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7-9年级学生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学会欣赏文 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诵 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古诗词学习要到达以下 目标:要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做好节奏划分;要在理 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默写;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体 会诗中情感,学会赏析诗歌;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 当运用诗句,提高感悟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 体验。【教学目标】.诵读诗歌,找准节奏,读出诗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生

2、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 感。.背诵全诗。.通过学习本学生可以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 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教学过程】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 式。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 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揭示课题)板块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

3、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 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 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2、创作背景:唐代诗人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 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 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 处。王昌龄 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 七八年间。李白 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3、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 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那么);把

4、唐 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 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 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 “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 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 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板块二、初读课文(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3)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

5、播放录音)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理解大意。(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杨树花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 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 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板块三、再读课文,读懂诗情.你从诗诗歌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解题)闻:听到左迁:古尊右卑左,即降职龙标:被贬地.整体感悟诗歌: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和背景,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小组代表尝试描述诗歌大意并说出读到了什么?李和王的友谊深厚,李对王的牵挂等。.逐句赏析诗歌:赏析方法:角度(修辞、表达、描写方法)+诗歌内容+情感(尝试用以上方法赏析本诗。)找出诗歌中的意

6、象,小组合作尝试分析这些意象有何意义杨花:飘零之感子规:离别之恨过五溪:旅途艰辛,对友人的同情明月: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以“杨花、子规”开篇,有何用意?“杨花”点名暮春时节,暗喻友人飘忽不定;“子规”希望友人早日归来。尝试赏析诗歌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心和挂念。板块四、探究.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 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 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

7、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哀之语,而悲哀之 意自现。.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 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拟人 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 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 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 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 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 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 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

8、样长存之意。. “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 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 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抚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4、“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 样的感情?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别离的痛苦。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哀。这句话中,含有对友 人遭遇的 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一景中含情,融情入景。板块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与明月有关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李白除了此诗外,还有很多以“月”入诗的诗句?床前明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