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声声慢教案教学重难点:1、深化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同学诗歌诵读的指导;2、明白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3、让同学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教学方式 :诵读品悟 情感体验 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至上课,意在激发同学爱好,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同学: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同学们初一的时侯就
2、学过这首词,谁能给大家产一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她在 一剪梅的情感内蕴,创作风格?(同学简介)刚刚这位同学的讲解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九百多年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的傍晚,荷花凋谢,凉意微微;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心情如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假如在这个“ 愁” 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当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幻灯片: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品李清照声声慢 )二、鉴赏声声慢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 愁” 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
3、,在这个“ 愁” 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幻灯片)怎样入愁愁 缘愁选景为何生愁(一)怎样入愁都说“ 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第 1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种深的“ 愁” 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摸索两个问题: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1)生齐读,正音; (提问同学哪些字音该留意)(2)提问同学: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生:“ 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a、你觉得该怎么读?你给我们试一试好吗?b、这句话你觉得表达愁绪的哪些层次感?寻查找觅:你觉得李清照在查找什么?李
4、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1)正音;(2)找出作者(老师明确: 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查找往日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仍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当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冷冷清清:诗人她查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乐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该怎么读?(老师明确: 查找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境况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凄凄惨惨戚戚:最终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概括该是怎么样的情感?又该怎么读呢?(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
5、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当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觉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生:叠词)假如我将此句改为“ 查找,冷清,凄惨戚” 好不好?(同学:不好,少了音韵美)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诵起来,便有一种“ 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二)缘愁选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看四周的事物时,“ 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1、师范读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同学: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第 2 页,共 12 页
6、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3、探究性学习: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的懂得;要求:( 1)基于文本(2)自由挑选学习伙伴( 3)每组举荐一位发言人;意象探究:a、淡酒 你喝过酒吗?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仍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其次?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 举杯浇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同学举出自 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 来果真是“ 酒” 文化就是“ 愁” 文化啊
7、!b、秋风 怎么懂得“ 晚来风急” ?秋风渲染什么心情?(老师明确:“ 晚” 即可指晚上, 也可指晚年, 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 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难过些什么呢?(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 在一剪梅当中写过: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窘,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 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久的失望;)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
8、,绣水江边经常 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仍那样鲜艳吗?可南飞 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难过;d、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 颜,更是愁上加愁; )e、梧桐细雨 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第 3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画“ 黄昏时,梧桐细雨” 的画面,注 意情形结合;(老师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画事物,抒发情感;)沉沉的夜幕里, 偏巧这时
9、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莫非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的雨声,对于难过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 前的梧桐叶上,也似乎敲在我那颗破裂的心上;师总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 详细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到处惹愁;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 浸到这凄美绝然的意象中;(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三)为何生愁的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 愁” 字 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洁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 愁”
10、 与诗人写一剪 梅的“ 愁” 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从 1103 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 年左右写成声声慢 ,时间过了大致半个世纪,可为“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究竟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告知你答案吧!(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 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争论,渡过了这生中最安静、幸福的日子;1126 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 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 年:赵明诚孤身
11、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 49 岁,李清照时年 46 岁;1130 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 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 年夏:再嫁张汝舟,惋惜遇人不淑,9 月提出诉讼,与张第 4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 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 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丢失, 由再嫁到离异, 由入狱到悲死, 同学们你们情愿这其中的哪一件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 没
12、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平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明白这些史实之后, 你能更深刻地懂得李清照的愁了吧?假如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三、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宏大;正所谓“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 这些经受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如这样评判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
13、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最终,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强、孤傲的灵魂致敬!声声慢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小结与作业;(一)说教材第 5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1. 教材位置与作用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 词别是一家” 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婉约派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尝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育同学初步鉴赏诗词的才能;观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包蕴的感情;声声慢
14、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灾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2. 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如下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1)、学问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尝意境,赏析情感;(2)、才能目标:深化解析词人“ 愁” 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培育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3. 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同学已有的学问体会,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同学感受“ 闲愁” 与“ 家国之愁” 的区分 . (2)、教学难点:这首词挑选的意
15、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三)说教法第 6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1.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浓郁,我要仔细引导同学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同学在诵读中发觉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摸索,品析,鉴赏;. “ 自主合作探究” 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同学争论,让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同学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懂得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手段及教学媒
16、体的运用多媒体和 mp3的展现,给同学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同学肯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忙同学懂得教材;学法指导:意象意境感情(四)说教学程序1. 新课导入 : 第 7 页,共 12 页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唯恐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她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得” 的说不尽的愁;2 比较阅读声声慢与一剪梅(1)同学试读这两首词,她仍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依据以前所学过的学问,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2)听录
17、音范读或老师范读上阕让同学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3)提问同学朗读其中一首订正读音,订正节奏,调整感情;问题:声声慢 这首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愁)那么此词中表现的 “ 愁”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的“ 愁” 是否一样呢?(板书:一般愁字别样情)同: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 闲愁”, 声声慢就胜于“ 愁”; “ 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独孤寂和对丈夫的想念之情;明确: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闲愁、离愁清丽动听浓愁、哀愁沉哀凄苦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同学明
18、白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怜悯感;都说“ 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 愁” 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明确: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通过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明白她写此词时的情形;李清照大事记:(展现李清照生平大事记)11031126 年: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融洽欢娱, 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争论,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静、幸福的日子;1126 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 年:金灭北宋
19、,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 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 月 18 日去世,终年49 岁,李清照时年 46 岁;1132 年夏:再嫁张汝舟,惋惜遇人不淑,照被判刑两年;9 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1151 1156 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第 9 页,共 12 页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李清照写此词时是 1151 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受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孤独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那么作者是如何入愁的呢?回到我们的其次个问题: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20、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查找觅”,李清照在查找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她可能在查找往昔欢快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仍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查找;从这个动作中看出了她的如有所失; )“ 冷冷清清” ,诗人查找到曾经的欢快、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孤寂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终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凄苦无告)开头这 14 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二分析意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词人带着满眼忧愁来看四周的事物时, “ 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读课文,找出意象;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什么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 淡” 字说明白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显现过黄花的诗句; “ 黄花” 一般喻指什么呢?(黄花比如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积累,你们怎么懂得?(花开得盛:花枯萎在地;懂得为花开之盛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