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林外史》教案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也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通过各式各样的讽刺手法,将中国的社会风俗面貌生动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深入地揭露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与堕落。但可贵的是吴敬梓进步的妇女观。当文学不再是男性的世界,妇女不再是文学的点缀,她们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吴敬梓等一批思想觉悟的作家开始在作品中以尊重事实的观念出发进行创作,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他在《儒林外史》中明确表达了男女平等、重情守义的观念,确实是一大进步。学情分析:这一本书本来是初三的内容,但是这边学校的安排是初二学习。那么初二的学生对讽刺小说比较陌生,只是记住了讽刺手法的概念,却没有深刻理解。再加上这本书人物众多,人物之间联系不大,阅读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以《儒林外史》的一个人物为例,带领学生学习讽刺手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儒林外史》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2.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掌握矛盾、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通过分析鉴赏文本片段,领会典型人物形象,体悟作者对科举时代社会生活的批判,对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的追求。教学重难点:1.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掌握矛盾、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通过分析鉴赏文本片段,领会典型人物形象,体悟作者对科举时代社会生活的批判,对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的追求。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儒林外史”1.问:儒林外史同学们已经读了很长时间,看到书名,你有什么疑问?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是儒林的一些为正史官所不载的面相。正史:正史由官府主持编写,可以考证。野史,没有人知道它是真是假,一般靠百姓流传下来,没有书可以考证。简单地讲,野史所说之事,是否真实在历史上发生,还待定,很有可能是杜撰的。2.过渡语: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PPT展示材料: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渡jin衰。此辟儒之患。过渡:那么,作者笔下的儒林是个什么样的?书里的人物也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之流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品味不一样的儒林人生。二、讲讲“儒林”众生1.问:请大家快速浏览本书的目录,看看你收获到了哪些信息?预设:(过渡:鲁迅就说到“全书无主千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其第一回和最后一回首尾呼应,对全书的要旨和是非提出设想和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中间共分三个部分,与首尾两回遥相呼应,完美实现了用松散的结构表达八股制艺扭曲士人人格的艺术理想。《儒林外史》主体故事一共是五十四回,这五十四回可以分为三部分。补充:《儒林外史》小说开头第一回,以“楔子”的形式讲述元末明初读书人王冕的故事,用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这是第一回。小说最后一回第五十六回,写明万历四十三年、四十四年就是公元1615、1616年,皇帝下诏张榜,表彰《儒林外史》当中先后出场的九十一位人物,当然除了这九十一位人物以外,《儒林外史》还有很多的人物。有人统计《儒林外史》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四百多的人物,但是九十一个人物是作为儒林当中的主要人物。所以这张榜里头就包含着九十一个人物,以“幽榜”,因为这九十一个人物都去世了吗,去世以后封赠他们的,所以叫“幽榜”,来回应第一回的“楔子”,绾结全书一百多年的故事。第一回、第五十六回,全书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儒林外史》主体故事一共是五十四回,这五十四回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二回到第三十回,主要叙述一生奔竞于科举道路上的读书人和沉迷于吟诗雅集的名士们的故事,描写科举盛行时期读书人生活中普遍的文化失范状态,以及读书人群体的人性扭曲、人格堕落和风俗败坏。这是第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从第三十一回到第三十七回,以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等等一批真儒贤人作为中心,重点描述了修祭泰伯祠的故事。泰伯祠祭典成为一场儒林中人集体践行的礼仪活动,将全书的情节推向了高潮。第三部分,从第三十八回到第五十五回,一方面叙写儒家礼仪和道德理想在日常实践中的实施和挫败的过程,因为前头是祭礼的,后面就讲在日常实践中的实施,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叙写了社会风气日趋恶劣,文人名士越来越堕落,最后(55回)以四位“市井奇人”的故事,表达了对读书人人生出路的一种探索。这是三个大的部分。三、品品“儒林”百态1.问:小说中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观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性格各异。重温第三回里“范进中举”的片段,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请同学们快速阅读29页最后一段到36页的最后一段那么这一部分里,围绕范进讲了哪些事情?从这当中可以看出他性格是怎样的?预设: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问:我们简单的认识范进了,我们也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怎样?预设:鲁迅曾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婉而多讽的写法,不是直接表现人物内心的丑恶,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揭示,笔调是冷峻的,不留情面的。2.过渡:那么接下里我们就通过一些片段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婉而多讽”的。(板书:讽刺手法的多样性)活动:品析老师给出的段落预设:①这一段是对范进中举后的疯态描写,有同学能学一下吗?这里范进是不是说了两次好,你说好在哪?家中能够免去赋税徭役,还可以在乡中随意出行,就连一县之长,见到他时都要客客气气的。就是犯了法,当地的官员也不能私自对他动刑,像是有了免死金牌一样。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许多思想活动。上半世的甜酸苦辣,下半世的富贵荣华,都随着一声“好”席卷过他的脑海。这一段作者文中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委婉,活活勾画出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形象地刻画出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形象。②这一段讲的是什么?通过这里的描写,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范进连鸡都不会卖,讽刺他没有生存能力。别人告诉他高中了,他也不相信。几十年的科场困顿、贫穷潦倒,形成了他卑微猥琐的心理,他不愿再受到令人难堪的奚落。这里就是很好的讽刺。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段都是什么描写?细节描写对吗?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内心的丑恶。除了细节描写你们这里其实还有其他的手法你们注意到了吗?(板书:细节刻画,形象逼真)③你们看范进中举前后是不是有很大的变化?(你们来找一找孩子发言)分析:(经济状况)(社会地位)通过前后生活境遇的对比写出了社会人情的冷漠,同时也把范进醉心功名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称呼变化)通过心态的强烈对比写出了范进的虚伪,灵魂的卑劣。板书:妙用对比,增强讽刺那么你们看这一段又用了什么手法呢?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看来就非常离奇。范进科举考试考了35年,等待了漫长的时间,终于中举了,对他来说这是荣耀,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极具讽刺意味。前面第二回的末尾是不是也讲到周进进贡院一头撞在号板上,他这里写周进的“哭”,也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了科举制度下老童生满腹辛酸。这就是运用到了夸张手法(板书:合理夸张,强化形象)总结:《儒林外史》在对比、夸张中有力地批判了读书人形象。3.问:你们说,范进好不容易中举了,多么高兴的事情,他怎么就疯了呢?中举的前后变化是不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那么这根本上是由于什么呢?补充材料:明清统治者对科举制的过分宣扬和重视,以丰厚的物质诱惑和精神满足来吸引读书人参加科举,渐渐发展成为当时文人的唯一发展出路,形成一种只有中举才能改变人生,才能光宗耀祖,才能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理想。这种错误认识扭曲了文人的价值观念,使得文人整天忙于读圣贤之书,参加科举考试,把八股文看做是正途正道,以至于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不良社会风气,这是对文人人性的严重扭曲和残害。预设答案:《儒林外史》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