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城市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排放控制_第1页
亚洲城市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排放控制_第2页
亚洲城市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排放控制_第3页
亚洲城市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排放控制_第4页
亚洲城市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排放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亚洲城市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排放控制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 in AsiaA CAI-Asia ProgramForum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ction by Cities in Western China13-14 July 2006 Urumuqi,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P.R.Bert Fabian and Cornie Huizenga Secretariat Clean Air Initiative for Asian Cities1亚洲城市空气质量降低机动车排放的框架排放标

2、准与机动车技术清洁燃料检测与维护交通规划与需求管理纲要2好消息: 在亚洲的空气质量管理效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已经稳定下来坏消息: 空气质量水平(特别是颗粒物)仍然大幅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值,甚至也超过国家标准。 亚洲空气质量状况 3注:Note: SPM 年标准 = 100 g/m3 PM10 年标准 = 50 g/m3Hong Kong Bangkok Ho Chi Minh路旁颗粒物浓度总是超过环境中浓度,说明机动车是主要的颗粒物来源之一越来越多的控制移动源的措施(提高油品质量、加严排放标准)已经缩小了这种差距。颗粒物路旁与环境浓度对比4 亚洲的城市化趋势Source

3、: BBC using Gall-Peters Map projection (2006) and UN DESA population data (2005) 1985199520052015在上世纪60年代,五分之一的人住在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三分之一的人住在城市预计到2020年,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2000到2025年,亚洲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中国增长81% ,印度增长 87%5亚洲的机动车化趋势6Note: Vehicle Population Projection from Segment Y LtdChina, P.R. India ThailandIndonesia 中国、印度、泰国

4、和印尼的机动车增长7Thousand Tons of PM10颗粒物千吨Million Tons of CO2二氧化碳 百万吨China, P.R.中国India印度交通行业未来的尾气排放8道路交通的氮氧化物NOx排放Note: Segment Y Vehicle Population Projection using IEA SMP model9Note: The forecasts used in Figures 2 and 3 were developed by Segment Y plc () based on the Goldman Sachs economic forecast i

5、n their “Dreaming with BRICs” report摩托车的使用增加 India, China, P.R., Indonesia and Thailand:2005: 125 million2008: 170 million 2015: 300 million达到最高峰而转向使用汽车的点 什么时候到来?中国是2025年么? 摩托车正进入新的市场,如菲律宾2-3轮机动车在亚洲的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 菲律宾的三轮机动车南亚的人力车泰国的Tuk-tuk亚洲的两轮和三轮机动车10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尽管在一些主要城市禁行,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售量已经从2004年的750万辆增加到20

6、05年的950万辆 这样的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主要的中国城市从1996年开始强制禁行带有汽油发动机的小型摩托车和自行车中国已经有大约260家公司在生产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部件注: 信息由John Rogers 编辑(2006)11亚洲的城市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大多蔬于规范大多数的公交车既老旧又维护不善是城市地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产生内部储蓄的资本化能力不足,中小规模,非正规的管理没有与交通系统很好地结合,而且结合起来很困难12降低机动车排放的综合方法空气污染机动车排放标准油品质量检测与维护交通规划与管理13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制度化(轻型新车)Source: CAI-Asia, 2006排气管: 排

7、放标准14亚洲、欧盟和美国的柴油中硫含量Source: CAI-Asia, 2006排气管: 燃料标准15亚洲和欧盟的汽油参数Source: CAI-Asia and ADB, 2006排气管: 燃料标准16亚洲排放标准、汽车技术和清洁燃料的主要问题缺少引入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的综合路线图替代燃料 (CNG/LPG) 机动车,特别是用于公共交通的,并没有充分的使用需要提高机动车发动机和燃料技术来提高每辆车的能效,增加单位燃料行驶的距离实施燃油经济性标准17有效的I&M制度可以降低机动车排放3050它保证了排放控制技术和油品的提高的效果两个主要目的: 有助于发现由于一些机械故障等问题导致的高排放

8、车辆使排放控制系统不受干扰,而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运行良好Source: Shah, J. 2006. Inspection & Maintenance of In-use Vehicles. Presented at Transforming Transportation: The Human Side of Making Urban Transport and Planning Work 26 and 27 January 2006. Washington, D.C. U.S.A. 尾气管: 检测与维护18大多数亚洲国家/城市有集中的系统,但是多数的排放测试中心也提供维修设备用来修理汽车使其

9、排放达标大多数排放测试设备也并没有与机动车的中央数据管理中心连接例子: 香港 使用中央系统曼谷和泰国- 集中的 I&M 设备没有充分使用,实验室也没有运行印度 德里的集中的设备没有使用?PUC 测试系统很久没有工作了,优化的系统菲律宾 集中系统,只有排放测试达卡,孟加拉国 集中的 I&M 设备已经闲置了很多年了斯里兰卡 政府打算与ESP签订合作协议 尾气管: 亚洲一些I&M 设备的状况19发展中国家设计I&M 制度时的担心分散项目的违规风险高I&M测试都集中在只针对大排量车的测试设施场所排放测量的自动读取和达标与否的计算机自动判定来减少欺骗排放测试并没有与机动车登记结合I&M 设备由少量私营公

10、司运营政府没有准备好对I&M 的进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缺少制度变革不同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关于 I&M的主要问题 Source: Shah, J. 2006. Inspection & Maintenance of In-use Vehicles. Presented at Transforming Transportation: The Human Side of Making Urban Transport and Planning Work 26 and 27 January 2006. Washington, D.C. U.S.A. 20出行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调动资源的政策税收、收费和补贴政

11、策制度和法律层面鼓励和奖励土地使用规划非尾气管: 交通管理和需求管理21物理限制 数字编码制度,最少乘车人数, 不同类型车辆上路的时间限制 (货车),禁止停车市场导向的 道路电子收费,机动车配额系统, 停车费 (?)机动车行驶公里数的降低 提高公共交通,减少出行次数的意识提高,提供强大的非机动车设施,错开的办公时间交通规划与出行需求管理 : 实例 22亚洲交通规划与出行需求管理的主要问题决策者交通规划与出行需求管理对空气质量和可持续交通的贡献认识不够很少国家有综合的政策执法不严为出行需求管理集资的机制没有发展起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很好的协调和合作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很差23亚洲城市交通的

12、挑战提高货物和人的机动性以支持经济发展和脱贫对由汽车的增加而导致的空气质量,气候变化,道路安全和交通拥堵作出反应尽管完全缺乏政府的投资和人们对拥有汽车的渴望,还是应该保持(高) 非机动车比例掌握并把对摩托车和三轮机动车的管理纳入城市交通战略当中提高公共交通质量从而为分散出行的人们提供其他可选择的出行方式24城市交通的未来 ? (1)25城市交通的未来? (2)26城市交通的未来? (3)27城市交通的未来? (4)28要促进城市和土地使用规划改革,使城市的设计可以减少出行要采用综合的交通规划来降低单位人公里(或货物公里)消耗的燃料要改进机动车发动机和燃料技术,来提高单车的能源效率和单位燃料行驶的距离对城市交通的主要建议Source: ADB, 2006. Energy Efficiency and Climate Change Considerations for On-road Transport in As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