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心理学自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历史与研究对象科学心理学诞生 威廉冯特 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我国心理学的建立 陈大齐教授 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定义: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
2、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三者关系:1、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 2、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 3、情感也会对意志行为产生推动作用,而意志行为又会有利 于丰富和升华情感。心理现象的分类个性心理定义: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决定着人对
3、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制约着所有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注意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的具体结构知(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和情感)情意(意志)个 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系统教育性原则有利于教育和个体身心健康的目的发展性原则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法调查法搜集材料间接了解,包括访谈、
4、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和访问法测验法标准化心理量表对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个案法针对某个人深入详尽观察与研究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界定: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水平四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意识阶段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脑神经分布于头、面、颈,与这些部位的感觉、运动有关,如嗅神经、动眼神经和三叉神经。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体和四肢,并与其感觉与运动有关植物性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
5、腺体,主管运动。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颉颃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脊髓:分为31节,31对脊神经从中发出。脊髓的功能:传导神经冲动,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膝跳、排泄、跟腱反射)、脑人脑结构: 大脑、小脑 间脑、中脑、脑桥、延脑又合称为脑干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图大脑的优势半球左半球言语、阅读、书写、运算和推理右半脑空间关系、情绪情感、艺术欣赏当脑的一部分遭到破坏时,其机能会由其他部位来代偿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遗传获得、与生俱来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的反射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望梅止
6、渴第二信号系统:由词或语言作为条件刺激,谈梅生津相互关系:第二脱离具体事务,没有实际意义;第一形成后,有第二的调节,才能更稳固和持久。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高级神经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吃饭分泌唾液(唾液反射中枢兴奋) 抑制过程:看电影,躯体运动中枢受抑制基本规律: 扩散和集中的规律:涟漪式衍射 相互诱导的规律: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正诱导 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负诱导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感知觉的概念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肤觉,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基础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7、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观察和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区别联系:知觉比感觉复杂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 1、视觉:可见光为波长380780纳米的电磁波,特性:明度、色调,饱和度 2、听觉:16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超声波,特性:音高、响度、音色 3、嗅觉:气体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产生的感觉 4、味觉: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感觉 5、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基本形态: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内部感觉 1、运动觉
8、: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觉,认识物体的软硬、弹性、 远近、大小、滑涩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3、机体觉:机体内部器官收到刺激产生的感觉,表现形式:饥、渴、气闷、 恶心、窒息、便意、性、胀、痛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 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的知觉空间知觉 包括形状、大小、深度、距离和方位知觉时间知觉 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确认、预测、对持续时间的估量运动知觉 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具体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知觉 对象距离2米,运动知觉的下阀0.6毫米/s,上阀600毫米/s。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
9、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具体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错觉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 包括视错觉、听错觉和嗅错觉有趣的视错觉图片(二)有趣的视错觉图片(三)有趣的视错觉图片(五)有趣的视错觉图片(六)第二节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感觉的规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感受性和感觉阀限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呈反比例关系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阀限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阀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能觉察出俩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的最小差别量为差别阀限感觉类别绝对阀限视觉晴朗黑夜中可以见到距离48公
10、里处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距离6米处表的滴答声味觉9升水中加一茶匙糖可以辨别出甜味嗅觉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厘米外落在面颊上可觉其存在温度觉皮肤表面温度有一摄氏之差即可觉察感觉适应的规律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提高或降低感受性视觉:明适应、暗适应听觉: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舞会音乐嗅觉: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味觉:吃甜再吃酸,会更酸触压觉、温度觉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月明星稀不通感觉的相互作用:特殊表现联觉感受性的发展感觉的代偿作用后天训练的感觉能力知觉的规律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相对参照)
11、知觉的整体性取决于四个因素: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结构关系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知觉的理解性:经验和言语指导知觉的恒常性视知觉恒常性:亮度、颜色、形状、大小第四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概述记忆的概念什么是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感知过程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反映当前记忆反映过去的经验,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记忆的作用积累个体经验学习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基本条件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必要前提记忆的过程 记:识记和保持,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忆:再认和回忆,是记忆的目的 也是检查记忆的指标。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获得事物的映像
12、并成为经验的过程目的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理解性: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与遗忘保持: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的解释:衰退论、干扰论再认或回忆人对头脑中保持的事物或材料提取的过程再认:识记过的材料重新出现后识别出来回忆: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重现出来记忆的种类内容划分形象记忆:事物形象为内容,视、听、嗅、味、触觉运动记忆:运动或动作为内容,骑自行车情绪记忆:情绪或感情为内容,持久、深刻、不容易遗忘逻辑记忆: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感觉记忆: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的瞬间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模像 记忆或感觉存储
13、阶段短时记忆:信息比感觉记忆长,但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终生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外显记忆:有意识、主动的收集经验完成任务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自动表现的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记忆表象概念: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特征: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作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第二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识记的规律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任务的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识记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保持
14、的规律(数量变化内容递减、记忆恢复;质方面的变化遗忘)遗忘的规律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影响遗忘进城的因素学习材料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及意义性(前摄、倒摄抑制)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超额学习)记忆任务的长久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程度与保持量的关系再认与回忆的规律再认的条件:对原有事物或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呈现的事物材料同过去识记的相似程度回忆的条件联想线索对回忆的影响(联想分型:接近、相似、对比、因果、隶属)情绪状态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特征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第五章 想象第一节 想象概述想象的概念定义: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
15、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想象的构成方式黏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夸张与强调拟人化典型化想象的作用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极端情况(梦)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事物新形象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
16、出的新形象幻想: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第二节 想象的规律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必须具备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和形象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创造动机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第六章 思维第一节 思维概述思维的概念什么是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基本特征概括性: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间接性:思
17、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意义使人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相同: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区别:感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只是对信息的接受和识别;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对信息进行加工。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它借助于形象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进行反映,反映范围很小,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他是借助于概念系统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他可以反映任何事物,反映范围很
18、大。联系:思维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与感知、记忆等认识过程密不可分。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感性认识的材料如不经思维加工,就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表上的、现象的认识上,而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联系:思维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凭借语言而实现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这是由于语言具有的概括性决定的。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区别: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构成,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物质的,以声、形的物质形式存在;思维是人脑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他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观念的,以
19、意识的形式存在。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无必然联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构成要素看,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从规律的性质来看,余姚的语法结构与思维规律之间所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语言具有民族性、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而思维具有全人类性,思维规律大致相同。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分类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三种水平:幼儿思维、成人思维和艺术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0、: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儿童思维的发展: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分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直觉思维: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分析思维: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最佳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
21、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比较与分类比较: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他们区别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抽象与概括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
22、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系统化: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第二节 思维的一般规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原型启发: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定势: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是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动机与
23、情绪状态: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对问题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愉快兴奋的情绪状态会使思维活跃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多有直觉思维出现创造想象参与多有灵感出现思维的品质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第七章 注意第一节 注意概述注意的概念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征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注意的首要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注意的外部表现(三个方面)适应
24、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运动变化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刺激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新颖性、对比、活动和变化2、人的主观状态包括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有意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过程的组织、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指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影响注意的因素有三点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稳定性:注意在某一事物
25、上所维持的时间,如长时间看电视、读一本书。广义的稳定性: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注意的分散: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三个方面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分配概念: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如驾驶员,一边驾驶,一边观察路况注意的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注意的转移概念: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如学生先上语文,再上数学。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影响注意
26、转移的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补充定义:物质在受限范围内运动,以体现思维变化的表现形式。思维通过肉体活动产生的视觉信号、声音信号、触觉信号等所有信息的统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
27、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在反映方式上的不同,前者以其特有的认知方式如形象、表象、概念、符号反映客观事物,后者是以主观态度的方式来反映客观对象,并伴随有身体的行为表现和生理变化。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只有人才会有情感。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联系
28、人们经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绪的基本分类中国古代:喜、怒、忧、思、悲、惊、恐美国心理学家Plutchik八种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一般分类,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快乐: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打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情绪状态
29、分类情绪状态: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心境: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激情: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加拿大心理学家Seley把应激过程分为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应激分为积极的应激反应和消极的应激反应情感分类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的形成过程有三种表现形式:直觉的情感体验指在某种具体情境中突然意识到的一种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
30、的情感体验通过人的想象过程引发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感体验这是道德感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在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二节 情感(情绪和情感)的规律需要和情感的关系需要是情感产生的中介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的体验是情绪高级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后的体验是情感需要能否满足决定情感的性质根据需要在得到满足和未得到满足时的情感表现,可以将情感分为肯定的和否定的两种性质起主导作用的情感往往与人的最基本需要相联系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情
31、感还随着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情感反过来对认识过程起调节作用情感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眼神、嘴角、眉头肌肉的变化体态表情: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言语表情: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情感的两极特性情感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存在的向背两极状态,称为情感的两极性。美国普拉切克提出的情绪三维模式两极性的具体表现:肯定与否定的两极性积极与消极的两极性强与弱的两极性紧张与轻松的两极性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性强弱平静情感的功能信息传递功能Albert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研究发现55%的信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38%的信息靠言语表情传递7%的信息靠言语传递行为调控功能情感可以促进和抑制人的行
32、为,即在行为的内在动机之外,情感也能调控人的行为身心保健功能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作用长期受不良情绪困扰,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第九章 意志第一节 意志概述意志的概念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支配和调节体现在2个方面表现为推动人去产生和维持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表现为阻止和克制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愿望和行动意志行动及其特征定义: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特征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讨论:人的意志是否是自由的观点一:否认意志论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代表把人的行为完全归结为“S-R”的简单联结认为人的反
33、应是机械被动地受外界刺激作用的结果根本否认人的意志存在观点二:意志自由论意志是一种独立于客观现实,纯粹的精神力量超越于物质之上而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自我”表现尼采把意识、精神和意志看作第一性观点三:意志相对自由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意志受人的动机和需要推动,受人的活动目的指引意志受物质世界制约第二节 意志过程的规律意志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关系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意志行动的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包括四个环节动机冲突同时产
34、生几个不同的目标或多种愿望,又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权衡利弊,趋向更有价值的目标双避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当机立断,悬崖勒马趋避冲突: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权衡利弊,作出决定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要接受成败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意志品质人们在各种意志行动中,经常会带有稳定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意志品质自觉性: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果断性: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坚忍性: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
35、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自制力: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第十章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第一节 个性概述个性的概念定义: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两个含义:演员在舞台上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现代心理学定义: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和共同性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中的动力结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社会个体发展方向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心理特征:
36、个性中的特征结构,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活动的具体结构知(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和情感)情意(意志)个 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个体在生活中赶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个性积极性的泉源需要的种类从需要的起源划分生理需要:是为了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维持有机体内不平衡的需要回避伤害的需要性的需要社会需要: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产生的社会性需求对知识、劳动、艺术创
37、作的需要对人际交往、尊重、道德、名誉地位、友谊和爱情的需要对娱乐消遣、享受的需要按需要的对象划分物质需要:人对物质对象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精神需要:人对社会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需要包括对知识、文化艺术、审美与道德等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先睹地发挥个人能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受人尊重和自我尊重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会交际、保持融洽关系和获得友谊和忠诚,被接纳安全需要:生命、财产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生理需要: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需要三原则:基本需要必先得到满足需
38、要与个体生长发展密切相关需要的高度与个体生存有关需要的特性对象性紧张性层次性动机定义: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部动力。概念包涵4点内容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动机的种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动机的引发原因)内在动机: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外在动机: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主导性动机: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地位生理
39、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与人的生理需要联系,具有先天性;社会性为后天习得。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远景动机:远期目标。兴趣定义:兴趣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的种类按兴趣的目的分直接兴趣: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直接兴趣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兴趣: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却对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信念: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信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性信念是知和情的升华,
40、也是知转化为行的中介、动力信念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理想: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以一定信念为基础的,是信念对象的未来形象和具体内容根据内容,分为职业理想、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世界观: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额观点体系,是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世界观存在的形式以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的阶级的世界观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个人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世界观的作用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影响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度制约情感的性质和情绪的变化调节人的行为习惯自我意识定义: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
41、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包括自尊性、自信心自尊心: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自我监督: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
42、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他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的规律需要、动机和行为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个人行为的始动作用指向功能:唤起行为,使行为具有稳固和完整的内容维持和调整功能:行为的续动作用需要心理紧张动机目标选择行动需要满足,解除紧张新的需要产生强 度客观条件兴趣的品质和功能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指向什么事物兴趣的广阔性:兴趣范围的大小和丰富性的程度兴趣的稳定性:中心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兴趣的效能性:兴趣对活动产生的作用的大小兴趣的功
43、能定向功能:一个人现在和将来要做的事情往往是由自己的兴趣来定向的动力功能:兴趣可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三阶段: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通过识别别人,把别人和自己对照来认识自己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老完善自己第十一章 能力第一节 能力概述能力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理性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不是全部心理条件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在某种特殊领域得到特别发展时,
44、就可能成为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一般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实际活动中,两种能力相互渗透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个体接受、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中元认识能力: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认知和控制能力,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能力的结构二因素理论英国C.Spearman认为,能力包括2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每种心智活动共同具有的特殊因素(S因素):因心智活动的不同而不同,指专门领域的知识G因素是能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是一切能力活动的主体智力三维结构模式智力结构应该从三个维度去考虑
45、操作、内容、产物智力层次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Vernon一般能力因素为最高层次第二节 能力的一般规律智力与知识、创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智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智力与知识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智力与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创造能力,不同领域里的智力与创造能力的相关度不同较高智商是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又能支配智力活动能力差异的规律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落后儿童迟钝(5069)愚笨(2549)白痴(25
46、)能力类型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早期的显露:儿童在3岁左右显露音乐能力大器晚成:人的智力最佳年龄区3045岁特殊能力的差异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智力的性别差异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男,视知觉能力;女,听觉能力)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先天素质的影响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母体影响)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早期环境的作用教育条件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各种能力,脱离了具
47、体的实践活动是无从提高和发展的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理想、信念、勤奋、坚强的毅力第十二章 气质第一节 气质概述气质的概念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即气质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类型与学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的分类体型说:肥满、瘦长、筋骨型激素说:甲状腺型、脑下垂体性、肾上腺分泌活
48、动型血型说:A、B、O、AB活动特性说: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我国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气质的生理机制是神经类型气质的心理特点感受性: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灵敏性:一般的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耐受性: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在时间和强度上可经受的程度向性:心理活动、言语与行为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部还是内部的特性情绪兴奋性: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可塑性:人根据外界事物变化的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灵活程度第二节 气质的一般规律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高级神经类型与气质的关系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
49、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对应关系(详见下图)气质对人的生活实践的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本身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和效率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表现特征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兴奋占优势,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胆汁质平衡灵活活泼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两种过程易转化。以反应灵活、外表活泼,易适应环境为特征。多血质不灵活安静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两种过程不易转化。以坚毅、迟缓为特征。粘液质弱不平衡抑制型兴奋和抑制都很弱,抑制占优势。以胆小、脆弱、消极防御为特征。抑郁质第十三章 性格第一节 性格概述性格的概念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的相应关系是非线性的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性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还有可塑性一面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现实态度体系的个性特点表现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热爱集体)表现为对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认真细心)表现为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光测距计仪表采购合同范本
- 设备采购与安装协议
- 苗木采购合同格式范文
- 家具选购合同全解析策略
- 高利贷借款合同书样本格式
- 投资合同协议撰写
- 酒店用品供应商采购协议
- 机械设备采购合同格式模板
- 房屋地基买卖合同模版
- 设计印刷服务合同协议书
-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办法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引用的名言警句1
- 藏传佛教因明学通论
- 监控验收单完整版本
- 2024湖南株洲市天元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
- 弱电智能化工程技术方案
- TZSA 225-2024 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应用指南
- 第七课《循环程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动物世界》片头曲教案
-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内蒙古艺术学院
-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丽水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