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_第1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_第2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_第3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_第4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概念1、环境不同的学科对于环境有不同的定义。环境可以说就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我们一般以人为考察对象,将人类以外的一切自然和社会的事物都看作环境因素。环境至少应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四维要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环境是引起心理反应的各种周围属性的综合,其概念始终是和行为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按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2、行为人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指足以表明人们思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各种活动。分类:外显行为(或称外部行为,是指各种可观察到的活动、动作,如谈话、写字、操作

2、机器、打球等)、内隐行为(思维、情感、意志等)。3、行为简单的说,它就是指人在心里是怎么想的,包括人的情绪和感觉。4、心理、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行为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观察人的行为,而应将人看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人类自身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作者】李商隐【赏析】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秋天阴霾之气萦绕不散的傍晚霜雪飞舞;荷塘中只留得片片枯叶,还有我在旁听着冷雨打叶声。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

3、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3)行为心理行为的产生是以生理和心理为基础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直接或潜在的原因。实例分析:户外空间的设计康体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室外私密空间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柏拉图两千年前曾说过:“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就是了解人类自己。”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人类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孟母三迁,择邻而居

4、。孟子(公元前372一公元前289年)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是几乎与孔子齐名的儒学鼻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鲁迅说:“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 美国环境行为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发展。1964年,美国医院联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1968 年在美国成立了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并于 1969 年召开了第一次大会,同时创立了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 and

5、Behavior)杂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设计为主题的学会,也是第一份以环境与行为为主题的专业杂志。同时,在英国也召开了首届建筑心理学讨论会。欧洲在美国之后,70年代初有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1981年,欧洲成立了人与自然环境研究国际协会,并且每年举行一次研讨会议,同时创刊了环境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它与1969年创刊的环境与行为成为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两种定期刊物。日本在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心理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1980 年,日本与美国在东京联合举行了以“环境行为”为主

6、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是在日本举行的该领域的第一次国际性学术交流,会后成立了“人-环境研究学会(MERA)”。1997年11月,由日本“人-环境研究学会”主办,欧洲“人-环境研究国际学会”、美国“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和澳洲“人与自然环境研究(PAPER)”三大组织协办的“面向21世纪的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在东京大学召开,大会归纳出10个热点课题,体现了研究领域的扩展和这一领域广阔的发展势头。中国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相关专业人员的兴趣和关注。但在我国一些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设计中,已存在很成功

7、的环境心理处理先例。但是这些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存在于个别人或个别工程的实践中,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有意识地去研究总结。举例:留园入口先抑后扬、开门见山障景、漏景、框景入口处的天井、曲廊、小院等构成了开敞闭塞开敞闭塞开敞的序列,以此赋予了平庸无奇的走道以丰富的空间大小、虚实及光线明暗变化的效果。进入留园的大门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受两侧高墙所限,难以采光。因此在厅上部开了一个天井,既满足了采光要求,又创造了明暗变化。出了大厅,是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廊,出了曲廊是一个更为宽阔的门厅小院,之后再经过一段狭窄的曲廊,到达留园中心。一、环境场所1、分类:(1)从使用性质划分,场所可分为(家)生活场所、工作场所、学习

8、场所、集会场所、宗教场所、娱乐和休闲场所等等。(2)以尺度划分,场所可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或者可以称为宏观空间、中观空间、微观空间。大尺度场所一般指区域,涉及专业为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及有关的土木设计;中尺度场所主要指建筑物,涉及专业为建筑设计与相关的工程技术设计;小尺度场所主要指室内环境,包括室内平面布置、声光热环境、建筑材料对空气的污染、节能、安全、防卫等,涉及专业包括各种产品设计(从设备、器材到配件)、室内设计、图案设计、建筑细部设计等。有些研究仅涉及一个尺度;有些研究,如对使用者全面满意程度调查,或对反应的跟踪观察测量,则需要跨尺度进行许多未经有意设计的空间有时被某些人

9、当作某种场所使用。例如,沿街杂货店门前常被人当作相聚聊天的场所路旁绿化带的晨练、住宅区人行道常被儿童当作游戏场所、大商场门前的台阶往往被顾客作为暂释重负的歇脚场所。只要对这些日常环境-心理-行为现象认真观察和思考,无论对场所的研究还是设计都会获得有益的启发。举例:中山岐江公园考察场所的起源,在社会与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场所的变迁,现有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现状,以及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满意程度,是从事场所研究和改进场所设计的有效途径。建成于2001年10月,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中山粤中造船厂中山岐江公园20

1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环境艺术类金奖及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8年第22届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2009年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简称ULI)亚太区杰出荣誉大奖。中山岐江公园获2009全球杰出设计和开发奖。主要设计者:俞孔坚 教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二、使用者群体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不同使用者群体对环境的具体需要形成了许多专门的研究课题。民族、阶级、阶层、身份、地位、年龄、宗教

11、、生活方式等都促使人以群分,并且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环境的功能要求、审美意趣和意义联想。对残疾人的研究,促使无障碍设计的形成和发展。举例:盲道设计非常细致,在过路以前改为一排“止步”的盲道铺地,提醒盲人过路口要小心。在过路人行横道前布置停步铺砖;另外设置盲人交通指示设施,使环境景观的设计更具有公平性。儿童行为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这一领域所关心的课题。现象:城市人口老龄化、身体机能衰退,自理能力下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如何从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老年人住宅、老年人社区就是其中的研究课题。对使用者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不同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尤其是

12、那些对一般环境适应有困难的使用者群体应该作为研究和设计实践中重点考虑的对象。三、社会行为对象广义的人类行为包括内在的动机到外显的反应。对这一系列行为的研究,必须更多地依靠现场研究,而不是实验室研究。最小耗费(抄近路) (图片)处理方法:按照传统的观点对抄近路的处理方式可利用围墙、绿化、高差进行强行调整。良好的处理方法是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进行路线的设计。场所、使用者群体和社会行为现象任何一个维度都可以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例如从场所的类型及其演变研究物质环境的各种特性主要属于建筑学范畴;使用者群体基本属于人类学范畴;社会行为现象基本属于社会学范畴。但是在环境行为心理领域中,任何

13、一个问题都需要进行跨维度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即被实验者。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被试的选择:全部参与者:在现场进行研究,包括这个选好的现场上的全部参与者。随机抽样:被抽选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分层抽样:按明确的判据(年龄、性别、职业等)选择样本;时间段。心理学传统的方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 实验条件一般人为地进行控制。而环境心理学则着重于真实生活条件下的研究,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进行调查和自然观察, 发调查表即各种格式的问卷、谈话、摄影和绘图记录等, 实验

14、方法则作为对照与补充。这些调查具有连续性特征,经常长年累月, 甚至夜以继日地进行,如研究医院病房平面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1、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研究其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2、观察法:即在公开场合进行观察,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被试的外部行为,以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秘密性。找出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该行为发生意味着什么目的与意义(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

15、叫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只需最简单的训练就可运用。观察必须注意五方面的问题,才能使观察的结果有实用价值,即行为、环境、时间、观察人员,观察记录。(1)行为观察者必须事先明确确定所观察的行为单元。为了确定某一环境的观察目标,当第一次进入一个环境时,观察者多半应先在此环境中各处转一转,在不经意中可能感觉到起初并没有设想到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在观察前必须对环境有一个表面的熟悉。观察意味着运用观察者的各种感觉器官去体查一下环境的各个方面。通过这种非正规的对环境及其相应行为的取样,观察者能取得此环境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若干假定。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再通过其

16、他办法进行质疑最后进一步通过观察加以证实,这就是所谓观察方法进行的“三明治”式的设计和运用。例如:一个住宅区内老人居民占到10%,但仅仅有1%的老人在街上行走,这是为什么?通过会见居民,要求说明造成这现象的原因。他们说:“一是在结冰的路上行走很困难;而是害怕有人拦劫”。以后通过一系列的隐蔽观察,证明居民讲的是实话。(2)环境在环境行为的研究中,环境如发生某种变化,人们在行为上会不会也出现某种预期的变化,这是研究环境与行为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这只能以环境变化为准,观察并记录人的行为变化,通过最后对比记录来说明人对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自然反应。(3)时间:任何观察只能包含一个片断的时间,而不能

17、覆盖一个环境的整个历史阶段。观察时间尺度在古典生态心理学研究中约长达一年左右,但在一般的“时间动作人因”研究中只有几分钟时间。在探讨“时间取样”时,在某以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它的时间框架是什么样的?这种行为是否每24小时重复一次抑或每周发生一次。从时间取样的角度来说,许多环境在不同季节里表现出显著的差别。夜间?周末?节假日?一般认为20分钟的连续观察已使观察者十分疲劳,应把观察加以间隔,这样能增强观察者记录的准确度。因此,大多数的观察均采用时间段的方法,以利于观察者能休息片刻。观察者可以5分钟或1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时间段的划分应当事先试验一下,以决定是否会失去一定数量有意义的数据。(4)观

18、察人员初次观察的人员:能将其观察到的行为作如实的汇报;缺点也是由于不能对行为做任何假设。对观察青年学生、老年人或残疾人的行为,可取得特殊的效果。作为参与者的观察人员:目的在于熟悉该文化下的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而非观察个别人的行为。长时间的进行这类观察,感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观察人员能否被当地人接受;第二个问题是观察人员能否习惯那里的生活;第三个问题是观察人员在进入和离开那里时,在情绪上可能引起的波动。首要的是被当地人接纳,避免行为的隐蔽。隐藏起来的观察者:常常是离开被观察者一段距离,在一座邻近的建筑一般人视线以上的位置上选择一个优越的观察点,不让被观察者知晓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职业观察者:应具有社会

19、科学的知识、技巧,知道收集到的信息要注上时间,行为要分类记录,这样才能变成有用的数据。其经验能节约时间,为限定的问题提出假设,是研究人员进行分类测试得以更快进行。在参与一定数量的观察研究后,职业观察者懂得如何或在什么地点去观察有关的关键性的行为。(5)观察记录观察的分类现场考察,提出问题,限定问题;通过事先测试进行分类;可靠的测试阶段;数据收集与分析。行为抽样记录由小组每人轮流记录15-20分钟的行为及发生的时间段;口述,之后改写成文字;作为原始记录,还待进一步编写成行为片断。行为地图:由研究人员将行为发生的实际地点标定在一个按尺度绘制的平面图上,经常把一种行为用一种符号标注,并注明此行为发生

20、的时间。行为在时间、空间上连接起来。多用在较小的环境尺度,可方便地由一个人去观察记录。行为地图的目的,是在平面图上标出各种行为发生的位置及其发生频率,并说明其与设计的相关性。可能提出问题并得出结论。通过痕迹,来构想人们的行为。犹如考古学家认识到,古代人类留下的痕迹对人类过去的行为是可贵的资料。对于一般观察人员来说,草地上一条经人多次踏过的路径,是交通线的证据。用旧了的设施,说明被用的很频繁。宿舍的招贴画表现出个人趣味。如果在某地点根本找不到任何痕迹,这就意味着这个地点没怎么用。在观察中,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作为辅助手段,以期得到更为客观而准确的数据。3.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方式

21、获取有关材料,从而了解被试心理、情绪、行为等各种反应的一种方法。4. 文献研究法:从中央到地方、单位等的各种数据记录资料存档,以兹查阅使用。各个国家、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多档案资料,这些会为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如把城市的气象资料,警察局的犯罪事件记录等作为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心理活动、行为表现有规律可循;人的差异性永远存在;批判的态度,慎下结论,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环境心理学主要学派及其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 年发端于德国而后成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 (M

22、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 Koffka,1886-1941)和柯勒(WKohler,1887-1967)。1、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体系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不能被区分为元素。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2、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有一套心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企图在知觉范围内对感知的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那么我们的知觉是怎样对被感知的对象加以组织,来增强对环

23、境的理解和适应的呢?(1)图形与背景原则在一定环境中,我们并不是对所有对象都可以明显感知,总是有选择性的感知,有些突显出来成为图形(figure),有些后退成为背景(ground),俗称图底之分。丹麦学者鲁宾杯、中国的阴阳太极图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里有意识的作用,观察者主观选择什么作为注意的中心,那个中心就是图形,余下的则是背景。一般而言,图形与背景的区别愈大,图形愈可突出而为我们所感知;区别愈小,愈不易将图形和背景分开。在一定的范围内:小面积比大面积易形成图形;简单、明确的几何形态比复杂形态易形成图形;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形成图形;对称形态易形成图形;封闭形态

24、比开放形态易形成图形;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形成图形;单个突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形成图形。打破人们的视觉规律,具有强烈视觉诱目性的新异形态易形成图形。整体性强的形态易形成图形;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易形成图形;图形是具有一定界限的组织比较严密的对象,是被包围的比较小的图像;背景是没有界限的同一性的空间或时间,是包围着的比较大的对象。图形清晰,背景模糊;图形小,背景大;图形是注意力的焦点,背景是图形衬托。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也有助于突出景观主题,使游者轻松定位、游览,视线有收有放。恰当的空间围合有助于使环境中的人具有较强的领域感,促进相互交流。(2)群化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25、,当我们自然而然观察时,直觉具有使它们形成有机整体的倾向,这种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 邻近原则:距离较短的或相互邻接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相似原则:互相类似的部分、连续的元素容易组成整体。相似的元素相组合对视觉起“力场”的整合作用。连续性原则:涉及视觉的内在连贯性。一个构图单位越是连贯,越容易从背景中突显出来。马丘比丘宪章:新的城市化概念是追求建成环境的连续性。意思指,每一座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单元,它需要同其他要素进行对话,从而使自身的形象完整。完形原则: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反之则容易被隔离开。闭合的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形而尚未闭合的图形,容易把它看作一个完整的

26、图形,形成主观轮廓。(3)简化原则对象被感知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那这个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视觉组织中,常将具有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良好完整图形视为整体。格式塔的这种组织原则从理论上阐明了知觉整体性与形式的关系,为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提供了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不足之处:只注意人的天生因素,过分强调直觉,而没有重视人的经验因素,不计人们后天的经验和文化的影响,因而后来的“构造论”者又提出不同的理论。 我们的眼睛很容易关注那些外表相似的物体,且不管他们的位置是不是相邻,总是把他们联系起来。连连看在视觉上,对于相似的物体,眼睛可以轻松的认出,网上的连连看游戏就是相似性原则的最佳示例。不

27、管两个物体是不是位置相近,只要看起来像(颜色、形状或者其他属性),我们就会倾向于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在一群物体中,当其中的几个物体长得很像且区别于其他物体时,不论他们是不是紧挨在一起,都会被眼睛联系起来看待,相似的东西会被认为有某种内在联系。颜色相同的圆点看上去联系更紧密,而被看成竖直的线,事实上,这些圆点彼此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相似性,我们总是把它们看做“线条”,而不是规则排列的“点”。用颜色建立联系相似性原则是一条有力的设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相同的颜色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图片和文字无形地联系起来,使设计看上去更统一。两个物体的相似点可以弥合距离。物体的颜色比自身的形状更能引

28、起眼睛的关注。同时请注意,不同的背景色将会影响到视觉联系的强弱。要使两个物体产生联系,他们的颜色必须与背景色不同。明显的联系模糊的联系全局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相似色也很常用。例如左边的例子,使用相同的颜色将桌子和墙壁联系起来,增强了桌子在空间中的存在感,使之很容易被注意到。而在最上方的图片中,桌子和空间内其他任何物品一样普通,不会引起特别的关注。文字排版中的相似性联系使用相似性区别大标题和小标题,使信息建立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层次的信息在外观处理上要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才会有好的效果。小标题使用粗体与正文区分较宽的间隔及红色标题的使用相似的文字统一设成一样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相似的形状可能

29、通过使用一样的形状来使两个物体产生视觉联系,物体的形状越像,联系就越紧密,这意味着设计师可以通过相似性来引导读者的阅读顺序。格式塔理论解释了眼睛如何观察物体,以及大脑如何翻译从眼镜传过来的视觉信号。这似乎与设计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了解人类的视觉原理对设计师来说却非常有用。视觉惯性会引导眼镜沿路径运动视觉惯性是指眼镜下意识地会沿着可循的路径移动,这条路径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把线条打断上图的设计看上去不错,一个学生组成的队列从左排到右,下方的长条形文本强化了这种水平排版方式,图片和文字这种相似性让内容简洁、清晰且容易阅读。不过试想一下,假如你站在这个冗长的好像没有尽头的队列里唯一能做

30、的事情就是等啊等啊等啊,是不是很无聊?下图为了增加一些乐趣,插个队吧!把队列打断,此时因为视觉惯性的作用,读者看到的不会是两条队伍,仍然是一条。不过,这不再是一条漫长无趣的队伍了,插入队列的文字成为一个“兴趣点”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视觉惯性就像钟表上的时针就像钟表上的时针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一条明显的直线会引导视线往一个方向运动。 这个设计中,图片不错,但是套用的现成的封面模板,选择了错误的颜色,从而削弱了图片的表现力,左对齐的文字产生的直线引导视线左右移动,而尖尖的建筑物又引导视线垂直移动,单调的不饱和蓝色也与图片的天空颜色不协调,总体来说是个失败的设计。那怎么来改善呢

31、?二、构造论基本观点:不认为形象的构图规律是人们大脑中的天生因素在起作用,而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的人可以构造出不同的知觉。关于环境一、概述环境可以说就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我们一般以人为考察对象,将人类以外的一切自然和社会的事物都看作环境因素。环境至少应包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四维要素。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举例)由此可见,人们在真实世界里的任何行为,不仅取决于这一环境的客观性质,更取决于他主观上对环境的认识。对

32、于如何评价个人在其生活空间(life space)中的行为,勒温(Kurt Lewin)拟了一个公式:Bf (P,E) B行为 f函数 P人 E环境。也就是说:行为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地理学家Kirk又进一步将此理论解释为一个有三种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环境模型。现象环境、个人环境、人文环境二、现象环境现象环境 指的是客观世界本身。我们只在其中的一小部分活动,但对其他部分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播有所了解。这一环境又可被区分为两类:(1)由物构成的环境:如城市、建筑等,即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2)由人构成的环境:指由其他人构成的环境,如地铁中、街上的陌生人等

33、等。总之,现象环境指的是客观存在,对任何人都一样,不受人们感知经验的影响。一、现象环境之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具有一些稳定的环境特征,如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环境感知感觉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开端,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根本依据,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 。影响感觉的因素:(1)主体因素:主要指人本身的状态与感觉之间的关系。健康人残障人某器官受到损害时,其它器官就会做出相应的补偿,增加感受的灵敏度。(2)客体因素:主要是指刺激物的不同状态。运动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发光的物体比

34、暗淡的物体更具吸引力;与众不同的新异事物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一个物体,如果本身能够多方面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则更具有引人注目的能力。刺激物的强度有时也是相对而言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为了突出某个要素,对其周围采取简化处理的手法。对比手法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反映事物整体属性的信息整合过程。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人的知觉特点(1)人的知觉存在知觉定势,即知觉判断会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产生某种倾向,用以保持甚至于加强他已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 心理上的这种定势常常可以帮助个人对客观事物迅速做出判断,但也常常妨碍判断甚至引起错觉。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

35、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有较小的个体差异。而知觉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2)知觉还存在知觉适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A. 气候与行为小气候环境的形成 1.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晨昏昼夜的时分变化、晴雨雪雾的气象变化。2.关于气候与行为间的关

36、系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谈到气候决定论时,必然会联系到地理决定论。亦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 季节的变化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行为,如对情绪的影响。季节发生变化时,精神病的发作率、自杀率和社会冲突都会受到影响。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中指出,秋高气爽的气候被认为最适合创作,长年居住在15-18 环境中的人,头脑较为发达,文学艺术的成就较为突出。根据各种研究结果,一般来说,当温度低于4或高于32;或者风速大于7米/秒时,工作效

37、率下降。而温度在1125之间时,进行体力劳动效率最高;脑力劳动的最佳温度是15、20、25;当温度高于40时,无论哪种工作,质量都大幅度降低。 大致上的舒适温度约在15-20间,表现的舒适感最佳。一些研究表明,温度与暴力行为有关,夏日的高温可引起暴力行为增加。但是当温度达到一定点时再升高则不导致暴力行为而导致嗜睡。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人们体验到热带来的不愉快时,人际吸引降低。在高温室内的被试者比在常温室内的被试者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 。热使利他行为减少。热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需要帮助者的长相、热引起人的好或坏的情绪体验等。如果长时间在冷环境中,可能会造

38、成两种损伤:冻伤和体温降低。冷和健康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当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和庇护地方时,低温对健康不会有危害。指导造景:选址、布局朝向;要素、设施遮阴、光照;通风、防风;材质、色彩B. 光照与行为照明设计、环境氛围的营造1、光的心理意义光照通常比无光使人愉悦,从而使人更愿意做出利他行为。如在阳光明媚的条件下,向路人征集实验的志愿者,报名的人更多;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餐馆侍应生得到的小费也要多。 Colman的研究指出,让自闭者生活在光线较充足的地方,自闭行为减少一半,而且会增加许多与人互动的行为;Ponte的调查发现,灯光不足会造成视觉疲劳、反胃、头痛、忧郁等;Mayron亦发现在阳光充足

39、的地方,孩子显得活泼有劲多了。光与颜色对比与孩童学习成效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亮丽的颜色蓝、黄、绿布置而成的学习环境,比起单调的白、黑、棕色的环境,智商表现较高。2.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瞌睡、疲劳、嗜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情绪不高等,这种人为光饥饿者。光饥饿的问题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这些问题与季节有关,也称它们为季节性情感障碍。对人进行有效的光照补偿,可减轻甚至消除上述症状。3.什么是最佳光环境?白天人们最喜欢间接的自然光线。到了晚上,利用人工光源延续自己活动的时间,扩大自己活动的空

40、间。现代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制造不同色光(冷、暖、中性 )的电光源,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选择阳光充足之居所,总是第一要务。光环境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一个方面。光环境设计应具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朗香教堂/光之教堂/粉墙竹影/三潭印月C. 气味与行为环境的清洁、芳香类主题园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有六类基本气味,依次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恶臭。 香与臭是一种主观评价,香味使人感觉舒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一种气味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就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时对一种气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气味与健康的

41、关系:不同的气味可能引起生理上的不同变化。使血压降低,心律减慢等的气味被用来治疗高血压。如茉莉花可刺激大脑;草气味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天竺花香味有镇定安神,消除疲劳,加速睡眠的作用。白菊花、艾叶香气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桂花的香气可缓解抑郁,还对某些狂躁型的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拙政园远香堂,取宋代学者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意境。闻木樨香轩,遍植“一秋三度香”桂花,满树金黄朱红,花时香气袭人。D. 声音与行为 居住区设计、公园安静休息区设计、道路交通设计水阶梯、跌水北方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之中设“听涛阁” 江南私家园林,喜用竹林 “凤簧成韵”,即“扶疏万竿,引风听琴”。“蝉噪林逾静

42、,鸟鸣山更幽。”钱锺书先生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风声、水声、鸟鸣、风铃、扬声器避暑山庄听涛阁1、什么是噪音?从心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噪音的体验往往因人而异,有些声音被某些人体验为音乐,却被另外一些人体验为噪音。2、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变量: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噪音音量越大,越有可能干扰人们的言语交流,会引起个体生理的唤醒和应激,注意力分散等。不可预测、无规律的噪音比可预测的、持续的噪音更让人厌烦。对于可预测到的噪音,适应起来会更容易些,个体会逐渐习惯和适应。如果噪音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那么

43、,它产生的干扰要强于能够控制的噪音。以上三个变量能以任何形式组合,但当噪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最大的。3、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听力损伤。包括两种情况:暂时阈限改变和永久性阈限改变。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16小时内恢复到正常阈限;当听力损伤为永久性阈限改变时,则在噪音消除后的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听力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噪音对健康的影响。高水平的噪音可能会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都有影响,以及导致失眠等症状。噪音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改变某些行为,对健

44、康产生间接的影响。由于噪音人们会喝更多的咖啡或酒、抽更多的香烟。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如会引起头痛、恶心、易怒、焦虑和情绪变化无常等。高噪音区域患精神病的机率更高。噪音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引发心理疾病的。在噪音环境中,会使个体知觉到的控制感减弱,以及产生无助感;这些心理反应会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长期生活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容易患类精神官能症的职业病。譬如在飞机 场附近居民,神经紧绷度明显偏高,听力不佳,情绪管理不良,血压偏高。平和的乐风具有安定效果,晚上聆听柔美乐曲,具有助眠效果;早上听听虫鸣鸟叫的心灵音乐,有助提振士气。音乐疗法(4)干扰操作行为在噪音环境中,人的操作行为会受到影响,出错

45、率增加。影响程度如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噪音的变量(强度、可预测性、可控制性),任务的类型,个体的忍受性(敏感程度)和人格特点等。研究表明,与强噪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但是人们也能很快适应不致引起身体损害的噪音,一旦适应了,噪音就不再干扰工作。 (5)对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噪音不仅造成听觉的损伤、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干扰操作行为,而且还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例如人际吸引、利他行为和攻击性。4、举例说明怎样控制噪音? 对噪音的控制首先是对噪音源要严加控制,不要让其超过影响的标准;其次可以从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上采用隔离、屏障等保护措施。绿化带隔绝和吸收噪音水景隔绝和吸收噪音E. 颜

46、色与行为色彩选择与搭配实验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形体感觉占20;2分钟后色彩占50-6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 色彩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深刻、持久的。1.颜色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的产生,是个体对可见光谱上不同波长光线刺激的主观印象。颜色可以分为彩色和非彩色。颜色有三个心理特征分别是色调、饱和度、明度。明度是彩色和非彩色刺激的共同特性,而色调和饱和度只有彩色刺激才有。 颜色中的三原色是指?它们是和谐稳定的。 2、色彩的心理感受(1)冷暖感,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举例:万科深圳第五园与天津的水晶城。前者指刺激性强引起皮层兴奋的红、橙

47、、黄色;而冷色则指刺激性弱,引起皮层抑制的蓝、绿、紫色。非彩色的白、黑也给人不同的感觉。 (2)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的色感觉轻,富有动感,暗色具有稳重感。明度相同时,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感觉轻。以色相分,轻重次序排列为白、黄、橙、红、灰、绿、蓝、紫、黑。常利用色彩轻重感处理画面的均衡 (3)远近感:是色调、明度、纯度、面积等多种对比造成的错觉现象。亮色、暖色、纯色如红、橙、黄暖色系,看起来有逼近之感,称“前进色”。暗色、冷色、灰色如青、绿、紫冷色系,有推远之感,称“后退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还与背景密切相关,面积对比也很有影响。进退效果在画面上可以造成空间感觉 (4)胀缩

48、感:色彩的胀缩感是一种错觉,明度的不同是形成色彩胀缩感的主要因素。法国的三色国旗设计,其红、白、蓝三色的宽度之比为:白30、红33、蓝37。三色虽不等分,但在视觉上造成了感觉上的等分。(5)动静感:色彩的动静感也称“奋静感”,是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的反映。红、橙、黄色给人以兴奋感,青、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而绿和紫属中性,介乎两种感觉之间。白和黑及纯度高的色给人以紧张感,灰色及纯度低的色给人以舒适感。动静感也来源于人们的联想,它与色彩对心理产生作用有密切关系。色彩的动静感运用应服务于主题,与环境气氛和意境有着紧密的关系。注意: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经历、修养、性格、情绪及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地区风俗、

49、环境的不同,人们对色彩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把色彩的心理反应绝对化。5、色彩影响人们的情感。蓝色和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可使皮肤温度下降,使脉搏减少,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自杀人数下降。绿色是最平静的色彩。这种平静对于精疲力竭的人有益处康定斯基当眼睛和心灵落到这片混合色彩上的时候,就能宁静下来,在这种宁静中,人们再也不想更多的东西,也不能再想更多的东西。歌德 粉红色给人温柔舒适的感觉,具有息怒、放松及镇定的功效。当犯人闹事以后就将其关进粉红色的禁闭室,10多分钟后,犯人就会打瞌睡。画廊的墙及地毯的颜色会影响参观者运动和停留的时间。宜采用亮米色。颗

50、粒状洗涤剂?给家庭主妇试用不同颜色的颗粒状洗涤剂,当颗粒颜色从白色换成红色时,主妇的反应是这种洗涤剂使手变得粗糙了,烧手。当颗粒颜色从白色换成黄色时,主妇们大多抱怨洗不干净衣服。当白色换成蓝色时,洗涤剂效果很好。病人房间的淡蓝色可使高烧病人情绪稳定,紫色使孕妇镇定,赭色则能帮助低血压的病人升高血压。总之,最理想的色彩莫过于大自然环境中植物的绿色和水与天的蓝色。它们是大脑皮层最适宜的刺激物,能使疲劳的大脑得到调整,并使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二、现象环境之二人 我们经常所处的环境中多数是有“人”存在的,并不都是“物”,环境中的“人”对我们的心理、生理与行为均有影响。城市生活中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心区,人

51、很多,对于过度拥挤,人们总是有很多抱怨。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还有“爱凑热闹”的说法。例如:人们在一般酒宴上比独自就餐饮食量就要大得多。在一些酒吧中也发现,一群人一起喝酒比一人独饮,每人平均饮酒量也大得多。这说明人们都有一种心态,到热闹的地方去,但又厌恶过度的拥挤。人们既愿意清静,又惧怕孤独。这都与环境中刺激的多寡有关。1、刺激的被剥夺与过载刺激的被剥夺:刺激之被剥夺或被降低到极低的程度,对人的精神将有很大的摧残。感觉过载与被剥夺的对比试验,被试者表现出异常的烦躁、紧张、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皮肤电流有强大的波动。大部分试验者宁可过载的刺激而不愿被剥夺刺激。2、最佳的刺激度 低高舒适程度感觉被剥夺最

52、佳程度感觉过载高刺激量在一定时间内个人能接受的最佳刺激度有机体需要一定量的刺激。对任何类型的刺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适应水平,离开这个水平,不管是高是低,在一定的幅度内仍然是可接受的,会有新奇感,但并不舒服,而且还有是否习惯了的问题。例如上下班的人每天挤公共汽车,很不舒服,但习惯后并不引起很大的紧张与兴奋。1、拥挤与密度密度: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

53、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2、拥挤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1)对生理的影响: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2)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3)拥挤导致退缩行为(在拥挤的车上人们常会避免视线的接触,如阅读、闭目养神、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以缓解这种应激)和利他行为减少;(4)拥挤表现为焦虑等负性的情感。(5)拥挤对

54、任务完成的影响:高密度会阻碍被试对环境的认知,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3、消除拥挤的策略(1)认知干预: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2)空间设计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空间设计中的分隔是利用各种屏障或隔断减少人们相互接触和环境信息的输入,减少拥挤感注意焦点的设计:在拥挤环境中,可提供一个注意焦点,如视野开阔的窗户、壁画等,转移人们的视线,减少眼睛相互接触。3.3 个人环境1、领域感当使用人暂时离开座位时,用领域标志保留图书馆中的座位。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室内空

55、间,一般都要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行为的需要.有集体需要,也有独特的个人需要,同时不同的需要取决于人不同活动的性质,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声音的还是安静的,公众的,小规模的抑或是私人的。如果室内空间存在不只一种的用途,那么就需要让他们共存.既要满足人们公众活动要求,当然也要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因为人们的某些活动(如会议,观演,购物等)可能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或是相互毗连;而人的另一些活动(如休息,会谈,学习等)由于私密性的原因又可能要求有间距,或者分隔.有些活动可能要求进出方便;而另一些活动则需要控制进出;有的活动(KTV,卧室等)会有特定的空间要求,而另一些则可以较灵活或有可能去公用一

56、个通用空间。文丘里说过:“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去围合空间,形成一场合,并非仅仅去追求空间的向导。”意思就是说空间要表现出层次,要有相对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领域,并且要有一系列有象征,可被识别的标志加以区分。文丘里,美国著名建筑师在这里,对场所的强调,实际上也就是对领域感的强调.领域感的形成正是室内空间具体化的体现,包含有人在其中从事某种或某几种活动的含义.强调领域感就是要把空间与人的社会活动与人们心理上的要求统一起来.这是空间设计创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私密性,它的特点可用”静”和”密”二字加以概括.”静”是相对的,是对该领域的空间气氛的特定要求;”密”则是形成领域感的具体分隔手段和先决条

57、件.没有一定程度的”密”,也形不成一定程度的领域感.对于不同功能,不同空间特点的室内,其领域感的满足和私密性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具体处理手法.像居住空间,对卧室的私密性要求很高,空间分隔也就尽量以绝对分隔为主,空间界限非常明确,具有全面抗干扰的能力,保证了安静,私密的功能需求.而起居室中的会客区域,有时以家具进行象征性分隔,再加上局部装饰地毯进行强化,这样领域感便形成了.但这只是象征性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形成虚拟的领域感,其空间划分隔而不断,通透连贯,流动性极强.领域感的形成和私密性的满足是室内空间造型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领域感形成了,才谈得上满足其私密性,而领域感的形成具体说来就是依靠各

58、种不同方式的空间分隔处理,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的开放或私密性要求.下面仅从满足领域感和私密性的角度方面对空间分隔形式加以诠释。1.绝对分隔这种分隔方法使空间界限异常分明,以实体墙面分隔空间,达到隔离视线、温湿度、声音的目的,形成独立的一个空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2.相对分隔:相对分割的封闭程度低,或不阻隔视线,或不阻隔声音,或可与其他空间直接来往。 3.弹性分隔:即采用活动隔断进行分隔,隔断可以移动或者拆装。采用弹性分隔可视需要使各个空间独立,或者重新合成大空间,能够增加空间分隔的灵活性。 4.意向分隔也就是所谓的象征性分隔,主要是通过非实体的局部界面进行象征性的心里暗示,形成一定的虚拟领域场

59、所,以实现视觉心理上的领域感。意向分隔具体手法:A、建筑结构与装饰结构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空间的装饰构架进行分隔,以简练的电线要素组成通透的虚拟界面。B、阻断与家具利用隔断和家具,具有较强的领域感,阻断以垂直分隔为主,家具以水平面的分隔为主。C、光色与材质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材质的光滑粗糙对比,照明的配光形式区分,实现领域感的形成。D.界面凹凸与高低 利用墙面的凹凸与地面,天花吊顶的高低变化进行分隔,使空间带有一定的展示性和领域性,富有戏剧效果和浪漫型。E、陈设与装饰利用陈设与装饰分隔,使空间具有较强的向心感,既容易形成视觉重心,也容易产生领域的感觉。F、水体和绿化通过不同造型的水体

60、和绿化分隔,不但能美化扩大空间感,并划分出一定的区域,还能使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得到满足。2、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研究认知地图的方法(1)画草图。运用一系列问题请某一环境中的个体勾画出他头脑中对这一环境的表象。(2)距离估计并建造统计意义上的地图。不用画草图,而是通过让被试简单地估计一个环境中两个地点间的距离。 请做出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西北工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也是采用两种方式画地图草图和访谈。校园功能分区明确,两条主干道丁字交叉将学校分为三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