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 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_第1页
2023学年度 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_第2页
2023学年度 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_第3页
2023学年度 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_第4页
2023学年度 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3-1主题单元设计模板主题单元标题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作者姓名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FORMCHECKBOX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FORMCHECKBOX思想品德FORMCHECKBOX音乐FORMCHECKBOX化学+FORMCHECKBOX信息技术FORMCHECKBOX劳动与技术√FORMCHECKBOX语文FORMCHECKBOX美术FORMCHECKBOX生物FORMCHECKBOX科学FORMCHECKBOX数学FORMCHECKBOX外语+FORMCHECKBOX历史FORMCHECKBOX社区服务FORMCHECKBOX体育FORMCHECKBOX物理FORMCHECKBOX地理+FORMCHECKBOX社会实践FORMCHECKBOX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所需时间三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是“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2.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3体会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涵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索查阅,搜集有关苏轼的信息。2.通过诵读、质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东坡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体悟苏轼乐观自信的豁达胸襟和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人格之美。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词作,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丰富传统文化积累。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主题单元问题设计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如何理解苏轼闲适、坦然的心态?我们应从苏轼那里学到什么?专题划分专题一:

生平与词风

(1课时)专题二:

豪放词人的婉约的情怀

(2课时)专题一生平与词风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苏轼的生平经历对其思想的演变、词的创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了解其生平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其词作的中心思想及词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生情怀。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苏轼的一生,把握词的主旨,感悟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苏轼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能理解苏轼生平及思想情怀。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词人生平经历了什么?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闲适心态?如何理解苏轼的人生价值观?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其他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活动一:走近苏轼问题:1。你对苏轼了解有多少?苏轼一生中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2.这些事件对其创作有何影响?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谈谈阅读感受。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活动二:探究苏轼的词风问题:1.苏轼词风分类有哪些?2.如何理解苏轼的人生情怀?步骤:1.借助网络资源,了解苏轼的遭遇2.诵读苏诗,课堂讨论、探究3.撰写一篇有关苏轼的评论文章专题二豪放词人的婉约的情怀

所需课时两课时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豪放旷达风格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苏轼的思想及风格,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2·理解苏轼人生价值观,学习其旷达情怀。本专题问题设计体现不同词风诗句分别有哪些?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闲适心态?如何理解苏轼的人生价值观?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其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学习《定风波》: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被贬黄州时的另外一首词《定风波》。二、放录音,交流初读印象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2、请学生交流预习阅读本词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问。三、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内容【明确】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四、鉴赏分析,探究交流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脱。2、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4、学生自由讨论: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写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五.联系《赤壁怀古》,探讨对苏轼豪放词风和旷达情怀的认识。学习《江城子。记梦》一、导入让学生回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醉花阴》,初步感受这两种风格的词作不同之处。接着,教师给出古人对词中体现出来的婉约和豪放风格的感受,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二、探究学习,了解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探究一: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婉约词和豪放词在代表词人、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情感风格上的不同。

婉约词豪放词代表词人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苏轼,辛弃疾题材内容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对国计民生的关心;壮志难酬的苦闷表现方法多含蓄蕴藉地间接抒情慷慨激昂地直抒胸臆情感风格绮丽,委婉缠绵大气磅礴,气势雄壮2、教师通过已学词作去引导学生感悟这些不同。探究二:学习苏轼婉约风格的《江城子·记梦》1、苏轼《江城子·记梦》中所体现出来的深情(1)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思考:①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不思量”?这不显得矛盾吗?不矛盾,因为它真实。苏轼没有去刻意地思念亡妻,就已经“难忘”,它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从中可见词人对亡妻的感情之深。②如何理解“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表假设,明明王氏已经辞别人世十年了,却要“纵使相逢”,要使亡妻起死回生,这是不可能的假设。表明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感情既深沉又悲痛。同时,“尘满面,鬓如霜”也包含有因为词人长久地怀念亡妻,加速了容颜的衰老。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③下片哪些词句是写梦境的?梦境中,词人写到哪些细节?这些细节给人什么感觉?它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感情?

写梦的词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小轩窗,正梳妆”,细节描写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柔情蜜意。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词人之所以把梦境写得如此真切,是因为对亡妻思念太深。接着,画面跳跃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似乎要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苏轼通过写梦见妻子的情境,真实地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同时正是梦里相见更加重了现实中的生死之隔的悲凉之感。(2)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江城子·记梦》这首词上片写别恨。吊亡妻、叹现实、发悲痛。一层层把别恨提到了无法再高的境地。下片写梦,梦中回乡、梦中相见、梦后所感。梦醒之后,思念之情,更是凄凉沉痛,催人泪下,使人断肠。全词情调苍凉,凄厉欲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千古传唱的悼亡名句。2、比较两首《江城子》,通过具体词作进一步感受婉约与豪放风格的不同①题材内容(儿女情长/欢爱离别/国计民生)②抒情方式(直抒胸臆)③情感风格(凄婉/奔放)

三、讨论:通过鉴赏词作加深对婉约和豪放风格的理解四.苏轼词总结:比较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说一说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1、拓宽了婉约词的视野。苏轼词以清新明快、沉挚深永的婉约词为主。他的婉约词不再是“花间”式的绣幌绮宴席,不是宴殊式的小园芳径,也不是柳永式的依红偎翠,他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游仙谈禅、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无不摄入笔端。2、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