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总论-食源性_第1页
寄生虫总论-食源性_第2页
寄生虫总论-食源性_第3页
寄生虫总论-食源性_第4页
寄生虫总论-食源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寄 生 虫 学 检 验Parasitology Examination 微寄教研室 殷梦考核办法1,平时成绩 20%(考勤,作业,课堂表现)2,实验成绩 40% 蠕虫实验考核 20%(1班4/27, 2班4/18) 原虫实验考核 20% (1班6/8, 2班6/6)3,理论考试 40% 一 总论二 似蚓蛔线虫寄生虫是什么?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类型自由生活共生生活(symbiosis)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则称为互利共生。鮣鱼与大型鱼类 共栖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寄生 parasitism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寄生虫: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宿主-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宿主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储蓄宿主)转续宿主被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被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 染的其他脊椎动物。有的寄生虫幼虫长期滞留于非正常宿主体内,并处于滞育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可继续发育

3、为成虫似蚓蛔线虫带绦虫旋毛形线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疟原虫寄 生 现 象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寄生虫的形态改变眼消失了 - 消化道退化了形体改变 - 固着器官产生生殖器官发达 寄生虫的生理改变环境适应能力增强繁殖能力加强侵袭力的变化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寄生虫夺取宿主大量营养,引起宿主营养不良。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侵入、移行、定居、占位或不停的运动均可使所累及组织受损伤、压迫或阻塞。3.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虫体与虫卵的死亡崩解物对宿主有害,可引起组织损害、组织改变或免疫病理反应。异位寄生:有时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和

4、移行的过程中,可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内寄生,所引起的损害叫做异位损害。生物性损伤:夺取营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粘膜和胎盘屏障的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补体系统的防御作用等特异性免疫:消除性免疫:宿主能完全消除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免疫。(少见-皮肤利什曼病)非消除性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获得性免疫不能使体内寄生虫完全被清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感染。(常见)带虫免疫:当体内有活的寄生虫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伴随免疫:宿主感染一些蠕虫后所产生的免疫力对体内活的成虫无明显杀伤效应,但可杀伤再次侵袭的童虫。(血吸虫)寄生虫性

5、超敏反应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免疫逃避: 寄生虫不受宿主免疫力攻击而能够继续生存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抗原变异、免疫抑制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表现为三种:寄生虫被清除、寄生虫病、带虫状态。 其中寄生虫病人和带虫状态是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寄生虫检验技术 定义 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及其检验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蠕虫(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医学原虫(根足虫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医学节肢动物【自学 寄生虫分类】生活史 (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环境条件。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间

6、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发育阶段1,寄生人体阶段2,离开人体阶段3,人体外发育阶段4,感染人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模式图人体内寄生阶段(寄生部位)人体外发育阶段(外环境或宿主)排离人体阶段(排离的方式)感染人体阶段(感染方式) 病 史 询 问 流 行 病 学 病 原 学 诊 断 致 病 作 用 如何学习1,掌握形态学:成虫和虫卵2,掌握生活史及诊断3,熟悉寄生虫致病及治疗方法4,了解寄生虫防治方法现 状据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 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WHO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 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5种寄生虫病疟疾: 90国,3亿人感染

7、血吸虫病:76国,2亿人感染丝虫病: 76国,9000万人感染利什曼病:非、美、欧、亚,1300万人感染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 30万人感染 美洲锥虫病 南美洲1800万人感染Prevalence of Parasitic InfectionsMalaria 疟疾Infected, 400 to 490 millionAnnual deaths, 2.2 to 2.5 millionSchistosomiasis血吸虫病Infected, 150 millionAnnual deaths, 500,000 to 1 millionLymphatic filariasis淋巴丝虫病128 mill

8、ion infectedLeishmaniasis利什曼病Infected, 1.2 millionTrypanosomiasis锥虫病寄生虫病在发展中国家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 蛔虫 5.31亿 钩虫 1.94亿 鞭虫 1.12亿 12岁以下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23.61%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 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食源性寄生虫病 是一类通过饮食传播的人体寄生虫病。种类鱼

9、源性: 生食或半生食咸、淡水鱼类感染的寄生虫肉源性: 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类或内脏感染的寄生虫螺源性: 生食或半生食咸、淡水螺类感染的寄生虫甲壳类: 生食或半生食各种蟹或蝲蛄感染的寄生虫蛙、蛇类:生食或半生食各种蛙、蛇类感染的寄生虫昆虫类: 生食或半生食带虫的一些昆虫感染的寄生虫植物源性:生食或半生食寄生虫污染的蔬菜、瓜果等 感染的寄生虫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异尖线虫病,棘颚口线虫病,肉源性:猪肉绦虫病,牛肉绦虫病,旋毛形线虫病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植物源性:蛔虫病,姜片虫病吃生鱼片吃鱼生粥吃醉(生)虾常见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鱼、虾等常见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异尖线虫、棘颚口线

10、虫病等鱼源性寄生虫病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叶,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等。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华支睾吸虫所致疾病人非其适宜宿主。主要是幼虫在人体消化道各部位寄生,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治疗:胃肠道异尖线虫病暂无特效治疗药物,可用纤维胃镜检查并将虫体取出异尖线虫所致疾病人非其适宜宿主。主要是虫体在移行时对全身各处,特别是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的损害。治疗:噻苯达唑棘颚口线虫所致疾病常见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猪、牛肉制品等常见寄生虫: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旋毛形线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炭火烧肉傣味生皮过桥米线涮羊肉烤羊肉串!囊虫病。是我国最严重

11、的寄生虫病之一。1,皮下及肌囊尾蚴病2,脑囊尾蚴病 癫痫(1590/61%)3,眼囊尾蚴病 视力障碍,重者失明治疗:吡喹酮、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猪带绦虫所致疾病人是唯一终宿主。患者一般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发现自己排出的节片。治疗:同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所致疾病主要致病期为幼虫期。该病死亡率较高幼虫随淋巴、血循环到达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导致血管炎和肌炎。主要病变在横纹肌。治疗:阿苯达唑旋毛虫所致疾病常见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 各种贝类食物常见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病螺源性寄生虫病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

12、酸脑”。首例人体病例于1944年在我国台湾省被确诊。 广州管圆线虫病1997年 温州暴发2006年 北京暴发中间宿主:陆生螺、水生螺有50余种,最常见的是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治疗:阿苯达唑常见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 各种寄生虫污染的瓜果蔬菜常见寄生虫:蛔虫病、姜片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阶段为成虫。1,引起营养不良,严重可造成儿童发育障碍。2,并发症:钻孔,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或阑尾炎以及肝蛔虫病等。治疗:伊维菌素、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似蚓蛔线虫所致疾病主要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损伤及虫体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引起的变态反应。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出现腹痛、腹泻及消

13、化不良等,甚至发生肠梗阻。儿童可能出现智力减退、发育障碍,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死。治疗:吡喹酮姜片虫所致疾病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被寄生虫感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染途径 Route of infection 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主要途径为经口和经皮肤。易感人群 susceptible population对寄生虫感染缺乏免疫力的人。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环境、生物种群、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及保虫宿虫等。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在人烟稀少的荒野地区,某些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自然疫源地),当人进入该地区时,可从脊椎动物传给人,这种现象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治疗或杀灭保虫宿主。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终止传播。保护易感者寄生虫感染的诊断询问病史,流行感染史调查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等病原学检查从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的某一发育期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DNA探针、基因扩增技术(PCR)等小 结1,掌握寄生、宿主、生活史及相关概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