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工艺计算_第1页
输气工艺计算_第2页
输气工艺计算_第3页
输气工艺计算_第4页
输气工艺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输气管道工艺计算 第一节 管内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11气体管流基本方程气体在管内流动时,沿着气体流动方向,压力下降,密度减少,流速不断增大,温度同时也在变化。在不稳定流动的情况下,这些变化更为复杂。描述气体管流状态的参数有四个:压力P、密度、流速和温度T。为求解这些参数有四个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连续性方程的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实践证明,在运动速度低于光速的系统中,质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无论经过什么运动形式,其总质量是不变的。气体在管内流动过程中,系统的质量保持守恒。对于稳定流,常用的连续性方程为: 或 2、运动方程运动方程的基础是牛顿第二定

2、律。也就是控制体内流体的动量改变等于作用该流体上所有力的冲量之和:即 式中:动量的改变量; 流体方向上力的冲量稳定流常用的运动方程为: 3、能量方程能量方程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而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换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对任何系统而言,各项能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可表示为: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的变化。稳定流常用的能量方程为:4、气体状态方程 由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气体状态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可以用来求解管道中任一断面和任一时间的气体流动参数压力P、密度、流速和温度T由于这是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一般情况下

3、没有解析解,因而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以简化、线性化和数值化的方法求得近似解。12稳定流动的气体管流的基本方程 为了简化上述方程组,假设: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过程为等温流动,即温度不变,T为常数。气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动,即在管道的任一截面上,气体的质量流量M为一常数,也就是说气体的质量流量不随时间和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等温流动则认为温度T已知,实际上是采用某个平均温度,这样就可以在方程组中除去能量方程,使求解简化;稳定流动则可从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中舍去随时间改变的各项。这样的假设和简化对输气管,特别是长距离输气管可以认为是基本相符的。稳定流动的运动方程:两边乘以dx,并用 代替 整理后得: 或:

4、(21)式中: P 压力,Pa; 气体得密度,/m3; 水力摩阻系数; 管道得轴向长度,m; D 管道内径,m; 管道内气体流速,m / s; g 重力加速度,m / s2; s 高程,m。公式(21)说明管道得压降由三部分组成:消耗于摩阻得压降,气体上升克服高差的压降和流速增大引起的压降。该式即为稳定的气体管流的基本方程,也是推导输气管水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基础。第二节 地形平坦地区输气管道的基本公式所谓地形平坦地区输气管道,是指地形起伏高差dS小于200m的管道。这种输气管道克服高差而消耗的压降所占的比重很小,但还不足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故可忽略不计,可认为。所以这种管道可视为水平输气管道,

5、压力P、密度、流速三个变量,、是随压力P而变化的变量,必须借助连续性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共同求解。整理化简最后得: 式中: M天然气质量流量,kg/s; PQ输气管道计算段起点压力或上一压缩机站的出站压力,Mpa; PZ输气管道计算段终点压力或下一压缩机站的进站压力,Mpa; D管道内径,m; 水力摩阻系数,无因次; Z天然气压缩系数,无因次; R天然气的气体常数,m2/(s2K); T 天然气的平均温度,K; L输气管道计算段的长度或压缩机站站间距,m; A输气管道断面面积,m2。 公式(25)中的项表示输气管道沿线动能(速度)的增加对流量M的影响。下面我们以实例来说明这一项的影响。 【例21

6、】有一条干线输气管道,L100km,Dlm,0.01,PQ5MPa, PZ2.5Mpa。试说明项在公式(25)中的影响。 解: 两项数值相比,相差很大,这说明对于压降小、距离长的输气管道,可以不考虑这一项的影响。但对于距离短、压降大的输气管道必须考虑这一项的影响,这可用下面的实例来说明。 【例22】有一段长1000m、直径0.5m的输气管道,其起点压力PQ5MPa,终点压力Pz0.25MPa, 0.01。试说明项在公式(25)中的影响。 解: 由上例可看出,两项数值相比,相差不大,这说明必须考虑输气管道沿线动能的增加对流量的影响。 因此,对于平坦地区长距离输气管道,可化简为 公式(2一6)是平

7、坦地区输气管道的质量流量公式。但在工程设计和生产上通常采用的是在标准状况(P01.1325 x 105Pa,T0293.15K)下的体积流量。因此,必须把质量流量M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流量。 得: 设: 则: )式中Q天然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流量,标m3/s; C常数,数值随各参数所用得单位而定; Ra空气的气体常数,m2/(s2K);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无因次。 上式是以体积流量表示的水平输气管道的基本公式。公式中的常数C的数值随所采用的单位而定,例如用国际单位制:P01.1325 x 105Pa,T0293.15K ,Ra287.1 m2/(s2K),则 如采用其它单位时,C的数值列于表

8、2一1中。 表2一1 常数C值参 数 的 单 位C压力P长度L管径D流量QPa ( N/m2 )mmm3/s0.03848kgf / m2mmm3/s0.337kgf / cm2kmcmm3/d103.15kgf /c m2kmmmMm3/d0.326105PakmmmMm3/d0.332 第三节 地形起伏地区输气管道的基本公式一般对高差不超过100200m、在地形比较平坦地区的输气管道都可按上一节推导的公式(211)进行水力计算,这是由于天然气的密度小,高差所引起的能量损失也很小。但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的情况下,不计高差和地形的影响,会造成很大误差,特别当输气管道的压力较高时,误差更大(Q可

9、达10%)。例如,当压力为7. 5MPa时,近似为52.5kg/m3,高差1000m,就相当于0.525MPa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不能忽略。因此,凡是在输气管道线路上出现有比管路起点高或低200m的点,就必须在输气管道的水力计算中考虑高差和地形的影响。这样的输气管可以看作是不同坡度的直管段联接而成,每一直管段的始点和终点就是线路上地形起伏较大的特征点,特征点之间的微小起伏则可以忽略,如图21所示。(b)(a)(b)(a) 图21地形起伏输气管计算简图(a) 同一坡度的直管段 (b)地形起伏的输气管图21(a)表示一条坡度均匀向上的输气管道,其起点的高程SQ0,终点与起点的高程为S。在该输气管道

10、上取一小段dx,其高差用ds来表示。 (b)所示的输气管,起点压力为PQ,终点压力为PZ,中间各点压力相应为P1、P1、P2、P3PZ-1、距离为L1、L2、L3LZ,各点高程为S1、S2、S3SZ。整理合并得: 化为工程标准下的体积流量,则: 式中: C同水平输气管,其值可查表; 管路终点与起点的高程差;任意一点相对起点得高程;任一直管段长度。 公式即所谓地形起伏地区的输气管道基本公式。 和水平输气管公式比较可看出:在公式的分子上多了一项(),它表示输气管道终点与起点的高差对流量的影响,越大,则Q越小;反之亦然;在分母上多了一项,它表示输气管道沿线地形对流量的影响。由此可见,不仅终点与起点的

11、高差影响输气管道的能量损失,而且沿线地形也影响输气管道的能量损失,这种对输气管道特有的现象可解释为:由于输气管道沿线压力的变化,气体的密度也跟随变化,压力高,密度大;压力低,密度小。因此,消耗于克服上坡管段的能量损失不能被在下坡管段中气体获得的位能所补偿。 从几何意义上来讲,公式中的这一项就是通过线路起点所画的水平线与线路纵断面线所形成的几何面积之和,即 把上式代入(215)得: 图22线路纵断面特征示意图线路纵断面线与从起点开始所画的水平线之间所包代数和。纵断面线高于水平线的地方,面积取正值,低与水平线的面积取负值。由式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面积的代数和越小,则输气能力越大。如图2-2所示

12、,输气管1-2-3-4的输气能力小于长度一样、管径一样的输气管15,这不仅是由于,而且是由于,而的缘故。图22线路纵断面特征示意图图23是具有相同起、终点高程且距离相等的几个线路方案,总面积代数和A值最小的输气管道,将有最大的输气能力如图23中的方案。若起、终点高程相同,则向下铺设的管道就比向上铺设的有更大的输气能力。图23沿线不同高程的线路方案I-I方案沿线高程 -II方案沿线高程 -方案沿线高程第四节 水力摩阻系数与常用输气公式 41水力摩阻系数 前两节推导了地形平坦地区、地形起伏地区输气管道的基本公式。但在工程计算中却有许多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大都是从基本公式导出来的,只是代入了

13、不同的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公式。因此,输气管道的计算公式选得正确与否,还决定于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公式选择是否正确。 水力摩阻系数与气体在管道中的流态和管内壁粗糙度有关。 1、雷诺数 输气管道的雷诺数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218)式中 气体的流速,m/s; 气体的运动粘度; 气体的动力粘度; 空气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D管道内径; Q输气管道流量; M输气管道质量流量,kg/s。 如流量Q的单位取,管内径D取m,动力粘度取。由式(218)得: 2、流态划分和边界雷诺数 流体在管道中的流态划分为两大类:层流和紊流。 (1) Re2000,流态为层流。层流的特点是靠近管壁处有边

14、界层存在,而且边界层很厚,完全盖住了管壁上的粗糙凸起,流体质点平行于管轴作有规则的运动。 (2)Re3000,流态为紊流。紊流又分为三个区: 1)3000Re,光滑区:靠近管壁处有较薄的层流边界层存在,且能盖住管壁上的粗糙凸起。为光滑区一混合摩擦区的边界雷诺数,或称第一边界雷诺数: (219)式中k管壁的当量粗糙度(绝对粗糙度的平均值),mm。2)Re,混合摩擦区:管壁上的部分粗糙凸起露出层流边界层。为混合摩擦区一阻力平方区的边界雷诺数,或第二边界雷诺数: (220) 3) Re,阻力平方区:层流边界层很薄,管壁上的粗糙凸起几乎全部露出层流边界层。图24天然气在干线输气管道中的流态1阻力平方区

15、 2过渡区图24天然气在干线输气管道中的流态1阻力平方区 2过渡区如已知直径D和流量Q,可利用图24来确定干线输气管道中气体的流态。3、水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水力摩阻对于气体和对于液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计算水力摩阻系数的公式对于输气管道和对于输油管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1)光滑区 (221) (2)混合摩擦区 (222)或: (3)阻力平方区 因为长距离输气管道中气体的流态大多在阻力平方区,因此各国研究人员对输气管道计算公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下面介绍五个在工程计算上曾广泛采用过的计算公式。 1)威莫斯(Weymouth)公式 (223)式中管路内径D的单位为m。 这一公式是威莫斯

16、于1912年从生产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已不符合现代情况。当时的情况是天然气的管路输送还只是开始发展,其特点是管径小、输量小、天然气净化程度低,且制管技术差,管内壁表面很不光滑。威莫斯取管壁绝对粗糙度k0.0508mm(目前美国取k0.02mm、前苏联取k0.03mm),并认为是一常数。这些情况比较符合输气管道发展初期的条件,加之这个公式比较简单,因此,该公式适用于管径小、输量不大、净化程度较差的矿场集气管网,仍有足够的准确性。2)潘汉德尔(Panhandle)A式 (224)该式适用于管径从1683mm到610mm,雷诺数范围从到的天然气管道。 3)潘汉德尔(Panhandle)B式 (225)

17、该式适用于管径大于 610mm的天然气管道。 从式(224)、(225)可以看出,潘汉德尔把输气的钢管看作“光滑管”,因此水力摩阻系数仅表示为与雷诺数Re的函数,这可理解为钢管内壁表面很光滑(目前在美国取管壁粗糙度k0.02mm),粗糙度很小,因此可不考虑其影响。4)前苏天然气研究所早期公式 (226) 前苏联早期(20世纪5060年代)在输气管道的工艺计算中取管内壁粗糙度k0.04mm,把此值代入上式,得: 公式中D的单位为mm。 5)前苏天然气研究所近期公式 (227)对于新设计的输气管道,前苏联取k0.03mm,将此值代人上式,得: 公式中D的单位为mm。 (4)适用于紊流三个区的公式

18、柯列勃洛克公式 (228)4、局部摩阻 由于干线输气管道中气体的流态一般总是处于阻力平方区,因此,局部阻力对输气管道流量的影响较大。为此,必须考虑由于焊缝、闸门、弯头、三通、孔板等引起的局部摩阻。在实际计算中,通常是使水力摩阻系数增加5作为对局部摩阻的考虑。42常用输气管道流量计算公式1、威莫斯公式水平输气管: (229)地形起伏输气管: (230)2、潘汉德尔修正公式水平输气管: (231)地形起伏输气管: (232)3、前苏联早期公式:水平输气管: (233)地形起伏输气管: (234)4、前苏联近期公式:水平输气管: (235)地形起伏输气管: (236)上述公式中,CW、CP、CSZ、

19、CSJ的值,随公式中各参数的单位不同而不同,具体数值见表22。表22 系数CP、CW和CS的值参 数 的 单 位系 数 值压力P长度L管径D流量QCWCPCSZCSJN/m2(Pa)mmm3/s0.39670.39310.41020.3930Kgf/m2mmm3/s3.88704.03154.01913.8502Kgf/cm2kmcmm3/d493.471077.58437.5637664.3641Kgf/cm2kmmmMm3/d1.0634.1910.8731.6686105PakmmmMm3/d1.08254.26970.8891.6994MPakmcmm3/d5033115224464.

20、26775.6式(235)、(236)中a为流态修正系数,当流态处于阻力平方区时,a1,如偏离阻力平方区,a按下式计算 式中 D管道内径,m;输气量,Mm3/d。 为管道接口的垫环修正系数。无垫环,1;垫环间距12m,0.975;垫环间距6m,0.950 在美国和前苏联的近期公式中,都引入了输气管道效率系数E,这是出于对下述情况的考虑:当天然气中含有水分、特别是当含有硫化氢时(会造成内腐蚀),管壁粗糙度将逐渐增加,使水力摩阻系数增大;此外,在输气管道沿线一些低洼处,凝析液和水分很容易积聚,这会使水力摩阻大大增加;水化物的形成对水力摩阻也有极大的影响。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输气管道效率随时间不断地

21、降低。为了说明运行中的输气管道的工作状况、管路的脏度,在生产上就引入了输气管道效率系数E,用以表示输气管道流量被减少的程度或输气管道的效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 输气管道的实际流量; 输气管道的设计流量; 实测的水力摩阻系数; 设计中采用的水力摩阻系数。输气管道的效率系数E一般小于1,E越小,表示输气管道越脏,管内沉积物越多,流量也就越小。因此,必须定期测定E值,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发送清管球等,以保证输气管道的正常输量。 在输气管道设计中考虑效率系数E是为了在输气管道投产以后的较长时期内仍能保持原先的设计能力。在美国一般取E0.90.96;在前苏联,对无内壁涂层的新输气管道,取E1

22、;有内壁涂层的输气管E1。我国管道公称直径为DN300DN800mm时,E0.80.9公称直径大于DN800mm时,E0.910.94。43 输气管道流量计算公式的选用为使输气管道的理论计算值尽可能地接近实际工况下的流量,对不同的工况须选择不同的流量计算公式。我们在选用水力计算公式时应考虑天然气管中的流态和管子本身的粗糙度及气体的净化情况,四个公式中只有前苏联近期公式考虑了流态修正系数a,因此当计算的流态属非阻力平方区时,应用此公式为宜;对制管水平较低的螺旋缝焊接管,且所输送的介质为未经净化处理的天然气时宜采用威莫斯公式。表23中列举了四川气田三条集气管线运行的情况,其中为管线运行的实测流量,

23、和是根据实际测出的压力、温度等参数,采用上述两公式计算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表中包24井至张公桥的集气管线,长为40 . 65km .管内径20 . 3cm,起点压力为5.0MPa,终点压力为3.8MPa,实测量为。采用威斯公式计算出输量为,二者之差与实测量之比为3.37%;采用潘汉德修正公式计算出输量为(其中E为0.9),其差值与实测量之比为16.46%。其它两例也可看出:采威莫斯公式计算集气管道的流量较采用潘汉德修正公式更接近于实测量,即威莫斯公式更符合集气管线运行的实际。因此,对于气质条件较差、管径较小的集管线,采用威莫斯公式进行流量计算是比较适宜的。对于新设计的大口径长输管道,因管子焊缝

24、处理得好,可认为是光滑管,大都采用潘汉德修正式,我国的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94)也推荐采用此公式。 表23威莫斯公式与潘汉德修正公式计算对照表第五节 输气管基本参数对流量的影响前面已分析了高差和地形对输气管道流量的影响。这里着重分析输气管道的基本参数D、L、T、对输气流量的影响。它们对流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下面就以水平输气管流量公式为基础进行分析。公式为: 或: 51 直径对流量的影响当其他条件相同,直径分别、为时的流量为:两式相除,得 即说明输气管通过能力与管径的2.5次方成正比,若管径增大一倍,即则流量为: ,流量是原来的5.66倍。 由此可以看出,加大管径是增加输气管流量

25、的主要方法。这也正是目前输气管向大管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52 输气管的计算段长度(或站间距)对流量的影响当其他条件相同而改变时, 即流量与长度的0.5次方成反比。当长度缩小一半,如在两个压气机站之间增设一个压气站,则 流量是原来的1.41倍。即即倍增压缩机站,输气量增加41%。53 输气温度对流量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而改变时: 说明输气量与输气的绝对温度的0.5次方成反比。可见,输气量温度越低,输气能力越大。目前,国外已提出了低温输气的设想,他们认为在解决低温管材的基础上,经济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公式中温度采用绝对温度,与273比较起来,其值较小,故用冷却气体温度的方法增加输量,冷却气体对

26、输气量的增加并不显著(除非深度冷却或冷至液化、并辅以高压)。例如 若:输气温度由50降到70,即=50,=70 则:,流量只提高26%因此,实际输气中,是否采用冷却措施,必须经过经济论证。当然,如在压缩机站出口由于天然气经过压缩而使其温度升高到高于管路防腐绝缘层所能承受的温度,或在永冻土地带的输气管道,则必须在压缩机站出口对气体进行冷却,然后才能输入干线输气管道,否则会破坏管路上的绝缘层、破坏永冻土层而带来的其它问题。 54 起终点压力和对输气量的影响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输气量与起终点压力平方差的0.5次方成正比,故改变和都能影响输气但影响效果不同。 设起点压力增加,压力平方差为: 设终点压力下

27、降,压力平方差为: 使两式的右端相减,得: 因为:,;所以:上式说明:改变相同的时,提高起点压力对流量增大的影响大于降低终点压的影响。也就是说,提高起点压力比降低终点压力更有利。 压力平方差还可写为:该式说明:如果起终点压力差保持不变,同时提高起终点压力,也能增大输气量,即高压输气比低压输气更有利。 第六节 输气管道压力分布与平均压力 61 沿线压力分布图25沿线任意点压力设有一段输气管道AC长为L,起点压力为,终点压力为,输气管流量为,x表示管段上任意一点B至起点A的距离,见图25。图25沿线任意点压力AB段 BC段 流量相同,以上两式相等得:整理后得: (237) 在上式中代入不同的x值,

28、可求得输气管道沿线任意一点的压力。如代入,得,即起点压力;代入,得,即终点压力。由该式可看出,输气管道沿线的压力是按抛物线的规律变化的,这与等温输油管中压力按直线规律变化是不同的。两者所以不同,是因为输气管道输送的是可压缩的气体。根据公式(236)可作出如图26所示的输气管道压降曲线。 图26输气管道压降曲线 图27输气管道压力平方的变化曲线从图26可看出,靠近起点的管段压力下降比较缓慢,距离起点越远,压力下降越快,在前3/4的管段上,压力损失约占一半,另一半消耗在后面的1/4的管段上。因为随着管道内气体压力的降低,气体体积流量增大,而质量流量是恒定的,因此速度增大,摩阻损失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

29、加,因此,压力下降也加快,在接近输气管道的终点,气体流速最大,压力下降也最快。输气管道压缩机站站间终点压力不能降得太低,否则是不经济的,因为能量损失大,也就是说,输气管道站间终点压力应保持较高的数值才是经济合理的,如前苏联一般取 MPa,而Mpa。另外由水平输气管流量基本公式,可得: 其中 对于一条已定的干线输气管道,可近似认为不随输气管道的长度x而变化,因此,与x的关系为直线关系,如图27所示,也就是说,输气管道沿线的压力平方的变化是一条直线。 输气管道的压降曲线或与x的关系在输气管道的实际操作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实测的压降曲线可判断输气管段的内部状态(是否有脏物、水化物、凝析液的积聚等)

30、,大致确定局部堵塞(形成水化物)或漏气地点等。 62 平均压力1、平均压力图28 输气管的平均压力当输气管道停止输气时,管道内的压力并不象输油管道那样立刻消失,而是仍处于压力状态下,高压端的气体逐渐流向低压端。起点压力逐渐下降,而低压端因有高压气体流入,终点压力逐渐上升,最后两端压力都达到某个平均值即平均压力,这就是输气管道中的压力平衡现象,见图28。图28 输气管的平均压力利用公式(236),按管道的全长积分,即可求得输气管道的平均压力: 积分并整理后得: (238) 2、平均压力的实际应用 (1)用来求输气管道的储气能力 式中管路的几何容积。 (2)用来求天然气的压缩系数Z 根据平均压力按

31、第一章的方法求得压缩系数。(3)在设计中,为了节约钢材,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等强度管,即采用不同壁厚的管子。对输气管道来说,只有在管内压力大于平均压力的管段上才能采用等强度管,也即输气管道最小壁厚所能承受的压力不能小于,这是出于对输气管道的压力平衡现象的考虑。如果管道某点的压力,则可求得该点距起点的距离,设此点至输气管道起点的距离为,见图28。由输气沿线任意一点压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239)求得此点就可确定此点前的管段可采用等强度管,而此点后的管段,其壁厚应按考虑。 从(239)可看出,是随压力而变化的函数,但其变化范围不是很大: 当时,由公式(238)得 代人式(239),得 当时,由公

32、式(238)得,代人式(239),得: 故从0变化至时,从变化至。公程上近似可取,即输气管后一半管段要按平均压力选择壁后。 第七节 复杂输气管道的计算 71等流量复杂管计算 复杂管按各断面流量可分为等流量和不等流量两者,首先讨论等流量复杂管,也就是该管道或管系统各断面流量不变的复杂管。求解等流量复杂管常用当量管法(将复杂管转化为流量相等的简单管)或流量系数法。两者本质上无多大差别,但后者由于流量系数很容易从表格上查得,计算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故一般较多使用流量系数法。当量管法就是已知一条直径为、长度为L的输气管道,若在相同的起终点压力和下,由另一条直径为、长度为的管道来代替,而且两条管道具有相同

33、的输气量,那么后者称为前者的当量输气管,为当量直径,为当量长度。根据公式(231)其换算关系式为:若已知当量输气管的直径,即可求出当量输气管的长度: 同理,如给出当量长度,也可求出当量直径 流量系数法假定任何等流量复杂管的流量都可以由某一标准简单管的流量乘以该复杂管的流量系数来求得。所谓标准管就是、L、Z和T都与要计算的复杂管相同,而管径为某一标准值(一般取m)的输气管,标准管的流量为:根据定义,复杂管的流量: (240)或: (241) 其中: 式中 流量系数。对于一条非标准的简单管: 故简单管的流量系数: 取则: 若标准管m,根据上式计算得到的各种管径的简单管的流量系数如表24所示。等流量

34、复杂管实质上是简单管的不同组合。复杂管的流量系数可由组成复杂管的简单管的流量系数求得。从而可根据公式(240)和(241)求得流量或压力平方差。表24 简单管的流量系数1、 平行管有相同起点和终点的若干条输气管道称为平行输气管道,又叫并联输气管道。平行输气管道的长度、以及起终点压力和是一样的。设有n条平行输气管道,见图29,其总输量为: 图29平行管图29平行管故: 所以平行管的流量系数等于各管流量系数之和,即求得流量系数后可根据公式(240)和(241)求得流量或压力平方差。2、变径管 变径管各段流量相等,全线的压力平方差等于各段压力平方差之和,如图210所示。第i段的压力平方差:图210变

35、径管图210变径管 全线: 两式比较: 变径管的流量系数为: 变径管是提高流量或终点压力的措施之一。设某管路长为,起终点压力为、。管径为,流量系数为,流量为。为了将输气量增至,终点压力升至,将该管道的后半部改建成管径为,流量系数为的变径管。试求其改建的长度X。 原管道: 改建后: 流量提高比 由上式得X: 若仅仅提高流量而不改变终点压力,则:根据公式 又可写成: 3副管 多根并列得副管称为多线副管。多线副管如图211所示,可以看作试由n段不同管径组成的变径管,根据变径管流量系数公式可得:图211多线副管 图211多线副管每一段由m条平行管组成图212单线副管图212单线副管所以多线副管的流量系

36、数为:一条最简单的多线副管如图212所示,即,其流量系数为: 铺设单线副管也可以提高流量或终点压力。 铺设前: 铺设后: 流量比: 铺设副管长度 当副管与主管管径相同时:若仅仅提高流量或终点压力,则分别为: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x值与副管所在的位置无关,即副管铺设在管道的前段、中间或尾部对改变流量和终点压力的影响是一样的。从节约金属的观点来看,铺在压力较低的尾部较好。 4、跨接管图213跨接管及其的分布 平行管线之间的连通管称为跨接管。如两条平行管道,一条为等径管,一条为变径管(或副管)。如图213所示,两条管道的压力平方降落线是不一样的。前者为一条直线,后者为一条折线。如果在变径点处用一跨接

37、管将两者连通,这两条管道的压力平方分布线都会变为图213中的虚线。图213跨接管及其的分布两管跨接之前为一简单管和一单线副管平行使用,流量系数为:跨接之后,其流量系数可由单线副管流量系数公式推导而得: 流量提高比为: 若管径相同,,并设,则 所以上式说明,该系统跨接之后输送能力可提高4。但平行的管数愈多,跨接的效果愈不明显。如果平行管都是直径一致的,既无副管,又无变径管,各管的压力平方分布线是一样的,即使跨接起来也不会提高输送能力。但不等于说平行的等径管之间跨接就没意义。例如有两条等径平行管线,其中一条的Lx段落按计划需要修理。为了减少输量的降低,将其余段与另一条管线跨接起来,就很有意义。修理

38、之前两条管线的流量系数为: 其中一条的Lx段修理,跨接之后变为单线副管,其流量系数为:如果没有跨接,一条管线中L-x段修理,该条管线就得停榆,若两条管线管径相同,停输一条,流量就要下降50。跨接之后,流最降低比则等于两者流量系数之比:如果允许的流量降低是受限制的,即已知,则一条管线的允许修理长度的百分比最常见的情况是管径相同,。允许修理长度的百分比为:若限定0.8,则 上述结果说明:两条平行管线中的一条的某个都位需停气检修,而流量降低不得超过20,则最多可将该管线的18.75的段落用线路截断阀隔开,其余部分用跨接管和另一管线连通起来,就可达到目的。这样做法实质上是要充分利用被检修管线的非检修部

39、分的输气能力。 第八节 输气管温度分布和平均温度 实际上长距离输气管的温度分布和水力计算中的假设相反,几乎不存在等温流动。不论是气田的地层温度,或是压缩机的出口温度,或是从净化厂出来的气体温度,一般都超过输气管道埋深处的土壤温度。因此,气体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在管道末段趋近于甚至低于周围介质温度。为此,必须了解输气管的温度分布,以便于为水力计算参数(T,Z)的选取提供正确的基础。更好地进行设计和管理。一、输气管的温度变化规律温降公式 设有一输气管路(或两压气站间管路),如图所示。气体从起点温度tQ,在沿管道流动过程中,不断把热量散失到周围介质中,而使本身温度逐渐降低。设周围介质温

40、度为t0,气体流到距起点x米处时,温度降为t,则单位时间内由dx段向外散失的热量为: 又设气体在dx段内温度为dt,则dx段内气体放出的热量为dQ。考虑到dx段为微元小段,故可近似看成dx内的变化为等压过程。 所以: (CP为定比热,J/kg) 根据热平衡原理,相同时间内,气体在dx段放出的热量应等于该段散失到周围介质中去的热量。(不考虑摩檫热的影响):即: 说明:上式中温降dt在输气管中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第一:气体与外界热交换产生的温降,dt1;第二:因真实气体的固有特性节流效应而引起的温降,dt2;节流:气体管道中经过突然缩小的断面(如管道上的针形阀,孔板等)产生强烈的涡流,使压力下

41、降,这种现象,称节流。节流过程是不可逆的绝热过程。 节流以后,造成温度下降的称节流的正效应(正节流效应); 节流以后,造成温度上升的称节流的负效应(负节流效应); 节流效应又称焦耳汤姆逊效应。节流效应系数:温度下降数值与压力下降数值的比值。(又称焦耳汤姆逊系数)即: /Pa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平均节流效应系数: 其中:t1,t2为节流前后温度; p1,p2为节流前后压力;由此可知:dt=dp,则由节流造成温降dt2=-dp: 整理得: 令: 则: 整理,积分得: *温度分布基本方程式方程中最后一项是考虑了焦耳汤姆逊效应而得出的,还必须进一步积分。为了简化,上式中取,即认为压力沿管长是线性分布,则

42、: 如果不考虑节流影响,则可略去最后一项,(在干线输气管上,该项一般约等于35)。 方程可变为: *舒霍夫温降公式 实际计算时,干线输气管上可取=2.53/Mpa。 公式中各参数意义: t0输气管埋深处土壤温度,; tQ计算段起点天然气温度,; x计算段任意一点至起点的距离,m; tx计算段距起点x米处的温度,; K天然气到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w/m2; (K意义:天然气与周围介质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D管路外径,m; M输气管质量流量,kg/s; CP天然气的定压比热,J/kg ,J/kg R L输气管计算段长度,m; PQ,PZ输气管计算段起、终点压力,Pa

43、; 输气管计算段平均节流效应系数, / Pa; 干线输气管上,=2.53.0 / Pa;输气管温降曲线 由于气体密度远小于油品密度, 故与同直径的输油管相比,质量流量 只有油管的1/31/4,而定压比热 CP值相差不大,在同样K,t0,D, L条件下,输气管的a值大得多,所 以其温降比输油管快得多。温降曲线 较陡。 如果考虑节流效应,则输气管的温度可能低于周围介质温度t0。输气管温降公式的应用 1.求输气管最低温度tmin: 当 , 则 可求得最低温度tmin = 2.求输气管上温度与周围介质温度t0相同时的点,距起点的距离。 设tx =t0,x= x0,则: 所以: 即距起点x0之后的气体温

44、度将低于周围介质温度t0,而当时,3.求计算段终点温度: 4.求计算段起点温度: 5.沿线任意各点温度tx,(三)输气管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是水力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值: 若略去焦耳汤姆逊效应的影响,则: 从公式中可知, 因此,在进行设计计算时,应选择夏季的t0作为设计参数。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实木地板面层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3 1 适用范围 PAGEREF _Toc415051043 h 2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4 2 施工准备 PAGEREF _Toc415051044 h

45、 2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5 2.1技术准备 PAGEREF _Toc415051045 h 2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6 2.2材料要求 PAGEREF _Toc415051046 h 2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7 2.3机具设备 PAGEREF _Toc415051047 h 3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8 2.4作业条件 PAGEREF _Toc415051048 h 3 HYPERLINK l _Toc415051049 3 施工工艺 PAGEREF _Toc415051049 h

46、4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0 3.1工艺流程 PAGEREF _Toc415051050 h 4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1 3.2施工要点 PAGEREF _Toc415051051 h 4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2 3.3季节性施工 PAGEREF _Toc415051052 h 8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3 4 质量标准 PAGEREF _Toc415051053 h 8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4 4.1主控项目 PAGEREF _Toc415051054 h

47、8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5 4.2一般项目 PAGEREF _Toc415051055 h 9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6 5 成品保护 PAGEREF _Toc415051056 h 10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7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PAGEREF _Toc415051057 h 11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8 7 质量记录 PAGEREF _Toc415051058 h 11 HYPERLINK l _Toc415051059 8 安全、环保措施 PAGEREF _Toc415051

48、059 h 12 HYPERLINK l _Toc415051060 8.1妥全操作要求 PAGEREF _Toc415051060 h 12 HYPERLINK l _Toc415051061 8.2环保措施 PAGEREF _Toc415051061 h 12实木地板面层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中实木地板面层的施工。2 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 实木地板的质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在铺设前,应得到业主对地板质量、数量、品种、花色、型号、含水率、颜色、油漆、尺寸偏差、加工精度、甲醛含量等验收认可。2.1.2认真审核图纸,结合现场尺寸进行深化设计,确定铺设方法

49、、拼花、镶边等,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2.1.3 根据选用的板材和设计图案进行试拼、试排,达到尺寸准确、均匀美观。2.1.4 选定的样品板材应封样保存。提前做好样板间或样板块,经监理、建设单位验收合格。2.1.5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铺设面积较大时,应编制施工方案。2.2材料要求2.2.1实木地板:实木地板面层所采用的材料,其技术等级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水率长条木地板不大于12,拼花木地板不大于10。实木地板面层的条材和块材应采用具有商品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产品类别、型号、适用树种、检验规则及技术条件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实木地板块GBT1503616的规定。2.2.2 木材:木

50、龙骨、垫木、剪刀撑和毛地板等应做防腐、防蛀及防火处理。木龙骨要用变形较小的木材,常用红松和白松等;毛地板常选用红松、白松、杉木或整张的细木工板等。木材的材质、品种、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12)的有关规定,铺设时的含水率不大于12。拚花木地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双层板下的毛地板、木地板面下木搁栅和垫木均要做防腐处理,其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2.3 硬木踢脚板:宽度、厚度应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加工,其含水率不大于12,背面满涂防腐剂,背面应满涂防腐剂,花纹和颜色应力求与面层地板相同。2.2.4其他材料:防腐剂、防火涂料、胶粘剂、8

51、#10#。镀锌铅丝、50100mm钉子(地板钉)、扒钉、角码、膨胀螺栓、镀锌木螺钉、隔声材料等。防腐剂、防火涂料、胶粘剂应具有环保检测报告。2.2.5 地面所用材料应符合国际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3机具设备2.3.1 机械:多功能木工机床、刨地板机、磨地板机、平刨、压刨、小电锯、电锤等。2.3.2 工具:斧子、冲子、凿子、手锯、手刨、锤子、墨斗、錾子、扫帚、钢丝刷、气钉枪、割角尺等。2.3.3 计量检测用品:水准仪、水平尺、方尺、钢尺、靠尺等。2.4作业条件2.4.1 顶棚、墙面的各种湿作业已完,粉刷干燥程度达到80以上。2.4.2 地板铺设前应清理基层

52、,不平的地方应剔除或用水泥砂浆找平。2.4.3墙面已弹好标高控制线(+500mm),并预检合格。2.4.4 门窗玻璃、油漆、涂料已施工完,并验收合格。2.4.5水暖管道、电气设备及其他室内固定设施安装完,上、下水及暖气试压通过验收并合格。2.4.6房间四周弹好踢脚板上口水平线,并已预埋好固定木踢脚的木砖(必须经过防腐处理)。2.4.7 凡是与混凝土或砖墙基体接触的木材,如木搁栅、踢脚板背面、地板地面、剪力撑、木楔子、木砖等,均预先涂满木材防腐材料。2.4.8 木地板采用空铺法时,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砌好地垄墙,每道墙预留120mm120mm通风孔2个,并预埋好铁丝,墙顶抹一层防水砂浆。2.4.9

53、实木地板采用实铺法时,预先在垫层内预埋好铁丝。3 施工工艺 实木地板按构造方法不同,有“实铺”和“空铺”两种。“实铺”木地板,是木龙骨铺在钢筋混凝土板或垫层上,它是由木龙骨、毛地板及实木地板面层等组成。“空铺”是由木龙骨、剪刀撑、毛地板、实木地板面层等组成,一般设在首层房间。采用“空铺”法当龙骨跨度较大时,应加设地垄墙,地垄墙顶上要铺防水卷材或抹防水砂浆及放置垫木。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测量弹线安装木龙骨铺钉毛地板铺实木地板面层刨平、磨光安装木踢脚板油漆、打蜡清理木地板面 3.2施工要点3.2.1基层清理、测量弹线:对基层空鼓、麻点、掉皮、起砂、高低偏差等部位先进行返修,并把沾在基层上的浮浆、

54、落地灰等用錾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待所有清理工作完成后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弹线。3.2.2安装木龙骨3.2.2.1实铺法:楼层木地板的铺设,通常采用实铺法施工,见图3.2.2.1。图3.2.2.1 实铺法(1)先在基层上弹出木龙骨的安装位置线(间距不大于400mm或按设计要求)及标高,将龙骨(断面呈梯形,宽面在下)放平、放稳,并找好标高,再用电锤钻孔,用膨胀螺栓、角码固定木龙骨或采用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铁丝)绑牢,木龙骨与墙间留出不小于30mm的缝隙,以利于通风防潮。木龙骨的表面应平直。若表面不平可用垫板垫平,也可刨平,或者在底部砍削找平,但砍削深度不宜超过10mm,砍削处

55、要刷防火涂料和防腐剂处理。采用垫板找平时垫板要与龙骨钉牢。(2)木龙骨的断面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实铺法木龙骨常加工成梯形(俗称燕尾龙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木材,同时也有利于稳固。也可采用30mm40mm木龙骨,木龙骨的接头应采用平接头,每个接头用双面木夹板,每面钉牢,亦可以用扁铁双面夹住钉牢。(3)木龙骨之间还要设置横撑,横撑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8,横撑间距800mm左右,与龙骨垂直相交,用铁钉固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龙骨的整体性。龙骨与龙骨之间的空隙内,按设计要求填充轻质材料,填充材料不得高出木龙骨上表皮。3.2.2.2空铺法:见图3.2.2.2(1)空铺法的地垄墙高度应根据架空的高度及使用的条

56、件计算后确定,地垄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验收规范的技术要求,并留出通风孔洞。(2)在地垄墙上垫放通长的压沿木或垫木。压沿木或垫木应进行防腐、防蛀处理,并用预埋在地垄墙里的铁丝将其绑扎拧紧,绑扎固定的间距不超过300mm,接头采用平接,在两根接头处,绑扎的铅丝应分别在接头处的两端150mm以内进行绑扎,以防接头处松动。(3)在压沿木表面划出各龙骨的中线,然后将龙骨对准中线摆好,端头离开墙面的缝隙约30mm,木龙骨一般与地垄墙成垂直,摆放间距一般为400mm,并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房间的具体尺寸均匀布置。当木龙骨顶面不平时,可用垫木或木楔在龙骨底下垫平,并将其钉牢在压沿木上,为防止龙骨活动,应在固定好

57、的木龙骨表面临时钉设木拉条,使之互相牵拉。图3.2.2.2 空铺法(常用于首层) (4)龙骨摆正后,在龙骨上按剪刀撑的间距弹线,然后按线将剪刀撑钉于龙骨侧面,同一行剪刀撑要对齐顺线,上口齐平。3.2.3铺钉毛地板:实木地板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单层实木地板是将条形实木地板直接钉牢在木龙骨上,条形板与木龙骨垂直铺设。双层是在木龙骨上先钉一层毛地板,再钉实木条板。毛地板可采用较窄的松、杉木板条,其宽度不宜大于120mm,或按设计要求选用,毛地板的表面应刨平。毛地板与木龙骨成30或45角斜向铺钉。毛地板铺设时,木材髓心应向上,其板间缝隙不大于3mm,与墙之间应留1020mm的缝隙。毛地板用铁钉与龙骨钉紧

58、,宜选用长度为板厚225倍的铁钉,每块毛地板应在每根龙骨上各钉两个钉子固定,钉帽应砸扁并冲进毛地板表面2mm,毛地板的接头必须设在龙骨中线上,表面要调平,板长不应小于两档木龙骨,相邻板条的接缝要错开。毛地板使用前必须做防腐与防潮处理,并将其上所有垃圾、杂物清理干净,方可执行下一步铺设工作。3.2.4铺钉实木地板面层3.2.4.1条板铺钉:单层实木地板,在木龙骨完成后即进行条板铺钉。双层实木地板在毛地板完成后,为防止使用中发生响声和潮气侵蚀,在毛地板上干铺一层防水卷材。铺设时应从距门较近的墙一边开始铺钉企口条板,靠墙的一块板应离墙面留1020mm缝隙,用木楔背紧。以后逐块排紧,用地板钉从板侧企口

59、处斜向钉入,钉长为板厚225倍,钉帽要砸扁冲入地板表面2mm,企口条板要钉牢、排紧。板端接缝应错开,其端头接缝一般是有规律的在一条直线上。每铺设600800mm宽应拉线找直修整,板缝宽度不大于0.5mm。板的排紧方法一般可在木龙骨上钉扒钉,在扒钉与板之间加一对硬木楔,打紧硬木楔就可以使板排紧。钉到最后一块企口板时,因无法斜着钉,可用明钉钉牢,钉帽要砸扁,冲人板内。企口板的接口要在龙骨中间,接头要互相错开,龙骨上临时固定的木拉条,应随企口板的安装随时拆去,铺钉完之后及时清理干净,对表面不平处,应进行刨光,先垂直木纹方向粗刨一遍,再顺木纹方向细刨一遍。实铺条板铺钉方法同上。3.2.4.2拼花木地板

60、铺钉:拼花实木地板是在毛地板上进行拼花铺钉。铺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地板图案进行弹线,一般有正方格形、斜方格形、人字形等。 在毛地板上弹出图案墨线,分格定位,有镶边的,距墙边留出200300mm做镶边。按墨线从中央向四边铺钉,各块木板应互相排紧,对于企口拼装的硬木地板,应从板的侧边斜向钉人毛地板中,钉帽不外露,钉长为板厚22.5倍。当木板长度小于300mm时,侧边应钉两个钉子,长度大于300mm时,应钉入3个钉子,板的两端应各钉1各钉固定,宜钉在距板端20mm处。板块缝隙不应大于0.3mm,毛地板与墙之间应留1020mm的缝隙。面层与墙之间缝隙,应加木踢脚板封盖。有镶边时,在大面积铺贴完后,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