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词语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忌不自信。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技能目标①、背诵全文②、学会讽喻的方法

4、学习重点①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②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

学习方法:

1、诵读法。(生通过诵读,在充分利用解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2、探讨法。(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充分地展开探讨,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把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资料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西周一、东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2、相关注

二、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研习课文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①、至少诵读两遍。②、借助解释、工具书,完成以下自测题。

A、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a、形貌昳丽()b、时时而间进()c、朝服衣冠()

d、期年之后()e皆朝于齐()

B、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邹忌修八尺有余。b、朝服衣冠,窥镜。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今齐地方千里。

e、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f、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翻译以下句子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忌不自信。

d、彼不我恩。e、莫我肯顾

3、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含义:()(是什么)

原因:()(为什么)

方式:()(怎么办)

效果:()(怎么样)

4、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

要求:

①、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②、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之情,妾的回复,客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5、尝试背诵课文

邹忌三问妻、妾、客三答邹忌三思:私、畏、求

齐王之蔽甚矣:私、畏、求齐王三赏齐国三变

时间:“朝〞“旦日〞“明日〞

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四、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2、查工具书,理解归纳课后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其次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采用填空的形式检查背诵。

2、订正练习(二)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略)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表达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好玩儿的问题。

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

3、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表达出邹忌的什么才干?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的什么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

是一位、、的谋士。

齐威王:

是一位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三、透露课文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堂分小组探讨。

1、这篇课文陈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白什么道理?

此题简单,学生不难回复。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需广泛采用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

2、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

小组探讨,发表看法,集思广益:

四、围绕话题,即兴表演

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依恋网吧。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实际,同学们也可以自行设计。)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要求确切、精熟。

2、了解以下名句: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④、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3、拓展阅读材料二则,请完成后面练习:

A、《受谏与谏人》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选自《贞观政要》)

B、《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选自《国语》)

①、解释加点字

②、翻译划线句子

③、联系这二则材料及《邹忌讽齐王纳谏》,请你以“纳谏与止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称赞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其次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告的方式,明确邹忌劝告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把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

文,理解课文。

2、探讨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煦辩著称。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后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解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探讨解决。教师巡查,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状况。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会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其次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说,立刻公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其次课时

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

二、1、研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一学生背第一自然段)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2、提问: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复问题时的语气有区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调。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调是由衷的称赞,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调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调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称赞,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称赞,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可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探讨。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终师生达成共识)

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其次自然段

1)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终“无可进者〞,终究“战胜于朝廷〞。

三、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良的结构。《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探讨交流。成果展示:

(1)为对方计划——不暴露游悦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对比腐败,大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假如邹忌向齐威王一再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究“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告—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大量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说,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探讨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复。或全班探讨,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如:邹忌劝谏成功,仅仅由于有较高的劝告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

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学生探讨,明确: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过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贴合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考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扰;作为普通人。要擅长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良,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擅长向他人推销自己。

教法设想篇三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篇四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十分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改正。

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复问题时的语气有区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调。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调是由衷的称赞,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调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调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称赞,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称赞,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终“无可进者〞,终究“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告)

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吸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醒〞及解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奇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独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探讨明确]

1、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可能是无意为之的巧合,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独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照顾,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细心斟酌,却又完全贴合事理,贴合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对比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意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考,脱口而出:“你美丽得很(先是正面确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对比)?〞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确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高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称赞。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复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其次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单明快。正值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状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奇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探讨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擅长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诙谐、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昌盛兴旺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广阔、雄才大致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假如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究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