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 总 论 1项目基本情况 1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可行性研究内容概要结论 2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项目建设背景 52.2* 文化现状及发展 7项目建设必要性 8项目成熟性分析 10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

2、测 13市场现状 13产品竞争力分析 15市场需求分析 17规模预测 18建设规模 21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21项目所在地概况 21建设条件 22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 项目定位 26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6项目定性 26项目定位 26目标客户定位 27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27规划设计原则 27总体构思与规划特色 28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28总平面布置

3、 32项目规划实施方案 34土建工程 39道路交通规划 41公用工程规划 43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 58环境保护 58消防安全 62节能 63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 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 65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 65劳动定员 66人员来源及培训 67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7项目管理 67项目招投标 6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70 HYPERLINK l

4、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估算依据及说明 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2流动资金估算 73总投资估算 73资金筹措 73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 74财务评价依据 74旅游综合收入 75总成本费用估算 75财务效益分析 76盈亏平衡分析 78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评价 79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79互适性分析 81社会评价结论 82 HYPERLINK l bookmark

5、2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 83结论 83建议 83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 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 * 平方米,年接待游*项目建设单位: * 公司项目建设位置: 拟选址在 * 市 * ,占地基本呈长 方形,净用地面积 1*400 平方米,折合土地 * 亩。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1.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市场调研报告及项目基础资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 - 2003)国务院常务会

6、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 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的意见(豫发 200514 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 干意见 (豫发 200810 号)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 2020年)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08 2020年)*文化旅游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53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 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版)的要求

7、进行编制,主要对拟建项目的投资必要性、市场预 测和建设规模的确定、规划建设方案、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和劳 动组织、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等。可行性研究内容概要结论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需要,是区域社会全面进步的 迫切需要,是解决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需要。从保护*原生态 * 文化、提高 * 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推动 措方式为:建设单位注自有资金*万元,申请上级政府扶持或乃至河南省 * 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 * 走向世界是非常必 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设规模项目占地 * 亩,主要建设原生态 * 文化保护区等九大功

8、能区,实现日接待游客 2000 人,留宿游客 100 人。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水、电、讯条件具备,交通便利,地上地下 无文物遗址,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规划建设方案 景区建设结合双龙戏珠、九区联动的设计构想,按照功能设 置要求,建设原生态 * 文化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村落引导区、 * 文化主题区、特色农业区、互动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名家公 馆区和接送停车区等九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 * 平方米。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主要废弃物有废水、噪声和固体废渣,经过处理后, 可以做到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产定员项目定员 160 人,其中:管理人员 24 人,技术人员 18 人, 演职人员 90人,

9、其他服务人员 28 人。项目总投资及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 *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筹万元由建设单银行贷款解决1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位自有资金解决,其余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分两期建设完毕, 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1.4.8结论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市发展大旅游、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 需求,有助于促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项目建设的投资 方案合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较好,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本项 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1.4.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建设规模万人次

10、*接待人数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总投资万元*4固定资产投资万元*4.1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2项目定员人1605项目占地面积亩*6年经营收入万元7年利税总额万元9948.088年利润总额万元8851.899投资利润率%11.5210投资利税率%15.6311全部投资回收期年10.2612财务内部收益率%9.59含建设期13财务净现值万元9053.7414借款偿还期年9.2615盈亏平衡点%47.2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009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

11、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 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 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 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 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同时提出,到 2015 年,旅游市场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国内旅 游人数达 33 亿人次,年均增长 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 9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8%;出境旅游人数达 83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 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 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12、,旅游业总 收入年均增长 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提高到 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 50 万 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 力明显增强,力争到 2020 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 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 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继续发展红色旅 游。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 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 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1次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3、 3000 美元,这是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 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 7 次以上, 因此我国旅游市场成长潜力巨大。特别是这几年,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建设 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出现新一 轮的发展,在未来 5 至 10 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发展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长期 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 业比重过低, 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 48.6%,不仅低于发达 国家 70%左右的水平, 低于 64%的世界平均水平, 还低于印度 5

14、0% 左右的水平。因此,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拉动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获得充裕的发展空间。2.2* 文化现状及发展* 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 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有着 中国 * 文化之 乡 誉称的 * 市* 地方,是广袤的豫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它 与* 并称为中国 * ,2007、2008 年分别被省政府、 国务院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 * 文化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集教学、创作、表演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目前全市共有 * 文化团校 36 个,从业人员近万人。迄今为止,全市 * 文化先后 80 余次出

15、访美国、 意大利、马来西亚等世界五大洲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获省级以上 和国际大奖 300 多项。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先后吸引外 资 10 亿多元,创作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文化产业 的蓬勃发展也使 * “* 文化之乡”这块牌子享誉海内外。2.3 项目建设必要性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都把加快文 化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列入议事日程,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 省、文化强省,文化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领域。面对机遇和挑 战,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竞 争中抢占制高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 变文化资源优

16、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壮大我省的文化实力和 竞争力。* 市市委市政府提出: * 要以 * 文化为突破口,以河南省 文化发展改革试验区为契机, 把 *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 支柱产业,将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带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明年旅游年到来之前,该市将会作出下 一步的战略部署,让该市的旅游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过 * 文 化文化、旅游,不断宣传扩大 * 的影响力,提高 * 的知名度, 增加招商引资。是区域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 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积累有限,仅仅依靠 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的,必须引入 新的发展理念和寻求外

17、部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才能获得快 速发展。 * 虽然与 * 并称为中国 * 文化“南北两故里”、“中 国 * 文化之乡”,有着独特的 * 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有了资源, 不等于有了经济优势, 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而且适度的开发, 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 在有了 * 文化这项优势后,与文 化、旅游相结合,就有了旅游资源优势,从外部培育起其区域经 济发展的主体旅游经济,增强自身发展与造血功能,实现区 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区域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转换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圈的迫 切需要。是解决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

18、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 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我 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 就是旅游需求远远大于旅游供给, 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大众旅游需要大众化产品,当前大众消 费的热点,正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消费方式 灵活多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景区为主,远远 满足不了大众休闲的需要,黄金周期间的拥堵,就凸显了这一结 构性短缺,需要在产品体系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解决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必须坚持把开发大众旅游产品摆在 优先位置,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扩大供给总量、增加产品种类、 丰富产品层次。因此,都市文化体验产品、都市休闲产品、

19、康体 健身娱乐产品、乡村旅游产品都将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新热点, 文化旅游消费的新亮点。2.4 项目成熟性分析2.4.1* 在 * 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之乡,是 * 文化兴旺发达的源头,不仅对*文化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甚至对全国的 * 文化发展也产生了不 小的影响。 * 全村 80%的人都演练过 * 文化,国内外许多著名 * 文化团都有来自 * 的 * 文化演员,在国内外杂剧团担任团 长的就有 37 人, 2001 年被中国 * 文化协会命名为“中国 * 文化 之乡”,与 * 共享中国“* 文化之乡”的美誉。* 村原名为吕楼,明朝中期后,吕姓日少,又因其位于开 州东北故名。 * 人习武 *

20、文化早有传统,清代道光末年,乔姓 艺人搭班 * 马戏班献艺,其子乔治清与吴桥女艺人张银芝结为 夫妻并兴办 * 文化班,从此将 * 与吴桥两个 * 文化之乡的技 艺结合在一起,演出盛况空前。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源于* 的大型马戏团已有 7 个,活跃于中原大地。 1950 年底,福庆 马戏班回到 * 改编为 * 县马戏团,属河南省首家成立的国营性 质的杂剧团。文革后重组, 1986 年晋升为市团, 1993年晋升为省 团。 * 市* 文化团十分注重节目创新,先后在国际、国内重大 * 文化比赛中获得奖牌 135 枚,其中金奖 26 枚、银奖 25 枚、铜 奖 20 枚,单项奖、其他奖

21、64 枚, 1995 年 9 月, * 市 * 文化团 中原雄狮 还获得了第四界全国 * 文化比赛银狮奖, 被誉为“天 下第一狮”。 十多年来 * 文化团走遍大江南北,并频频出访五 洲四海,在国内外赛场崭露头角,成为中原地区最活跃、最具实 力的 * 文化集团。* 地区 * 文化团由于有 * 的丰厚资源,才能人才辈出, 硕果累累,才能使 * 文化之花香开五洲四海,受到海内外观 众广泛的赞誉,在河南众多的兄弟 * 文化团体中赢得了河南省 * 文化团的称号。 * 文化界的种种成就都与“ * 文化之乡” * 的深厚积累密不可分。 2001 年,中国 * 文化家协会授予 * “* 文化之乡”的荣誉称号,

22、 * 当之无愧是 * 文化之 “根,”是 * 文化之“源。”2.4.2* 文化文化资源的价值* 文化融历史的厚重感、艺术性、娱乐性、益智性、竞技性 等多种特点于一身,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融合性, 具有极高的旅游产品开发价值和文化资源保护价值。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文化技巧是直观可感受的艺术, * 作为一种品 牌,已经叫响省内外,在海内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已由街头杂 耍成长为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每年慕名来这里学艺的联络不绝,为对该 * 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开发,目前已修建 了:1、完善了基础设施,修建了从濮台公路到* 村的道路* 大道建设,道路全长 1046 米。2、建设了 *

23、学校表演大厅并对校内进行了绿化。3、对 * 文化名人乔、刘、李三家班的旧居给予了修缮和保 护。4、* 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并得到了有效 地保护。5、* 文化农家乐仿清建筑和 * 文化小院正在分批建设,政 府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6、省文化、宣传部门对该项目的保护和开发也非常重视,拟 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以 * 文化七天乐的形式给予充分报道。 这样可 以大大提高 * 在河南省乃至国内的影响,促进 * 文 化的保护和开发。目前,项目进行全面实施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立足 * ,吸 引省内外距离在 200 公里左右或车程在 4 小时的客源市场,主要 包括:郑州、洛阳、新乡、开封、商丘、安阳、河北石

24、家庄、邯 郸、山东济南、聊城、菏泽等地,并进行有重点的突出宣传,打 造品牌,树立形象,并适时举办 * 文化技艺大擂台邀请中国 各个 * 文化流派、各个 * 文化表演艺术团体来到 * 献艺,切 磋技艺,比试功力; * 文化家庭模仿秀大赛通过层层选拔, 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一家三口到“ * 文化农家乐”小院,学手艺, 比技艺,举办家庭模仿秀对抗赛,达到推动 * 文化文化保护开发 的目的。从保护 * 原生态 * 文化、提高 * 在全省乃至全国的 知名度、推动 * 乃至河南省 * 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 * 走向世界是非常必要的,且条件已经具备。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3.1 市场现状3.1.1 国内旅

25、游市场快速发展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 2009 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 显示,2009 年三大市场呈现“两升一降”的格局,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 进一步加强。国内游增长动力强劲。 2009 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 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旅游接待约为 19 亿人次,同比增长 11%; 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 1 万亿元,增幅超过 15%。京津冀、长江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市场是国内主要客源产出地,出游率高,人 均消费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报告预测 2010 年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全面恢复发展的新阶段接 待总人次有望达到 23.5 亿人次,同比增长 19%,旅游总收入达到 1.48 万亿,同比增长 17% 。3.

26、1.2 河南省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 近几年,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客源规模稳 步增长。2009年,虽然经历了H1N1流感和全球金融危机,但 全年仍接待游客 2.3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 1985 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 17%和 25%,其中入境游客 126 万人次,增长 21%,增长速度 在全国名列第二。二是形象品牌日益鲜明。去年,我省确立了“文 化河南壮美中原”的宣传口号,河南旅游整体形象将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我们开发出的古都游、功夫游、寻根拜祖游、王朝街道 等旅游线路产品,在欧洲、日韩及我国港澳台市场的影响力日益 扩大,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同时,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的山 水、休

27、闲、体验、温泉、滑雪等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逐渐产生 影响。三是河南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近年来,我省加大促销力 度,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在主要客源地做推介, 参加各种展览,邀请旅行商踩线,与媒体开展合作等,利用各种 平台,宣传河南,推介旅游,使河南旅游在境内外的知名度大幅 提升。但我省旅游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体势头良好,但发 展尚不均衡。如入境游人数偏低、组团出游数量大于地接数量、 各地发展不平衡等。二是游客数量可观,但结构不合理。如高端 游客少、消费水平低、停留时间短等问题。三是旅游资源丰富, 但产品体系亟待完善。3.1.3* 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市通过加大媒体宣传、旅游交

28、易会宣传提高了 * 在外界 的知名度;通过组织策划“绿动 * ”旅游宣传月活动,举办“印象 * 、”“华彩* ”旅游推介活动,使得 * 文化游、石油工业游、 * 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 6+1 旅游 合作,与邯郸、邢台、聊城、长治、安阳和北京海淀区联合举办 旅游合作大会, 彰显了 * 旅游的知名度。 2009 年全年实现接待游 客 285.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78 亿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3.2 产品竞争力分析从目前看, * 具有一定的开发优势,主要表现在:原 有的知名度优势、 * 文化艺术水平高的优势、 * 文化人才培养 基地的优势、 * 文化品牌名扬海外

29、的优势、政府高度重视及经济 基础较为发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 * 原生 态文化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及“ * 文化之乡”的知名度未得到充 分宣扬、 * 文化艺术物质性景观遗存太少且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等。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即摆脱 进行开发和保护,高起点、 * 的知名度,全面将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对 * 常规,以创造性的思维来对 * 大手笔、规模化、产业化,尽快打出* 进行很好的保护开发并推向市场;整合开发战略即深入挖掘 * 村的民俗 * 文化文化资源,实施立体保护和开发,在* 建立中国第一个“原生态 * 文化文化保护区”并将 * 文化文 化与 * 当地的观光农业等有机结合, 形成 * 文化

30、民俗与农业观光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将 * 的“原生* 文化”和“源头* 文 化”与* 文化演出团体的现代 * 文化有机结合,形成 * 文化的“土洋结合”不同层次、不同重点的立体梯度发展格局; 深度拓展战略即丰富 * 文化产品内涵,拓展 * 文化产品外延, 走一条 * 文化产、学、研、游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一条以 * 文 化为主体的综合性 * 文化产业链,形成成熟的 * 文化文化旅游 产业链条;实施名城名牌战略,即利用* 的知名度并结合“* 龙乡”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把 * 打造成名副其实的“ * 文化之乡”, 使* 成为中国乃至海外知名的 * 文化文化品 牌,并将 * 打造成中国第一个“ *

31、文化文化名城”。通过上述战略的实施,使得 * 区别于其他,有其独特 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民俗 *文化,即土得掉渣,保持 *文 化文化原汁原味, 突出 * 文化文化的乡土气息, 以“俗”当家以,“土” 取胜;生活*文化,即区别于“舞台*文化”是生活化的演员 和生活化的节目,将 * 文化融于生活,让人们在欢乐的时候享受 *文化;体验*文化,即拉近游客和*文化之间的距离,让 游客从远距离的走马观花到近距离的品赏和把玩,让游客深入其 中,沉浸其中, 近距离体验与感知神奇的 * 文化文化; 快乐 * 文化,即让游客参与其中,给游客以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 * 既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也具有了叫得响的 品牌

32、,其特色难以复制和模仿,具有极强的竞争能力。3.3 市场需求分析* 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 是人类创造并一直传承 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艺术根植于民间,成长于民间, 发达于民间,它既深深依赖于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在发 展中成为了老百姓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 * 文化带有浓 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色彩, * 文化表演中大量运用 了生活用具和劳动用具,富于生活气息,让观者有熟悉感和认同 感; * 文化是人类在辛苦的劳作中创作出来的陶冶情操、愉悦身 心、趣味欢快、乐观向上的艺术形式; * 文化艺术是一种美、力 量和技巧的结合,是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结合,她

33、给人 以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美的享受; * 文化艺术的神秘性,对观 者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力和魅力; * 文化是一种智慧的艺术,给人 以启迪益智;许多 * 文化项目具有对抗性的特点,因此增加了可 观赏性; * 文化与体育项目一样,具有强身健体、有益身心的作 用; * 文化不需要语言的交流,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层次 的人都可以看得懂,并从 * 文化中体会不同的东西,所以 * 文 化是无国界的。因此, * 文化有悠久性、 民间性、 生活性、 趣味性、 艺术性、 神秘性、益智性、竞技性、健身性和国际性。而这些正是当代人 们追求精神体验的重要源泉。*文化源于 *,在最近百余年间,*有了很大发展,清代鼎

34、盛时期曾奉清政府之命到日本、朝鲜、俄国、印 度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 光绪年间, 慈禧太后亲授“乔家班”万寿灯 笼、瓷壶,以表彰其技之优。从清代到民国年间,刘家班、李家 班相继兴起, * 盛极一时,甚至还招来印度人前来学习驯 兽技艺。现在, * 的人大部分都演练过 * 文化,国内外许多著 名* 文化团都有来自 * 的* 文化演员, 与* 共享 * 文化之 乡的美誉。作为 * 文化文化源头的 * 原生态 * 文化,其神秘性对外 界具有很深的吸引力, 谈起中国 * 文化, 常有“北有吴桥镇,南有 * ”的美誉,因此,* 对于 * 、河南、中国而言,是不可 多得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3

35、.4 规模预测旅游规模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社会因素。主要由政治因素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政治 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旅游的人数就越多。2、经济收入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对旅游规模的影响较大。只 有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收入到达一定水平时,才有了出门旅游的 基础。3、旅游动机的影响。人们有对体育疗养、文化娱乐、宗教民 俗、风景名胜、野营探险等的旅游需求,从而通过上述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4、旅游时间。也是旅游行为的三要素之一,没有时间再高的 收入也无法产生旅游行为。 教师和学生有寒暑假、 职工有 5.1、10.1 长假,国家在正在实施带薪休假,加上双休日,人们在具备合理 的

36、收入水平以后,也具备了出游的时间。5、旅游费用。旅游所需费用越低,参与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反之亦然。6、旅游地吸引力对旅游的影响。旅游地吸引力是产生旅游动 机的重要因素,它除了有优美的环境条件外,还因具备当地的文 化资源、地方特色、知名度、社会环境及当地人对游客的态度。7、经济距离对旅游的影响。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 离谓之经济距离,他以发达的城市为圆心,以有效购买力指数等 因素为半径的范围所构成的旅游地,在此范围内居住的人数越多 旅游的人数量就越多。这些城市就是该旅游地的客源地。影响旅游规模的因素还有旅游设施的优劣、服务质量等,所 有因素对旅游地产生综合影响。旅游人口经济问题调查“可能

37、吸引的区域范围”是根据已确定的主要旅游产品 (主要吸 引物)旅游品位(可览度等级)环境容量及旅游产品可能对游客 产生的魅力,经与周围其它旅游区对接后,初步评估判定在吸引 游客方面未来要辐射的区域范围。 * 市社会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2009 年,* 市国内生产总值 完成 670 亿元,财政收入完成 25.3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 196.9 亿元,全市人口达到 365 万人。人民生活提高。 2009 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 入达到 13*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410.5 元,城乡居民生 活进一步改善。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显著增加人们的旅游消费需 求。经济体制改革

38、目标完成情况。 2004 年,全市经济体制大体 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农村中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核心的双重经营体制日趋完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 核心的企业 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不断完 备,经济运行机制、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都基本纳入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轨道。旅游市场范围就区域市场而言, * 市旅游市场的一级市场范围为 * 地区; 二级市场范围为:以 * 为圆心、半径 200 公里以内圆形区域;三 级市场范围为 200 公里以外的中远程区域。该项目设定其辐射的 区域经济市场为二级市场。以 * 为中心,直线 200 公里以内的主 要城市有:邯郸、安阳、新乡、开

39、封、聊城、焦作、商丘、泰安、 洛阳、济南、长治、石家庄等城市。本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为 3796.45 亿元,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为 9130 元年。本市区域内 城镇人口总数为 2522.76 万人,亦即有效的旅游市场客源为 2522.76 万人。城市流动人口是形成旅游市场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判断区域经济活跃的程度的重要依据,流动人口越多,转化为旅 游客人的机会就越高。 * 周边城市流动人口总量为 91512 万人次 年,发生在 * 的流动人口的总量为 2648 万人次年。上述情 况显示,本区域的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以上情况预测本项目年接待游客为 * 万次。3.5 建设规模根据市场预测、调研资料及项目

40、单位的筹资能力,确定项目 建设规模为:项目占地 263 亩,景区建设结合双龙戏珠、九区联 动的设计构想,按照功能设置要求,建设原生态 * 文化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村落引导区、 * 文化主题区、特色农业区、互动体 验区、休闲娱乐区、名家公馆区和接送停车区等九大功能区,实 现日接待游客 2000 人,留宿游客 100 人。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 项目所在地概况* 村位于 * 市华龙区东北,距市中心十公里,隶属于 * 市华龙区岳村乡,村域总面积 1.5 平方公里,村庄占地约 330 亩, 潴龙河穿过村域全境,项目所在地为黄河故道区,地势平坦向南 微倾,地面海拔高程在 4952 米之间,现为荒地

41、和旱地;该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上地下无文物遗址,周围没有污染源, 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4.2 建设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 市华龙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 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长 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项目建设的需要。风向:常年主导风向南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风速:年平均风速2.36m/s瞬时最大风速24m/s气温:年平均气温13.4 C极端最高气温40.1 C极端最低气温20.7C最热血平均气温27C低于零度冷期100 天左右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9.8%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89%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41%降水量:

42、年平均降水量607.9mm年最大降水量1062.2mm年最小降水量596.8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663.3mm年最大蒸发量1924mm年最小蒸发量1521.8mm富水层:埋深一般在 20 60m 之间日照:八、年平均日照2497.8 小时日照率56%积雪:年最大积雪厚度20cm冻土:年最大冻土厚度41cm2、地质及水文条件 根据河南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普查资料, * 市地下水可分 为:浅层水、中层水、深层水三类。浅层地下水无良好隔水层, 水文15- 17C,水位埋深 5-9米。中层地下水隔水性好,水文 20C,属微咸水或半咸水,深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此层水矿化度 差别比较大,上部属半咸水,下

43、部属淡水。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 无腐蚀性。根据 * 市用地评定图 , * 市华龙区范围属黄河下游第四 纪冲积平原,地表以下 15 米范围内均为新迁冲击的松散沉积物, 主要岩性为为亚粘土、亚砂土和壤土。项目区地势平坦,地貌单,土层结构简单社会经济条件华龙区是 * 市的唯一辖区, 总面积 119 平方公里,辖两个乡、 7 个街道办事处、 67 个行政村、 35 个社区、 9 个文化站、 102 个文 化大院,总人口 47.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6 万人;处于 * 市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区和中原油田结合部。区域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汤(阴)台 (前)铁

44、路东连京九西接京广铁路;三纵(京珠、阿深、德商) 三横(长济、濮鹤、安济) 6 条高速公路围成田字型,构成四通八 达的交通网络,华龙区处于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位置上,为文化 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再者,按照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发展布局,华龙区位于我国东 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位,有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且 * 市位于冀、 鲁、豫三省交界处,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拥有“国家园林城” 、 “国家卫生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等 “六城二奖”称号的城市,其名城带动效应必将促进 * 市与外界的 沟通和交流,为文化旅游建设创造了社会条件。第三、 * 经济区市场广阔。 * 地处豫鲁冀

45、三省交界处中心 位置,以 * 为中心的 100 公里半径区域范围内,有 1000 多万人 口,市场前景广阔。交通条件项目区处于 * 市华龙区岳村乡,距市中心 10 公里,通过已 通过濮台公路、 106 国道可实现与外部的快速沟通, 公路交通方便 快捷。建成的 * 大道与濮台公路相连,可直达* 市城区及周边地市公共设施条件1、通讯* 市通信事业发达,已开通过油田、地方双回路程控电话,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覆盖全境,可以满足 项目建设设施直拨电话、微机网络的需要。2、供电 项目所在地有从 * 市华龙区岳村乡引接的 10KV 供电线路, 就近引接,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3、水

46、源 项目所在地水源充足,水层埋深在 20-60 米之间,贮藏量大, 水质条件良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计划在项目区内新打深水 机井 3 眼,可以保证项目的用水需求。4、排水 在项目区内设置排水沟道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后排 入项目区内下水管道内,然后排到潴龙河内。雨水采取地面散流 的形式排至潴龙河内,可以满足项目区内排水的要求。第五章 项目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站在 * 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重新认识和评价 * 村的 * 文化文化,保护、开发质朴的 * 之乡人文和历史文化资 源,通过具体的项目策划和规划安排,使 * 文化文化这一无形资 源有形化, 转化为旅游产品, 并形成以 * 文化为龙

47、头的产业集群, 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5.2 项目定性综合 * 市突出的区位优势和 * 文化文化底蕴,将 * 文化 文化这一无形资源有形化, 使 * 之乡的原生态 * 文化文化 得到有效保护,并转化为旅游产品,成为 * 大旅游的重要一环。按照把 * 市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的战略定位,主动把本项目 培育成旅游文化产业的 “成长极 ”。5.3 项目定位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规模较大、 功能齐全、 配套完善的 以 * 文化体验及休闲娱乐为特色的郊野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包括 * 文化表演、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 文化培训、乡土美食、 特色农业展示、农作物试验种植、青少年科普、 * 文化创作等。5.4 目标

48、客户定位鉴于项目的 * 的知名度和项目辐射半径, 目标客户 主要面向 * 市本地;并辐射以 * 为圆心、半径 200 公里以内圆 形区域,包括邯郸、安阳、新乡、开封、聊城、焦作、商丘、泰 安、洛阳、济南、长治、石家庄等城市;同时吸引对 * 文化文化 有体验需求、认知需求等人士。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6.1 规划设计原则1、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在追求 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 从而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2、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势,以* 文化文化保开发护、生态科学及休闲为特色主体,组景必须与景点布局 统一构图,以达到景点与总体

49、环境相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相协调。3、布局上总体布局要突出主题景区,作到静态空间布局与动 态序列紧密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园区内的植被要兼顾景观、休憩、科研、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统一安排总体构思与规划特色原生质朴、双龙戏珠、九区联动 规划保留潴龙河、农作物植被等原生态设计要素,挖掘 * 本 土 * 文化的原生质朴性,体现中华龙乡的文化特色,创新和引进 现代 * 文化表演技术,体现 * 文化的时代性和观赏性,形成双 龙戏珠、九区联动的总体格局。双龙:1.动龙:形成联系各景区车行系统, 有效疏导景区交通; 2.静龙, 形成完整通达且富有特色的

50、步行系统环绕特色农业区,贯穿主要景区,形成富于变化的景观感受空间。戏珠:双龙交汇处为景区地标建筑 * 文化博物馆,形似 金光闪烁的龙珠,与金黄色的农作物收获区融为一体,寓意丰收。九区:根据景区发展要求,形成九大功能分区,功能互补, 相互依托。以代表 * 特色的 * 文化文化、龙乡文化、特色农业为环境 设计核心,结合不同景点设置不同景观主题,贯穿于整个景区环 境设计中。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总体结构景区结合双龙戏珠、九区联动的设计构思,根据功能设置要求,分为原生 * 文化区、生态保护区、村落引导区、 * 文化主 题区、特色农业区、互动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名家公馆区和接 送停车区九大分区。在功能区空间

51、安排的基础上,以“一心、两带” 为骨架布置各功能区。一心,指以 * 文化文化、 龙乡文化、 特色农业为主题, 以* 文化博物馆、特色农业展示区为景观核心,形成中央向四周扩散 的整体景观形象。两带,指形成动静龙两条龙形景观带将各大分区有机相联。功能布局项目位于 * 文化文化积淀厚重的 * 南测, 潴龙河两岸, 临吉祥路靠近场地的北侧布置景区主大门并设置主题雕塑广场, 后侧布置九龙柱及表演广场;广场北部布置原生 * 文化区、田间 体验区、特色农业展示区;广场南侧布置 * 文化主题区;项目区 东北部、潴龙河北岸布置互动体验区;潴龙河两岸为生态保护区; 潴龙河南岸布置名人公馆区和休闲娱乐区;接送停车区

52、位于项目 区的西南角、潴龙河南岸。重点打造农家风情、麦浪兆丰、杏林 春雨、文化之珠、一马当先、潴龙幽谷、休闲驿站、名人家园八 大景点,涉及吃、喝、玩、游、学、竞等多方面的体验。原生 * 文化区 重点打造农家风情景点。 保留和修缮现有农家小院,形成具有当地质朴的明清风情建 筑风格,建设 * 文化世家练功及表演拿手绝活的 * 文化小院, 以体现 * 文化之乡特色。田间体验区 重点打造麦浪兆丰景点。种植麦子等农作物实验田,形成景 区与村庄的过渡空间。特色农业展示区重点打造杏林春雨景点。目前 * 的红杏、苹果等果林种植特 色相对突出,而杏花观赏效果好,花果兼有,抗寒抗旱,耐瘠薄, 适应性强,也有意境,

5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与 乡村氛围的关联度高,并与餐饮文化关联,与 * 、 * 文化馆、 民俗街、乡膳馆氛围融洽,因此从在景区中央特色农业区设置大 片杏花林,兼植苹果、桃树、梨树等果树,并混种麦田,形成高低搭配、疏密有致的优美景观,展示 * 特色农业,规划面 积 4.5 公顷 (68 亩 )。结合杏花林特色农业展示区设置丰收广场观演 台,形成室外 * 文化表演的核心,沿特色农业展示区形成环绕周 边的龙形景观步道,中央设置游龙桥,步移景异,杏林疏影入画 来。从周边观赏,还是从中间穿行,都具有优美的景观效果;春 花夏果,也利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树下可发展林下经济,促进 增产增收。

54、 游龙桥端头利用高差形成“天桥”,打造天桥把式表演场, 形成身怀绝技的天桥把式即兴表演拿手绝活的优良场所。* 文化主题区重点打造文化之珠景点。 结合龙珠地标建筑 * 文化博物馆,展示 * 市在 * 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塑造 * 文化之乡的精 神风貌。互动体验区 重点打造一马当先景点。互动体验区靠近东北出入口,利于 与周边村庄共享。区内设带看台的跑马场、马厩和兽医站等设施。 西侧面向特色农业展示区设置互动体验广场,可方便进行表演和 文娱活动,并设置培训中心、乡宴楼,可进行跑马培训、乡土菜 制作等互动体验。生态保护区 重点打造潴龙幽谷景点。保留潴龙河,进行堤岸的生态化处 理与加固。休闲娱乐区 重点

55、打造休闲驿站景点。区内设置周末窑式土浴的泡泉、健 身房等设施,方便人们休闲健身。名家公馆区重点打造名人家园景点。区内设置 * 文化名家公馆,使景区 赋予度假功能,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接送停车区 区内以动力驿站为主题,设置私家车停车场、公交车停车场、 旅游电坪车停车场,是游客车辆保养的驿站,也是车行旅游的起 迄点。6.4 总平面布置6.4.1 总平面布置原则项目遵循市场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 项目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市场预测和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 出 * 文化文化。强调区域内山、水、人、物的和谐相处原则,综合开发。 充分利用 * 厚重的 * 文化文化沉淀,突出 * 文化体验,

56、并 结合河流、广场、造山、湖塘等自然资源,打造和谐的区域旅游 环境。3. 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防火、安全、卫生和环保等 的规定和规范。总平面布置本工程占地近似长方形,其中:南北长分别为465、550 米,东西宽分别为 520、558 米,净用地面积 1*400 平方米(折合土地*亩)。在总图布置上,由于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在满足 * 文化文化保护、科普教育、民间交流的同时,在规划设计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布局合理的指导思想,同时在选址、分区、道路、间距、绿化等设置方面充分考虑,确保各分区设施的充分运用和充分实具体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 项目位于 * 文化文化积淀厚重的*南测,潴龙河两岸临吉祥路

57、靠近场地的北侧布置景区主大门并设置主题雕塑广场, 后侧布置九龙柱及表演广场;广场北部布置原生态 * 文化区、田 间体验区、特色农业展示区;广场南侧布置 * 文化主题区,建设 * 文化博物馆和百戏楼、天桥把式表演场及丰收广场表演台;项 目区东北部、潴龙河北岸布置互动体验区,设有马戏场、 * 文化 短期培训中心和互动表演场;潴龙河两岸为生态保护区;潴龙河 南岸布置名人公馆区和休闲娱乐区;接送停车区位于项目区的西 南角、潴龙河南岸。项目区内交通道路分为主道路、支路和人行步道。主道路宽10 米;各个园区之间的连接路为支路,支路宽 7 米;各园区内的 道路为人行步道,道路宽 3 米。干道与支路、人行步道

58、相连,以 便利各个园区的沟通及与外部的连接。绿化是项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 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为此,在项目区内利用各物种的习性和 相互供养关系,在不同的区域种植特色庄稼和不同树种,草坪、 花木相结合,乔灌相结合,使项目区的绿地率达到 50% 以上。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见下表: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占地面积m21*40O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274903水域占地面积m236004道路广场占地面积m2484245建筑系数%15.676土地利用系数%48.417绿化及植被面积m2900008绿化系数%51.316.5项目规划实施方案6.5.1主出入

59、口项目主出入口位于项目区西北部,紧邻吉祥路,主要布置的 设施有:主题雕塑广场:面积550平方米,突出表现城市所没有的自 然和人工植被的再创造,并融入 *文化元素; 九龙柱:总高22米,由基座、柱座、柱身、*文化形态四 部分组成。柱身上九龙云纹采用浮雕透雕技法雕刻,九条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柱的顶端为形态格式的 *文化形态,与柱身巧 妙衔接,整体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象征着 *市人民团结进取, 寓意着九州太平。游客服务中心: 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场所, 一层仿古型 建筑,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原生态 * 文化区、田间体验区、特色农业展示区 位于项目区的北部,家园路两侧,让游客身心得到舒心的释

60、 放,深切感受农庄优美环境,体验农耕,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主 要建设:农家小院,掩映在金黄的麦田中,即可即兴进行* 文化表演,又可休憩饮茶,欣赏丰收的农田,占地面积1800 平方米,砖混一层,建筑面积 1800 平方米。民俗街,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街, 展销麦秆画、 草编织 品、纺织品、陶瓷制品、特色农产品等旅游纪念品,以向游人展 现 * 的地域特色,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砖混一层,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6.5.3* 文化主题区* 文化主题区是项目区的核心,主要建设1.* 文化博物馆:构思来源于出土的陶罐,建筑功能空间巧 妙结合圆形百戏露天表演场为核心,环绕呈现三条金龙,大胆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