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9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二、“文景之治”背景: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 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二、“文景之治”背景: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 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表现:

2、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明显恢复。影响:稳定了汉王朝封建统治秩序,物质基础增强,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征伐匈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废秦律“汉承秦制”(各种制度进本沿袭秦朝)三、汉初政治统治“汉承秦制”诸侯王所占据国土面积、权力较大,与地方割据无异,形成王国问题,给汉王朝的统治与稳定埋下极大的隐患,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大肆分封刘氏宗族子弟“同姓九王”三、汉初政治统治汉承秦制汉初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三、汉初政治统治汉承秦制汉初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

3、削减诸侯封地,引发吴、楚等七国叛乱。七 国 之 乱根本原因:汉高祖分封同姓王。(中央专制皇权与地方诸侯国势力矛盾日益激化)直接原因:汉景帝削藩贰西汉的强盛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一、巩固政治统治的措施政治“推恩令”与削藩的异同相同点:(根本目的)不同点:(内容、结果)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削弱藩王实力,消除他们对中央的威胁。内容: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 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行的政策; “推恩令”名义上是上施恩惠,实际上是分割其国 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结果:由于利益冲突,削藩常常引发政治动荡/军事对抗; “推恩令”既迎合汉武帝巩固统治的需要,有尽可 能的

4、避免诸侯王的武装对抗,加强中央集权。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尚书令地位开始提升;一、巩固政治统治的措施政治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旨意,掌握实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尚书令地位开始提升;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巩固政治统治的措施政治察举制定义:是中国古代一种自下而上进行考核和推举人才为官 的官吏选拔制度。时间: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采纳董仲舒建议,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人才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

5、僚队伍的需要 (消极)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与被荐举人形成小 集团。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尚书令地位开始提升;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4、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对地方进行巡视监察;一、巩固政治统治的措施政治思考:御史大夫与刺史有何区别?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一、巩固政治统治的措施政治经济均输平准均输调剂运输 将各郡国缴纳的实物贡赋按当地市价换成货 币、当地土特产或其他地区短缺物资再行运 输;平准平抑物价 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1、改革币制,将铸币

6、权收归中央;2、实行盐铁官营;3、推行均输平准;4、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经济 把过去由富商大贾掌握物资、操纵物价的利权收归朝廷所有,中央政府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失去了膨胀势力的经济基础,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思想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奉行的治国思想。 如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表

7、彰六经”主张,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2、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开拓疆域开拓疆域3、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开拓疆域4、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5、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叁东汉的兴衰一、王莽篡汉(一)时间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二)结果 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为激化。(三)政权被推翻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二、“光武中兴”(一)东汉建立:25年,西汉刘秀(汉光武帝)重建

8、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9(二)统治措施02 经济1234三、东汉的衰落(一)背景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三、东汉的衰落直“清议”(一)背景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翻译: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豪强地主 自耕农(二)黄巾起义1、原因: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爆发:184年,张角带领所创“太平道”的信徒发动起义。3、结果:失败,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东汉的衰落肆两汉的文化史 学文 学科技(一)史学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文学1、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三)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