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PPT_第1页
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PPT_第2页
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PPT_第3页
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PPT_第4页
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立项编号 J20XX005 项目类别 校级重点 项目名称 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所属单位 土木与建筑学院 填写日期 20XX年6月1日 项目主持人:项目名称重审育人目标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研究起始年月2015.09项目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项目中的分工主持人女35讲师框架设计、主线研究主要成员陈林男46讲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马林男35讲师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原华君女38讲师实践教学方式优化团队介绍Team Presentation前言育人目标重审研究概述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及对应教改策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策路策路应用

2、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成果自我评价育人目标重审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先行改革成果与持续工作0102030405060708目录Contents前言Preface总体来说,国内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丰富但多偏向实践与教学的关系,较少涉及从“育人”战略目标的高度对应进行教学体系调整,仅在规划责任等价值观方向上有针对性研究;而国外已开始从育人的终极目标上进行规划教育的战略思考。重审育人目标,以战略性视角思考现状城乡规划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必然趋势。01国内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各规划建筑优秀院校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在联合毕业设计、乡村规划实践基地建设、国际化工作坊等方向上取得了深入实践的教改成果。国外城

3、乡规划教学由于整体架构与我国有极大不同,城乡规划教学研究多结合教育学本身展开,具体实践课程的教学主要结合实践工作室课程(Studio)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国内国外育人目标重审能力本位下的育人目标重审02近期的多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开始重点强调办学特色,承袭各轮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成效城乡规划专业提出了以“地方性实践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思路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进行了课程目标的构建。同时,大类招生导向更为弹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已确定将在城乡规划专业推行。物质空间形态规划空间战略政策规划社区意识倡导规划回归空间创新发展空间美学规划

4、蓝图理性分析技术工具建构共识协调合作公共政策设计创新专业发展能力培养1940s前1950s1970s1990s能力本位下的育人目标从“专业”到“学科” 从“技术”到“价值” 从“单一”到“多元” 其能力本位的重审,是本次教学研究的前提。在同期其他优秀院校的教改中,开始集中研讨规划教育中的“价值观”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并重视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规划师的职业价值观育人目标重审新常态下的专业教育目标重审/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目标缺陷02从国家发展宏观背景与专业调整的紧迫性来看,接受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成为城乡规划本科教学中的改革焦点。新常态下的行业转型述求其适应性知识结构20XX年我国城镇

5、化率达到56.1%,各地城镇建设将逐渐从向外部空间的扩张与拓展转变为对内生动力的挖掘与培育,整个城乡规划行业面临从粗放发展到精细提升的全面转型。传统以形态空间设计能力培养与技术规范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城乡规划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亟待转变。56.1%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目标缺陷规划设计内容丰富但各方案均不深入、专项深度不足,对项目理解不透彻不能理解规划分析的支撑意义;规划方案常年务虚,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的承载平台,难以引导学生理解规划公平意识等。如此培养出来的“规划师”们,实则无法对接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乡发展建设工作,专业能力不精、拓展思维不足、职业意识缺失,与社会需求的规划人才脱节

6、。突破自身专业发展局限,走出特色、长远之路,则首先要构建科学、前瞻的“育人”目标。研究概述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内容03是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的系统教学过程研究对象是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Practice Teaching System)研究主要内容1育人目标重审从教育学的研究思路着手,研究城乡规划“育人”战略性目标体系的构成,梳理整合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探讨城乡规划专业面向鄂西山地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及其与“育人”长远目标的联系。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推导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结果评价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配

7、合系统教学要素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探讨面向现代育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路径,以长远育人教育思路研究三峡大学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概述研究目标/研究意义03基于规划育人目标以多元化实践课程体系为平台以强调知识自主思考的教学方式为手段构建三峡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创新育人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目标重审规划育人目标,从方向上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三峡大学规划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朝向创新型规划人才培养方向优化改革,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扎实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基础研究;提高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连接度,为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园林等相关专业教学提供战略性改革思路参考。研

8、究意义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及对应教改策路系统论视角的育人目标建构与教学改革策路04整体性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同理,构成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三要素:知识、能力、素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充分体现目标的内涵与价值。开放性又可理解为动态性,是指目标系统应当是开放的,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通过制订与执行新的质量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协同性所谓协同,主要是事物或个体之间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性即指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及对应教改策路系统论视角的育人目标建构与教学改革

9、策路04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模型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定位复合型(专业能力)规划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培养过程产学研合作教育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传承与创新结合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国家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协同协同开放开放开放开放社会环境开放协同整体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层面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素质性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应用能力关键能力基本素质职业素质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及对应教改策路知识体系中的多样化育人04结合大类培养,推迟专业选定时间至第三学期末并尝试增设第二专业领域,围绕认知反馈的教学学习和师生交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强综合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大力扩充国际化学习体验项目等。

10、尝试引导学生理性的选择和“创造”专业,使专业设置因人而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如社会分析型、设计型、分析型、策划型、技术型等等)。心课程是课程设置中最为综合凝聚的部分,其主旨在于“向学生展示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里的知识,了解人类探索知识所需要的不同的分析手段及其使用方式、以及它们的价值。”“时间、空间、口径、方向”四位一体的个性专业课程设置以大类促面宽核心课程之“核心”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及对应教改策路价值体系中的公平意识04增加案例研究模块案例研究课程模块是一种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生动活拨的教学形式。它大力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感悟与

11、从事规划设计及管理。案例教学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集思广益,巧在学生亲历现场、进入角色。模拟法庭(moot court)的尝试至2012年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教学研究开始,全国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就已开始借用“模拟法庭”的教学思路进行规划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策路从课程内容转变到价值观培养/侧重认识反馈的教学设计05与课程内容和关注焦点的变化相比,规划教育的现行转变,更重要地体现在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上。其目的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课程内容转变到价值观培养侧重认识反馈的教学设计降低教学的项目依赖,促进认识的深度反馈:学习是一个从教师到自身的信息转移的习得性

12、过程,但这不能将当前的教学理解为一个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对所面对的城市社会问题形成自己深入而独立的判断。引导学习方式变革结合项目解决问题:教师去除权威性,让学生作为独立的积极的知识产出人去挑战主流思想,积极地影响社会变革。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模块化(modularization)1.课程周期的模数化统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递进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模块课程弹性组合与适应调节得以实现的前提在于课程周期的标准化。城乡认知与实践社会经济与规划专题类建筑、历史、景观环境类通识课程类规划技术类规划设计理

13、论支撑城乡规划主干课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城乡建设史与规划史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 十门核心课程 特色课程景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等专题组3组2组1“住区与空间设计”“城市设计与控规”“总体规划与政策”是一种复杂系统转化为多个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的模块组件,并通过对各模块组件的组合、拆分与更替达到调节系统、适应变化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大类模块1.课程周期的模数

14、化统一课程周期长短穿插分拆合并课程周期模数统一前后调转课程内容弹性组合线条练习1周工图抄绘2周快速表现2周建筑测绘与体验分析5周平面构成1周肌理构成1周立体构成2周材料建构实践4周环境空间分析与构成5周概念性建筑设计6周工图抄绘与表现4周建筑认知与测绘4周平面与立体构成4周经典建筑分析4周材料形态建构4周环境与空间构成4周概念性建筑设计4周工图抄绘与表现4周经典建筑分析4周建筑认知与测绘4周平面与立体构成4周环境与空间构成4周材料形态建构4周概念性建筑设计4周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课程周期长短穿插分拆合并课程周期模数统一前后调

15、转课程内容弹性组合城市认知1周社会调查2周快速表现8周总体规划10周乡村规划8周控规10周居住区修详10周中心区修详8周城市设计8周建筑设计系列18周认知与调查实习2周大设计课8周专项出图2周案例研究2周城市认知与社会调查2周专项出图2周快速表现8周总体规划8周乡村规划8周控规8周居住区修详18周中心区修详8周城市设计8周建筑设计系列主题8周1.课程周期的模数化统一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模块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2.知识要点的主题化集群大类实践课程知识点模块化集群模块化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课程知识要点围绕特定教学主

16、题集群整合。这样的知识组织与教授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相对完整的独立模块课程内对所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知,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对知识的第一时间应用。主题A知识点a知识点b知识点c知识点d课程模块A知识点a知识点b知识点c知识点d模块课程群课程模块B课程模块A课程模块C课程模块Dahkfhosncpvitrgd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城乡规划基础实践课程工图抄绘与表现模块工图规范透视原理表现技法色彩构成专业规范意识综合审美意识绘图表现能力色彩配搭能力识图制图能力知识教授意识培养能力训练经典建筑分析模块思维逻辑意识形意

17、关联意识意识培养图纸排布技巧分析图示方法知识教授设计基础知识问题捕捉能力概念敷衍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概念孵化能力能力要求环境与空间构成模块空间情态意识形态关联意识意识培养空间图示语汇空间限定方法知识教授设计基础知识尺度把握能力空间设计能力场所建构能力能力训练空间组织方法概念性建筑设计模块生活观察意识探索创新意识意识培养概念主题知识概念推衍方法知识教授学期知识回顾问题捕捉能力概念孵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训练综合设计能力平面与立体构成模块形体提取意识三维立体意识意识培养形体组合套路形体提取方法知识教授形式美学法则形体抽象能力平面构图能力形体设计能力能力训练建筑认知与测绘模块建构程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意识

18、培养模型制作方法建筑测绘方法知识教授人体尺度知识尺度感知能力场所阅读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能力训练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交往能力材料建构实践模块建构程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意识培养基础力学原理基础建造知识知识教授材料认知方法问题捕捉能力材料运用能力综合建造能力能力训练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强调对于学生的能力与意识的开发。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应用习得能力,再通过能力强化培养专业意识。能力要求图纸表达能力形体设计能力空间设计能力方案创作能力材料应用能力织图能力制图能力表现能力(色彩+绘图)布图能力形体抽象能力平面构图能力形体设计能力尺度感

19、知能力尺度把控能力场所阅读能力场所建构能力空间设计能力问题捕捉能力概念推衍能力概念孵化能力方案阅读能力方案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 材料研究能力材料建造能力材料运用能力工图抄绘与表现概念性建筑设计经典建筑分析环境与空间构成建筑认知与测绘平面与立体构成材料建构实践三维立体意识空间尺度意识空间情感意识空间过程意识专业规范意识思维逻辑意识建构程序意识综合审美意识形体提取意识形体关联意识探索创新意识生活观察意识多元价值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空间意识理性意识创造意识社会意识意识导向3.能力意识的系列化培养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4.教学组织的机动化

20、调节模块教学的核心思路在于通过对通用模块的修正、移除、植入或组合变化形成柔性化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充分应对时代发展与行业需求变化,增强人才培养的多元复合与包容性。模块课程A模块课程B模块课程C模块课程D模块课程G模块课程E模块课程F模块课程H模块课程预留课程模块A概念性建筑设计工图抄绘与表现预留课程模块A建筑认知与测绘概念性建筑设计预留课程模块A工图抄绘与表现工图抄绘与表现平面立体构成预留课程模块B材料建构实践经典建筑分析环境空间构成建筑认知与测绘平面立体构成材料建构实践环境空间构成建筑认知与测绘材料建构实践经典建筑分析平面立体构成环境空间构成预留课程模块B建筑认知与测绘经典建筑分析预留课程模

21、块B模块课程组合变化原理培养逻辑1从二维到三维培养逻辑2从认识到创造培养逻辑3从“形下”到“形上”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4.教学组织的机动化调节模块课程J模块课程J模块课程C模块课程J模块课程J模块课程B模块课程A模块课程D模块课程E模块课程F模块课程K模块课程H模块课程模块移除模块植入模块更新模块更新模块移除模块植入模块课程调整更新原理城乡规划大类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变化工图抄绘与表现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概念性建筑设计平面立体构成环境空间构成材料建构实践社会调查与分析建筑认知与测绘经典建筑分析材料建构实践数据统计分析模块植入模块

22、更新模块更新模块更新模块移除模块植入引入城市肌理分析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引入场所空间测绘引入互联网概念本改革中,尝试研讨各课程的标准化接口,打破班级,使专业教师驻扎于不同模块课程,让学生拥有结合自身思维习惯自主搭配课程模块组合顺序或循环、挑选课程的权利,尝试放权,通过自主学习过程达到人才培养差异化的教学效果。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应对开放性、多元性、复合性要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65.人才培养的“自我觉醒”比如在大类课程中的建筑构造课程,尝试将构造模块及教师引入大二大三过渡性设计课程。同样受到学校学院整体教学过程控制,较难真正实现课程接口的搭配应用,但不失为未来大类人才培养中课

23、程设置的有益思路。模块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学生对课程与知识的自主选择,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觉醒”,建构出与个人兴趣、能力相匹配的知识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输出。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重审育人“公平”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设计061.知识体系中的“参与式”教学对于参与式设计本身而言,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设计、建造、使用、更新或废弃的全过程中,参与者之间常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历,所以在强调某一问题时的角度、顺序、形式和深度均会不同。另一方面,在对社会资源环境和人为活动进行规划前,规划师需要对项目现状感同身受,并全面掌握不同领域参与者的需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勘测师景园师使用者管理者经济师环

24、境师策路应用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重审育人“公平”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设计062.价值体系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城乡规划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就必须坚持专业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即将价值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在新型城镇化综合建设发展方面的社会公平意识和职业观,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修养。同时,在前期的教研中,城乡规划专业已在部分重点设计课程中探讨了“自我反省式”学习引导,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思维定势所带来的惯性,倡导职业意识乃至社会意识所需的教育环境。后期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在此方向上,城市设计教研团队预备探讨一次面向公众评价的教学尝试。即将城市设计作业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展览,结合模型制作等

25、能力串联,对展览进行面向公众的问卷调查。成果自我评价Outcome Self-evaluation07本课题研究形成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模块化教学体系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均可直接用于城乡规划专业全培养阶段的各个实践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实践教学条件的优化改善,并对建筑学、景观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实际参考。本课题研究在系统论理论下以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双线思路构筑了人才培养新框架,切实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织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教学要素,探索了开放、灵活、适变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同时为建筑大类专业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育人目标重审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先行改革成果与持续工作08以育人目标新框架为前提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从课程内容的简单灌输转变到价值观贯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