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课件_第1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课件_第2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课件_第3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课件_第4页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正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础) 光明乳业 杜凌duling2前言第一节 溶液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第三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第五节 酯和脂3前言 分析化学 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常在 、 和 中广泛利用。按分析方法来分: 分析化学与分为 化学分析法 和 仪器分析法 。以 化学反应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又可划分为称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食品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5第一节 溶液一、概念二、溶液的浓度三、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换算四、溶液的类型6一、概念名称定义单位物质的量(n)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的多少摩尔(mol)物质的质量

2、(m)物质的重量克(g)千克(kg)摩尔质量(M)1mol物质的质量通常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克/摩尔(g/mol)7公式一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M)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8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实验测得0.012kg的12C里包含了6.021023个 碳原子数, 这个数值称为 。由6.021023个粒子所构成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1mol的任何物质都包含有6.021023个粒子。物质的量(n)相等的任何物质,它们所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相同的。阿伏加德罗常数10例题290g水相当于多少摩尔的水分子? 12二、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示方法有两类:质量分数wB物质的量浓

3、度C14例题 4 将35g葡萄糖溶解于65g水中,求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答案:0.35或35%,无单位!因为构成比值的分子和分母都是质量,且同单位,因此质量分数是一个纯数值,无单位。15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公式三)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用C(mol/l)表示。 16在实际的实验中,经常会用到溶液的稀释,因此了解浓度的换算非常重要。有时候,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但不知道混合物的质量,如我们知道溶液的密度和体积,也是可以计算解答的。17例题 5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其质量分数为95%,求每升浓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浓度。 18例5 解答2

4、0例6 解答21三、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体积增大而浓度变小的过程。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即:稀释前溶质的量 = 稀释后溶质的量也就是:23 欲配制0.2mol/l的盐酸溶液1000ml,应取12mol/l浓盐酸多少ml? 例题 724十字交叉法凡涉及两个组分量,具有一个平均值的题型可采用“十字交叉法”求解。26四、溶液有类型(一)溶液的分类物质被分散成细小的粒子,分布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是 。物质 的程度不同,其 也不同。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散系可分为三类。分散系被分散粒子大小27三类分散系溶液(或真溶液): 粒子直径10-7m ,如悬浮液,

5、乳状液, 泡沫, 粉尘等。 与胶体有许多共同特性。 28粒子直径 组成界面 分散体系透过性透光性 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真溶液) 10-7m 小颗粒、小珠滴 有不均匀不稳定滤纸-不半透膜-不 不30布朗运动 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 受 重力 影响而不下沉的原因丁铎尔现象 这种现象可区别 真 溶液和 胶体 溶液。电泳现象 胶体溶液 特有 的现象。稳定性和凝聚胶体分散系31布朗运动: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研究胶体粒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扩散,渗透等现象,研究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布朗(Brown)运动: 溶胶中的分散相粒子的不停息的和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是植物学

6、家(Brown)于1827年首先从水中悬浮花粉的运动中观察到的。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布朗运动。 分散介质分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从各个方向不断撞击分散相粒子。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胶体粒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32丁铎尔现象由于溶胶的高度分散性和多相不均匀性, 当一束波长大于溶胶分散相粒子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溶胶系统, 可发生散射现象丁铎尔现象。透镜溶胶丁铎尔效应光源丁铎尔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作用33丁达尔效应(实际) 34电泳现象电泳: (electrophonesis) :在外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 图中Fe(OH)3 溶

7、胶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方向移动, 证明Fe(OH)3的胶体粒子是带 正 电荷的。NaCl溶液Fe(OH)3 溶胶+电泳示意图35稳定性和凝聚凝聚:使胶体粒子成大的颗粒的过程。聚沉: 胶液溶胶中分散相微粒互相聚结构, 颗粒变大, 进而发生沉淀的现象。 加热, 辐射或加入电解质皆可导致溶胶的聚沉。三种溶胶聚沉。 (左)Al(OH)3; (中)Fe(OH)3; (右)Cu(OH)2363. 粗分散系3.1 悬浊液:固体的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叫做悬浊液。如泥浆水。3.2 乳浊液:液体的微小珠滴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叫做乳浊液。如牛奶。 373.1悬浊液悬浮液(或悬

8、浮体):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线度大于1000nm, 比憎液溶胶分散相粒子大得多, 因此不存在布朗运动, 不可能产生扩散及渗透现象, 而易于沉降析出。悬浮液的散射光强度也十分微弱。粒度分布: 大多数悬浮液都是大小不等的粒子所构成的多级分散系统, 在生产及科研中需了解粒子大小的分布情况。测定粒度分布的最常用方法是沉降分析。383.2.1概念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如牛奶,含水石油,炼油厂的废水,乳化农药等。乳化作用: 油水互不相溶,只有加入乳化剂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乳状液,乳化剂的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多为表面活性

9、剂,某些固体也能起乳化作用。乳状液的类型水包油型, 微小油滴分散在水中, 符号O/W。油包水型, 微小水滴分散在油中, 符号W/O。复乳型。微小水滴分散在油中,再分散在水中W/O/W。3.2 乳浊液393.2.2鉴别乳状液的类型的方法:染色法 在乳状液中加入少许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染料, 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内相还是外相被染色。稀释法 取少量乳状液滴入水中或油中, 若乳状液能在水中稀释即为O/W型; 在油中稀释则为W/O型。导电法 未加离子型乳化剂时, O/W型导电性比W/O强。403.2.3乳状液的稳定(1) 降低界面张力乳浊液中存在大面积的液-液界面。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产生正吸附, 能显

10、著降低的液-液界面的界面张力,使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稳定性增加。另外,长碳链表面活性剂吸附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一定机械强度的乳化剂膜,也使得乳状液稳定性增加。41(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积常大小不等。 它吸附在油-水界面上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使分散相液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斯函数最低, 且界面膜更牢固。 “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液 若亲水基是“大头”, 则亲水基朝外形成水包油型乳浊液, 如K, Na等碱金属皂类。 但一价的银肥皂例外。若憎水基是“大头”, 则憎水基朝外形成油包水型乳浊液,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

11、皂类。42(3)形成扩散双电层乳化剂负离子定向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反离子则呈扩散状分布, 形成扩散双电层, 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电势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乳化过程也是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厚度, 特别是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433.2.4乳状液的去乳化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破乳过程: 分散相的微小液滴首先絮凝成团, 但这时仍未完全失去原来各自的独立性;分散相凝聚成更大的液滴, 在重力场作用下自动分层。破乳方法:用不能形成牢固膜的表面活性物质代

12、替原来的乳化剂;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的保护作用。加入类型相反的乳化剂也可达到破乳的目的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的目的。44补充:第四种溶液类型4.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对于高分子溶液来说, 加入 少量 电解质, 它的稳定性并 不 会受到影响, 到了等电点也不会聚沉, 直到加入更多电解质, 才能使它发生聚沉. 高分子溶液的这种聚沉现象称为 盐析 。 发生盐析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去水化 。 45第两节 电解质溶液一、电解质 所谓电解质,就是溶液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不同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所差异,

13、说明电解质能导电。溶液导电性强弱不同,说明在溶液里所含离子的多少不同。 电解质可分为 强电解质 和 弱电解质 。46强电解质:水溶液里几乎能 完全 电离成离子, 溶液里几乎没有分子存在。强酸、强碱及其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Cl = H+ + Cl- NaCl = Na+ + Cl-弱电解质:水溶液里只有 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醋酸和氨水。 弱酸弱碱及其盐都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Ac H+Ac- NH3H2O NH4+ + OH-47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成能 自由移动 的离子,因此电解质在溶液里

14、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NaCl + AgNO3 = AgCl+ NaNO3离子反应方程式:Na+ +Cl- + Ag+ + NO3- = AgCl+ Na+ + NO3-Cl- + Ag+ = AgCl48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发生离子反应需满足哪些条件呢?生成沉淀:Ag+ + Cl- = AgCl生成气体:2H+ + CO32- = H2O + CO2生成难电离的反应:H+ + OH- =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单质、气体、沉淀、水和其它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49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HAc H+ + Ac- 在醋酸开始电离时,主要是醋酸分子的电离,正过程速

15、度较大。随着醋酸分子的电离,溶液里醋酸分子的浓度不断减少,而H+和Ac-浓度不断增加,当逆过程速度相等时,溶液里HAc 、 H+和Ac- 浓度不再改变,体系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为电离平衡。502. 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中加入和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的现象,就称为同离子效应。 同离子效应常应用于调节溶液pH值。51例:下列物质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A NaClB KAcC NH4ClD NH3H2O选择 C52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一)水的电离:用精密仪器测定,发现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这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实验测得:25,1L纯水有10-7mol

16、水分子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 10-7 10-7 =10-14。任何一种稀溶液中H+和OH-的乘积都是一个常数,即10-14。53(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常温下纯水的H+和OH-相等,都是10-7mol/L,所以纯水是中性的。在纯水中加酸,由于H+的同离子效应,反应向左移动:H2O H+ + OH- 反之,在纯水中加入碱,会怎么样,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54由此可见,溶液的酸碱性与H+和OH-的关系表示如下:中性溶液:H+=OH-= 10-7 mol/l酸性溶液:H+10-7 mol/l OH-碱性溶液:H+10-7 mol/l OH-无论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却同时H

17、+和OH-。 552.当H+很小时,用H+表示酸碱性就很不方便,因此通常用pH值 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lgH+例:如果H+= 10-7 mol/l, 那么pH= -lgH+= -lg10-7 = 7 如果H+= 10-3 mol/l, 那么 pH= -lgH+= -lg10-3 = 3 如果OH-= 10-5 mol/l, 那么pH= -lgH+= -lg(10-14/ 10-5)= 956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pH7除pH值外,我们有时还用pOH表示酸碱度,但无论酸性多强或碱性多强,pH + pOH=14 酸性溶液满足以下条件碱性溶液满足以下条件H+

18、10-7mol/lOH-OH-溶液呈酸性H+ 10-7mol/lH+ OH-溶液呈碱性57例题 8浓盐酸溶液,浓度10mol/l,求pH和pOH值。58五、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一)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很多,通常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pH计。pH试纸是用多种指示剂的混合液制成,在不同pH值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可知溶液的pH值。精确测定pH值,需用pH计测定。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弱酸或弱碱,溶液中pH的改变会引起指示剂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发生颜色的变化。每一种指示剂有一定的变色范围。几种常见的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教材上有这些内容,请大家仔细看,记牢。59(二)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

19、的基础是中和反应。通常可用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来测定碱溶液的浓度。酸碱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也称等当点。 在等当点时,反应往往没有明显外部特征,因此,通常老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如甲基橙),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等当点的到达。但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在变色时要消耗一定量的酸或碱,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指示剂的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滴定的准确性。60例题 9 中和20.00ml盐酸,用去C(NaOH)为0.2010mol/l的NaOH溶液10.05ml,求该HCl的浓度。61六、缓冲溶液 纯水的pH值为7,如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pH就会有显著的变化。 但是,在

20、1L含有醋酸及醋酸钠各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同样加入少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则 pH值几乎不变 。 这种含有弱酸(或弱碱)及其盐的溶液叫做 缓冲溶液 。 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能使原来的pH值不因外来的少量酸或少量碱而发生显著变化。62A.弱酸和它的弱酸盐:HAc - NaAcB.弱碱和它的弱碱盐:NH3H20 - NH4ClC.多元酸式盐和其对应的次级盐: NaH2PO4 Na2HPO4, NaHCO3 Na2CO3常用的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及配制方法可以从手册中查到。需注意的是每一种缓冲,只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起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类型63第三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结构与性质

2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多种,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外,其余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氨基位于羧基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氨基酸,具有通式: COOH R C H NH264从结构来看,它们具有的性质氨基酸一般溶于水,不溶或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所有氨基酸都溶于强酸和强碱的溶液中。 性质 两性性质: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羟基,因此它既能像酸一样解离,也能像碱一样解离。 65 与甲醛作用:用标准碱液滴定它的羧基时,在一般的酚酞等指示剂所指示的终点处,氨基酸所结合的H+实际上未被完全中和。但用甲醛处理氨基酸,H+可完全被中和出来,因而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碱滴定。生产酱油等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就是利用氨

22、基酸的这一性质来检测。 与亚硝酸的作用:氨基酸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相应的羟基酸,同时放出氮气。因为1个氨基定量地产生1分子氮,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称为樊氏氨基酸测定法 66二、分子组成及性质分子组成和结构 蛋白质含有 C、H、O、N 等元素,大多数还会有S,一些有P,少数会有金属之类。 蛋白质中的平均含氮量为16%。因而通过凯氏定氮法定量蛋白质时将的氮的数值乘以6.25(100/16),这里的6.25称为换算系数,用K表示,不同的食物的K值也不同:如乳制品的K值为6.38,小麦粉为5.7,大豆制品为6.0。67性质蛋白质灼烧:分解,并有臭味气味生成。某些蛋白质能溶于冷水,成胶体溶液。

23、有致热变性现象,反应不可逆。68蛋白质的质量评价(了解)氨基酸评分消化率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的净利用率69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糖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最终的代谢产物是CO2和水。70单糖:不能水解的糖,主要是6碳糖。双糖:可被水解成2个单糖的糖。多糖:是水解时能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类,可看作是许多单糖分子脱水综合的产物。71名称 定义 常见的类型 还原糖 水解物 单糖C6H12O6 不能分解的糖 葡萄糖(己醛糖)果糖(己酮糖) 是是无双糖C12H22O12 可水解生成两个单糖的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否是是 葡萄糖+果糖葡萄糖+

24、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 多糖(一般无甜味)(C6H12O5)n 水解时能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 淀粉纤维素 否否 许多单糖 72 还原糖可与Ag2O发生银镜反应,生成Ag,也可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73补充:淀粉在淀粉中的质量分数为 溶于热水 跟碘反应 相对分子量 直链淀粉 20% 能溶 蓝色 3.2104 1.6105 支链淀粉 80% 不溶 紫色 1.0105 1.0106 支链淀粉遇热水变粘,成糊状。 淀粉和碘作用呈现蓝紫色的反应常用于碘或淀粉的检验。粘性大是由于含支链淀粉较多。 74补充:纤维系纤维素: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体的支撑物质。在棉花中的质量分数约为9295%,木材中约50%,蔬菜中也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纤维素为白色物质,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在稀酸、稀碱中不能水解,在高温下能浓硫酸水争,最终产物是-葡萄糖。75第五节 酯和脂酯是由羧酸和醇反应脱水而生成的化合物。低级的酯为无色有香味的液体,如乙酸乙酯有苹果香味。高级的酯为蜡状固体。76脂类的定义定义:脂肪(fats)和类脂 (lipoids)的总称。脂肪:中性甘油酯,每个脂肪分子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化合而成 类脂: 磷脂、糖脂和固醇类等。正常人按体重计算含脂类1419,肥胖人群可达30以上。77脂肪的生理功能供能与储能,9k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