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课堂实录_第1页
初中语文《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课堂实录_第2页
初中语文《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课堂实录_第3页
初中语文《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课堂实录_第4页
初中语文《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课堂实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叙事艺术之结构价值【文字版课堂实录】杨老师:上课!学生:起立,老师好!杨老师:大家好,请坐。杨老师:中国有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人,他因为讲故事呢,获得了诺贝 尔文学奖。你能猜到他是谁吗?学生1:应该是莫言。杨老师:嗯,猜的很好,莫言。莫言在获奖的时候,他发表了一个演 讲,演讲的题目就是讲故事的人。演讲的结束语就是:“我是一 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演讲完之 后,全场的人全部站立起来,有雷鸣般的掌声,到达了一分钟。可见 莫言的演讲非常的成功。我们大家愿不愿意像莫

2、言一样,做一个会讲 故事的人?学生:愿意!通过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本单元的课文,以及导入的筷 子篇视频如何拍摄的思考,引领学生思考写作的全过程,充分体验。写作过程本来是看不到、摸不到的,而松银却让学生充分的体验 到了。在经过与原作者的文本进行比照,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从读到 写,从写导读的相互启迪。真正实现了梁启超先生说的,“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写的水 平。读的主要注意点在写的规律认识上。”并且,实现了 “善于教人 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这充分表达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的传递。这节课的一个核心特色,就是对阅读和写作的“触发”。选择例文野藤,枯萎了,其实很有深远意义。第一,野藤,枯萎了一文,据说是

3、南京初中学生的文章, 贴近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第二,野藤,枯萎了,整个文章的诸多方面和爸爸的 花儿落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这既照顾了本单元学生刚刚学过爸 爸的花儿落了的基础,又让学生读新的范文,增强了新鲜感,和学 以致用的能力。第三、野藤,枯萎了,做了两次处理,这是非常奇妙的 设计。一是隐藏了文章题目,让学生起题目。起题目本身就是对文本 深入理解的过程,唯如此,才会起出合适的题目。二是最奇妙的是删 去有关野藤的39个字,这不得了。深入地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全程, 并适时与原作的两个版本比照,形成深刻的读写互悟,读写互促,让 学生瞬间体悟到物象类文章的妙处,既在比照中体验到阅读的领悟能 力,又让学生体

4、会到物象类文章的写法。选文选择考验一个教师的阅读和写作的体验及功力;而两次改 动,无论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实现了非常美妙的“触发”。3.生态语文:打通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文字、 思维、心灵的和谐统一。三维生态语文的核心媒介是语言文字,在听说读写思地不断实践 运用中,促进学生心灵的和谐成长开展。所谓三维:语言文字一一积累运用思维开展一一思索实践心灵成长一一熏陶感染这堂课,课前、课中、课后,都表达了这一思考,继承传统,承 接现代,打通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文字、思维、心灵的和谐统O选文野藤,枯萎了与课文的和谐互补统一;课前交流, 打通生活与课堂,文字、思维、心灵间的脉络,直抵心

5、灵启蒙,课后 作业指向读写互促,课内课外的和谐统一。1课前交流,如何做一个有故事的人。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最后一个人、莫言用耳朵阅读、 卢勤寻找另一双眼睛(好父母-好孩子)。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心美一切皆美。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是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的耳朵,缺少发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素材,重视写作和听读之间的关系,重视写作 和观察思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心灵,这是写作的本 源。寻找到了和灵魂沟通的途径,和世界沟通的途径,灵魂就会芬芳 成长。2重视方法过程体验实践,善于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中的梁启超国文读写教学构想一文 中:“不能篇篇文章讲,须

6、一组一组讲。讲文时不以钟点为单位,而 以星期为单位。两星期教一组,或三星期教一组,要通盘打算”。但凡学生直接能接触到的人事景物,通过“普遍而精密”的观察 得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责任在指点取材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方 法和取舍方法;但凡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到的人事景物,通过“提供材 料”让学生切实掌握,“提供”的方法,一是供给,即直接印发资料; 二是口授,即口述资料;三是指定文件,即指定阅读材料。总之,学 生在提笔作文之前,不在“苦思冥索”上花时间,而要在“材料” 上下功夫。例如,要学生学习用分类法写记事文,可以结合学生在其 他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作详密的分类,学生就不愁没有材料,而且使 作文与别科互

7、相联系,可以“两面受益”。又如,要学生写赤壁之 战始末记,这是历史事件,可以先指定学生看三国志中的周 瑜传鲁肃传孙权传诸葛亮传,将关于赤壁之战的事摘 出,然后考虑该如何去取材料,该如何安排材料。这样,不但材料丰 富,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也同历史科联络了起来。梁氏所构想 的这种“择取实际材料来作文”的做法,决不单纯是一个教法问题, 实际上已涉及文风、文德的培养,涉及到国文科与其他各科的联络和 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意义是十分深刻的。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沉于“苦思冥索”的境地,往往 言之无物。其实,我们何不尝试先生的方法,引领学生做研究式阅读, 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作业

8、设计如下:【作业设计】链接相关系列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席慕容的燕子、窗外;史铁生的老海 棠树;丁立梅的蔷薇几度花;王宗宽编译的风雨中的菊花。 为第二讲叙事艺术的张力做好准备。A层:阅读,并圈点批注。B层:明确“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写的水平,读的主要注意 点在写的规律认识上”(梁启超语),认真思考这些经典文章的构思 规律和叙事艺术,以及给自己写作的启迪,试着写出文学鉴赏报告。4、课堂理念和谐回归。教学理念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总纲,是组织教学的线索。“理念正,那么课堂正;理念新,那么课堂新;理念亮,那么课堂亮”。喧哗与躁动:双基人文的时代失迷。坚守与开展:和谐统一的时代创新。实践与反思:

9、回归原点的人本导航。文本的核心。教师的引领。学法的指导。读写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品味的提升。理念的整合。素养的提高。新课标语文核心理念的回归。这节课内涵外延的各种设计都基于 此。1新课标中向传统语文的回归是非常好的倾向。如,课标中说: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 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 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 展的需要。2新课标向语文本质的回归倾向。语

10、文本质的和谐统一:融 人文性、工具性于一体。回归文本语文。如,课标中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开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 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 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 常的教学过程之中。3新课标向着课堂本质的回归倾向。课堂本质回归平等多元 的心灵对话,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课标中说:阅读

11、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品味语言的水平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14新课标课堂主体复位倾向。师生双主体的澄清。文本阅读 的自由互动。还原语文最本色的课堂。如,课标中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 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 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 防止逐字逐句的过

12、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5新课标语文终极取向回归。阅读,自主阅读,是课堂的延 伸,也是语文的目的,更是语文学习的手段,而且是唯一的手段。写 作也是如此。教是为了不教,让读写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方式。如,课标中说: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 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 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教师、学生、生活都是教学资源。5、缺乏与反思:学生是另外学校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学情熟悉度不够。虽然课 前做了交流,但学生课前的准备也就略显缺乏。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有 效性就会削弱。课堂学生的活跃度也就有折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

13、上 课习惯的不同,也会干扰课堂一些环节的设置机制。由于课堂容量大,时间有闲,个别设计虽然很有价值,但也只能 随堂略去。因为本节课是作文指导课,在阅读方面的指导有些稍显弱化;另 外,重视指导构思的思维和写作全程的体验,学生当堂动手写的略显 稍欠。【20】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课堂实录(2)2017-11-28学生15:因为冬天它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所以说也能以冬天作 为线索,章老太就在冬天中孤独的离世。在文中也可以详细介绍章奶 奶非常疼爱她小孙女,给她买自行车的过程,后来也可以突出章老太 她在冬天孤独中离世的凄凉的气氛。杨老师:嗯,什么气氛?学生15:可以借助一些树木凋零。杨老师:比方说你可以借助

14、一种具体的花木吗?学生15:柳树。柳树的叶子全部凋零,只剩下一根根的柳条,就好 像是章老太的子女。杨老师:可以像章老太的什么?(学生15:头发。)嗯,在寒风中? 学生15:凌乱。杨老师:我们就可以把柳树像爸爸的花儿落了,能够做到一语双 关。很好,请坐。我们大家都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很短的时间,我们 大家想了很多很好的创意。刚才老师说,我们和作者同步体验。我们 想不想看杨老师准备的神秘材料?也就是材料的第一页,是原作者的 作品,和我们大家自己设计的进行比拟,你要看他设计的比我们好在 哪里。或者说我们有一些设计比他好在哪里?好,大家翻开资料的第 一页。老师留了一个问题,大家在看到时候思考,给这个文章

15、增加一个标题。 给文章增加标题呢,一般可以根据人物、线索、关键词来增加。那我 们第一单元学的伤仲永,是根据人的名字,爸爸的花儿落了, 和人的名字也有关联。丑小鸭更是文章的主人公。好,开始阅读, 拿起笔来。随时做圈点,标画。设计和比照完之后,大家可以试着给这篇文章起题目了,可以多起两 个。好,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分别起的名字。可以从人物、线索、 关键词入手。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你说,你的题目是什么?学生16:我起的题目是坐在藤椅上的章老太。杨老师:嗯,主要从人物的角度取的是吧?学生16:嗯,因为我在最后第八自然段的“过了一些日子,传来一 些消息,章老太走了,坐在藤椅上走的,无声无息。”因为

16、他最后坐 在藤椅上走的,我觉得这样特别能突出章老太,因为没有人和她说话, 只好孤独地走了。杨老师:嗯,孤独地坐在藤椅上走了,你抓住了藤椅这个形象,而且 抓住了主要人物。很好请坐。你说。学生17:我写的是门后的辛酸。辛酸是指养子养女长大了抛弃了 章老太,门后的辛酸是每次我骑自行车去按门铃,章老太翻开门。杨老师:盼着自己的小孙女,结果不是,很心酸,是吧?嗯,后面。 学生18:我写的是铃声中的章老太。杨老师:你根据什么起的?线索,是吧?学生18:嗯。“我每次骑车按铃,章老太都会探出头来。”我能体会 到章老太非常想念她的孙女,所以我就根据线索写了铃声中的章老 太。杨老师:嗯,很好,请坐。那我们刚才大家

17、想到了很多题目,同学们 可能还有更多的题目,只要合理、合情都可以。那我们现在考虑第二 个问题,我们看了原作者的文字,和我们刚才自己设想的文字,在你 的对照下,从线索呀,顺序呀,人物上,你找一点,原作者的作品, 能给我们启迪、借鉴的地方,来谈一谈。来,你说。学生19:原作者文章当中写了很多“门”,每次铃声一响,章老太开 门时的门发出的声音还有门的描写,也算是用阴幽的矮门来突出老人 房间的阴森跟她自己一个人的孤独。杨老师:嗯,院子里,房间里的阴森,和那个低矮的门,以及这个门, 圈住了章老太的什么?孤独,是吧,孤单。很好,请坐。你说。学生20:我和原作者的线索不一样。杨老师:你觉得你设计的好还是原作

18、者?学生20:原作者。杨老师:好,这节课,杨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七年级下册 叙事要 完整一一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据我们老师说,我们的同学呢,都 非常有创意,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春节期间,如何拍一个有创 意的公益广告,能让全国的十四亿百姓,产生情感的高度共鸣?如果 让我们大家去拍摄的话,你会拍什么?怎样拍?请大家思考一下。学生2:我感觉应该会拍家人在一起团聚的美好时刻。学生3:我觉得可以拍在雨下被淋湿,家人来送伞的场景。杨老师:这个和春节有没有更多的关联?学生4:我觉得春节可能会下雪,可以在一起堆雪人。杨老师:嗯,你想的堆雪人。好,请坐。学生5:我觉得可以以孤寡老人为镜头,拍他们的春节是怎样过

19、的。以这个为镜头,让更多的人产生情感共鸣,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杨老师:嗯,唤醒大家对孤寡老人的关爱,关注。很有爱心的孩子。学生6:我觉得应该拍一些放鞭炮的情景,拍出春节的喜庆。杨老师:嗯,喜庆。请坐。我们大家都选择了人,选择了各种各样的 思考。同学们可能还有更多的思考,我们来看一个我们央视的公益广 告的视频。(播放公益广告视频)杨老师:好,我们大家欣赏完了这一段,公益广告,你认为他拍的好 不好,好在哪里?学生7:我觉得他拍的很好,因为其中通过春节期间表现了中国人应 有的那些美德,传承睦邻那些。杨老师:好在哪里呢?原作者设计的?学生20:他充分运用了章老太的外貌描写,然后还有神态和细节描 写。杨老

20、师:哪里的外貌描写?比方说?学生20:比方说是第三段,倒数第三行。“一道道皱纹占据了核桃般干瘪的脸,浑浊的双眼有些呆滞地看着我。”杨老师:怎么好,这句?学生20:他把脸比作了 “核桃般干瘪的脸”。杨老师:非常形象、传神的写出了章老太的什么?学生20:老。杨老师:后面那句呢?学生20:浑浊的双眼。杨老师:嗯,浑浊的双眼,暗示了章老太的什么?学生20:孤独。杨老师:嗯,内心的孤独。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地传神。值得我们 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深度的去刻画人物。很好,请坐。学生21:我觉得这个文章最后第七自然段说是“我没有进入章老太家里”,然后后来章老太死了,然后“我”就感觉有些失望。杨老师:感觉什么?用

21、原词说。学生21:失望与歉意。杨老师:失望与歉意,原来呢?以前他对这个院子、对章老太的感觉 是什么?学生21:有一些惧怕。杨老师:恐惧。是吧?从恐惧,到后面的什么?失望,与歉意。这是 文章中一个“我”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这个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 启发?这样描写。学生21:我觉得这样描写一是留给作者更多遐想的空间,二是这样 写杨老师:为什么带来变化?开始他知道不知道章老太的身世啊?学生21: 一开始不知道。杨老师:所以对这个老太太非常的?学生21:惧怕。杨老师:嗯。从什么时候?学生21:然后后来就是他偶然间听别人说起这件事。杨老师:就是章老太的身世。学生21:对。杨老师:最后还听别人说章老太什么

22、?去世了。所以他内心发生了很 多变化。所以让文章变得非常有波澜,是吧?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我” 对章老太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好,请坐,很好。我们大家探讨了这个文章,我们起了题目,探讨了很多我们值得借鉴 和体会的地方。我们和作者一路同行到现在,基本完成了文章,我们 学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能不能给这个作者的文章进行一个升 格?大家试着给他简单修改,老师提的要求就是寻找一种景物,做最 简洁的描写,既能烘托气氛,又能暗示章老太的离世,能够达成一语 双关。好,简单想一下。你说一下。你选的景,用什么来暗喻章老太的?学生22:我选的景是用菊花来暗示章老太的去世。添加她菊花般的 脸庞,再也没有绽放。再

23、看看旁边那些鲜艳亮丽的花,已经凋零。从 这里暗示章老太的去世。杨老师:嗯,你做了这个之后,题目要动吗?学生22:题目就写秋天里的菊花。杨老师:菊花怎么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22:凋零的菊花。杨老师:很棒!来,你说一下。学生23:我又改了一个,写的是章老太门前的梧桐树。杨老师:嗯,你创设了一个梧桐树,很好。学生23:因为梧桐树很高大,而且树木不是很光滑,象征章老太是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下雨天之后,有的叶子被打下来了。就暗示着 章老太去世了。杨老师:你用雨天中梧桐树凋零的叶子来暗示,也很好。你的题目会 变吗?学生23:门前的梧桐树。杨老师:嗯,门前的梧桐树,或者风雨中的梧桐树。很好,甚至 我们

24、文章的结构可不可以做调整呢?文章中是否可以穿插一下有 关? 学生23:梧桐树的景物描写。 杨老师:嗯,梧桐树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很好,请坐。嗯,你说。学生24:他一直是以铃声为线索,那么可以在结尾的地方加上,有 一次在放学的路上,不小心将自行车铃损坏了,铃声也不再响了,这 里可以暗示章老太的去世,她也听不见铃声响起了。杨老师:嗯,想法很好,请坐。用铃声暗示章老太再也听不见铃声了, 或者永远消失的铃声。你说。学生25:我想用最后一段的藤椅作为线索。她经常看着院子里的野 藤,目光很呆滞、无神,与院子里的野藤基本融成一幅画了,到最后 章老太是坐在藤椅上走的,也可以加上“而我仿佛看到那野藤也枯萎 了。

25、”就是章老太去世了,野藤也枯萎了。杨老师:嗯,好,请坐。你说。学生26:我是以桃树和梨树作为线索,先写章老太在世时,养子和 养女没有离开她时,她很开心,桃树和梨树也很有生机,章老太死后, 养子养女抛弃她的时候,桃树和梨树就不再开了。杨老师:嗯,很好,请坐。我们刚才大家看到的第一张文本,是原作 者的作品。但是我在原作者的作品上进行了修改,下面拿出杨老师给 大家的神秘资料二,那才是原作者真正的原作。杨老师把修改的地方 已经用红线标出来了,大家看到有三处,第一自然段有什么? “望着 一大堆杂乱的野藤”,第二段有四个字“长满野藤的院子”,再看到文 章的结束,说“她留给这块土地唯一的记忆,就是那一丛已经

26、枯萎的 野藤。”和刚才我们这个同学,从藤椅想到野藤,非常棒的,和原作 者达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默契。那么看着这一共是39个字,加上39 个字,大家觉得题目变不变?题目应该和什么有关系?学生:野藤。杨老师:野藤怎么了?学生:枯萎了。杨老师:嗯,野藤枯萎了。这就是原作的题目。那么加了这39个字, 和刚才删了 39个字的文本比拟的话,你认为哪一个更出色、更优秀? 文本1还是本文2?学生:文本2。杨老师:为什么?你说。学生26:因为加上野藤更能表达出章老太在藤椅上走,最后野藤也 枯萎了,随着章老太消失了。杨老师:嗯,很好,请坐。我们呢,跟着作者从开始寻找写作原点, 到最后的升格,我们跟作者一路同行。从写

27、作原点的寻找,到素材到 构思创意,我们也进行创意,和作者的创意进行比拟,而且杨老师还 把原作进行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也增加了我们对作文升格的一种体 验。这节课,我们从写什么、用什么写、怎样写,再到升格提高的一 个全程,和作者进行了同步,进行了体验。大家对写作的整个过程有 没有收获?你说。学生27:我认为写作的时候题目要新颖和有创意,还有文章的主线, 就是主线要流畅地贯穿全文,有层次感。还有就是运用景物和人物描 写,互相衬托,这样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突出。杨老师:嗯,很好,表达的非常完整。老师给大家推荐这样几篇文章, 席慕蓉的燕子、窗外;史铁生的老海棠树,丁立梅的蔷薇 几度花以及风雨中的菊花。为我们

28、的第三讲呢,叙事要完整的 叙事张力做好准备。同时大家要从梁启超先生的话里获得体验,梁启 超先生这样说的:“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写作水平,读的注意点 在写的规律认识上我们通过对这些优秀文章的阅读,去思考他们 写作的规律,叙事的艺术。那我们和作者进行了同步的体验,我们要 进行独立的写作实践。的,比方说外婆的葡萄藤、祖 父的麦田,要求是700字左右,书写规范。就像刚才那个同学说的 要精心设计线索,要有独特的情节构思,精彩的环境描写,题目努力 达成一语双关,写作呢,是艺术,始于模仿,终于创造。希望大家能 够做出最精彩的文章。最后老师把自己,我的一本书送给大家,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有故事的

29、人,会讲故事的人。好,下课! 学生:老师再见!杨老师:谢谢大家!再见!杨老师:嗯,你看到了里面的美德,睦邻,很好。学生8:我觉得他拍的很好,因为他拍出了春节的喜庆,家人团聚的 气氛。杨老师:嗯,团聚,喜庆,放鞭炮,是吧。好,请坐。学生9:我觉得他拍的很好,他以一双筷子为线索,筷子是中国人比 较常用的餐具。杨老师:嗯,这个同学发现了,请坐。用一双筷子为线索,贯穿了这 五个家庭,五件事情,而且筷子代表了东方文明的,我们中国的文化 传承。学生10:我觉得他拍的很有创意,一个人回家,他妈妈给他做的好 吃的,他很喜欢吃,那种母子间的情感很让人感动。学生11:他用这些镜头来表示家人的团聚,让那些没方法回家

30、过节 的人看到,让他们感到温暖。杨老师:这个视频呢,第一,刚才我们同学谈到了,用一双筷子,贯 穿始终,再就是人物的刻画。人物刻画的很感人,很温馨。叙事渲染 的非常动人,情节精彩、简洁,那么他拍摄了五个地点,启迪、传承、 明礼、关爱、睦邻等我们中国人含蓄的感情。可以说这段视频拍摄的 非常有创意。那这个视频拍摄的创意,和我们的叙事要完整,是有密 切关联的。那我们表达一件事情,首先要交代六个要素,大家知道哪 六个要素?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杨老师:我们从小学开始写记叙文,只要把这六个要素交代清楚,就 是叙事比拟完整的一个基础要求。但是我们现在作为初一的学生,要 在叙事交代清

31、楚的基础上,获取一个更大的提高。这就是第二点,叙 事要完整的艺术。那这六要素中,哪一个是最关键的?学生:事情的经过。杨老师:事情的经过是最关键的,那我把事情的经过写的清楚、有趣、 完整,需要注意的几点,和刚才我们的视频差不多的。第一,要有线 索。场景、时间的先后变化;第二,要有顺序。情节是否连贯,是否 设置伏笔、悬念;第三就是详略,重点,要有重点突出;第四个就是 人物,对人物要有深度的刻画。下面开启我们一个精彩的旅程,这个 精彩的旅程是同步体验作者的创作的全程。那我们去思考,一个人写 一篇文章,他大概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寻找写什么。也 就是我们就定义为写作的原点,一旦确定了写什么,第

32、二个问题我们 思考什么?学生:用什么来写。杨老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寻找素材。找到素材了,接着要思考的是? 学生:怎样写。杨老师: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一结构创意。当我们初步完成这个文章之 后,还要进行修改、提高、升格。那么一个人,作者的创作过程,一 般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今天我们开始的这个精彩旅程,就是和作者 同步去体验一篇文章的四个创作过程。刚才我们看视频,最后一个情 节,那个老王是什么人呀?学生:孤寡老人。杨老师:对,孤寡老人。刚才我们那个同学说,他要拍的话也要拍一 个孤寡老人的。那这个你有什么想法?从公益广告中,我们获取启发, 那个老王是一个空巢的老人,那我们大家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我 们就

33、能寻找到写作的源泉。老师查阅资料呢,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到 2050年,我国独居或空巢的老人将到达79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 字,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看视频,我们查阅资料,关 注生活、关注社会,我们可不可以把空巢老人定义为我们的写作原 点?也就是说我们这篇文章,将确认为写空巢老人的。那么第二步我 们将思考什么?学生:用什么写。杨老师:也就是寻找素材。那如何寻找素材?我们大家善于捕捉信息, 用耳朵、眼睛、心灵去关注周围的人、关注周围的事,我们就能够获 取素材。比方说,“无意间听别人说,楼下的章老太一直单身,养子 养女成人后都弃她而去,连她最疼爱的小孙女也不愿再进她那个阴森 的屋子了。

34、她的孙女有一辆自行车,是章老太攒了两年的养老金买的。 以往孙女一到楼下便使劲按铃,章老太便乐得过年似的开门迎接。后 来,章老太在孤独中离世了。”如果我们大家以她为素材的话,我们 大家去用这个为素材,构思一篇文章,我们将如何构思?大家去思考 一下。思考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学以致用,我们学过爸爸的花儿 落了,刚才也看过了筷子篇的公益广告,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章里的优秀的设计和筷子篇公益广告里面那些创意的设计,都 可以被我们所用。好,我们来请同学说一下,你想到了如何来设计这篇文章?学生12: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比拟有诗意的名字,来给这篇文章命名。杨老师:比方说呢?你是怎么给这篇文章命名的?学生12:比方说,把

35、这个宅子在一个比拟偏僻的地方,周围都是树林什么的。就可以写一个比方“深森之屋”啊什么的。杨老师:嗯,你比方说,你定义一个名字。如果你写你起这个名字是 什么?学生12:深森之屋。因为我觉得比拟诗意,然后以这个为线索来写以后的事情。杨老师:嗯,以这个屋为线索。学生12:对。这个房子刚建的时候啊,养子养女走了的时候啊,没 有生机,然后到最后章老太去世的时候。这个房子是不是已经破的不 能再看了那种。杨老师:她设计了线索,而且进行了前后的比照。养子养女在的时候, 养子养女不在的时候。好,请坐。来,你来回答。学生13:我觉得它题目可以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比照一下。杨老师:你写的话你起一个什么名字?学生13:因

36、为最后章奶奶的孤独离世嘛,所以她家一个人都没有了, 可以写奶奶的巢空了。杨老师:嗯,非常形象生动的名字。还有什么呢?学生13:然后接下来就是围绕着她的家,她的巢空来写。最后写她 孙女长大成人也不理她,最后写奶奶孤独离世。杨老师:你对人物刻画有什么想法吗?学生13:人物刻画多加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杨老师:嗯,环境描写,比方说你写的话?学生13:我写的话,就是章奶奶在一个凄凉的冬天,外面银装素裹, 这么凄凉的离世了。大概就是这样的。杨老师:用雪,在寒冬,在雪的世界里面,章奶奶在孤独中离世了。 很凄美的一个结束,很好,请坐。你来。学生14:因为章奶奶的孙女每次来都是按那个车的铃声,她便很高 兴地去开门。我就是以她那个铃声为线索。杨老师:嗯,你捕捉到那个素材里面的铃声,用铃声去做线索,很好, 接着说。学生14:题目是铃声何时再想起。我无意中听妈妈和邻居谈论 起来,然后回忆起自己见过章奶奶一面。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