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一、知识目标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理解本课生字,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三、德育目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

2、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并灵活应用。2、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课件一、导入新课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篇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结合“阅读引导”让学生默读课文,给每个段落标上序号,整体感知课文。2.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生词。3

3、.练习有感情的狼读课文,理解课文脉络。(1)全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2)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4.学习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后回答。(1)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和悼念?(2)“我”为什么悲伤?让学生找出具体语句,饱含感情的朗读病回答。(3)随文学习这部分出现的词语。1)跪gu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跪拜。跪叩。2)敷f布置,铺开,摆开:敷设。敷陈(铺陈,详细叙述)。敷衍(a.叙述并发挥,亦作“敷演”;b.做事不够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c.勉强维持)。涂上,搽上:敷药。敷粉。3)追悼 zhudo对死者表示沉痛悼念:追悼会|追悼为国

4、捐躯的将士。4)惊异 jngy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 这个温柔的小家伙竟能如此坚强,这使她感到惊 【近义词】惊讶,奇异【反义词】从容5)爱戴(i di ):(动)敬爱并且拥护:领袖6)吊唁dio yn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作业熟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篇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通过交流探讨,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德育目标学习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像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其人格教学重点:“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并灵活应用。2、把握文章大意。教学难点:运用

5、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地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课件导入新课:【教学内容】1.略读第二部分的内容,看看写了几件事情。引导学生给每一件事加上小标题,并通过小标题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内容。2.分别学习四件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关键句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地方法。第一件事:谈水浒传。懂得儿童心理,和蔼、幽默。第二件事:谈笑“碰壁”。表现了鲁迅不怕、不惧害怕的顽强斗争精神。“碰壁”意思是指做事不顺当、行不通。第三件事:救助车夫。关心、同情下层民众,憎恶黑暗社会。 第四件事:关心女仆。体会女仆阿三严重的鲁迅。关心、

6、同情身边的劳苦民众。3.学习第三部分。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4. 随文学习这部分出现的生字词语。1) 怒号 nho 大声号叫 冬天,北风怒号诗,字里行间都出对祖国的热爱。4)词语:绷带 bng di 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5) 深奥 shn o :(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的道理。6)囫囵吞枣h ln tn zo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不求甚解。7)张冠李戴 zhnggun-ldi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名不副实或误甲为乙8)饱经风霜.bo jng fng shung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

7、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9)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10) 呻吟 shnyn(1)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无病呻吟(2)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风在树梢中呻吟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能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初步读懂故事内容。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

8、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较少。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读解题未见其文先生情1、课前静息,音乐传情。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为新课学习创设情境。2、简介人物,读题揭题。(1)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2)简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书:伯牙 子期)(3)理解“绝弦

9、”、“伯牙绝弦”的意思,揭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1、自由读文,争取读准读通。出示导学提示,学生借助注音与注释自由读课文。2、难句指导,要求读出节奏。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停顿。(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3、配乐熟读,练习读出韵味。师: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入情处还会摇头晃脑,下

10、面我们就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出示课件,多种形式合作朗读:(1)师生对读两次。(2)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读一次。三、研读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1、研读感悟,初识琴声之妙。(1)师:让我们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读好感叹的语气。(2)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义,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2、角色体验,领悟心灵相通。(1)创设情境,拓展想象,师生分角色对话,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出

11、示“伯牙所念,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的句式引导学生说话。(2)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4)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体会“知音”的内涵,在此渗透“泰山”、“江河”的含义,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5)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板书:所念 必得)(6)学生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心有灵犀)3、课堂练笔,感受相遇之喜。(1)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学生练笔:假如你就是伯牙,

12、如今得遇钟子期这样懂你的朋友,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请用“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写下来。(3)指名反馈,师简要点评。4、借用原话,重温知音典故。(1)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师: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四、品读明理破琴绝弦祭知音1、创设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1)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指名朗读这三个字,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2)出示句子,师范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

13、时候,你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好这句话。2、吟诵短歌,体会失知音之痛。(1)出示短歌,师生吟诵:古书中记载,闻知朋友死讯,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语文版剖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

14、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注释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子规:即杜鹃鸟。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15、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1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结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

16、,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特色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

17、和优点之一。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练习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

18、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2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

19、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第二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作者介绍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二、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

20、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三、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4、子规:即杜鹃鸟。

21、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四、译文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

22、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五、诗歌赏析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参考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参考答案: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

23、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参考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5本诗的作者是朝的大诗人。参考答案:唐李白6“杨花”和“子规”历来被诗人借用寄托之感、之意。“过五溪”点出了。参考答案:漂泊离愁漂泊

24、过的地点7这首诗中蕴含了作者情感。参考答案: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 拟人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

25、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出自他手。B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写诗从远道寄给他,传递同情和关切之情。C本诗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寄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于无知无情的明月,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月人格化。10、“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

26、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11、“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参考答案:寄:寄托,托付。与:给。“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思。(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4)明月

27、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12、“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杨花和子规的啼鸣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第三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点: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

28、入景、写景和叙事相结合、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表现愁的诗句。 习题: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29、直到夜郎西。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四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目标】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教学重难点】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教学过程】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

30、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

31、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二、读:1 / 4语速,语调,节奏。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四、释题,背景1标题: 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五、赏析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

32、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

33、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2 / 4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 与:给。“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于明月?(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

34、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10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1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

35、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12“夜郎”: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诗意是: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1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

36、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3 / 4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1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浪漫和浪漫主义: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15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16写作特色:(1)

37、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17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4 / 4第五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