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专业术语-“形而上学思维方式”_第1页
“马哲”专业术语-“形而上学思维方式”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3“马哲”专业术语“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马哲”专业术语“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作为“马哲”专业术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可能出自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恩格斯认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首先表现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后来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形成了所谓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原话如下:“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留下了一个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

2、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可见,所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并非哲学家发明的,而是最近几个世纪西方科学研究者在“在认识自然界方面留下了一个习惯”,并传染给了哲学家,尤其是“形而上学者”。 恩格斯接着说:“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虑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占据十八世纪德国大学哲学系的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就是一群典型的“形而上学者”,他们炮制的“形而上学知识体系”,遭到康德批判哲学的摧毁,最终被黑格尔庞大的“辩证法知识体系”

3、所替代。 形而上学为什么会变成静止孤立的世界观 (一家之言慎思明辨) 形而上学在通常的意义上,就是哲学上的本体论,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形而上学追问物质后面的、超越于物质表面的本质,即本原。也就是认为现实的存在不会是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必定有一个存在于物质后面的、支配物质运动和演化的根本原因。黑格尔提出作为全部存在基础的“绝对观念”,并以他的“纯粹概念”构筑而成的宏大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形而 上学体系。 现在的问题是,辩证法为什么说:形而上学是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呢?追问世界的本原和以静止孤立的观点看世界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形而上学字面意思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4、有人认为,“形而上学”词义的变化发生在黑格尔身上。我觉得不尽然,黑格尔开了个头,但真正把“形而上学”妖魔化的是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 一、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这首先要从黑格尔说起。黑格尔认为,在他之前的所有形而上学体系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强调形式逻辑,强调概念的同一性,强调理论体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黑格尔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思维在自身和对自身的对立,而包含着一种信念,以为通过反思就可以认识到真理,使真正是客体的东西呈现在意识面前”(黑格尔逻辑学第81页,梁志学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黑格尔把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叫做“知性思维”。黑格尔的意见是否正确,我们姑且不论,

5、可以肯定的是,黑格尔反对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方式是刻板的、孤立,只能给不断变化的自然界拍一个“快照”,却不能真正反映永恒变化、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 黑格尔的方法就是要对我们头脑中的概念进行“辩证”,以便概念能够正确地对待运动的、活动的有机的存在,完全彻底地揭示实在的真相。辩证的方式是一种称为“对立面的统一”的办法。这个办法对日常的抽象概念进行辩证之后,使之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使之内在地包含对自己的反动。黑格尔的辩证法表现为正、反、合的过程,首先是正题,由正题引出反题,最后将正题和反题合而为一,成为整体。 黑格尔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但显然,这不足以得出结论,说“形而上学是以

6、静止孤立的观点看世界”。正如瞎子摸象,你可以批评这些瞎子的方法不当,但不能因此就说瞎子们错误地认定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事实上,所有的形而上学体系都不反对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不反对世界的普遍联系,把“以 静止孤立的观点看世界”这顶大帽子扣在“形而上学”头上的理由尚不充足。但不管怎样,“形而上学”开始从一个高尚的词语变成一个贬义词了。 二、形而上学词义的彻底变化 从恩格斯开始,“形而上学”这个词语变得更坏了,开始正式变成“以静止孤立的观点看世界”了。到了我们这里,“形而上学”的意思已经完全变化,以至于很多的中国人已经完全不知道“形而上学”的本来含义了。怎么会这样呢?这太奇怪了! 原来,形而上学体

7、系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追问世界的本原,也正是这个“本原”惹了祸,对“本原”的追问使形而上学背上了“以静止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的骂名。 所谓“本原”,字面意思就是世界的开端、肇始,“世界的本原”就是形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万物之因”。形而上学以“本原”作为逻辑基础,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对宇宙万物进行最一般性解释的理论体系,解释存在物的最深层次的本质和万事万物的起源,解释产生所有现象的最基本的方式。形而上学的“本原”一般表现为某种“实体”或人格化的抽象物,如柏拉图的“理念”,老子的“道”,朱熹的“理”,毕达哥拉斯的“数”,还可以是黑格尔的“纯粹概念”,这些个“本原”都可以是解释自然现象和自然规

8、律的最后依据。 所有这些个“本原”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不变性。所有的形而上学体系都不否定具体事物的变化,但坚持认为终归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在支配万物的变化。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不可分、不可变化的;柏拉图的“理念”是不变的,尤其是他的“至善”理念,更是永恒不变且支配整个宇宙;中国哲学的“道”也是不变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到了事物的终极实在的层面,只可能有数量的增减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不可能有这个终极实在自身的演变。事物终归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是几乎所有形而上学体系的共同观点。 这就犯了辩证法的大忌了。所以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说: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

9、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 没错,毛泽东对形而上学的体悟完全正确。形而上学体系的“本原”的确是不可变的,要有变,也只能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它自身绝对不变,它也“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

10、种不同的事物”。 为了反对形而上学“不变本质”的学说,毛泽东不顾当时量子力学的成就,坚持认为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他引述古人的话说:咫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我以前觉得很奇怪,辩证法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为什么非得要和实证科学对着干呢?为什么非得要说世界无限可分,非得要说时空无限呢?原来,辩证法需要有一个无限可分的世界,世界无限可分意味着,这世界没有一个所谓的“本原”,没有一个终极的实在,从而也没有一个终极的宇宙规律,所有的规律都只是暂时的、局部的规律。 三、不变的终极本质才能表达宇宙的真实图景 我不喜欢形而上学,我相信实证科学。但与唯物辩证法相比,我宁愿选择形而上学。我相信,宇宙肯定有一个不变的

11、本质,也有一个不变的终极的本质规律,这个不变的终极本质支配宇宙一切事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这个最终的本质现在还没有被发现,有人寄希望于物理学的“弦”理论,现在看来也希望不大。但是,这个最终的规律是一定存在的,而且这个最终的规律将与宇宙共存亡,亘古不变。否则,宇宙的秩序和规律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越是现象的,就越是多变的;越是本质的,就越是不变的,而最终的本质则是完全不变的。人和胡萝卜的差别是巨大的,但他们基因的相似性可以达到50%; 不同物种的基因是不同的,但组成基因的构件碱基对是基本类似的;碱基对之间或许还有些区别,但组成碱基对的原子是一致的,组成我身体的碳原子和组成胡萝卜的碳原子是不可区分的;碳原子或许还存在同位素,但组成碳原子的电子和质子以及更进一步的基本粒子是完全无法区分的。实证科学从来都是把世界看成是本质不变的,从来都把世界看成只存在基本粒子“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没有基本粒子自身的演化。这样的“形而上学”观点才是宇宙的真实图景,才是合理的宇宙观。 而人类认识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事物内部那不变的本质,辩证法却试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