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的教案_第1页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_第2页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_第3页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_第4页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火山和地震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解决方法:利用模型;地理专题

2、地图;标石(岩石)。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2、筷子、钢锯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二、新课展开(一)、地震1、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

3、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2、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3、地震的灾害可让学生讨论,个别回答。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1)张衡与地动仪。(2)民

4、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4)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6、引导学生完成p150的讨论,并读图4-43。教师应该熟悉中国区域图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7、

5、学生可能置疑:(1)地球上地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破坏程度)是怎样的?(3)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区域图不太熟悉三、作业:(1)搜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情况。(2)在中国和世界空白图上绘火山、地震分布。(3)想象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从以下凡方面考虑:状态、温度、密度、压力、物质组成火山和地震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

6、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具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课时1课时。讲授提纲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二、我国主要地震区三、地震的抗御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四、火山的分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

7、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学习新教材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正是由于我国处在几大板块相互挤压的集中地区,地壳很不稳定

8、,特别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地震带)都经过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过渡 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教师归纳 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

9、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三、地震的抗御板书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讨论 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小结 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

10、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四、火山的分布板书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复习巩固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

11、好下一节的复习课。火山和地震的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教学建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教法建议

12、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

13、,读出所在省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教学过程(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一、 多地震的国家(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

14、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演示课件)唐山地震。(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

15、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总结、反馈练习)设计思想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板书设计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一、 多地震的国家二、主要地震带: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四、火山的分布探究活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

16、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火山和地震的教案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17、。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4、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2、揭题: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3、提

18、出探究问题: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4、导入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如果没有网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最好通过专题网站学习)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三、进一步了解地震火山1、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

19、因(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

20、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5)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6)讲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较弱,人们感觉不出来;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但一般一年不过只有几次。2、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3、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

21、繁地区?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4、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1)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2)讲述:地震前兆还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老师介绍一首歌谣给大家: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5、引导学生了解人们

22、对地震的研究。(1)(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1800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例如地震仪(出示地震仪挂图)就是通过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来记录和预报地震的。6、指导学生在遇到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火山和地震的教案5 一、教材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

23、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和地震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活动准备:提出本课要探究的内容:“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们有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来研究吧。”提示学生预前探究,为课堂探究做准备;以文字的形式提示学生准备课上探究的典型材料,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以情景图的形式调动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已有的认识,为课堂探究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资料。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圣海伦斯

24、火山喷发的情况,包括了火山喷发全过程的图片及火山喷发对火山周围广大地区造成的破坏。目的是为学生研究火山提供最基本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引起学习兴趣,为探究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础。二是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教科书呈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震巨大的危害性,引发学生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兴趣,结合卡通语言“真是不平静的地层。”,引导学生针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设,这些变化有可能是地层的运动引起的,为探究地震的成因打下基础。两组图片只是教科书的一种指向,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获得对火山、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时会出现的现象。活

25、动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教科书呈现了一系列学生探究实验的情景图,“做个模拟实验吧。”提示学生设计实验,展开探究活动。三幅图片分别给学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1)加热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成的装置。提示学生番茄酱看作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构造中地壳。借助这个实验提示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有类似接近液体状态的岩浆。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2)用力折断木棍,模拟岩层的断裂及震动。(3)用手挤压毛巾。“实验中的毛巾和木棍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提示学生利用这两个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当于地球

26、构造中的地壳,手用力弯折木棍、挤压毛巾相当于提示学生地球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断发出“啪”的声音。手感觉到振动,以及毛巾的褶皱分别代表了地壳在受力下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图片中设计的各种方法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展开探究。教科书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及预留的记录空间,提示学生边探究,边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最终获得的结果。二是通过资料卡的介绍,丰富学生对火山、地震的认识。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教科书以资料卡的形式具体介绍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上面的资料卡展现的是岩浆即将冲破地壳的情景和火山形成的原因。下面的资料卡展现的是没有被挤压

27、的水平地层、受到挤压发生褶皱的地层、岩层断裂的地层及地震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三: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讨论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火山、地震与人们的关系,分别是地震造成的楼房倒塌,桥梁断裂情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地震夺取人的生命。提示性语言“火山、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呢?”“火山、地震还能带来什么?”提示学生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教科书设

28、计的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提示,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还有很多,如火山喷发能污染空气、烧毁森林、毁坏农田、覆盖村庄、城市,喷出的火山灰也能形成肥沃的土地;强烈的地震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夺去人的生命,破坏人类的财产,但地震往往能告诉人类一些地球内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是避震小常识。教科书提出了“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问题,提示学生交流避震常识。借助资料卡简单介绍了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的方法,以及发生地震时,避免人身伤害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认识,对生活更具有指导意义。自由活动:模拟避震演习。教材展示的是一个模拟避震演习的情景图,背景是

29、在一个教室里,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习各种避震的方法,关于避震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种:学生把书包举在头上,往门外跑。提示学生意识到头部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发生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这种方法适合于平房教室。学生抱头蹲在桌子旁。提示学生地震时,处在楼房里的人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机会大得多,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学生蹲在墙角。墙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来得突然,来不及逃离房间,用这种方法也能增加生还的机会。借此活动目的是培养每个学生的防震意识,提高他们的防震能力,是对学生生存技能的一次有意义的训练。拓展活动:现在许多火山都成了著

30、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吧!提示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借助旅游报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更多的火山、地震知识的机会,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和地震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给人类造成负面的影响。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认识火山、地震的利与弊。三、教学建议:活动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毛巾、木棍、土豆泥

31、、蕃茄酱等。搜集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为了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酒精灯、三脚架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活动过程:活动一: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对火山和地震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先播放有关火山或地震的录像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刺激。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火山和地震发生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研究火山和地震的相关资料。在学生了解了火山、地震发生的现象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由这些现象可以推想到什么?学生结合自己了解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活动二:在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后,教师提问学生:“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设计相关的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