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下《回延安》 课时1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 八下《回延安》 课时1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 八下《回延安》 课时1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 八下《回延安》 课时1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延安第一课时教案.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中提到第四学段的阅读需要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建议中写到:“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并潜移默化渗透于日常教学。从中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感知的重要性。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为主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民俗的意义与价值,增进对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回延安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

2、的意象,也要融入革命传统教育,理解其中的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抒情诗;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梳理全诗抒情线索和脉络;结合诗人经历、诗歌背景,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教学重点结合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各节要点,并整体梳理和把握全诗抒情线索、脉络。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厚感情,进一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激发爱国热情。课程导入感知陕北,初识延安歌曲及图片导入课程开始前,以热烈欢快、高亢悠扬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导入,感受陕北风情,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简单介绍延安,引出本文主题,激发学生

3、了解作者对延安特殊情感的好奇心。知人论世简要介绍贺敬之的经历和作品。朗读诗歌概括内容,初感情感初读感知,概括内容提出问题:本诗讲述了哪些内容?初读建议学生圈点勾划,归纳大意,勾划出精彩的语段、存疑的文段,写批注并相互交流。教师观察学生交流情况,接着,请同学们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明确:第一部分“回延安”:写重返延安、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激动和喜悦。写回延安时的心情和延安亲人欢迎场面热烈,诗人喜悦、激动,甚至说不出话来。第二部分“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部分“话延安”: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不同年龄的人回忆延安十年来的革命大发展。 第四部分“看延安”:

4、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写出变化之大。第五部分“颂延安”: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的难忘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之情。明确朗读要求,示范朗读播放示范朗读,听范读仿读。要求读准字音、停连、重音等,尝试读出文中的感情。同学们分组朗读,各小组朗读一段,进行竞读。提示学生大声朗读,读岀一种豪气、热情。明确:读出丰富的情感,读出感情的热烈和奔放的风格,朗读品悟,感知情感感知全诗的整体感情基调,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五节文本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明确:热烈欢快、昂扬深情。

5、各层次应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写回延安时的心情和延安亲人欢迎场面热烈,诗人喜悦、激动,甚至说不出话来。第二层:深厚、怀念,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第三层:真挚、亲切,表达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第四层:热情、明快,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第五层:激越、昂扬,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延安光辉历史的赞颂、发扬革命传统的展望。全诗以诗人离别多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刚开始激动热烈,继而真挚喜悦, 最后激昂豪迈。小结:“情”字贯串全诗:激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诗作情感是多层面的,诗中思想感情逐渐发展、升华。细读

6、赏析感知情感表达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点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臧克家评价回延安是解放以来他最喜爱的一首诗,“极度欢乐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希望的金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我们从哪里能感觉出这种浓烈情绪?请划出你认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批注,小组交流并整理观点。明确:“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 “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这类句子是直抒胸臆,抒发对延安的思念,抒发回延安见亲人、看到延安发展的热切盼望。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直接抒情句和间接抒情句的不同。详细赏析情感表达

7、方式的不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如: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抓”“贴”等动作,表达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来,诗人见到亲人们激动得无以言表。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一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亲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写延安新时期的新面貌,赞美延安建设成就。小结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诗人的感情热烈豪迈,诗人面对延安、亲人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写出的

8、文字豪迈壮阔,这是那个年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格,也是仿照陕北民歌的风格。母亲形象特殊情感延安在诗中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延安在作者诗中的形象,作者如何称呼延安?明确:作者称呼延安为“母亲”,这个形象在诗歌中出现四次,“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品悟作者对延安的特殊情感。母亲这个称呼,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延安并不是他的故乡,为何多次称延安为母亲? 结合作者经历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21岁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22岁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诗人1956年参加西北五省青

9、年造林大会时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重新回到“母亲延安”的怀抱,心情是激动喜悦的。“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延安就是作者心目中给予他温暖、力量和方向的母亲啊!深情再读,融入感情师生共读最后一段,读出那种欢乐、喜悦,读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读出那种革命使命和理想。明确:诗人在延安生活过,在这里成长为革命诗人,延安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延安有极其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同于个人对故乡的感情,而是很多革命家、革命战士和革命诗人的共同的“大我”革命感情。作为延安青年一员的贺敬之在延安参与生产运动,建设革命精神世界,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和生命的价值。因此,在作者心中,延安就是在精神和物质上养育自己的“母亲”,回到延安时内心自然是“极度欢乐”的。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哺育了无数延安青年,影响了许多辈人。延安精神辈辈传递到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我们要肩负起使命,传承延安精神、开创美好未来。小结这首诗以回延安为题,突出一个“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诗作内容丰富,许多事物精选后点染式呈现,同时以大量笔墨抒写激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一个“情”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