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参赛)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参赛)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参赛)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参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线索。3. 品析重点段落的写作技巧,体会短句、感叹句、比喻、排比句,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实写与联想相结合所造成的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线索。教学难点: 1体会短句、感叹句、比喻、排比句,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实写与联想相结合所造成的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第一乐章 情景导入,认识安塞腰鼓(5分钟)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

2、阔,不同的水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种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儿安塞腰鼓。从这个题目和这张图片上,你能看出哪些信息呢?(展示题目和打鼓图片)(学生答案如:人多,场面大,声音大,人很乐观,精神)很好。我再给同学们补充一点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之称,为抵御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的边塞之一。安塞腰鼓的起源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

3、庆贺。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但在击鼓的风格和气势上,继续保留着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师:同学们,植根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腰鼓,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呢?(学生答案如:想)师:好,请看(播放安塞腰鼓视频30秒)怎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其实,几个词,几句话,又怎能道尽安塞腰鼓的魅力?我们还是来看一看,从小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刘成章,是如何书写故乡的腰鼓的吧。第二乐章 朗读 感知文章内容、结构、线索(13分钟)师:同学们, 这篇课文写得气

4、势恢宏,特别适合提升我们的朗读能力。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括号里的引导,读出这些句子的味道来。(学生反复读这些句子,读出味道。)1.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斜线表示朗读的节奏,着重号落在中心词上,强调的是人。)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读出划线词语的重音,且语调一个比一个重,读出逐渐次高昂的气势。)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引诗字字读出重音,慢而厚重,表达气势。) 4.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两个句式相同,后一句读的声调要比前一句更重,表达气势昂扬向上。) 5.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是与高原

5、腰鼓对比衬托的语句,可以读得平缓,而不必高亢。) 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行文至末尾,腰鼓停歇,场面寂静,所以要读得慢而轻,鸡啼读成降调,在轻声中结束。)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解决三个小问题:请根据 表演前(捶鼓前)表演中(捶鼓中)表演后(捶鼓后)的思路,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说说在三个部分里,你分别感受到怎样的氛围?本文含金量最大的是哪部分?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用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找出来吗?用“”画出来,数数出现了几次?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呢?(学生自由朗读,思考)第三乐章 研读重点段落、感受写作技巧(20分钟)

6、师:那这句话该用什么语调来读呢?(在反复咏叹之中有变化,层层递进,直到把感情推向高潮。)来,我们试一次。那,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哪几个方面的“好”呢?(学生发言,答案如:恢弘的场面 雄壮的鼓声 击鼓的后生 奇丽的舞姿)师:同学们,你们看,原本环境、人、声,浑然一体的安塞腰鼓,经过作者这样巧妙的安排,立刻变得清晰而有条理了!可见,文章结构的安排多么重要。不仅如此,我们再来研读一个部分的内容,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将安塞腰鼓写得如此激情四射,气势不凡的。请男女生对读7-13段,思考讨论:你读到了怎样的安塞腰鼓?请用几个词概括。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哪些表达

7、方式?都是实写吗?(学生对读后,前后左右同学讨论)师小结:作者运用长短句,感叹句;比喻、排比修辞;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实写与联想相结合,把安塞腰鼓的场面表现得气势磅礴、热烈壮阔,令人热血沸腾,赞叹不已。下面的声响、后生、舞姿部分,是否也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技巧呢?(学生答案如:是)你能举出一两处例子来吗?(学生举例)师:所以说,作者不仅构思精巧,还灵活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语言功底深厚。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作者的这种写作态度和写作方法。 今天课后,我们就做一个片段练习,巩固学到的写作技巧。第四乐章 理解难句、感受情感、把握主旨(7分钟)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作者写安塞腰鼓,仅仅是赞美

8、安塞腰鼓这一艺术形式吗?还可能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从文章的一些难句,以及安塞腰鼓地域特点、人物特点、腰鼓特点方面发现、分析,得出)1. 对安塞腰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由衷赞美。2.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磅礴力量。3. 表达高原人民冲破现实的束缚,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师:文章最后一句话“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正是作者对美好未来的信念。这才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所在,魅力所在,成为名篇的原因。所以啊,一篇作品是否有生命力,不仅要看它的语言是否华美,结构是否合理,还要看它是否具有灵魂,能够给人力量,指引和启迪。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爱上这种安塞腰鼓,同时,也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学习它,体会它,传承它。 四、作业布置1以我们青神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主题,写一段200字以上描绘性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