc\{(\a\vs4\al\co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以礼待人1.知识目标:明确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从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2.能力目标: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加强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礼貌在交往中的好处,从点滴做起,做到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地与人交往;主动发现自己不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并努力改正,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1.重点:如何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礼貌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一、导入新课材料展示:大学生小明求职时,因他的条件不错,主管考虑录用他。由于他一时兴奋,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就是这个响指,主管没有录用他。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个人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做到讲礼貌。【教师总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礼待人,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设计意图:由大家普遍关注的求职礼仪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二、探究新课教学篇章一:礼貌显魅力活动一:礼仪面面观材料一:小王同学经常上课迟到,有一次数学老师批评了他,小王同学冲老师喊道:“我迟到是有理由的,你凭什么批评我?”材料二:小赵同学追求个性,她长发披肩,头发染成玫瑰红;戴着白框眼镜;T恤盖过臀部,低腰牛仔裤遮不住粉红内裤,脚穿高筒靴。思考:(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二中小赵同学的仪表问题,讨论如何在着装打扮上做到文明有礼。

学生回答:(1)以礼待人,首先体现在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2)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是举止端庄的外在体现,能够反映一个人高雅的气质。【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面对批评或误解,态度要诚恳;追求个性的同时,衣着仪表要大方,因为这些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可。活动二:我做礼仪小标兵情境展示:1.今天客人来我家,我给客人倒茶、陪客人聊天,客人离开时,我主动送别客人。2.我跟妈妈看电影,我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按秩序退场。3.和好朋友去郊游,我按时等候好朋友,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人交往的礼仪?你是怎样做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活动三:国之礼(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总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鼓乐声中,国旗班的战士们手捧鲜艳的五星红旗,列队走向天安门广场。队伍那么整齐,那么威武,那么优雅!思考:你看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媒体运用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活动四:名人名言议一议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塞万提斯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思考: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现在,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会礼貌用语;培养得体优雅的举止。【教师总结】礼貌显魅力,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屏幕展示】待人礼为先,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以礼待人是立身处世的前提,以礼待人促进社会和谐,以礼待人体现国家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视频感受、名言赏析,体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教学篇章二:礼仪展风采1.观看“程门立雪”和“孔融让梨”的短片,谈谈你的感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内一家药厂曾邀请德国拜耳公司的代表来厂考察,准备合作生产,厂长在陪同代表参观制药车间过程中,随地吐了一口痰。拜耳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场景,马上拒绝参观,并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合作。材料二:李华对同学非常热情,时常爱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大家对她的印象也很好。她也感到自己的人缘不错。喜欢和同学聊天,有时上自习课的时候就会与周围的同学谈得热火朝天。一次竞选中,她竟然落选了。她很纳闷,我对同学那么好,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为什么大家不选我呢?她找到老师,表示了自己的委屈。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有7308万人观看,却秩序井然,彰显出我们礼仪之邦的风采。思考:(1)结合材料一,说说拜耳公司为什么取消合作计划。(2)根据材料二,如果你是老师怎么给李华解答?她究竟为什么落选了?(3)结合材料三,假设我们人人都不懂得文明礼让,那会给外国友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人际交往中遵循礼仪,生活会变得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就会事与愿违。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错失发展的机会。【屏幕展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设计意图:让学生融入情境,直观感知得体的行为和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国际舞台,学会在国际交往中养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习惯。教学篇章三:感悟升华,能力提升2016年9月4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思考:世界看中国,我们怎么做文明小使者?学生回答:语言文明、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尊重国际友人、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等。【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明确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四、板书设计以礼待人eq\b\lc\{(\a\vs4\al\co1(以礼待人的重要性\b\lc\{(\a\vs4\al\co1(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b\lc\{(\a\vs4\al\co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3课时诚实守信1.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含义、诚信的益处;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的要求;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理解诚信与谎言、隐私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分辨诚信与欺诈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践行诚信守则的要求;具有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诚信意识,崇尚诚信的态度,鄙视欺诈、失信行为,获得诚信做事的愉悦感受;崇尚诚信价值观,诚实做人,讲究信用,办事尽职,实事求是;自觉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善于运用诚信的智慧。1.重点: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理解诚信与谎言、隐私的关系;理解诚信守则的要求。2.难点: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理解诚信与谎言、隐私的关系,展现诚信智慧。一、导入新课今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值班时,发现有名同学迟到了,询问原因后,知道他是因为和他约好一起上学的同学没有守约,甩了他自己先来了,导致他来晚了。教师提问:大家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说说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它们类似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讲诚信的事例。下面,让我们带着“什么是诚信?诚信有那么重要吗?到底怎样做才是诚信行为?”这几个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诚实守信。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这节课内容的探索中去。二、诚信考察你我他1.解读诚信的含义。(引导学生看书,思考:什么是诚信?)【教师指导】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屏幕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关于诚信的规定。2.诚信故事大家说。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或听到的、看到的诚信故事,并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作出关于诚信的评价。【屏幕展示】诚信考察个人品质,考察道德水平,考察规则意识。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法律对诚信的规定和分享诚信故事,理解诚信是考察一个人品质、道德水平和规则意识的标准,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做铺垫。三、诚信关系你我他1.活动探究。(1)结合教材第41页“运用你的经验”的事例,设计一下长大后的小方所从事的职业,并说出他的不诚信行为可能会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后果。学生回答该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简单板书,显示出来职业及对应的诚信缺失的危害。(2)结合板书的内容,从诚信缺失危害的对立面——讲诚信对个人和企业的好处,总结诚信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屏幕展示诚信的重要性:(1)对个人而言,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使自己赢得他人信任,加强合作交流,立足社会,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2)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对国家而言,诚信增进社会互信,促进社会和谐,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教师出示材料,要求学生说出感受。【屏幕展示】这天,小方收到了一条短信息:因为你恶意透支信用卡,卡被停用了,且已经在发卡银行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将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这可吓了小方一身冷汗,在询问相关人员后,他赶紧偿还了透支的款息。这一次,小方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学生回答感受: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了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了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测小方不诚信行为对其个人信用的影响,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四、诚信导行你我他1.教师续讲小方的故事,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屏幕展示】可是他遇到了一件事,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小方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同事小张曾经得过感染性疾病(现在已不具有传染性),因为大家经常一起吃饭,他需要告诉其他同事吗?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出示知识,要求学生根据所出示的知识作出判断和解释。【屏幕展示】诚信具有复杂性,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1)我们既要诚实做人,又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2)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3.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我国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并请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4.播放歌曲《诚信中国》MV,要求学生回答自己从歌曲中获得的启示。5.教师总结加强诚信建设的做法。【屏幕展示】如何加强诚信建设?(1)国家: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政水平和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违法犯罪行为。(2)公民和青少年: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认真宣传与诚信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诚恳待人,诚实地学习和生活,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积极同失信行为作斗争;积极参加以诚信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3)社会:加强监督和监管,营造诚信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曝光。(4)企业:诚信经营,合法经营。(5)学校: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利用宣传阵地加大对诚信的宣传。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再次感悟诚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而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根据板书内容,口头总结诚信的重要性和诚信对青少年的要求。六、课后作业围绕诚信主题续写一个或两个小方的故事,对故事中小方的行为作出评价,并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七、板书设计_______诚信(诚实、守信用)_______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在本课设计中,我采用了板块式教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我对知识点的补充较多,这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系统,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的热点事例少。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重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难点: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二、探究新课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

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2)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和违章停车有时还会影响到消防车的救援,也许大家觉得这只是巧合,但在人口密度和机动车饱和度双高的大中型城市里,这种巧合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一旦真的发生了,将会导致数十人甚至更多的人无辜殒命。(3)违章停车还会使通行道路变相变窄,使其单位时间内机动车通行数量大幅下降,导致道路拥堵不堪。案例二:2013年4月,小徐向老聂借款23万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分期还款,2014年年底付清。不过,小徐仅还了3.1万元就不还了。老聂屡屡催债未果,于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小徐还款。当时小徐拒绝到庭,也没有向法庭作任何答辩。2015年4月,海沧区人民法院判决小徐偿还余款19.9万元以及逾期还款的利息。判决生效之后,小徐还是没有还钱,老聂申请强制执行。小徐有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而不履行的那种。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你看到了哪些违法行为?请指出来。(2)你怎么看待小徐的违法行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1)欠债不还的民事违法行为。(2)小徐没有根据法院判决的时间按期偿还所欠债务,侵犯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案例三:2017年3月25日下午16时许,禅城公安也接到一起报警。有一位女失主称自己在某酒店门前被人当场抢走了小汽车,需要民警处理。接报后,禅城公安迅速组织多组警力到场调查。到了案发现场后,报警人张某见这么多位民警到场竟然紧张了起来。民警马上向她询问案发经过,报警人张某开始支支吾吾言辞闪烁。在民警的一再追问下,报警人终于承认自己跟老公发生感情纠纷,老公把车开走,自己一时气不过,就谎称被人抢劫,希望民警能帮她一起找车。民警听罢,当场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处理。目前,涉嫌谎报案情的黄某、张某均已被禅城公安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思考: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对报警取乐、谎报警情、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严肃查处,对当事人严肃追责;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追问】以上三则案例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从以上三则案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案例一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三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同时,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而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但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活动二: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请举例说明。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若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活动三:风采展示,一比高下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板书设计法不可违eq\b\lc\{(\a\vs4\al\co1(违法无小事\b\lc\{(\a\vs4\al\co1(法律的作用:不违法是底线,要具有法律意识,违法类型\b\lc\{(\a\vs4\al\co1(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b\lc\{(\a\vs4\al\co1(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违法的危害,从而能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1.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二、探究新课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打击“助考”高考犯罪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将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和其他帮助、提供出售试题或答案、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行为入刑。自《刑九》实施以来,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凡在国家考试中胆敢以身试法者,必将受到法律惩罚。思考:(1)高考作弊有何危害?(2)高考作弊违反了什么法律?法官根据什么来裁定犯罪?(3)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1)作弊造成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