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7/38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差不多理论 2003年5月23日,杜青林部长在农业部网络视频会议上,提出了“七大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七大体系”包括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爱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爱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治理体系这7个体系。我们研究后认为,“七大体系”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而建立的农业综合支持体系。“七大体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三增”和农业可持续进展,统揽全局,放眼以后。“七大体系”建设必将为我国农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必将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可靠的保障。一、“
2、七大体系”的功能定位1、从构成来看,“七大体系”是基于现行农业治理体制而建立的农业支持体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具有弱质性、外部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基于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给予本国农业一定程度的支持。而作为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三大支柱之一的国内支持,在各国的农业政策中一直都占据着特不重要的地位。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农业支持要紧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立法形式规范农业支持政策。欧美的农业支持政策,一般都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法律法规对农业支持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具体执行都有明确规定,政策调整要通过对法律条文的修改、补充来完成。二是财政支出规模大。以目前农民年人均享受的补贴计算,美国为1.
3、4万美元,欧盟为1.7万美元。2002年5月,美国颁布的新农业法规定,以后10年里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将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增加约830亿美元。三是扶持范围广,既注重对生产领域的支持,也强调对贸易、营销、信息体系等环节的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仅给予农民的支持较少,而且还向农民征收高额的农业税费。农村改革往常,我国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原始积存,对农业的支持也仅限于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投资,差不多上不对农业进行补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支持和爱护农业的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进展,但农业支持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总体支持水平低。1996-2000年,
4、我国的农业支持总量分不为1083亿元、1267亿元、1826亿元、1709亿元和2200亿元,分不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5.3%、7.4%、7%和8.8%。而按照相同的口径,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30-50%,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进展中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10-20%。二是支持结构不合理。1998年以来,我国用于粮、棉、油、糖流通的补贴每年都在500-700亿元之间,约占当年农业支持总量的30%-50%。2001年,我国的农业支持总量为2000多亿元。从内部构成看,流通补贴一项占1/3,支农支出和农林水气事业费两项占1/3,农业基建、综合开发和扶贫支出三项占1/3,那个结构专门不合
5、理。加入WTO以后,我国为数众多的小农户要与发达国家的大农场主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展开直接竞争。由于发达国家的农业不仅在规模、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农业的支持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在农业进展政策上,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国内支持体系。而“七大体系”正好适应了这一客观要求,它从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建设、疫病防治、检验监测和生态爱护等多个方面为农业进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支持体系。作为在现行农业治理体制下的农业支持体系,“七大体系”丰富了农业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完善了农业国内支持的政策措施。“七大体系”建设必将为我国农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6、,也必将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可靠的保障。2、从性质来看,“七大体系”是在世贸规则框架之下的“绿箱”政策措施世贸组织农业协议规定,“绿箱”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服务打算提供的、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和生产扭曲作用,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贴措施。属于“绿箱”政策措施的国内支持,可免除削减义务。从性质来看,“七大体系”所提供的支持均来自财政预算支出,不涉及来自消费者的转让;另外,“七大体系”所涉及的支持也不具有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作用。显然,“七大体系”属于典型的“绿箱”政策措施。农业协议实施以来,要紧成员国对其农业政策都作了一
7、些调整,总的方向是由以出口补贴和“黄箱”政策为主,向以“绿箱”政策为主转变。比如,美国1996年颁布的农业进步改革法案规定,在1996-2002年间,美国政府对农民的收入支持将完全与产品价格脱钩,逐步将农业的国内价格支持转变为直接收入支持。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国农业支持中的“绿箱”政策措施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政府“一般服务”支出和粮食安全储备支出所占比重较大。1996-1998年,我国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达780多亿元,约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粮食安全储备支出达384亿元,约占“绿箱”支持水平的25%;两项支出合计达1200亿元,接近“绿箱”总支出的80%。二是在“一般服务”支出
8、中,基础设施支持的比重较大。1996-1998年,农业基础设施支出达486亿美元,占“一般服务”支持水平的62%,占“绿箱”政策总支出的32%。目前,我国的“绿箱”政策除“一般服务”支持项目外,要紧手段仍是价格干预,还未建立起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有效支持农业进展的农民收入支持体系、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以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条款,进一步扩大农业投资规模,调整投入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把农业国内支持的重点逐步从流通环节转到生产环节,从全然上提高农业竞争力。因此,受经济进展水平所限,我国不可能像美国、欧盟和日本那样为农
9、业提供巨额的财政支持,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关键领域。“七大体系”正是如此的关键性领域。中央财政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以便使我国尽快建立起符合世贸规则的、完善的、高效的、规范的农业支持体系。3、从内容来看,“七大体系”差不多上可纳入政府公务服务的范畴依照农业协议的规定,“绿箱”政策要紧有12项:一是政府一般服务;二是粮食安全公共储备;三是国内粮食援助;四是生产者直接支付(direct-payments to producers);五是单亲家庭收入支持(decoupled income support);六是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打算中的政府补贴;七是自然灾难救济支付;八是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援助;
10、九是实施资源停用打算援助;十是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十一是环境爱护打算下的支付;十二是区域进展援助打算下的支付。其中,“一般服务”是指仅涉及与向农业或农村提供服务或利益的打算有关的支出或税收减免,而不涉及对生产者或加工者进行直接支付的政策措施。“一般服务”要紧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研究与开发,包括一般研究、与环境打算有关的研究以及与特定产品有关的研究打算;二是病虫害操纵,包括一般的和特定产品的病虫害操纵措施,如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制度、检疫和根除;三是培训服务,包括提供一般和专门培训设施;四是推广和咨询服务,包括提供可便利信息和研究结果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播的方法;五是检验服务,包括一般检验服务和为健康
11、、安全、分级或标准化为目的的特定产品检验;六是营销和促销服务,包括与特定产品有关的市场信息、咨询和促销,但不包括未列明目的的、销售者可用以降低售价或给予购买者直接经济利益的支出;七是基础设施服务,包括电力网络、道路和其他运输方式、市场和港口设施、供水设施、堤坝和排水系统以及与环境打算有关的基础设施工程。显然,从内容来看,“七大体系”要紧属于政府“一般服务”这一类的“绿箱”政策措施。“七大体系”涵盖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动植物卫生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市场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正好弥补了我国“绿箱”政策所存在的内容不完整、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和不足。“七大体系”建设,能够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
12、量,改善农业生产的差不多条件,增强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难和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二、“七大体系”的系统论考察1、整体性“七大体系”是由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等7个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大系统。首先,那个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我们明白,“七大体系”是在现行农业宏观治理体制下的农业综合支持系统。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七大体系”涵盖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从工具储备来看,“七大体系”采纳了研发、工程技术、资源治理、信息沟通和配套服务等多种手段;从制度绩效来看,“七大体系”包容了近期、中期和长远这三类政策目标。其次,那个系统有一个合理的架构。从内部构成来看,种养业良种体系
13、旨在促进增产,并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重在为农业提供科技支持和持久的进展动力;动植物爱护体系通过预防和操纵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重大及突发性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灾难,为农业生产免遭不良侵害建立了防护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通过监测检验和标准化建设,确保了农产品的营养、安全和卫生;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注重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农业资源与生态爱护体系强调对资源、环境的合理爱护,目的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治理体系,要紧承担着技术服务、秩序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法律保障的任务。可见,整个系统不是7个体系的简
14、单累加,而是7个体系的科学组合。2、关联性在“七大体系”那个系统里,各要素之间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有着内在的、必定的联系。正是由于彼此间存在着这种既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才使得“七大体系”成为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农业支持大系统。在“七大体系”那个系统中,各要素分属于工程技术、组织治理和社会服务等不同的范畴,但追求的却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农业运行质量这一共同目的;在那个系统中,各要素分不适用于农业的产前、产中或产后这些不同的环节,但却共同服务于整条“农业产业链”;在那个系统中,各要素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具体的政策目标,但却都服从于“农业国内支持”这一总的建设方向。在“七大体系”那
15、个系统中,假如某些要素发育不全或者进展滞后,就会阻碍其他要素的成长和进展壮大,最后就会制约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相反,假如某些要素能够领先发育、超前进展,就会诱导、促使其他要素与之相适应,从而带动整个系统的健康进展。3、层次性我们明白,“七大体系”是由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等7个要素组成。但需要讲明的是,这7个要素中的每个要素,本身又差不多上一个完整的系统,分不由一些不的要素单位构成,这些要素单位确实是一个个大的“工程”。同样,在各大“工程”相对较小的系统里,也存在着新的要素个体,这些要素个体被称为“项目”。为了便于区分,我们称“七大体系”为总系统,单个体系为分系统,各大工程为子
16、系统,各个具体项目为要素个体。显然,我们能够就此搭建一个层级结构。其中,“七大体系”位于最高层,凌驾于其他各层之上,起着统驭全局的作用;单个体系处于第二层,受总系统的操纵,但同时又能约束较低层级;“工程”属于第三层级,既受各自所属分系统的操纵,同时又能制约更低的层级;“项目”属于第四层级,相对子系统而言,它只是其中的要素或要素个体,但实际上它也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显然,“七大体系”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在“七大体系”那个总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每一主体不仅要与其上下层级的其他主体发生相互作用,而且要与同一层次上的其他主体进行交互阻碍,甚至与处于不同层级、不同系列上的其他主体也存在一
17、些互动关系。这种系统内复杂的有机联系,最终却集中表现为“体系服务农业,工程支撑体系,项目保障工程”的总体格局。4、开放性任何系统的形成、运行和演化都离不开特定的外部环境,不存在独立于环境的、绝对封闭的系统。任何系统都与其环境存在着相互作用,环境塑造了系统,系统又阻碍了环境。正是因为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交流,方才抵消和平衡了系统内生的熵增过程,也才使得系统更趋有序和条理。“七大体系”确实是如此一个开放的系统。第一,“七大体系”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或者讲,“七大体系”确实是一个生产制造系统。“七大体系”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既取决于其生产函数,也受制于要
18、素的投入。相比较而言,资金是最为稀缺、但其边际收益也最高的要素。我们应当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下决心改变既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第二,“七大体系”与外部环境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比如,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与我国的科技事业息息相关,动植物爱护体系涉及到对野生动植物的爱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关系到我国的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而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则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相互交融。此外,“七大体系”建设也会吸引和带动外资及民营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可见,“七大体系”建设有着明显的外部性,在为农业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于整个社会。5、动态性“
19、七大体系”不是一个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系统,而是一个运动的、向前进展的系统。它会随着时刻的推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七大体系”是基于现行制度框架的产物。随着农业治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七大体系”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手段,产生更好的服务效果。随着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系统的服务领域会渐次拓展,服务水平也会日益提高。同时,系统内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素会逐渐被削弱甚至被淘汰,而系统内又会生发出一些新的能动因素,逐渐成长、壮大并占据重要的位置。“七大体系”的动态性,决定了它能够对客观世界做出积极的、能动的反应,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此,环境的变化要求系统做出结构上的调
20、整,结构的调整给予了系统新的功能,新的功能又确保了系统对环境的适应,那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动态交替过程,保证了系统具有旺盛的、持久的生命力。三、“七大体系”建设的内涵与特征1、“七大体系”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打算,具有鲜亮的时代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新进展,是系统、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而“七大体系”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行动打算,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套工作方案,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鲜亮的时代特征。首先,“七大体系”
21、依据市场供求形势的全然性变化,重新整合、合理安排农业项目,有助于农业资金的科学配置和充分利用;其次,“七大体系”针对农民素养不高这一现状,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有用技术的普及;最后,“七大体系”关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崇科技创新与应用,有助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2、“七大体系”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应对之策,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进展面临着全新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约束。从入世后的实践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最突出的表现是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贸易壁垒。究其缘故,尽管有国际贸易爱护主义因素的阻碍,但
22、我国农产品品质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大宗农产品方面,要紧问题是专用性不强,品种多而杂,不能满足大型加工企业和现代化市场的要求;在园艺产品方面,要紧问题是外观不佳、口感差以及农药残留超标;在畜产品方面,要紧问题是卫生检疫不达标和饲养条件不合格。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而不大重视其品质改善。但从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来看,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口的要求却十分严格:第一,产品本身在外观、成分、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第二,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的方法和过程要遵守有关规定;第三,产品的生产、制造环境也要满足特定要求。而“七大体系”正是适应我国
23、加入WTO新形势下所提出的一整套应对策略,是以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农业建设的进展规划,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从建设内容看,“种养业良种体系”重在对种养业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目的是促进供种能力、供种水平的提高和对种质资源的爱护;“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通过调整农业科技力量布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在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拓创新的同时,大力进展生物技术、节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目的在于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动植物爱护体系”要紧在于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以及打击非法捕捞、利用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目的是爱护动
24、植物免受不良侵害和保全动植物物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要紧任务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打算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目的是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业标准程度;“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紧包括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产销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目的是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程度,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及时为社会提供准确、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农业资源与生态爱护体系”重点在于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水土保持和农田林网建设,治理农业污染特不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造成的有机污染,以便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
25、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进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治理体系”建设,要紧是执法检查、港政建设以及为宽敞农民提供有用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项服务,目的是完善基础设施、维护法律秩序以及为农民提供配套服务,降低其交易成本。3、“七大体系”是促进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战略部署,具有专门强的可操作性1980年,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爱护联盟提出,要在继承传统农业遗产和发扬现代农业优点的基础上,以持续进展的观点来解决生存与进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985年,美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农业”的概念,认为推行可持续农业的全然目的在于寻求经济、社会进展与环境相互促进、协调进展的途径和方法。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提出了
26、“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可持续农业和农村进展”大会,会议形成的“丹波宣言”提出,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持久的进展能够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可生存以及社会能同意的农业经营方式。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农业可持续进展战略的提出始自1992年的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进展白皮书。1994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
27、行动方案。可见,农业可持续进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21世纪农业进展的必定选择。而“七大体系”正好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战略部署,具有专门强的可操作性。“七大体系”从我国国情动身,把爱护环境与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相结合。一方面,“七大体系”在注重农业进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爱护,以便确保资源能够永续利用以支撑农业的持续进展。另一方面,“七大体系”又强调通过进展农业来促进环境资源的爱护。这既幸免了以破坏农业再生资源、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农业的进展,又幸免了片面强调对生态环境的爱护而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七大体系”
28、建设的现实意义1、“七大体系”建设是对传统立项模式的一场改革传统的立项模式要紧有两种:一种是申报批复制,另一种是项目库制。所谓“申报批复制”,是指由项目单位向主管部门递送申请报告(如项目建议书之类),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开始编制、上报项目打算书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再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大多数时候需要向项目单位拨付建设资金),项目便正式成立。所谓“项目库制”,是指由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预先筹划、设计一批建设项目入库作为储备,再等资金、市场等条件成熟时,从库中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建设的立项模式。应该讲,这两种立项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申报批复制的优点是项目一般较“新”且有一定的市场,缺点是论证不充分,容易仓
29、促上马,因而成功率不是太高。项目库制的优点是建设项目预先都通过论证,有一定的科学性,再加上“优中择优”,成功率较高;同时,项目建设有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有利于对以后项目的储备和选择。项目库制的缺点是入库项目均需论证,而且要定期清库(清理、淘汰一些过期的、不适合的库内项目),致使多数项目虽经论证但却不能立项,因而建设成本高,推广难度大。而“七大体系”的建设框架,是对传统立项模式的扬弃。它在对传统立项模式各自的优点进行兼收并蓄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七大体系”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其最全然的指导,从而确保了其建设方向的正确性。这使得以后的建设项目能够追随最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宣扬
30、最先进的科学文化,能够服务于最宽敞人民的切身利益。其次,“七大体系”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建设框架,框架里的体系、工程、项目全部要通过科学规划、充分论证,从而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最后,“七大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能够对外部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能够跟随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七大体系”建设是对传统资金供给制度的一次创新传统的资金供给制度要紧有两个特点:一是层层分配,二是分散布点。“层层分配”是指建设资金的逐级配给,在形式上与政府机构的科层制相协调,在内容上与建设项目的逐级安排相适应。“层层分配”背后的经济动因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其结果是在
31、项目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资金分配上平均主义盛行。“分散布点”是指将建设资金分散使用,片面追求项目点多和覆盖面广。“分散布点”的压力机制在于政府职能太多,疲于应付;而背后的动因则是政府官员的急功近利和贪大求多。其后果有二:一是地点政府不顾条件,盲目争取项目而不予配套,致使建设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成了半拉子工程或豆腐渣工程,造成极高的沉淀成本。二是建设项目太过分散,单个项目势单力薄,建成后往往因缺乏后续资金而疏于治理,最终则不了了之,无法形成效益。而“七大体系”建设,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第一,在资金安排上,摈弃了以往逐级分配的做法,而改为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团队作战
32、。第二,在资金使用上,抛弃了以往切块细分的做法,而改为按7个体系的实际需要,集中使用,发挥规模效益。第三,在项目设计上,本着为农业提供持续支持和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既考虑客观需要,又考虑现实可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第四,在项目建设上,由一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互相监督,彼此合作,各尽所能,共同负责。幸免了以往上下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3、“七大体系”建设是对传统公共服务观念的一个突破在打算经济体制下,政府预算收入要紧来自国营企业的利税上缴。与此相一致,政府预算支出也要紧是为公共经济的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现在的公共服务观念有三个特点:一是消极被动型,二是供给导向型,三是数量主导型。所谓“消极
33、被动型”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不需要顾及市场需求和市场反应,只需要按规定程序和既定打算一步步执行即可。所谓“供给主导型”是指政府是否提供公共服务、向谁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多少公共服务往往是不确定的,专门多项目属于“首长工程”或“关系工程”,往往不通过科学论证即可按有关指示立项上马。所谓“数量主导型”是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时,往往只追求政绩,关注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如安排了多少项目,下拨了多少资金,而不大重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政职能要紧是为社会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因此,政府财政也被称为公共财政。“七大体系”建设适应了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是对传统公
34、共服务观念的重大突破。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变消极被动型为积极主动型。农业部这次打破常规,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综合考虑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形势,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了“七大体系”建设的清晰思路和完整对策。第二,变供给导向型为需求导向型。“七大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三增”,注重农民的现实需要和农业的可持续进展。能够讲,“七大体系”建设是农业部门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变数量主导型为效益主导型。“七大体系”建设立足农业进展的总体架构,严格操纵项目数量,求精不求多,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安排,从建设内容到资金投放,全部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既注重项目配套,又强化项
35、目稽核,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近期和长远效益。五、“七大体系”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1、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明白,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一般有三个经济功能:一是提供公共物品;二是运用税收和支出项目等手段,通过对特定群体的收入再分配以促进公平;三是实施财政、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失业率和治理通货膨胀,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在“七大体系”建设中,我们认为,政府的作用应限制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公共物品,二是促进产业成长。这意味着,政府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恰当地履行其职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首先,政府要“有所作为”。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然而政府的
36、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还专门不充分。在“七大体系”中,疫病防治、生态爱护、信息公布、质量检测和农业执法等都具有专门强的外部性,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应当由政府供给。因此政府一定要主动承担起建设的重任,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或内在缺陷。此外,在“七大体系”中,科研开发、市场建设、品种改良和农民培训等,对农业产业的进展至关重要,都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和公益性特点,而且也都属于世贸规则所同意使用、免于削减的“绿箱”政策范畴,都有必要由政府来提供。其次,政府行使职能要以不阻碍、不干扰市场本身的运行为前提。我们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由市场机制来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坚
37、持一条原则,即发挥政府的作用决不能排斥市场的功能。否则,政府太多地介入私人领域,不仅会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而且还会因挤出效应而导致私人投资的不足。这也意味着,政府要注意吸引、带动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做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并举,群策群力,共同把“七大体系”建设得质量更高、效益更好。2、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长期推行重工轻农的进展战略,国民收入分配向工业和都市倾斜,造成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因其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在资金市场上也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结果是,投资的短缺,导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近些年来,国家开始调
38、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逐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因而同当前农业进展的现实需要相比,农业资金的供求矛盾依旧十分突出。从“七大体系”的内容来看,差不多上涵盖了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农业信息化改造、农业生态环境爱护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各个领域。而这些领域,正是当前我国农业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下一步农业进展的瓶颈。“七大体系”建设关于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国家应当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七大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进展后劲,
39、强化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因此,投资建设农业“七大体系”,也要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国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财政资金还不够充裕。在这一背景下,希望国家财政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以便在短期内建立起“七大体系”基础框架的方法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七大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我们在建设“七大体系”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盲目求大求洋,摊子铺得太大,项目上的太多;第二,要区分轻重缓急,不能齐头并进,而要重点确保关键性项目的建设;第三,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注意吸引、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第四,要
40、强化对项目的治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七大体系”建设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也是对以往建设项目的结构优化。然而,“七大体系”建设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对原有农业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比如,在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差不多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我们差不多有了一部种子法;二是我们在“九五”期间实施了农作物“种子工程”,到2000年,我国的种子生产能力差不多达到60亿公斤,种子商品率达到36%;三是我们在1998年又实施了畜禽水产良种工程,3年里共建设和完善种畜禽原种场55个、种畜禽测定中心2个,水产原种场44个、水产种质检测中心2个、国家水产引育种中心及
41、良种选育中心各1个,项目建设使养殖业良种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再比如,在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差不多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提出和推行了“农科教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二是我国自90年代以来差不多取得了各类获奖农业科技成果两万多项,特不是在超级稻、优质高油大豆、双低油菜、转基因棉花等新品种的选育,动物疫病操纵技术和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动植物营养代谢、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进行“七大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一方面,以往的项目建设和有关工作,在专门多方面都差不多取得了专门大的成就,这为下一步“七大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
42、要利用以往建设所搭建的平台,幸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七大体系”建设怎么讲与以往的建设存在着专门大的不同,因此一定要有新思路、新观念,决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来源:中国农垦经济 作者:武文 成德波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农垦经济进展中心)对建设农业“七大体系”的初步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建设制造了日趋稳定、逐步成熟的体制条件和市场环境。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进展趋势,全面梳理工作头绪,整合工作手段,提出系统化的工作思路,构建稳定的支持保障体系,是各项经济治理工作实现整体跨越与突破的必定选择。在2003年5月23日召开的农业部网络视频会
43、议上,杜青林部长提出,要加快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爱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生态爱护与建设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是基于对时代进展要求的深刻理解和农业进展规律的自觉把握,立足于现有工作基础和进展可能性而提出的系统化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略。对构筑“七大体系”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加深认识和理解,是加快建设“七大体系”的基础。 一、“七大体系”在农业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七大体系”作为工作重点,既是实际工作内容,又是具体工作目标。农业作为经济进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它既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
44、动,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承担着广泛的社会功能。社会进展总是不断对它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的社会主体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提出不同的目标,因而农业进展的目标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一个多层面的复合性的目标体系。从当前的情况看,对农业进展的目标还有几种要紧的表述,这确实是:进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这几种表述与“七大体系”建设放在一起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能够发觉,它们尽管表述不同,关注的重点有不,强调的工作不一样,但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实质内容是协调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进展和工作目标体系。
45、1、进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这是中央对新时期农业提出的进展要求,它代表了全社会对农业的期望。这五项指标实际是现代农业的五个特征,它们是在过去“高产高效”、“优质高产高效”等目标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这一目标的提出,反映了现代化建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业进展提出的差不多要求。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农业功能认识的进展。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 2、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结构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我国各地农业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进展战略,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区,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
46、,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动身点是应对入世挑战,抵御进口农产品冲击,扩大农产品出口。它抓住了我国农业进展时期整体转换、进展环境突然改变所面临的要紧矛盾,找准了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实现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必须广泛动员和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系统化的保障体系。这是一项时期性的战略部署和当前的工作重点。 3、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增”是农业部提出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差不多目标。它的特点在于立足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农业进入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从产业、生产者的角度确立了工作努力方向。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强调的是在国际化背景下我
47、国农业的主攻方向,竞争力不强,产业就会失去立足之地;农业增效强调的是农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必须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增强自我进展能力,效益不能提高,产业就会萎缩;农民增收强调的则是生产者的全然利益,事关生产者积极性和国家进展全局,这是产业进展最全然的归宿,因而也是最高的目标。能够讲,农业“三增”强调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动身点与归宿,体现了产业进展趋势和生产者利益,符合农业主管部门的主体定位,也容易为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系统所同意。 4、建设“七大体系” 它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艰巨任务、农业自立于现代产业之林所必须解决的差不多问题以及多年来积存的工作基础与经验动身而提出的支持保障体系。随着我国经
48、济进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国际国内市场逐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农业的产业弱势性和基础薄弱性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不从整体上构筑起稳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就无法完成历史给予的使命。建设“七大体系”既是产业自身进展与成长所要求的支持、保障体系,也是政府、社会推进产业进步的工作路径,通俗地讲,是工作切入点和抓手。 由上述四个方面构成的农业进展目标体系,实际上有两个不同层次。“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与“三增”属于一个层面,强调的是结果,前者表述了现代农业的差不多特征,是社会对农业功能的限定,它指明了农业进展的方向,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外在
49、性要求;后者实际上提出了检验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成绩的标准,是农业和农业生产者自己追求的目标。“优势区域布局”与“七大体系”属于一个层面,强调的是手段,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在一定时期必须集中精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优势区域布局”立足于对资源优势的发挥,强调对自然规律和历史基础的尊重;“七大体系”立足于支持保障体系的构筑,强调建设的主动性和系统性。从结构上看,推进“优势区域布局”是横向配置资源,培植、优化生产能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基础支撑;建设“七大体系”是纵向配置资源,完善、强化保障手段,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体系保障。两相结合,就能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纵横互联、内外结合、活力充沛、保障
50、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体系。 二、“七大体系”实质是支持、保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七大支柱 分析“七大体系”,能够发觉它们的主题词实际上差不多上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一直强调的工作关键点,如良种、科技、安全、质量、信息、市场、生态、服务等。明确提出“七大体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把这些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关键性的工作重点统合进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之中,使工作实现由抓点的突破到抓整体提升的转变。“七大体系”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可操作性、稳定性等重要特点。 系统性 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员,要巩固基础,提高水平,素养必须全面提高,工作必须整体推进。过去专门长一段时刻,限于条件,加强农业只能着眼于
51、单项突破,抓单一环节,在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因素多的情况下,专门多时候难以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状况,一些重点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不强,农业的产业地位和整体素养难以全面提高。“七大体系”抓住了当前农业进展面临的要紧矛盾和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整体提升产业素养、构建完整保障体系动身,设计工程、项目,抓住关键环节,使各项工作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增强了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 时代性 “七大体系”的提出是在农业农村经济进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提出的。这能够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农业产出达到一定的水平,供给压力缓解,农业获得一定的自我进展机遇和空间,决策者有可能从产业的长期
52、进展高度来考虑和谋划工作全局;二是一定的物质技术和实际工作基础,多年的进展使农业生产条件、技术水平、投入能力、调控手段等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初步具备了从整体上推进产业进步的条件;三是一定的认识水平,全社会以及农业战线对农业的社会功能和进展规律认识趋向一致,使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具备了越来越有利的社会舆论和政策环境基础。因而完全能够讲,“七大体系”的提出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可操作性 “七大体系”作为工作目标,是为实际工作服务的。“七大体系”的每一个体系无一不是对多年实际工作的整合,把它们推进到体系化建设新时期,充分考虑到了现有的工作基础和实施体系建设的项目、工程
53、可能。“七大体系”建设将以若干工程建设项目为支撑,形成“体系服务农业,工程支撑体系,项目保障工程”的构架。有些体系已具备良好的项目基础,有些体系已初具雏形。由于具备了客观需要、基础条件和现实可能,因而“七大体系”不是一个概念化的框架,而是要付诸实施的操作蓝图,建设“七大体系”不是白手起家,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强化和提升农业投资建设的关键点。 稳定性 建设“七大体系”的核心是构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支持、保障体系。体系的建设是为整个产业进展打基础,力图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和产业自身成长为农业建立一个基础性的框架。通过体系化的建设,建立起一整套差不多的手段和工具,
54、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就能够有效担负起农业进展的经常性使命,应对各种突发性任务。随着时刻的变化,各种偶然因素、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农业进展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期会面临不同的重点任务,但它们都能够包容在“七大体系”之中。从长期进展看,“七大体系”是形式,具体工作是内容,形势与内容有机结合,就能稳步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优势布局”与“七大体系”正好体现了这种结合。 “七大体系”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政府主管部门对自身责任的自觉意识和对自身作用的准确定位,完全符合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建设“七大体系”既坚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又追求整体突破和跨越,做到继往开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展历程上的重
55、大创新。 三、加快建设“七大体系”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显然,“七大体系”不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全部内容,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牵强统合到一个体系之中。但毫无疑问,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必须尽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推进“七大体系”建设要强化的环节专门多,要处理的关系专门多,那个地点我谨提出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1、强化投入与改革 关于“七大体系”建设,加大投入是第一位的,投入的重点是资金的投入。投入不足一直是导致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关键因素,农业农村经济进展滞后是全社会有目共睹的国民经济进展瓶颈。投入不足,有国家财力方面的缘故,也有认识上、决策上、资源分配方面的因素,还有项目设计、资金使用等
56、方面的缘故。由于投资不足,农业差不多建设上的历史欠账专门多,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迁,适应国际竞争、满足国内需要、应对自然灾难和突发事件越来越要求农业具有更加有力的保障和较高的整体素养,不增加投入,各种政策设计都将悬空。关于增加投入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情况值得注意,那确实是,过去多年的农业投入专门多都处在布点、基建时期,由于大多投入是一次性的,而且资金缺口大,使得许多项目未能正常运转,或者虽能运转但也只是“有钞票养兵,无钞票打仗”,难以发挥效益。对它们增加必要的新的投入,对一些体系进行填平补齐、加强重点就能激活一大块存量资源,使整个农业农村经济进展支持保障体系整体效能提高一大截。从这方面看,农
57、业投资实际上有专门高的回报。国家已连续几年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市、交通、能源等差不多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使政府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开源节流扩大农业基础投入。扩大投入,首先依靠的是各级财政投入,同时也要通过改革创新,扩大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 那个地点所讲的改革,要紧是指投资治理方面的改革。重点是改革国家财政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治理体制,改革资金投放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由于各方面缘故,过去有限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存在多头治理、投向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跑冒滴漏”、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这种状况应通过改革加以改变。有限的农业投入应该实实在在投在项目上,而不是盖办公楼,发工资。为加快体系建设,资金的分配安排要充分体现体系建设的整体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被动地照顾各方面因素。 2、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仓储物流系统采购合同3篇
- 2024英语角活动赞助商借条编制说明6篇
- 2025年度户外用品摊位租赁与户外运动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销售团队业绩承诺及客户满意度保障协议3篇
- 2025年度码头集装箱堆场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 年产100万只塑料托盘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易错点讲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分析-
- 医院保洁员工作岗位职责与工作(3篇)
- 2024物业经营托管合同模板
-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课程
-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格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总复习课件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无水氯化钙MSDS资料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 真心英雄合唱歌词
-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应力弧垂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