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坚持正义》统编课件_第1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统编课件_第2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统编课件_第3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统编课件_第4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统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指引】

《人应当坚持正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上述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从而学习一种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学习指引】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0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05课《人应2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想方设法的逃脱。如果“生”与“义”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你又会如何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如何抉择的。激趣导入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素养目标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2.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3.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4.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素养目标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4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技巧点拨04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技巧点拨045知人论世第一部分知人论世第一部分6了解作者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了解作者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7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了解“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8相关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相关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9解题《人应当坚持正义》

①“人”,即所有人②“应当”,有“必须”之意③“正义”,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的意思。解题《人应当坚持正义》10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了解“对话录”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11初读课文第二部分初读课文第二部分121.明确字音服膺(yīng)恫吓(dònghè)褒贬(bāo)

理睬(cǎi)遭殃(yāng)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预习检查132.解释词语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拳拳服膺:诚恳地信奉。诚惶诚恐: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毕恭毕敬:十分恭敬。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预习检查14(二)初读课文。【活动】边读边找到文中与“正义”相似的概念,理解其含义。(二)初读课文。15文本研读第三部分文本研读第三部分16【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1.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明确①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②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③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④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⑤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17【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2.“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①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②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18【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3.第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明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开头到“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主要是强调,那个过去为苏格拉底所服膺的道理,是不是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就改变了,就不再为他信奉了。第二个层次从“那些思想严谨的人”到“这话说得不对吗”,主要强调是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专家的意见。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19【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4.苏格拉底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明确苏格拉底举出体育运动员的例子,提出应当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心议题,“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不听从内行的看法和意见,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20【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5.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有何特点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明确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21【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6.“众人的考虑”与“我”有何不同?明确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而对于“我”来说,要慎重考虑行事是否正当,而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仍然是要遵循道理和原则。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22【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7.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明确①坚持的是正义。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②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23【思考2】梳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明确①首先阐述“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②通过连续发问,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③最后得出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问题探究【思考2】梳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问题探究24【思考3】探究技巧1.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连用了七个“是不是”的问句,这对表达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反复出现,强调了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问题探究【思考3】探究技巧问题探究25【思考3】探究技巧2.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明确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问题探究【思考3】探究技巧问题探究26【思考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明确①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舍生取义,绝不苟活。②苏格拉底人格高尚,心胸坦荡,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③苏格拉底为人和蔼,待人和善,循循善诱,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问题探究【思考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问题27【思考5】阅读思考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期间,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开始独立形成。这一时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之上。在前轴心时代,主导文明对话的是帝王、国王、神话英雄或“王官”。到了轴心时代,思想家登上文明对话的舞台,成为对话的主体,引导对话的展开。春秋时期的中国“礼崩乐坏”,思想家奔走于诸侯国之间,游说各国君王,批评政治,为重建社会秩序而努力。此时,古希腊社会的城邦也已形成。无论是雅典的民主政体还是斯巴达式的寡头政体,一切问题取决于专家、知识分子、演说家的演讲艺术,而且必须通过辩论做出裁定。雅典的广场、公民大会、参政院、法庭、体育学校等是这些文明对话的最佳场所。思想家、学者或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文明对话的主体力量,是因为他们有学问,有智慧,有真知灼见。在思想家那里,对话既是哲学思想的表达形式,也是哲学思想本身。对话产生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持有对话的结构。富有内涵的对话打破了君王对思想的垄断,树立起思想与文化的权威,这对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问题探究【思考5】阅读思考问题探究28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文明影响深远的两大哲学思想流派。“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孔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阐释了“仁”的丰富意蕴。与“问仁”同样精彩的对话还有“问政”。《墨子》全书也多为对话体。墨子为言论订了三条原则:“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这是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则。轴心时代古希腊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文明对话的高手。苏格拉底独创了自己的对话问答法,极其娴熟地运用对话思维方法来展开思想,通过对话,激发思考,探求真理。柏拉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思维方法,他创办了雅典学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对话,突显矛盾,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与苏格拉底的思维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问题探究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29无论从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还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可以明显看到哲学思想在表达形式上的变化:由相对自由的对话体逐渐转向比较严谨的论述体。不过,即使是思想家、学者“述而有作”,对话也没有退出思想学术领域。比如先秦诸子著作的经传,既是一种学生对老师学说的解释,同时也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永远是哲学思辨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另一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话是教育的直接形式,通过对话展开教化,对话成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以对话方式开展启发式教育的开山祖师。一部《论语》,一部《柏拉图对话集》,是人类对话式教育方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问题探究无论从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还是从苏格拉底到柏30问题:谈谈你对“轴心时代”的理解明确①轴心时代出现在公元前,公元前500年属于轴心时代,而公元后的年代则与此无关,这是它严格的时间界限。②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③轴心时代东西方都有其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如东方的孔子、墨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有原创性。问题探究问题:谈谈你对“轴心时代”的理解问题探究31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及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崇高追求和人格魅力。明晰主旨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32技巧点拨第四部分技巧点拨第四部分33运用铺垫法【任务引导】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口服,换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换作每个人却不可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接受这样不公正的判罚。本文中苏格拉底不赞同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而逃跑,针对格黎东提出的如果不逃走的几点后果,他以雄辩的逻辑,通过步步设问,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诱导格黎东放弃越狱的想法。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运用铺垫法【任务引导】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34【写法指导】内涵:层层铺垫法,亦称巧铺妙垫法。它是指行文或说理时,为情节的展开或说理的顺畅,酝酿气氛,做好铺陈的写作方法。运用铺垫法【写法指导】运用铺垫法35【写法指导】效果: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以此揭示出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运用铺垫法【写法指导】运用铺垫法36【写法指导】方法:①设问式铺垫。为反对对方提出的设想,采取步步设问的方式,促使对方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最后放弃原来的结论。②描写式铺垫。在开篇尽情铺陈、描写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③背景式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让故事的发展事出有因,也使故事更真实合理。④衬托式铺垫。先描写次要人物或叙述次要情节,以从正面衬托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情节的发展。⑤反差式铺垫。就是让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可以取得带给人意外惊喜之感。运用铺垫法【写法指导】运用铺垫法37【迁移运用】请以“农民工子女”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运用层层铺垫的方式,不少于300字。明确示例一: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父亲每天都会徒步走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记得第一回坐城里的公交车,由于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父亲好不容易才挤上去,但我还是很兴奋。不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女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当时只有七岁,可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看到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进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里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乎乎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冷。可在这里,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女子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父亲“臭打工仔”。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也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青年志愿者们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品、文具来看望我们。一个年轻的大哥哥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小弟弟,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个季节我第一次感觉到温暖。【迁移运用】38正义,历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在最早的文字记录中,正义指一般意义上的相当和正当,正义包括全部美德和完好的道德行为模式,后来正义逐渐与平等、慈善区分开来。但正义概念依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思想家对其作出不同的界定,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正义就是社会中各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但正义又分为“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前者指平均的正义,即在平等的个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后者指分配的正义,即在不平等的个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休谟认为公共福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穆勒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一些道德规则,如此等等。在当代世界,正义依然是人们争论的中心,尤其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矛盾突出和社会大幅度变革的时代。正义问题的争论之所以引起关注,也非源自人们的主观情感,而是因为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不正义现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不正义现象并没有因经济的繁荣迎刃而解,反而愈加突出,成为社会冲突层出不穷的一个根源。拓展阅读正义,历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39罗尔斯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致力于正义研究的。他认为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就像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一种理论如果是不真实的,那么无论它多么高雅,多么简单扼要,也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体制如果是不正义的,那么无论它们多么有效,多么有条不紊,也必然会为人们所改革或废除。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福利都不能凌驾其上的。因此,正义否认某个人失去自由会由于别人享有更大的利益而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它不承认强加给少数人的牺牲可以由于许多人享有的更大利益而变得无足轻重。使我们默认某种有误的理论的唯一原因,是我们没有一种更好的理论,同样,某种不正义行为之所以能够被容忍,也仅仅是因为我们要避免更大的不正义。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美德,真实和正义都是不可调和的。拓展阅读罗尔斯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致力于正义研究的。他认为正40当然,现存社会很少是井然有序的,因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正义,这通常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人们对于应由哪些原则来规定他们团体的基本条件,意见也不一致。然而,尽管存在着这种分歧,我们仍然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具有某种正义观。就是说,他们懂得他们需要一系列特定原则,并准备认可这些原则,以便用这些原则来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形形色色的正义观截然不同,是由这些不同的原则、这些不同的观念所共有的作用导致的。(摘编自罗尔斯《正义论》,有删改)拓展阅读当然,现存社会很少是井然有序的,因为什么是正义,41素材积累—柏拉图名言1.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2.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3.凡具有知识者皆较诸缺少知识者为猛敢;且其人于既学习以后则较诸其在未学习以前为更猛敢。4.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5.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6.当爱神拍你的肩膀时,就连平日不知诗歌为何物的人,也会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个诗人。7.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8.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素材积累—柏拉图名言42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通常从情节梳理、情节作用两方面设题考查。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和暗线。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一般是单线式。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43【学习指引】

《人应当坚持正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上述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从而学习一种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学习指引】44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0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05课《人应45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想方设法的逃脱。如果“生”与“义”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你又会如何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如何抉择的。激趣导入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素养目标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2.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3.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4.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素养目标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47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技巧点拨04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技巧点拨0448知人论世第一部分知人论世第一部分49了解作者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了解作者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50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了解“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51相关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相关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52解题《人应当坚持正义》

①“人”,即所有人②“应当”,有“必须”之意③“正义”,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的意思。解题《人应当坚持正义》53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了解“对话录”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54初读课文第二部分初读课文第二部分551.明确字音服膺(yīng)恫吓(dònghè)褒贬(bāo)

理睬(cǎi)遭殃(yāng)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预习检查562.解释词语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拳拳服膺:诚恳地信奉。诚惶诚恐: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毕恭毕敬:十分恭敬。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预习检查57(二)初读课文。【活动】边读边找到文中与“正义”相似的概念,理解其含义。(二)初读课文。58文本研读第三部分文本研读第三部分59【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1.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明确①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②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③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④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⑤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0【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2.“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①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②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1【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3.第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明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开头到“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主要是强调,那个过去为苏格拉底所服膺的道理,是不是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就改变了,就不再为他信奉了。第二个层次从“那些思想严谨的人”到“这话说得不对吗”,主要强调是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专家的意见。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2【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4.苏格拉底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明确苏格拉底举出体育运动员的例子,提出应当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心议题,“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不听从内行的看法和意见,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3【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5.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有何特点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明确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4【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6.“众人的考虑”与“我”有何不同?明确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而对于“我”来说,要慎重考虑行事是否正当,而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仍然是要遵循道理和原则。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5【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7.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明确①坚持的是正义。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②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问题探究【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问题探究66【思考2】梳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明确①首先阐述“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②通过连续发问,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③最后得出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问题探究【思考2】梳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问题探究67【思考3】探究技巧1.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连用了七个“是不是”的问句,这对表达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反复出现,强调了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问题探究【思考3】探究技巧问题探究68【思考3】探究技巧2.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明确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问题探究【思考3】探究技巧问题探究69【思考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明确①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舍生取义,绝不苟活。②苏格拉底人格高尚,心胸坦荡,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③苏格拉底为人和蔼,待人和善,循循善诱,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问题探究【思考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问题70【思考5】阅读思考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期间,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开始独立形成。这一时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之上。在前轴心时代,主导文明对话的是帝王、国王、神话英雄或“王官”。到了轴心时代,思想家登上文明对话的舞台,成为对话的主体,引导对话的展开。春秋时期的中国“礼崩乐坏”,思想家奔走于诸侯国之间,游说各国君王,批评政治,为重建社会秩序而努力。此时,古希腊社会的城邦也已形成。无论是雅典的民主政体还是斯巴达式的寡头政体,一切问题取决于专家、知识分子、演说家的演讲艺术,而且必须通过辩论做出裁定。雅典的广场、公民大会、参政院、法庭、体育学校等是这些文明对话的最佳场所。思想家、学者或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文明对话的主体力量,是因为他们有学问,有智慧,有真知灼见。在思想家那里,对话既是哲学思想的表达形式,也是哲学思想本身。对话产生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持有对话的结构。富有内涵的对话打破了君王对思想的垄断,树立起思想与文化的权威,这对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问题探究【思考5】阅读思考问题探究71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文明影响深远的两大哲学思想流派。“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孔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阐释了“仁”的丰富意蕴。与“问仁”同样精彩的对话还有“问政”。《墨子》全书也多为对话体。墨子为言论订了三条原则:“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这是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则。轴心时代古希腊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文明对话的高手。苏格拉底独创了自己的对话问答法,极其娴熟地运用对话思维方法来展开思想,通过对话,激发思考,探求真理。柏拉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思维方法,他创办了雅典学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对话,突显矛盾,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与苏格拉底的思维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问题探究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72无论从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还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可以明显看到哲学思想在表达形式上的变化:由相对自由的对话体逐渐转向比较严谨的论述体。不过,即使是思想家、学者“述而有作”,对话也没有退出思想学术领域。比如先秦诸子著作的经传,既是一种学生对老师学说的解释,同时也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永远是哲学思辨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另一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话是教育的直接形式,通过对话展开教化,对话成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以对话方式开展启发式教育的开山祖师。一部《论语》,一部《柏拉图对话集》,是人类对话式教育方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问题探究无论从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还是从苏格拉底到柏73问题:谈谈你对“轴心时代”的理解明确①轴心时代出现在公元前,公元前500年属于轴心时代,而公元后的年代则与此无关,这是它严格的时间界限。②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③轴心时代东西方都有其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如东方的孔子、墨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有原创性。问题探究问题:谈谈你对“轴心时代”的理解问题探究74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及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崇高追求和人格魅力。明晰主旨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75技巧点拨第四部分技巧点拨第四部分76运用铺垫法【任务引导】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口服,换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换作每个人却不可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接受这样不公正的判罚。本文中苏格拉底不赞同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而逃跑,针对格黎东提出的如果不逃走的几点后果,他以雄辩的逻辑,通过步步设问,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诱导格黎东放弃越狱的想法。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运用铺垫法【任务引导】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77【写法指导】内涵:层层铺垫法,亦称巧铺妙垫法。它是指行文或说理时,为情节的展开或说理的顺畅,酝酿气氛,做好铺陈的写作方法。运用铺垫法【写法指导】运用铺垫法78【写法指导】效果: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以此揭示出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运用铺垫法【写法指导】运用铺垫法79【写法指导】方法:①设问式铺垫。为反对对方提出的设想,采取步步设问的方式,促使对方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最后放弃原来的结论。②描写式铺垫。在开篇尽情铺陈、描写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③背景式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让故事的发展事出有因,也使故事更真实合理。④衬托式铺垫。先描写次要人物或叙述次要情节,以从正面衬托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情节的发展。⑤反差式铺垫。就是让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可以取得带给人意外惊喜之感。运用铺垫法【写法指导】运用铺垫法80【迁移运用】请以“农民工子女”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运用层层铺垫的方式,不少于300字。明确示例一: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父亲每天都会徒步走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记得第一回坐城里的公交车,由于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父亲好不容易才挤上去,但我还是很兴奋。不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女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当时只有七岁,可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看到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进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里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乎乎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冷。可在这里,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女子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父亲“臭打工仔”。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也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青年志愿者们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品、文具来看望我们。一个年轻的大哥哥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小弟弟,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个季节我第一次感觉到温暖。【迁移运用】81正义,历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在最早的文字记录中,正义指一般意义上的相当和正当,正义包括全部美德和完好的道德行为模式,后来正义逐渐与平等、慈善区分开来。但正义概念依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思想家对其作出不同的界定,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正义就是社会中各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