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杜甫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教材原文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文讲记古往今来,登高似乎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触发人们的情思。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在此类作品中,杜甫的登岳阳楼可谓与众不同,别有洞天。768年岁暮,诗人流离至湖南岳阳,登上闻名遐迩的岳阳楼,创作了此诗。与其他登高抒怀诗类似,登岳阳楼也描写了登高所见之景,即洞庭湖浩渺无际的壮观景象。但辽阔雄浑的意境与博大深沉的情感赋予了其独特之处,使其脱颖而出,成为“胸襟、气象,一等相称”

2、(黄生杜诗说)的千古绝唱。诗歌首联工整对仗,开篇点题。虽只是对登岳阳楼的简单记叙,却在“昔闻”与“今上”一虚一实的结合间,体现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早闻洞庭湖波澜壮阔、气势不凡,多年来一直心向往之,今日终于登上岳阳楼,得以一睹洞庭之风采。“昔闻”的铺垫让“今上”更显激动人心,诗人如愿以偿的感受不言而喻。然而,今日与昔时的不同,不仅在于诗人登上了岳阳楼,而更在于诗人自身境遇与国家时局的变化。耳闻洞庭盛名之“昔”时,国泰民安,诗人意气风发,希望登楼以游览胜景;而登临岳阳楼远眺之“今”时,却是国家动乱不休,民不聊生,诗人自己也漂泊无定,穷困潦倒。今昔的鲜明对照中,更多地蕴含着诗人面对今昔间的巨大落差,

3、而不由生出的世事沧桑之感,可谓是悲慨万端。岳阳楼下临洞庭湖,登楼远望,浩渺湖景尽收眼底。诗歌的颔联即是对洞庭湖壮阔图景的生动描绘。历来都将此联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并提,视为咏洞庭的千古名句。“坼”与“浮”两个动词是该联的句眼所在,其动感饱满,形象地绘出了洞庭湖波浪振荡的情状,使杜诗笔下的洞庭湖仿若具有神奇而强大的力量,能够分裂吴楚、浮载天地,有力地凸显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气势磅礴。诗人以登楼观湖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借助想象与夸张,艺术化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与雄奇,使诗歌颔联在营造出辽阔无比、气势雄浑的意境的同时又不失真实与自然。诗歌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怀,表现了诗

4、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的凄惨境遇,抒发了诗人飘零无依的孤苦之感。诗人登楼览眺广阔浩淼的洞庭湖,当视线不期然触及自己泊于湖边的一叶孤舟时,身世之感便不由自主涌上心头。思及自己此时的遭遇:流离西南,与亲朋好友们中断了音信,疾病缠身,年老体衰,乘舟漂泊,诗人不禁觉得自己好似就如同那一叶孤舟一般,漂浮于广袤天地间,无依无靠。从对洞庭湖阔大图景的描绘转至对诗人自身逼仄境况的叙写,诗境由阔入狭,形成强烈反差,洞庭的阔使诗人的孤孑与悲苦被反衬得更为鲜明。此联虽着笔于诗人的自身境况,却通过与颔联相承接,于个人身世之感中融入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之情。诗歌颔联在写景的同时,也借吴楚分裂、乾坤日夜浮动之景象

5、征了唐王朝分裂动荡的时局。杜甫心中常念国家与人民,因此当其登楼远眺时,便自然地将眼前所见之景与国家危况相联系,以景暗喻国家时势。面对唐王朝的内忧外患,诗人深切渴望一展报国壮志,为挽救国家危亡贡献力量,然而想起自身此时的境遇,却是深感无能为力,不由悲从中来。因此,诗人的身世之悲,并不仅是因为个人的失意与孤苦,而更因为自己徒有济时报国之志却无法真正救国于危难。诗人为自己难献报国之力而内心悲痛,故而当凭栏远眺,再度想到“戎马关山北”的国家危局时,便禁不住涕泗横流。心系家国与人民的杜甫,忧国家之忧,悲人民之难,始终将个人身世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联。尾联用“关山北”、“凭轩”表明抒发的是诗人登楼的所

6、感,再次点题,使诗歌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同时,尾联还刻画了一个身在洞庭、心在长安的诗人形象,直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其展现了诗人即使身处穷困,依旧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与颔联的壮阔意境达到和谐的统一,推动了全诗诗境的升华。正如元稹曾评价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杜诗集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而又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杜甫也因此被后世尊为“诗圣”。然而,“诗中圣哲”(郭沫若)不仅是对杜甫诗歌创作艺术的称扬,更是对其心忧天下的广博胸怀的赞誉。纵使一生悲苦多舛,杜甫依然坚守济苍生、安社稷之

7、志,始终以儒家情怀作为安身立命之道,以一颗仁者之心忧国忧民。杜甫的一生,是作为诗人的一生,更是作为仁者的一生。字词注释选自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二,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2358页。此诗为大历三年(768)岁暮作。这年春天,诗人乘舟由夔州出三峡,岁暮抵达岳阳。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戎马关山北:指战事起于北部边境地区。当时吐蕃正侵扰陇右、关中一带。戎马,战马,代指战争。关山,在今宁夏南部。凭轩:倚窗。涕泗:眼泪鼻涕。白话翻译以前就已听闻洞庭湖的盛名,今日终于如愿登

8、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像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天地仿佛日夜浮动于洞庭湖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着孤舟四处漂泊。北方边境地区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简要评论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五律名篇。诗歌记叙了诗人初登岳阳楼的所见与所感,享有“古今第一登楼诗”之美誉。其描绘了洞庭湖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的雄伟景象,流露了作者年老体衰、孤苦无依的凄楚之感,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满腔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虽运用赋法,平铺直叙,却使记事简洁精练、写景生动传神、抒情真挚深沉,意境辽阔,气势雄浑,跌宕有致,鲜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知识链接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

9、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原籍湖北襄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其的诗歌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出沉郁顿挫的诗学风格,被后世誉为“诗史”,而其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是魏晋经学大师杜预之后,也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由于家中“奉儒守官”(进表)和作诗传统的影响,对功业的追求和对诗名的向往构成了杜甫人生中基本的要素,可谓是其毕生之志。杜甫的一生可大致分为如下四个时期:读书漫游时期(712年-745年)。杜甫幼年即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七岁能诗,九岁善书,弱冠之年就与

10、文士唱和。曾外出漫游长达十年,足迹踏遍吴、越、齐、赵等地。其间,杜甫瞻仰了众多文化遗迹,领略了各色地域风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对其日后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漫游期间,杜甫还曾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遗憾落第。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为至交。这一时期的杜甫,年少气盛,志气豪壮,对未来满怀期待与热情,写就了望岳、画鹰、赠李白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杜甫于34岁时来到长安。彼时的唐朝尚处于盛世的假象之中,而实际上奸臣当道,朝政已然十分腐败。747年,杜甫参加制举,却因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闹剧再次落第。此后,为获得官职,杜甫敛颜折腰,四处投诗献赋,

11、但均无结果。40岁时,杜甫进献三大礼赋,获得玄宗赏识,奉命待制集贤院,终于拥有入仕的机会。不料奸臣李林甫又一次从中作梗,致使杜甫仍旧没能入朝为官。755年,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然而此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重新陷入困顿。闲居长安的十年间,杜甫的生活日渐穷困。仕途的失意以及生活的艰辛使他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诗歌创作也随之发生巨大、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杜甫创作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出诗歌,逐渐成为一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陷贼、为官时期(756年-759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奉先避难。后来听闻肃宗在灵

12、武即位,他便孤身一人赶赴灵武,投奔肃宗。但途中为叛军所获,被送至已经陷落的长安。之后,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至凤阳,见到了肃宗,并被授予左拾遗之职。然而为官仅一年之久,杜甫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地离开了长安。759年,杜甫辞官西去,经秦州、同谷,于岁暮到达成都。这一时期,杜甫亲眼目睹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怀着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其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诗歌达到现实主义的顶点。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杜甫入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建造了草堂,作为自己的居所。友人严武聘其入幕府任参谋,后又表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765

13、年,严武病逝,杜甫离开成都,次年暮春移居夔州。两年后,由夔州出峡,辗转江陵、公安,岁暮抵达岳州。59岁时避乱入衡州、耒阳,是年秋天到达潭州,并沿湘江而下,冬天卒于潭州至岳州的小舟中。杜甫晚年颠沛流离,以舟为家,虽饱经风霜,却仍不忘关心国家与人民。他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诗歌创作中,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代表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登高、登岳阳楼等等。学而习之课后回顾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1)吴楚东南坼( )(2)亲朋无一字( )(3)戎马关山北( )(4)凭轩涕泗流( )2.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填空)。(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两句描写

14、出洞庭湖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的宏大气势。(2)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凄凉悲苦的晚境。(4)登岳阳楼中描写诗人为国家战乱不休而忧心悲伤,涕泪交流的诗句是:“,”。3.探究提升“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二句让人联想到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意境,并分析杜诗中“浮”字的妙处。【参考答案】1.(1)分裂 (2)书信 (3)战马,代指战争 (4)眼泪鼻涕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昔

15、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沧海的浩渺与无垠。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也描写了洞庭湖容纳天地的恢弘气象,展现了其浩瀚无边的宏大气势。二者都营造出了一种辽阔雄浑的意境,给人以博大壮阔之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杜诗的“浮”字用得自然贴切,生动绘出了湖水波动之情状,使诗歌的意境更具动态感,更加开阔旷远。高考真题(2016山东卷)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参考答案】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2016天津卷)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参考答案】吴楚东南坼(2016新课标II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唐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释】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