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_第1页
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_第2页
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_第3页
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_第4页
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法的要素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判过程,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这一规定属于:(D)A、义务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2、我国《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B)A、法律技术性规定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法律规范3、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这一用语最早来源于:(A)A、罗马法B、欧洲中世纪法C、近代资本主义法D,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法4、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A)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5、《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条规定包含了法的哪些要素?(C)A、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规则都包含在内B、仅包含了法的概念这个要素C、包含了法的概念和法的规则两个要素D、包含了法的概念和法的原则两个要素6、“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这表明该法:(B)A、具有溯及力B、不具有溯及力C、部分地具有溯及力D、具有延长力7、下列规则中属于准用性规则的是(C)。A、《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9条第2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B、《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C、《政府采购法》第4条:“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第7条第1款:”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秤的财政税收政策。”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D)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概念9、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则缺少什么?(A)A、假定条件B.、处理C、法律后果D、行为模式10、法律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何种法律规则?(D)A、委任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C)。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1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A)。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1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A)。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B、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1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C)»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授权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15、2008单项选择:《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B)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C、该条规定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指引作用D、审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员可以该条规定判断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合法还是违法、有效还是无效,就此而言,该条规定具有评价作用16、2007单项选择: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缺乏法律后果这个构成要件,所以不是法律规则,而是法律原则。该条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是政策性原则而非公理性原则,该原则的内容是义务性原则,而非授权性原则,答案B是正确的。17、2007单项选择: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B)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解析: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者只表述一个规则,所以A的说是正确的,不能选;法律原则是只对行为或者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者标准,在适用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同时它具有更大的覆盖性和抽象性,能够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所以D的说法是正确的,不能选:而法律原则的覆盖性和抽象性同时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最大程度实现法律2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选。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者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法律概念本身不是法律规则或者法律原则,而是表述规则和原则之内容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概念不是完全独立的法的要素,而是依附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其不能单独适用。C的说法是正确的,不能选;本题正确答案是B.18、不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只指出应当作出规定的机关的法律规则是(B)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参照性规则19、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又是违法的行为是(B)。A、撒泼骂街B、结伙打架C、铺张浪费D、经常撒谎20、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合称为(C)A、授权性规则B、权义复合型规则C、义务性规则D、强行性规则21、有“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的法律规范(A)A、授权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2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04年卷一4题)(C)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部法律之中解析: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如下:(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它只对行为或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即使是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是不具体的),但并不直接告诉应当知何去实现或满足这些要求或标准,故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至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概定的,那么,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或者该规则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规则对裁决不起任何作用。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例如,在民法中,无过错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可能与意志自由原则是矛盾的。根据以上内容可知,C项明显错误。23、2003年: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ABD)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A、B、D项不属于法律规则,而属于法律原则。24、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3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25、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属于:(D)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命令性规定D、确定性规则26、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D)A、法律条文由法律规范体现出来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在内2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B)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吁诉性特点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则的分类、法适用的一般原理、法的特征、法的作用。选项A说法正确。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改变的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所以,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选项B说法错误。法律人适用有效的法律规范解决具体个案纠纷的过程在形式上是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过程。选项C说法正确。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既然属于法,也就具有可诉性特点。选项D说法正确。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的指引,即通过设置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使社会成员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另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所以,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28、《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D)A、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B、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则的特征和分类、法的作用、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选项A正确。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律规则属于此种规则。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所以,该规定属于法律4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选项B正确。该选项是从法的作用的角度表述的。法的作为分为规范作用于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选项C正确。习惯是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选项D错误。根据法律解释的位阶,首先应当适用“语义学解释”而不是客观目的解释。现今大部分法学家都认可下列位阶:(1)语义学解释一(2)体系解释一(3)立法者意图或目的解释f(4)历史解释f(5)比较解释一(6)客观目的解释。29、西方法律格言说:“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关于这个格言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B)A、错误不是构成合法利益的前提B、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C、任何人只要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应得到保护D、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解析:本题难度较小,B项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这句话,直接的意思就是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能因为某种错误的而获得利益。所以错误是不能获得利益的,因此A项说法显然是正确的,不应当选。人们不能因为错误而获得利益,反之,没有错误其利益就不应当受到影响,所以人们的正确行为也应当受到保护。是否取得利益或者利益是否得到保护要看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可以受到保护;如果行为错误,就不应获得利益。所以CD两项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30、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解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根据法律原则的定义可知,《合同法》第41条规定的内容应是法律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因此选项A错误。格式条款是为了重复使用而事先制订的、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追求的是法的效率价值,而对法的正义价值有所忽视。《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格式条款的上述不足而设计的。因此选项B正确。根据该条文的内容可知,该条文规定的是对格式条款解释的一般标准和方法,同时也是对法的价值冲突加以解决的规定,故选项C、D正确。综上可知,本题的答案为A.31、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解析:法与宗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属于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早期,法与宗教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严格分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与宗教逐渐分离,二者的调整范围也分离开来。法只规范人的行为,退出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调整。而宗教却在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还控制着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除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只有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根据上述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的一般知识可知,选项A、B、D正确,C项错误。故本题的答案为C.532、黄某于2000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1年7月取得房产证。当年10月黄某将住房租借给廖某。廖某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陈某的住房浸泡。陈某要求廖某予以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B、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故对陈某的损失不负法律责任C、此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据法律原则来加以处理D、此案件的处理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解析: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享有所有权,所有权属于绝对权,因此选项A错误;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但属于住房的管理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06、126条的规定,其对陈某的损失应负法律责任,因此选项B错误。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在有具体法律规则的情形下,首先适用法律规则。此侵权案件存在具体法律规则,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33、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2004年司考)(A)A.《律师法》第13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规则的分类。其分类如下:(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例如《婚姻法》规定的“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即属于此种规则。(2)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例如《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即属于此种规则。(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3)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综上所述,本题A项正确。34、我国《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02007司考A、该条中所规定的军人的配偶在离婚方面所承担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存在B、现役军人与其配偶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不一致的C、该条所规定的法律义务是一种对•人义务或相对义务D、该法律条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分析: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与它同时存在。6所以不会出现只规定权利而没有规定相应的义务的现象。从数量上看,权利义务两者的总量相等。《婚姻法》第33条,规定了军人配偶的义务,同时也相应的规定了军人配偶的权利。所以A项错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实行“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B项说法错误。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后果。本条规定并没有包含后果,D项说法错误。3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A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1、下列诸项中不正确的说法的是:(ABCD)A、法律规则由法律条文体现出来,一个法律规则体现一个法律条文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属于法的范围C、调解书、逮捕证不同于委任状、营业执照,前者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后者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概念是法律上规定的或人们在法律推理中通用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提示:规范性法律规范属于法的范畴,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有法的效力,但是不属于法的范畴,而是适用一定的法律规范的结果,它们所适用的对象是特定的人或事而不是一般的人或事。另外,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随社会生活发展及法制水平及法学家的认识水平的进步而发展变化。2、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有哪些方面?(ACD)A、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的要求比法律规则的要求具有更高程度的一般性B、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的强制性大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狭小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3、下列哪些法的分类仅适用特定国家的法律?(ACD)A、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C、普通法与衡平法D,公法与私法4、综合各家关于法律要素的学说,法律要素包括(ABC)。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概念D、法律解释5、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CD)o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6、判断一个社会的法律要素质量高低的标准通常有(ABC)。A、法律要素涵义的明确性与确定性程度B、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及协调性程度C、法律要素的专门化、技术化程度D、法律要素的分类的科学程度7、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该规范属于(BCD).A、授权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D、确定性规则8、(2006T-52)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在中国大陆流行时,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7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法律原则具有哪些作用?(ABCD)A、法律原则具有评价作用B、法律原则具有裁判作用C、法律原则具有预测作用D、法律原则具有强制作用分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法律原则具有弥补法律漏洞,评价、预测法律行为,制裁违法行为,指导司法审判等作用,在本题当中,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没有具体法律规范的情况下,依据法律原则对传销行为加以处理,体现了法律原则评价、裁判作用、预测作用、强制的作用。所以,本题答案为ABCD。9、2008多项选择: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D)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分析: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在立法实践中,通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明示人们的行为界限,分别以不同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的法律规则或其要素;(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法I律教育网因此,在实践中,法律规则的三要素在法律条文中,每个要素都有被省略的可能。因此,AC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对法律规则的结构,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两种观点。司法考试采用的是“三要素说",认为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因此,D项是正确的。10、下列属于准用性规则的是(CD)oA、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U-I”^7oB、我国《价格法》第47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收费,应当依法进行,严格控制收费项目,限定收费标准和范围。收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C、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2条规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182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D、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规定“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第18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1、(2005-1-5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ABC)A、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分析:该条规定的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而不是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而法律规则比较明确,应当优先适用的是法律规则,只有在法律规则出现漏洞或者模糊不清时,才能适用法律原则处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要维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体现的是秩序价值而非正义价值。”个案平衡原则”是平衡价值冲突的规则之一,指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根据该原则来适用这一条文以平衡公共利益和个8人利益。由此可知,答案为A、B、C。12、(2003-1-81)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ABD)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分析:本题考杳法的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原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是:第一,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目的是削弱和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第二,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仅仅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使用范围比法律规则更广。第三,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那么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境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或者该规则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规则对裁判不起任何作用。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被认为强度较强的原则对个案的裁决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比其他原则的适用更有分量,但其他原则并不因此而无效。据此可知,“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和“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是法律原则。只有“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才是法律规则。13、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纷繁复杂,但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列哪些选项?(ACD)A、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B、不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C、必须这样行为的模式D、禁止这样行为的模式分析: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指法律原则中规定人们行为方式的部分,包括了可以如何行为、应该如何行为和不应该如何行为三种方式,即规定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14、下列有关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法律原则的规定是具体明确的B、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是法的要素C、法律原则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D、法律规则对于特定案件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分析:有关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集中表达。因此,是抽象、模糊、笼统的。所以A是错误的。15、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D)2008年司考题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解析:现代法理学一般都认为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但由于法律原则内涵高度抽象,外延宽泛,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对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所以当法律原则宜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标准发挥作用时,会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9性和可预测性。为了将法律原则的不确定性减小在一定程度之内,需要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条件:.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在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即使出现了法律规则的例外情况,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理由,法官也不能以一定的原则否定既存的法律规则。只有出现无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形,法律原则才可以作为弥补“规则漏洞”的手段发挥作用。.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如果某个法律规则适用于某个具体案件,没有产生极端的众不可容忍的不正义的裁判结果,法官就不得轻易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在判断何种规则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极端违背正义,其实难度很大,法律原则必须为适用第二个条件规则提出比适用原法律规则更强的理由,否则上面第二个条件规则就难以成立。根据上述表述,AB项是错误的,C项是正确的。D项中,法律规则的适用方式是“全有或全无”的方式,而非是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因此,D项错误。16、小丽是陈某的养女,在22岁时准备与其结识半年的男朋友结婚。陈某以小丽岁数小、与男朋友认识时间太短等为由,不同意两人结婚,并禁止他们来往。从此,陈某只要发现小丽与男朋友来往,就对她拳脚相加,而且不允许她周末外出。小丽忍无可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57条第1款的规定(即“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判处陈某拘役2个月。根据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6司考(BC)A、法院所引用的刑法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任意性法律规则B、该刑法条款对小丽的起诉行为起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指引作用C、法院在该案件中适用的法律推理属于演绎推理D、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不需要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解析:根据强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强制性法律规范和任意性法律规范。强制性法律规范是必须适用的规范,不允许当事人选择。任意性法律规范是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规范。刑法规范都是必须强制适用的,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故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法的指引作用是指通过法律规范指引人们的行为,本案中,小丽依据刑法规范向法院提起诉讼,该刑法规范对小丽的起诉行为起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指引作用。故选项B的说法正确。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方法,法院应用制定法判案时运用的都是演绎推理。故选项C的说法正确。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虽然主要依据法律规定,但仍需要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故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C.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下列关于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正确说法有:(C)A、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过程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步展开的B、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C、法的历史类型是法的性质发生了变化D、法的历史类型变更的基本途径是法的修改和变更2、下列有关民法法系传统的正确表述有:(B)A、法院不能创制法,但是法院判例可以作为法引用B、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C、陪审团认定部分事实,法官裁决法律问题D、首先研究类似案件的判决,从中抽取一般原则后做出本案的判决3、法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B)A、生产力的高低B、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C、社会革命D、朝代的更替5、《立法法》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D)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6、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阿奎那7、下列有关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A)A、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效力B、规范性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文件则是适用于特定的人C、规范性文件适用的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文件仅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D、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9、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习俗、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D)A、法律是可有可无的B、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C、法自身具有缺陷D、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10、我国《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规定属于:(B)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术语D、技术性规定11、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正确的是:(D)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包括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规范的性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D、《刑法》是“刑法”这一部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12、法的最终本质体现为(D)A、法的正式性B、法的国家性C、法的阶级性D、法的社会性13、原始社会规范之所以不能称为“法”,下列对于原因的阐述正确的有(A)。A、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B、它并不是一种社会规范,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C、它没有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D、它并不用于调整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在于调整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14、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A)。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15、(A)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11A、奴隶制法律制度B、封建制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了(D).A、德国法B、中国法C、法国法D、美国法17、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D)。A、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相互融合B、落后国家借鉴先进国家的法律C、子法对母法的反作用D、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18、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D)。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9、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A)oA、《拿破仑法典》B、《德国民法典》C、《苏俄民法典》D、《普鲁士法典》20、(2003-1-1)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分析:本题考查法的产生的特点。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法产之后出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这种分离首先表现为在财产归属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类的区别。法产生的另一个标志是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这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使得人们之间发生的争端可以通过非暴力方式解决。最早出现的法是习惯法,但习惯法却不是以文字形式记录的。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国家机关根据一定的程序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规范以明确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逐渐产生了制定法。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1、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BD)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从臼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C、从•般规范性调整发展为法的调整D、从习惯法调整发展为成文法调整2、法律意识在结构上可以分为:(AD)A、法律思想体系B、法律传统C、法律文化D、法律心理3、下列哪些属于法产生的标志?(ABC)A、国家的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D、习惯的形成4、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ABC)的过程。A、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法典5、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ABCD)o12A、产生方式不同B、体现本质不同C、适用范围不同D、实施方式不同6、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CD)o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7、(2002-1-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BC)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B、适当的超前性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D、时间的先后性分析:本题考查法的移植。根据指定教材,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法的移植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避免不加选择地盲目移植,选择优秀的、适合本国国情和需要的法律进行移植,注意外国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注意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同时法的移植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所以本题的答案应为ABC。8、(2005-1-54)下列有关法源的说法哪些不正确?(BC)A、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B、英美法系的法源中没有成文宪法C、不同国家的法源之间不能进行移植D、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先适用正式法源,然后适用非正式法源分析:大陆法系国家有着浓厚的成文法传统,以制定法为主要渊源。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但是它们也有成文法,包括成文宪法,美国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代表,具有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在当代世界法律制度中,法律移植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他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优秀的、适合本国国情和需要的法律都可以移植。法的正式渊源主要为制定法,比如宪法、法律、法规,而非正式渊源指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比如正义标准、道德理念、公共政策和习惯等,在法律适用时,非正式渊源只能作为正式渊源的补充。由此可知,答案是B、C„9,2007单项选择:关于法律发展、法律传统、法律现代化,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ABD)A、中国法律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B、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各民族法律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历史传统可能构成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C、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已失去了意义D、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10、法律移植的范围包括(BCD)。A、国内法B、外国的法律C、国际法律和惯例D、国外法11、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现在(ABCD)»A、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B、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C、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D、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2、在原始社会中,(BCD)。A、没有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B、没有习惯法C、也有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则D、没有责任生产与生活秩序的公共权力机关1313、按照法的历史类型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几种类型的法律制度?(ABCD)A、奴隶制法律制度B、封建制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14、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拿破仑法典》为代表,风行世界各大洲的大陆法系又被称为(ABD).A、罗马法系B、法典法系C、普通法系D、民法法系15.(2002-1-37)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A、法律渊源B、法的分类C、法典编纂D、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分析:本题考查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形成的历史渊源不同,所以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别:(1)法的渊源不同:;(2)法的分类不同:(3)法典编纂的不同;(4)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序不同。所以ABCD应当全选。16、(2005-1-54)下列有关法源的说法哪些不正确?(BC)A、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B、英美法系的法源中没有成文宪法C、不同国家的法源之间不能进行移植D、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先适用正式法源,然后适用非正式法源分析:大陆法系国家有着浓厚的成文法传统,以制定法为主要渊源。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但是它们也有成文法,包括成文宪法,美国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代表,具有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在当代世界法律制度中,法律移植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他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优秀的、适合本国国情和需要的法律都可以移植。法的正式渊源主要为制定法,比如宪法、法律、法规,而非正式渊源指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比如正义标准、道德理念、公共政策和习惯等,在法律适用时,非正式渊源只能作为正式渊源的补充。由此可知,答案是B、C。17、“在中国法的发展历史上,追求‘民族化’显然是一个主线,形成了‘尚古主义’取向的具有保守性格的中华法系。只是到了清末出现一批主张借鉴西方法律制度的学者和政治家如沈家本之后,法的民族化受到部分冲击。西方近代以后两大法系基本形成,两大法系的发达程度之高已被国际公认,其原因不得不归结为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基于这段引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2008司考A、无论中华法系还是西方的两大法系都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B、中华法系具有保守性格,追求“民族化”,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融合C、西方的两大法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但与中华法系相比,却又失去了“民族化”特色D、沈家本是倾向于法律移植的法学家答案:AD解析: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和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都已经解体,现存的共三大法系。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中华法系还是西方的两大法系都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因此,A项说法正确。选项B,清末法律改革,不能说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融合。选项C,本题只是说民族化受到冲击,并没有说失去“民族化”特色。选项D,沈家本主张借鉴西方法律制度,说明其观点中包含法律移植的意思。法律移植讲的就是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因此,D项说法正确。14法律的渊源与分类A、普通法B、习惯法C、衡平法D、私法1、法学著作中一般将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与制定法相对称,有时又称判例法为:(B)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学著作中,一般是将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与制定法来对称的,有时又把判例法称作习惯法。2、立法机关把自己某项立法权委托有关部门或组织行使的决定或决议称为:(B)A、委托法B、授权法C、特别法D、专门法3、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D)A、“试行”或“暂行”的法律,由于其为非正式法律,故其效力低于其他法律B、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称为办法、规定、条例等C、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规章D、国际条约属于国际法而不属于国内法提示:“试行”或“暂行”形式的法律同其他法律上具有一样的效力,必须得到普遍的遵守。据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3条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为条例。4、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刑法在有无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原则是(C)。A、从旧原则B、从轻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原则5、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C)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6、(1999-1-34)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0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分析:我国通说•般认为:公法-一般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私法-•般包括民法、商法等。因此A、B、D项都是有关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正确说法。A项所指即是公法与私法划分学说的最早提出者——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B项说的是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除了这种以法.所保护的利益为标准的学说外,还存在法的关系主体标准说和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标准说。D项中的话是列宁在1922年2月20日写给德伊库尔斯基的信中讨论有关民法制定时所说的,含义是指社会主义不承认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而C项表述错误,诉讼法一般认为是公法而不是私法,故C项为应选项。7、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A)。15A、根本法和普通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8、以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B)。A、根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9、以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D)。A、根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10、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B)。A、公法和私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制定法和判例法D、普通法和衡平法11、(2007年)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若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则这种处理违背了下列哪一项法的效力原则?(C)A、法律优位原则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包括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法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法的时间效力,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本题中某居民是在1998年存入的5年期储蓄,而''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是从1999年11月1日起实施,因此,该题考查的是法律的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2、(1999-1-7)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分析:法的效力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其可以概括为:(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2)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新法优于旧法。就本题而言,A项属于法的时间效力,法律须经公布后始得生效。它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民主原则,即不经公布的法,公民可以不遵守,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法的名义任意地惩治处于弱势的民众,该项正确,为应选项。B项中,规定解决法律之间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的规范应为根本法——宪法,而不是基本法律,故该项错误。C项中,法律无溯及力的含义是:新法对过去不生效,旧法仍然对过去起作用,这是从旧原则而非从新原则,故该项错误。D项中,前半句正确,但后半句错误。公民是不能因不知法而被免罪的,法对人的效力是以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等原则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是否知晓为标准。当然,没有公布是法律不具有管辖权的理由,但是不知晓并不构成免除管辖的条件。13、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C)。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14、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B)。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国务院总理D、省、自治区、直辖市15、A国公民汤姆劫持B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16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B)。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保护原则D、综合原则16、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17、美国的法律属于(D)。A、法典法系B、罗马——日尔曼法系C、大陆法系D、普通法系18、大陆法系国家正式的法的渊源是(C)。A、法理B、法院判例C、制定法D、习惯法19、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B)。A、《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20、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C)。A、从新兼从轻B、从新C、从旧兼从轻D、从旧21、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B)的原则。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综合主义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哪一原则?(A)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保护原则D、综合原则23、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10%的赔偿责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D)(司考,2008,卷一,单,5)A、《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法的正式渊源B、违法行为关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C、如果本某自愿支付超过了10%的赔偿金,法院以民事调解书加以确认,则李某不能反悔D、李某所承担的是一种竞合的责任24、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B)(司考,2003,卷一,单,3)A、本行政区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25、“现今的很多法律格言都是在古罗马时期形成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就是一例。这一思想后来被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推崇,并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之中,形成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根据此引文以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2008司考(B)A、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是用法律格言的形式表现的17B、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效力原则C、只有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D、法不溯及既往仅仅是人权宣言和宪法通行的效力原则解析:罗马法的渊源有:(1)习惯法。公元前450年以前,罗马国家法律的基本渊源为习惯法。(2)议会制定的法律。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立法机关是民众大会、百人团议会与平民会议,它们制定的法律是共和国时期最重要的法律。(3)元老院决议。元老院是共和国时期罗马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并享有一定的立法职能,议会通过的法律需经它批准方能生效。帝国时期,元老院被皇帝所控制,其本身所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4)长官的告示。罗马高级行政长官和最高裁判官发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是罗马法的重要渊源之一。(5)皇帝敕令。主要包括:敕谕、敕裁、敕示、敕答。(6)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因此,A项的说法错误。法的溯及力。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往为原则。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因此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了,不选。26、下列有关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A)A、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效力B、规范性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文件适用于特定的人C、规范性文件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文件只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1、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形式?(AB)A、宪法B、行政法规C、经济法D、司法判例2、下列哪些选项是法典编篡的特点?(BC)A、不改变法的内容B、可以改变法的内容C、是国家立法活动D、不是国家立法活动3、(2000-1-46)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BC)A、国际法就是指国际条约B、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C、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D、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分析:国际法不仅包括国际条约,还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所以选项A错误;国内法的制定机关除了立法机关外,还有经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而且国内法是在领土范围内适用,国内法可以适用于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和中国驻外国使领馆,所以选项B错误;国内法中并不是所有的规范性文件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如地方性法规就只在本地区范围内适用,所以选项C错误。国际条约也是构成国内法的渊源之一,所以选项D正确。因此本题选ABC4、(2005-1-51)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CD)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分析:成文法是指由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为习惯法。在判例法国家,往往编纂有判例集,是文字表述,但它是法院的判决,并非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不能把它视为成文法。在法产生和发展的早18期,法的渊源大多表现为习惯法,而且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判例法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法律渊源。我国虽然是成文法国家,但是也存在习惯法,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经国家认可部分就成为法的正式渊源。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Do5、2007多项选择: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6、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AB).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追究甲的刑事责任C、依据中国刑法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7、(1999-1-5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英美法系的特征?(BC)A、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B、在法的基本分类中有普通法与平衡法之分C、在诉讼程序上采取当事人主义D、成文法是法的渊源之一分析:英美法系的特点主要有:(1)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普通法为基础;(2)判例法为主要形式,遵循先例;(3)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4)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5)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等等,由此可知,B、C为应选项。本题中A项讲的是大陆法系的特点,在大陆法系中,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而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是一种比制定法更为主要和基本的法的渊源。故A项不选。D项说法虽正确,但不属于英美法系的特征,所以不选8、(1999-1-68)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BC)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分类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分析:法的渊源有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之分,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非正式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但其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公共政策、理性原则、习惯等,因此A项正确;B项混淆了法的渊源的要素和法的体系的组成要素的划分标准。法的渊源的各组成要素是从立法体制、法的效力等级和效力范围角度所作的分类;而作为法的体系组成要素的各部门法,才是根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作的分类,因此B项错误;至于C项,其表述过于绝对,虽然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条约都是我国法的渊源,只有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才是我国法的渊源,故C项亦错误。《民法通则》第6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因此,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故D项亦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项。9、(2002-1-37)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A、法律渊源B、法的分类C、法典编纂D、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分析:本题考查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形成的历史渊源不同,所以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别:(1)法的渊源不同:;(2)法的分类不同;(3)法典编纂的不同;(4)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序不同。所以ABCD应当全选。1910、(2006-1-92)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后,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针对本案和法院的判决,下列何种说法是错误的?(ACD)A、一切国际条约均不得直接作为国内法适用B、《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可以视为中国的法律渊源C、《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不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法院的判决违反了“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法院在判决时不应同时适用分析: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条约生效后,对缔约国的国家机关、团体和公民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国际条约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我国的国内法中还规定了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4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该条规定以一般原则的方式将国际条约并入我国国内法,作为我国法律渊源。而《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是我国业已缔结的国际条约,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都是我国的法律渊源,在审判时可以直接适用。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CD。11、《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某县法院的法官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时认为该合同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因此判定该合同无效。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C)A、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德都是法的渊源B、在本案审判中,法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C、判决的可接受性是法官在判案过程所考量的因素D、违反公共道德的民事行为也可能被法院判为无效,这说明在司法审判中,道德规范具有和法律规则同等的法律效力12、以下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D)oA、率先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B、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民法法系C、普通法法系过去没有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即使到现在也不认同这种划分D、公法一般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13、在中外法学著作中,法的渊源有如下不同的含义:ABCD)A、法的历史渊源B、法的理论渊源C、法的形式渊源D、文献渊源和文件渊源14、下列有关法源的说法哪些不正确?(BC)(司考,2005,卷一,多,54)A、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B、英美法系的法源是没有成文宪法C、不同国家的法源之间不能进行移植D、在法律适用过程,一般先适用正式法源,然后适用非正式法源解析: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英美法系的主要渊源是判例法。选项A正确。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而美国有成文宪法,因此选项B错误。法律移植,是指一国对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地区或民族法律的借鉴和吸收,据此,选项C错误。选项D明显正确,不赘述。2015、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制定法(ABC)(律考,1998,卷一,多,90)A、家法族规B、衡平法C、法院判决D、习惯法汇编16、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