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7课《曹刿论战》word教案_第1页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7课《曹刿论战》word教案_第2页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7课《曹刿论战》word教案_第3页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7课《曹刿论战》word教案_第4页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7课《曹刿论战》word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编码 : CM4L5G1Q1C4 HU2N7C5K8Y3 ZJ2N5G3U6X4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主备 老师 :李平义科组长审核:级:年级组审核:次:学案小主人:班组课题27 曹刿论战课型1、积存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明白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懂得鲁军以弱 学习目标 胜强的缘由;3、把握本文以“ 论战” 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懂得课文的主旨;学习重点 与难点学习方法 1 、把握本文以“ 论战” 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2、;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懂得课文的主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的曹操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诸葛 亮,从“ 不世出” 的拿破仑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闲逛从头越” 的毛泽东 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日,我们要走进一名一般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刿,他不是国君,却制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聪慧的 风范,他无愧于“ 平民军事家” 的称号;二、学问链接 1、明白背景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

3、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出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 公借口鲁国曾帮忙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说明白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 长勺之战”;下面我们 明白左传; 2、关于左传左传传奇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依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储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72 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三、自主学习 1、重点字注音: gu刿mu jin b zh ji m谋间帛辙竭靡 2、重点词说明:名师精编优

4、秀教案齐师伐我军队;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小惠未徧同“ 遍” ,遍及、普遍;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公将鼓之击鼓;彼竭我盈布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重点句式:找出文中的判定句式:忠之属也;夫战,士气也;夫大国,难测也; 4、古今异义的实词:又何间焉参与;衣食所安养;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小大之狱案件;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驰之驱车(追赶);故克之战胜;古义 今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轻视,看不起;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狱:案件 监狱可以:两个词,意为“ 可以凭借”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5、 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四、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你是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的?你是根椐什么来划分的?文章以时间先后为次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争问题的争辩,即: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预备)其次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第三段:战后(论战胜的缘由) 2、分人物,演角色要求:在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的情形下,举荐几个同学来分别扮演同乡人,鲁庄公和曹刿,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

6、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3、在战前,鲁庄公针对曹刿的“ 何以战” 提出了几个条件?同学回答:三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师问:曹刿认同哪一个条件?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确定能与齐军作 战?同学争辩回答 老师小结:鲁庄公依据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 护;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仍必需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假如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 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曹刿深知这点;4、弱小的鲁国

7、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1)战争前做好预备(取信于民)(2)战争中捉住时机(“ 彼竭我赢” 之时进行攻击; “ 辙乱旗靡” 之时进行追击)5、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曹刿的形象 老师小结:爱国,有胆有识,特殊的战略思想,杰出的军事才能;(2)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同学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是个明君;同学乙回答:昏君,身为君王却不懂得打仗;同学丙回答:是个明君,虽不懂打仗,但他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忠于职守;老师小结:鲁庄公是个无能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时候先寄托在实行“ 小惠” 上和祈求神 灵的保佑;他急迫迎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纳谏,说明他与昏君仍 是有区分;6、本文是一篇

8、写战争的文章,你知道作者把战争的重心放在哪里吗?即详写什么?略写 什么?五、达标测评 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缘由是什 么?(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 的条件是 什么?击鼓进军?(3)为什么“ 齐人三鼓” 曹刿才同意(4)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 由是(6)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的缘由是(7)能表达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缘由是什么?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 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为什么 齐人三

9、鼓 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曹刿 下视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其辙,登轼而望之 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夫大国,难测也;(5)曹刿进见时,(6)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的缘由是 惧有伏焉(7)能表达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以下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哪一项( A 、一鼓作 气,再 而衰,三而 竭 B 、一 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C、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D、一鼓 作气,再而 衰,三而 竭 C 3、曹刿的“ 远谋” 具体表现在:战前:客观评判了鲁国的预备工作战时:指挥如定,善于把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