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并能初步鉴别自然界的常见岩石。2能够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综合思维:结合实例,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识别常见的三大类岩石。本节要点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合作探究释疑难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自主梳理探新知随堂达标测达标自主梳理探新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重要性: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_的物质基础。2岩石的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

2、_、沉积岩和_三大类。(1)岩浆岩成因:在地球内部巨大_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_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_、玄武岩等。土壤岩浆岩变质岩压力侵入花岗岩(2)沉积岩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_下来,经压实、_形成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_、页岩等。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_。沉积固结砂岩石灰岩(3)变质岩成因: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_、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常

3、见的变质岩:页岩变质成为_,石灰岩变质成为_。高温板岩大理岩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_回到地球内部。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_,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就这样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岩浆岩浆岩合作探究释疑难小岩浆的奇妙旅程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就停了下来。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

4、 同伴笑着说:“别担心,现在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问题探究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亮亮边走边欣赏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到达地表的?”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一到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行。”依照“长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

5、回到了可爱的“岩浆之家”。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吗?理由是什么?(2)亮亮和晶晶在“低地”休息,伙伴们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这样会形成哪一类岩石?若亮亮和晶晶还要经历两次重大变化才能回到“岩浆之家”,这两次重大变化是什么?提示:(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 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风、流水等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2)沉积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再经历熔化作用,就可以成为岩浆,回到“岩浆之家”。1三大类岩石及其特征归

6、纳拓展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岩浆,上升过程中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2)裸露于地表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3)已生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4)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3根据箭头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二进二出;沉积岩:二进二出。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内力作用)。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内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7、成岩作用(外力作用)。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为:1冷却凝固;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3变质作用;4重熔再生。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典例剖析例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重熔再生B冷却凝固C变质作用D外力作用(2)主要由图中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正确的是()A黄河三角洲B东非大裂谷C喜马拉雅山D维苏威火山CA解析第(1)题,序号为岩浆变成岩浆岩的过程叫冷却凝固;序号为岩浆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序号为沉积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叫变质作用;序号为变质岩变成岩浆的过程叫重熔再生。故选择C。第(2)题,为外力作用,其主要包含风化、侵

8、蚀、搬运、堆积等作用。黄河三角洲是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东非大裂谷为板块张裂形成,属内力作用,B错误。喜马拉雅山属板块挤压抬升,属内力作用,C错误。维苏威火山为岩浆活动形成,属内力作用,D错误。所以选A。下图分别为某地地层分布图(图a)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b)。读图,完成(1)(3)题。对点训练(1)图a中岩层I、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IBICIDI(2)图a中的,其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A甲B乙C丙D丁(3)图b中地质作用相同的是()A与B与C与D与BCC解析(1)一般情况下,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位置越偏下,形成时间越早;后发生的地质事件会覆盖或切断先发生的地质事件。在图

9、中先形成沉积岩,其次形成沉积岩,再岩浆侵入和形成岩浆岩,最后在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地带形成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由上题解析可知,图a中、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岩层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位于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位置,为变质岩。根据图b中沉积岩及箭头指向可以判断甲为变质岩,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丁为风化侵蚀的产物,戊为沉积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3)根据上题解析,由图b中的地质作用过程可知,为固结成岩作用,为变质作用,二者不相同,A错误;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冷却凝固作用,二者不相同,B错误;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二者相同,C正确;为风化、侵

10、蚀、搬运作用;为沉积作用,二者不相同,D错误。故选C。素养培优提技能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信息提取提取四大信息:三大类岩石名称;岩浆岩的形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形成的内、外作用力。策略指导方法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圈的判读方法(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由岩浆向外的箭头所指的一定是岩浆岩。(2)各类岩石都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三个箭头所指的一定是岩浆。(3)各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沉积岩、岩浆岩可变为变质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可变为沉积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变质岩或沉积岩。(4)确定岩石与地质作用的关系。指向岩浆岩箭头的为冷却凝固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为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为变质作用,指向岩

11、浆的箭头为重熔再生作用。特别提醒: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其他变式图。以上图中,代表冷却凝固作用,代表外力作用,代表变质作用,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图甲为福建省著名的花岗岩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考题展示(1)图乙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B固结成岩C重熔再生D变质作用(2)图甲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A甲B乙C丙D丁BA(3)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堆积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解析第(1)题,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岩浆形成甲岩石,甲应为岩浆岩,为冷却凝固

12、作用,A错;为沉积物形成丙岩石,丙应为沉积岩,为固结成岩作用,B对;为沉积岩形成丁岩石,丁为变质岩,应为变质作用,C错;为变质岩重新形成岩浆,为重熔再生作用,D错。故正确答案为B。第(2)题,根据材料,图甲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图乙可知,岩浆形成甲后抬升出露地表,因此甲为侵入型岩浆岩,A对;乙是岩浆直接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形成,应为喷出型岩浆岩,B错;丙是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C错;丁是变质岩,D错。故正确答案为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中花岗岩首先是由于岩浆侵入缓慢冷却后形成,经过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又经过风化侵蚀形成独特的景观,因此正确答案为D。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

13、达标测达标一、单项选择题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12题。1斧劈石属于()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结合材料中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应为花岗岩,B正确;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选B。B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材料斧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

14、,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破裂、崩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A正确。A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3若图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下列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A和B和C和D和4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CC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以推断出代表沉积物固结以后形成的沉积岩;代表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代表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岩;代表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其中,喷出岩和侵入岩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第4题,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其特征是多气孔构造。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

15、特征,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是侵入岩的特点。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56题。5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ABCD解析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来自于地幔,应当为岩浆;、为岩浆形成,为岩浆岩;、直接形成,又可以直接重融再生为岩浆,则可推知为变质岩,变质岩形成于地下,则岩浆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A项正确。A6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B解析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则其最开始的地质作用应是岩浆侵入,故A、C项错误。浮山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则其侵入型岩浆岩由地下出露地表,经历的地质作用应是地壳抬升,D项错误。浮山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则经历了风化和侵蚀,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