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上游基本情况分析_第1页
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上游基本情况分析_第2页
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上游基本情况分析_第3页
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上游基本情况分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上游基本情况分析行业上游基本情况本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基础设施层构成。基础设施层的主体为基础设施提供商,主要提供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平台与软件层为上层提供软件产品,可分为基础软件提供商及平台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基础软件提供商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提供商为企业用户提供ERP、CRM等应用系统,其中包括IT运维管理(ITOM)软件。平台软件提供商则为上层提供DevOps一体化平台、运营管理支撑系统等平台类软件。本行业上游行业各细分领域市场相对集中,行业格局较为稳定,国际、国内大型IT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主流产

2、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原厂软硬件产品的原厂商在为终端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也提供配套的原厂运维服务,受限于自身产品,其服务对象和内容相对单一,而第三方运维服务商具备全面的异构平台运维能力,可覆盖多厂商的不同产品,因此IT基础架构第三方服务商与原厂软硬件产品提供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终端客户。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

3、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

4、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

5、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

6、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

7、,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

8、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

9、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

10、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

11、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

12、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

13、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尔”“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营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

14、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放大”或“复制

15、”“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

16、。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牌扩展形式。同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

17、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

18、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

19、与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的基础是品牌。试想,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

20、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都不需要特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

21、金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行业上游基本情况本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基础设施层构成。基础设施层的主体为基础设施提供商,主要提供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平台与软件层为上层提供软件产品,可分为基础软件提供商及平台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基础软件提供商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22、、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提供商为企业用户提供ERP、CRM等应用系统,其中包括IT运维管理(ITOM)软件。平台软件提供商则为上层提供DevOps一体化平台、运营管理支撑系统等平台类软件。本行业上游行业各细分领域市场相对集中,行业格局较为稳定,国际、国内大型IT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主流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原厂软硬件产品的原厂商在为终端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也提供配套的原厂运维服务,受限于自身产品,其服务对象和内容相对单一,而第三方运维服务商具备全面的异构平台运维能力,可覆盖多厂商的不同产品,因此IT基础架构第三方服务商与原厂软硬件产品提供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终端客户。2、行

23、业下游基本情况本行业下游客户以金融、电信运营商、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为主,其普遍对信息化建设有较高需求,客户基础非常广泛。(1)政府机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是目前的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信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从技术体系引进、强化产业基础、加强保障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信创产业在本地落地生根,带动传统IT信息产业转型,构建区域级产业聚集集群。信创产业推进的背景在于,过去中国IT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由国外IT商业公司来制定,由此存在诸多的底层技术、信息安全、数据保存方式被限制的风险。2019年我

24、国提出发展信创产业,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0年作为信创发展元年,国家一连颁布多项政策对信创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相关规定。信创产业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策驱动,为国内IT厂商提供发展的沃土。在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信创产业未来将实现软硬件的全部替换,并逐步实现政务云的国产化。以目前的信创产业为契机,信创行业全面打造以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为核心的国产自主安全平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AI、大数据等应用,信创行业将持续促进底层能力的提升,上层业务不断拓展,产业边际不断拓宽。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在2020年

25、突破万亿元,2021年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信创产业各环节技术的提升,使得各方面衔接紧密的产业进入良性循环,信创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国内IT厂商将进一步在技术和产品上发力,确保本土主流IT产品的兼容性和安全性达到最佳。信创生态已初步建立,后续本土主流软硬件厂商还将在研发、技术等维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创生态建设,保障从芯片、服务器等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云平台的整体安全,实现更高层次的安全保障,帮助政府机关和企业用户数字化建设达到新高度。(2)电力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行业的各项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管理信息化最为突出。电力系

26、统资源计划、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集团控制、人财物集约化、全面预算管理等业务都高度依赖于IT系统。同时,我国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围绕信息化进行管理创新,不断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变革和重组。2019年国家电网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建设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在坚强智能电网基础上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共同构成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计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实现涉电业务线上率达70%,初步建成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对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平台化支撑。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

27、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实现涉电业务上线率90%,实现对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全面支撑。然而,现如今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确实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分散、系统缺乏集成、实用化水平较低。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因此我国电力行业在未来仍然对IT系统有很大的需求。(3)电信运营商资源监控和网络维护一直以来是电信运营商行业运维工作的重点。电信运营商行业具有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且复杂的特征,网络流量异常、设备故障及系统性能不足等问题会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电信运营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

28、念下,IT运维管理通过作用于客户的网络质量进而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是运营商竞争优势构成的重要环节。采用外包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运维工作量攀升与运维人员不足的难题,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下,电信运营商企业倾向于以自身运维团队专注于核心网络监控和网络整体质量控制,引入运维服务商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并负责复杂的运维工作。2019年中国电信运营商行业IT基础架构第三方运维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29.3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4%,在第三方运维服务中的市场占比为23.3%。预计未来四年内电信运营商行业在IT基础架构第三方运维服务方面的投入将保持17.6%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8.

29、4亿元。电信运营商的运维体系经历了由分散化向集约化的转型,过去分散在地市级分公司的运维工作被统一到集团公司、省级分公司,进行集中监控、性能统一分析、资源统一调度、网优方案集中制定等,符合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需要。受到运营商运维体系集约化的影响,第三方运维服务市场的集中度有所提高,但目前来看,硬件维保方面地方性厂商依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南部地区,相比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更为分散。为加强核心能力可控,电信运营商提出IT研发能力内化的目标,创立研究院子公司以加大自主研发的比例。2019年中国电信研发体系大改革启动,成立二级分支机构中国电信研究总院,并将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广州研究

30、院等单位与打造创新能力相关的资产、人员划归该院管理。电信运营商的自主研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运维服务商形成冲击,为应对这一变化,运维服务商的解决方案将更多聚焦在需求规划与实施落地方面,在架构设计层的工作将侧重IT层而非运营商擅长的CT层。(4)金融领域2019年中国金融行业IT基础架构第三方运维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2.9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3%,在第三方运维服务中的市场占比为19.6%。预计未来四年内金融行业在IT基础架构第三方运维服务方面的投入将保持16.8%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9.4亿元。在金融行业中,银行业对基础架构运维服务的市场规模贡献比例最大,其次为保

31、险业,而证券、期货等其他行业的需求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高度依赖于IT系统,在稳定性、可用性、实时性、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方面要求严格。一旦银行或证券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出现停机,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金融事故,并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而金融行业对运维人员在IT故障的响应时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敏感。为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金融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灾备体系。2017年5月发布的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将金融业整体列入A级数据中心实例,主要金融机构现已基本建成“两地三中心”架构,大型金融机构逐步实现数据中心“双活”部署。“容灾体系在地理位置上的多点分布特征

32、要求运维人员的多地分布,与过去集中式的运维管理相比,建设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体系实现运维管理的集约化能够更好的满足金融机构的需要。在金融行业的数据大集中之后,分支机构的资源被归集到总部进行统一规划调配,运维服务商的重点也相应集中到金融机构的总部。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往往自身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他们更加看重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的专业能力和行业理解,相对会弱化对综合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行业竞争格局IT运维服务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软硬件提供商,提供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服务商,提供将软硬件设备集成到能够满足客户个

33、性化需求的系统中,提供数据中心的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应用开发以及运维管理等服务;IT运维管理厂商,包括原厂运维厂商及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由于目前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竞争格局呈高度分散化的态势,且部分参与者的业务范围存在一定交叉。由于行业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电信、电力等领域,服务商的行业经验及规模系客户甄选供应商的重要指标,因此,具备优秀行业经验的供应商可以更好地将成功经验复制及拓展到其他领域、地区的客户中,形成更高的竞争优势。未来,行业中大型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而规模较小,客户基础较薄弱的小型服务商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市场规模1、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规模目前

34、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2014年-2021年,我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41%,2021年行业收入达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行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提出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广泛渗透与深度融合,同时,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将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在此情况下,各企业对IT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IT业务高速发展

35、、变化,迭代周期缩短,质量要求提高,促使更多企业加快迈向以自动化运维、DevOps为代表的IT运维新阶段。2、IT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在IT运维服务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及预测,2021年中国IT服务将突破万亿大关,其中IT运维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2,941.2亿元,当前运维管理外包模式发展成熟,行业整体进入到稳定增长阶段。预计未来四年内,中国IT基础架构运维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3,236.4亿元,2020-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电信运营商、大型商业银行等高端客户的核心系统升级换代不仅会创造新的IT基础架构建设需求,也将为下游的运维服务行业带来

36、增量市场,同时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向国内厂商倾斜,第三方运维服务商的市场份额相应提升。根据艾瑞咨询,以运维和开发为代表的IT服务,已占据IT服务57.8%的市场份额,对促进IT服务市场增长贡献显著;2020年第三方运维服务规模渗透率达48.6%,预计2023年我国第三方IT运维服务市场规模达1,694亿元,渗透率达52.3%。3、信息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在信息系统集成方面,2019年中国IT基础架构建设市场规模达到1,187.5亿元,同比增长9.5%,2014-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9%,根据艾瑞咨询,预计2023年,中国IT基础架构建设市场规模将达到1,754.50亿元。4、信息技术应用创

37、新(信创)产业规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出于摆脱基础科技产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国家提出“2+8”信创体系,其中“2”指党政两大体系,“8”指关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电信、交通、航空航天、医院、教育等主要行业。信创产品经历了预研-可用-好用-推广的各个阶段,2020年是信创产业全面推广的起点,2020-2022年,中国IT产业从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有望迎来国产潮,信创产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相关群体利益多元化、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

38、题日益突出,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整体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如人类观念、理智消费观念、生态准则观念、绩效营销观念等。其共同点是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要,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这类观念可统称为全方位营销观念或社会营销观念。全方位营销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与营销相关,企业和组织应该以对营销项目、过程和活动的开发、设计及实施的范围和相关关系的了解为基础,实施更加整体化、更具一致性的策略,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全方位营销主要包括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和绩效营销四个部分。其中,关系营

39、销要求企业与重要团体一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营销伙伴建立长期、互惠的满意关系,形成营销网络,以获得并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整合营销要求通过设计营销活动并整合营销项目,使为顾客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的能力最大化。内部营销要求成功地雇用、培训和激励有能力的员工,使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绩效营销要求审视营销获得的商业回报,并更广泛地关注营销对法律、伦理、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效应。全方位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但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在满足个人需求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发生矛盾,企业的营销努力可能不自觉地造成社会的损失。市场营销观

40、念虽也强调消费者的利益,不过它认为谋求消费者的利益必须符合企业的利润目标,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保障企业的利润要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营销观念则强调,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企业内外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与责任。理想的市场营销决策应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及其营销伙伴的营销效益。树立并全面贯彻适应现代市场环境要求的新观念,包括营销观念和全方位营销观念,建立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顾客忠诚高度满意是达到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不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竞争环境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会有差异。所有市场的共同点是,随着满意度的提高

41、,忠诚度也在提高。但是,在高度竞争市场(如汽车和个人电脑市场),满意的顾客和完全满意的顾客之间的忠诚度有巨大差异;而在非竞争市场(如管制下的垄断市场本地电话市场),无论顾客满意与否都保持高度忠诚。尽管在某些场合,顾客不满意并不妨碍顾客忠诚,但企业最终仍会为顾客的不满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如果没有赢得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是难以留住顾客和得到顾客忠诚的。除了简单地吸引和保留住顾客,许多公司还希望不断提高其顾客占有率。他们的目标不再是赢得大量顾客的部分业务,而是争取现有顾客的全部业务。例如,通过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独家供应商,或说服顾客购买更多的本公司产品,或向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交叉销售别的产品和服务,

42、以获得所属产品类别中更大的顾客购买量。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和开发,大量企业转向民品生产,社会产品供应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同时,西方各国政府相继推行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政策,社会经济环境也出现快速变化。消费者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购买选择更为精明,要求也更为苛刻。这种形势迫

43、使企业改变以卖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向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感觉和反应”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其选定的目标,市场创造、交付和传播顾客价值,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执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称为市场导向企业。其座右铭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市场营销观念相信,得到顾客的关注和顾客价值才是企业获利之道,因此必须将旧观念下企业“由内向外”的思维逻辑转向“由外向内”。它要求企业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营销管理重心放在首先发现和了解“外部”的目标顾客需要,然后再协调企业活动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在决定其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