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身学新课件_第1页
中医健身学新课件_第2页
中医健身学新课件_第3页
中医健身学新课件_第4页
中医健身学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赵金娜体育艺术学院中医健身学的发展史前 言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是研究人的形态、生理、病理、及疾病防治的传统医学。中医学中对于人体疾病的防、治与早期人们的养生健身有很大联系。可以说中医健身学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中医对“健身”的阐述中医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比较全面的论述到健身问题,在当时又称为“道生”、“摄生”、“养性”、“养生”等。古代是用“养生”一词来描述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方式以求能够达到健康无病、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又称摄生,

2、就是保养生命,养就是扶正祛邪,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养生涉及许多方面,东晋张湛讲的“养生大要”就包括: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房室、反俗、医药和禁忌等。其中的啬神、爱气、导引、养形就属于人体的自我运动和锻炼方面的活动。传统健身功法的发展渊源(一) 导引的起源(早期)1导引健身法最早起源于 “舞”2导引的形式3导引术士和专著的出现4. 导气进一步的发展(二)导引进一步的发展和“五禽戏”的诞生 (隋代诸病源候论;三国华佗)(三)八段锦的出现和流行(宋代)(四) 易筋经和太极拳的出现(明清时期)(一) 导引的起源(早期) 1导引健身法的起源根据我国古籍记载,远在原始氏族部落时代,当时有一个

3、称阴康氏的部落,由于天常阴雨,而水道又淤塞不畅,居民经常住在潮湿阴凉的地方,使人体气血淤滞,筋骨萎缩,腿脚发肿,活动困难,于是有人便创编一种“舞”,通过“舞”来宣导气血,通利关节,消除腿脚肿痛之疾。这种用于治疗由于潮湿而引起的“筋骨瑟缩”“腿肿”的“舞”其实就是古代导引的最初形式,即本源。吕氏春秋中写道:“昔殷康氏之始,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之。”2 导引的形式、分类及三要素“导引”一语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刻意篇:“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

4、渐认识和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它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身心松弛、意念集中和运用等锻炼方法,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技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有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1)导引的形式导引主要有导气和引体两种形式,后世一般把这两种结合起来,做动作的同时结合呼吸吐纳。“引体”,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肢体。即:“熊经鸟伸”我们可看出“熊经鸟伸”就是模仿动物的姿势形态进行的导引, “导气”是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纳,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即“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当时把“行气”称之为“吹呴呼吸”。导引的动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仿生”动作为主体的五禽戏系统,以华佗五禽戏为代

5、表。第二类是结合医疗保健需要而设计的八段锦系统,以八段锦为代表。第三类是以强身壮力为主的易筋经系统,以易筋经十二式为代表。(3) 导引的三要素导引锻炼,就是选择坐、卧、站等姿势,结合意念的集中和各种呼吸方法的锻炼,以达到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姿势的选择即为“调身”;意念的集中即为“调心”;呼吸的锻炼即为“调息”。此“三调”构成了导引锻炼的三要素。所以任何一个导引锻炼的功种,都是根据特定的锻炼目的,选择所需的“三调”操作内容,将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3导引术士和专著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出现专门从事

6、于导引的术士和致力于养形的人物,在当时称为“神仙家”,在中国古文学专著说文解字中对“仙”字解释为:“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也就是隐居山林,专门从事养生的人。在汉书艺文志记载:“神仙家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皇帝内经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医书皇帝内经中已多次提到采用导引治病。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其病多萎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血气形志中说:“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熨,药熨,引,导引)”皇帝内经还把导引、行气等方术列入养生之道,素问上古通天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

7、“术数”,即包括导引、按跷、吐纳等法。”却谷食气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中,发现两篇导引专著,却谷食气和导引图。 却谷食气所讲述的是导引行气,其中记载:“食气者为呵吹,则以始卧与始兴。凡呵,中息而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暮二百,年卅者朝卅暮卅,三日之暮三百,以此推之。”这是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行气的要求,还有规定了五种气候下不宜做行气功。马王堆导引图 马王堆导引图中的术势 、健身与治病结合。 、即有摹仿动物形态的运动,又有使用事物的运动。 、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 、各种图像是独立的,表明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成套术式。 5、不仅在宫廷开展,而且贫民百姓中流传。4. 导气的进

8、一步发展发展到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的静功“六字气诀”。即通过“嘘、呵、呼、口四、吹、嘻”六个字进行行气吐纳。六个字分别对人体的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心包(三焦)进行全面的调理,使人体各脏腑机能趋于平衡和协调一致。 六字诀 最早见于南北朝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

9、,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六字诀的配属 嘘(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肾)、嘻(三焦)六个字分别对人体的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心包(三焦)进行全面的调理,使人体各脏腑机能趋于平衡和协调一致。 气功发展到现在的气功,其呼吸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千秋 如胸式呼吸法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腹式呼吸法与停闭呼吸法则对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疗效较好,口鼻呼吸法则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较好。此外还有小周天呼吸法、浅呼吸法、胎息法等等。并且运用辨证施治,不同的病证采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导气健身的发展,从原始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10、到现在的气功,“行气”的运用已非常丰富,并且功效显著。(二)导引进一步的发展和“五禽戏”的诞生1 随着导引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治病的导引即“祛病导引”。2 三国时期 “五禽戏”的诞生。 2 五禽戏的诞生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和养生家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单个术式导引,创编出著名的“五禽戏”健身导引法。五禽戏是华佗模仿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创编而成的,整套动作形象、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强壮身体和医疗保健作用。它体现了华佗“人体要活动,但要适宜”的健身防病的理论。五禽戏能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使血脉流通,脾胃健运。 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华佗对他的徒弟吴普说:人体应该

11、活动,只不过活动的要适当,不能过度。人体只有活动才能加速谷食消化,血脉流通,不易生病,就像“户枢不朽”一样,活动关节,以延年益寿。我也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创编了一套“五禽戏”,当作导引健身法,用于消除疾病和强健身体。只要身体感到不舒服,作一种动物的戏玩活动,使身体微微出汗,再使用些爽身粉,身体便会感到轻便,肚中便感到饥饿,想食东西。吴普按照华佗所授的五禽戏去做了,最后活到九十余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坚”。(陈寿:三国志华传)五禽戏图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各七,以脚拘物自悬,左

12、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 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伸缩二臂各七也”。 华佗的五禽戏,对后来武术象形拳,如猴拳、螳螂拳、蛇拳等中的某些象形动作,影响很大,如在武术的形意拳中取了龙的搜骨之法、虎的扑战之勇、猴的纵身之灵、鹰的捉拿之精,蛇的拨草之巧、燕的取水之能、马的奔腾之势等等十二种动物的形态溶入演练之中,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五禽戏”是把单个仿生导引式,如庄子刻意中所说的“熊经鸟伸”以及导引图中所说的熊经、鸟伸、猿阘、鸱视、虎顾等,加以提炼,连成套。 导引健身术式从单个发展到成套即套路式,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成套术式

13、更能使人用于全面的锻炼身体,也易于传播和流行。(三)八段锦的出现和流行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人洪迈所编的夷坚志 到宋代,导引健身法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和术式体系,一些养生家把繁琐且不易掌握和运用的导引术进行简化,创编出了八段锦,八段锦分为八段简单易行,且顾及全身各个部分,前后连贯且可以反复练习。并且动作规范化、程序化、歌诀化,易于记忆。八段锦这种形式以后有了迅速发展,又出现了“四段锦”、“六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段锦”等等,形成了一个八段锦系统。成为导引法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八段锦对相应脏腑经络有较好的作用,长期练习有调理脾胃、理三焦、祛心火、固肾腰等作用。能起到全面健身的作

14、用。深受人们的欢迎。八段锦八式分别是: 两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老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祛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攥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四)易筋经和太极拳的出现明清时期易筋经与太极拳的出现是导引健身术发展的一次飞跃。1 易筋经易筋经虽署名西竺达摩祖师著,但据清代著名经济学家凌廷堪的考察,认为是明代天台紫凌道人假托达摩之名而作。作于明代天启年(1624)。“易”是改变的意思,“筋”是筋骨,“经”是方法。“易筋经”作者明确指出,通过锻炼,“缠绵之身,可以立成铁柱”,就是使萎弱的身体变得强壮。它是通过呼吸、意念、姿势,来通经活血,从而改善内脏器官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

15、的一种健身法。在易筋经十二图势后记说:“此功昉 (起始)自释门”。即来源于佛教。从内容上来看是释家吸取道、儒、医等各家健身、养生、治病、导引的精华而创作的,是融道儒医导引功理、功法于一身的强身壮体的经典之作。易筋经的练习对于姿势、意念、呼吸 的要求非常严格。分为十二势: 韦驮献杵 横担降魔杵 掌托天门 摘星换斗 倒拽九牛尾 出爪亮翅 九鬼拔马刀 三盘落地 青龙探爪 卧虎扑食 打躬击鼓 掉尾摇头2 太极拳太极拳早期因其动作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而称“长拳”。也有取绵绵不断之意称“绵拳”。还因其含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五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而名“十三式”。(1)太极拳的

16、起源十八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阴阳太极哲理解释拳义,著太极拳论,从此,普遍采用“太极拳”这一称谓。据说太极拳创始人有南北朝梁拱月唐代许宣平元末明初张三丰明朝末年陈王庭.据考证比较可靠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公元170 0-1680)。(2)太极拳的流派及特点1、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这个时期主要指从明末清初的陈王庭至陈长兴,经过五代相传,完成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演变。代表著作有拳经总歌太极拳十大论。共五路,现存只有一路、二路。特点:架式宽大低沉,运行螺旋缠绕,强调由松柔入、运柔成刚、间或归柔、间或发力、跳越振足等动作。2、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1799-18

17、72)河北永年县人,在陈家沟从师陈长兴练功十八年。曾打败许多拳师,被誉为“杨无敌”。后去掉繁难动作,改陈式拳为姿势简单、不纵不跳、柔和易练。后又经其子杨班候、杨建候,其孙杨澄浦才改编成现在流行的样式太极拳。特点:架式舒展、动作和顺、姿势美观大方,要求绵里藏针。3、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1870-1942),满族人。其父全佑从学于杨露蝉、杨班候。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吴。吴鉴泉从杨式太极拳演化成吴式太极拳。其架式以柔化著称。有小巧细腻、斜中求直。特点:以柔著称、小巧细腻、斜中求直。4、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初学于同乡杨露蝉,武禹襄把此拳套路发展成为与陈式风

18、格不同的武式太极拳。特点;动作轻灵、步法轻捷、紧凑缠绵、开合明显。5、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1861-1932),河北定县人。其擅长形意、八卦,又学习了武式太极拳,参合三派之长,创造了架高步活的孙式太极拳。特点:架高步活、转换轻盈、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3)太极拳的基本要求1、松静自然:练习时要求身体放松,心情安静,周身舒适,思想集中,用意念引导拳式动作和劲力的运用,要求神态自然,配合呼吸自然和动作协调、自然。2、姿势正确:头部:头要上顶,颈要放松,下颌微收,唇齿轻闭,舌抵山腭,自然呼吸,不要晃头、闭眼、精神涣散。躯干:含胸拔背四肢:沉肩坠肘,直中有屈,屈中有直。练习时,动作要协调完整,上下相随,周身相和(指身体的上下肢、腰、眼的配合)。腿的要求:轻提轻落,迈步如猫行,退步如抽丝,双腿保持一定宽度使自己稳定放松,间隔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