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复习案 统编版高一总复习_第1页
《登泰山记》复习案 统编版高一总复习_第2页
《登泰山记》复习案 统编版高一总复习_第3页
《登泰山记》复习案 统编版高一总复习_第4页
《登泰山记》复习案 统编版高一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复习案统编版高一总复习《登泰山记》复习案

【作者简介】

姚鼐(nài)(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曾参于纂修《四库全书》,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主张,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创作背景】

姚鼐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一同登上泰山山顶。第二天是除夕,姚鼐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1、注释加点字,并在括号里注音,指出划线句式。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冒着风雪(出发),历经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子颍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走了不到一半的路,越过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达了那山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水道,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所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路上云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不可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如画(一样美),而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像飘带一样。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的积雪击打在面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依稀见到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立在那里,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色彩的线,一会儿就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上来了,正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东岳大帝庙,又有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远古的石刻都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

山上多石头,少泥土。山石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都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2、写出下列倒装句类型,并还原语序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2)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3)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3、写出本文三个通假字

4、写出两个古今异义

5、写出下面词语的活用类型

济水东()流 明()烛()

【配套练习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 雕砌(qiè) 山巅(diān)

B悬崖(yá) 石磴(dènɡ) 须臾(yú)

C戊申(wù) 岱祠(cí) 姚鼐(lài)

D膝盖(qī) 石罅(xià) 佝偻(lóu)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古代用“阳阴”表示地方的位置。“阳”表示山南或水北,《登泰山记中》的“阳谷”指山南面的山谷。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阳谷皆入汶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道皆砌石为磴

C.多平方,少圜 方其破荆州

D.举匏樽以相属 中谷绕泰安城下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此东海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

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始循以入(开始)B遂至其巅(因此)

C崖限当道者(阻挡)D及既上(等到)

9、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月丁未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D吾祖死于是

10、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是月丁未”其中“丁未”是天干地支记时法,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____、____、____、____壬、癸;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____、____、____、____、申、酉、戌、亥。

(3)“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的______,农历称初一为“____”,称十五为“______”。

【配套练习二】

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汶(wèn)水 济(jǐ)水 徂(cú)徕

B.绛(jiàng)皓 石罅(xià) 膝(qī)齐

C.若偻(lǚ) 少圜(yuán) 摴蒱(chūpú)

D.须臾(yú) 山巅(diān) 姚鼐(nài)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3.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4.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登泰山的经过。文章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B.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如写泰山的高峻,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来进行烘托。

C.第2段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所见的壮丽雪景。

D.姚鼐写文章强调“考据”,文中的“古长城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均有考古意味。

8.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