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1】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二、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

2、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学习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四、教具准备: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六、课时分配:二课时。七、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二、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合作学习课文二、三、四段。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1、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合作学习,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2、

3、突破的方法和途径:(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学习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二、品味课题。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发情趣。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学生答

4、)板书:画三、品读“勤奋画鱼”。出示学习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习;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习: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师

5、: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生:(鳞、鱼眼)4 出示图片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生:自由读生:评价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生:指名读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生:“游”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师:这使我想到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

6、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第一篇: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2、过程与方法课前阅读相互联系的水体,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

7、的认识。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2.案例分析法

8、(黄河断流问题)四、教学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自学】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从状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3、水圈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板书)【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观察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师: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生:雨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二、水

9、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水循环的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2、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3、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4、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其他学生改正错误的地方。教师总结: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名称。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

10、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1、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三、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状态固态、液

11、态、气态2、存在空间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形式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示意图略)2、水循环的意义第二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 2)通过分析水循环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

12、价值观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兴趣。 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目前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难以理解各种水体之

13、间的补给关系。【教学策略】教法分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地图法学会观察课本中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利用该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2)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3.2,让学生理解补给类型,利用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3分钟)3) 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河水与湖泊水、地

14、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3分钟)4) 我运用地理板画帮助学生理解方法,学生跟随我共同绘制海陆间循环图,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能结合绘制的示意图来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及说出主要的环节。(6分钟) 3 【合作探究】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两个方面,我设计了黄河断流案例合作探究。1、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合作、讨论出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8分钟)2、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到相关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结合资料中的具体的实例概括出水循环的意义(4分钟)黄河断流案例设置问题预览(生生、师生共探)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

15、环的哪些环节?点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点拨:地上河;中上游流经地区气候相对干旱,加之植被破坏,荒漠化严重,易于下渗。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点拨:中上游人类用水过度;中下游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利用不合理。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点拨:改善中上游生态环境;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国家采取措施,统一调配。 设计合作探究的原因是,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4 【总结与巩固】1

16、、让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2、学生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说长白山天池的成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习题,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 34 -第三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

17、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知识结构内容点析1.对水圈的概念和特点的阐释。本节教材先由水圈的概念讲起,按“相互联系的水体” 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方面来论述地球水圈的构成和运动特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相互联系的水体”是从水圈的构成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角度来说明水圈的两个特征,即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并通过水的三态变化,使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由于水的三态变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又因各种水体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水圈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这两部分内容都强调了水的动态性,从一

18、个侧面反映了自然要素总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观点。2.水的分布特点。图3.1与课文从两方面来说明水的分布。从水的三态形式看,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异,数量最多的是液态水,分布最广而数量最少的是气态水,固态水数量少,且分布受一定条件限制。从赋存的空间上看,水存在于海洋、江河湖泊、土壤、地下、冰川、大气以及生物体中,构成了各种水体。其中海洋水是数量最多、占地表面积最大的水体。陆地水的水量虽然仅占水圈总量的3.5%,但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淡水来源,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之一。图3.1反映了构成水圈的各种形态的水体,以及水在地理环境中分布的不均衡性特点。3.“读图思考”中的设问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

19、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通过读图观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当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补给关系时,假若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则存在两种情况,即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水补给湖泊水;反之,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水。4.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材主要从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过程与环节,以及水循环的意义几方面介绍了水圈的运动特点。教材所给的水循环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其含义主要指地球上自然界的水是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一概念

20、突出了水圈水体运动的最主要的特征,并从水的运动角度反映了水圈连续性的特点,即正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水循环运动,才使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可以进行相互转化,使水圈成为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圈层。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即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小循环(内陆循环)。这三种类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大循环包括的环节多,涉及范围大,下垫面条件复杂(包括海洋和陆地),另外两个循环包括的环节少,涉及范围较小,下垫面为性质单一的海洋或陆地。这里虽然把海上水循环叫做海上小循环,但是应当让学生了解,海上小循环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大约为海陆间循环的九倍。这三种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通过水汽输

21、送将它们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5.“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内容组织。这段教材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二,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第三,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一方面通过水循环,海洋向陆地不断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另一方面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营养盐类。第四,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总而言之,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之一,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建议【引

22、入新课】1.借用本章引言部分的内容,从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引入“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来导入新课。 2.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先让学生列举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然后教师说明“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其原因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运用有关图象和视频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内容中去。 【学习新课】1.对“相互联系的水体”,有如下教学建议。(1)水圈概念和水的分布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首

23、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可以列举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教师由此引出水体概念。第二,教师设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请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由此可概括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运动。第三,教师进一步设问“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水圈的连续性和不规则

24、性的特点。(2)图3.2“读图思考”的教学,思考题1教师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入手,通过读图观察,让学生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后,可结合实例,如地处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地处高纬度地区的鄂毕河等,让学生判断这些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并总结出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此外,从读图中还可以观察出,一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可以有多种,在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区时,补给水源也会不同。这一点可以以长江为例,让学生说出在长江不同河段补给类型有哪些变化。思考题2,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并要求学生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两种情况下河流与湖泊

25、之间的补给关系。学生能运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是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如下教学建议。(1)水循环概念与类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或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在讲清水循环概念之后,再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讲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三类水循环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包括的环节多少、涉及的范围大小、下垫面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等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则表现为三种循环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相互独立的运动过程,而是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整个水圈的水的循环运动。(2)关于“活动”栏目的教学,活动1对于学生来说难

26、度不大,可以将其纳入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活动2建议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上述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措施,并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也可以另行选择活动内容,特别是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例如当地地表植被若遭受严重破坏,可能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和过程的变化,进而可能引发哪些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3)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建

27、议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如陆地平均每年可以得到多少来自海洋的水汽;水循环对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水圈与大气圈之间的热量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水循环运动对地表面貌的塑造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图片;陆地河流及其搬运作用对海水盐分的影响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1(1)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

28、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

29、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第四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并指出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作铺垫。2.教材第二部分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然后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30、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三、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读图分析,讲练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形式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31、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活动探究一结合课本图3.1、图3.2分析自然界中水体的相互关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观察水循环视频 活动探究二全班同学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活动探究】展示黄河下游断流的图片,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李白位于黄河边叹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而到了年代则是:黄河之水

32、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小组讨论活动题并回答,教师总结人为自然原因、措施并提倡节约用水。“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扎进那清澈的小溪,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幻化成天空中绚丽的彩虹,为人们带去一抹光彩。”;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滴水,我不知道我从哪儿来,但哪里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蒸发到云朵姐姐的身上,奔向那里去。”;有的学生写到“从蒸腾为气,到化作成雨;从坠落满地,到奔流入海;一个循环,便是一次生命的轮回。”【活动与探究】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五、板书设计第五篇:自然界的水循环

33、教学设计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学习使学生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已为本节的学习打下

34、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最基本的地理素养都没有,地理读图能力、理论归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较弱,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课标标准:理意义。根据课程标准设置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意义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小组合作,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

35、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五、教法分析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

36、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六、学法分析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地球以及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我们将学习地球上的水,然后播放视频水说,从而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检测】PPT展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解答,从而了解学生存

37、在的问题,以便课堂中加强相1 应的知识要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自学学习一】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2.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哪三大类? 比重最大的是哪一种? 3.陆地上有哪些水体? 其中淡水主体是哪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并强调可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仅为总体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水是有限的,应该倡导节约用水。【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合作探究一】: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师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

38、体? 生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师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展示两张河水与湖泊水的图片,学生判断其补给方向并说明理由。生答: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丰水期,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枯水期,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 【过渡】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而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却是“礼尚往来”。【拓展】假设河流水位与地下水水位存在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并用简图画出其补给关系。生答:丰水期,地下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位较2 高,地下水补给河流

39、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师问:地下水都会补给河流水吗,读图分析黄河下游的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水体怎样补给。生答:河流水位补给地下水,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水的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小结】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水体,水体之间是相互补给的,且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补给。【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诗仙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真是这样吗。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自主学习二】:结合图3.3,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水循环?说出水循环类型有哪些?有哪些

40、环节?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绘制简图并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利用西沃授课助手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绘制的水循环简图,其他组对其进行修改、评价。【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并分别演示三种水循环简图。PPT展示:未登陆的台风、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塔里木河的水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PPT展示: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合作探究二】人类活动会影响和干预水循环的环节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自主讨论,并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1发言:略 小组2发言:略 小组3发言:

41、略3 老师对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和总结,PPT展示图片并总结:【过渡】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那么水循环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学生阅读课本56页归纳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三点意义。 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促进海陆间物质交换和能量的转移 塑造地表形态【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图片中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个意义? 【播放视频】水循环的意义及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八、板书设计4九、课堂检测PPT 展示题目,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完

42、成,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下节课强化。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径流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3、读水循环各环节示意图,回答问题。 (1)把图中箭头补充完整(2)写出各字母所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_B_C_ F _ G _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的环节是 _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思路清晰,主题包括两大部分

43、: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时间比较紧张。在介绍陆地上的水体时知识拓展耗时较长,下次课在基础知识授课方面系统介绍即可,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更有利把握课堂进度,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课堂效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

44、我是我。”(难点)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二)听故事,认生字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

45、段。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46、全班起立读。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四)写字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五)布置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二、学习课文。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