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拟行难路鲍照1.1前情回顾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2寻根溯源拟行路难 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1.3诗歌地位鲍照、谢灵运、颜延之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氏乐府之在南朝,犹之黑夜孤星,中流砥柱,其源乃从汉魏乐府中来,而与整个南朝乐府不类”。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2.1解题拟,摹仿。后世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如刘

2、希夷代悲白头翁;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汉代民间歌谣,主旨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其辞以悲愤为主,其调多悲凉之音。何为乐府?1.古代音乐官署。其建置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2.诗体名。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2.2寻找诗眼思考:作者在写到“愁”之前,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坐复叹愁”2.3比兴手法 以水流向何方不定比兴人的命运无定

3、,前途不可预知; 以水流的不规则、不可控,比兴人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自主支配; 以覆水难收,比兴人的命运不可更改,人生不可逆转、不可重来,只能默默承受; 以水流向各方的平常,比兴世人的命运大抵如此; 比兴和比喻有何区别?比喻和比兴(1)出现位置不同 比喻一般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比兴一般出现在诗歌的开头。(2)表现手法不同 比喻的喻词一般都比较明显;比兴不需要喻词,更多的是通过读者的理解去判断。(3)修辞范围不同 比兴中包含有比喻的成分,而比喻单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甲事物,虽同为修辞手法,但比兴的范围会更广。 2.4思考回答1.作者为解愁,做了哪些事?(用原诗回答)2.酌酒

4、高歌之后,作者心中的愁消解了没有?他想要自我安慰,实现了吗?2.5木石之心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 宋书卷八十八沈文秀传:“想情非木石,犹或顾怀。”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 鲁迅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2.6主题解析 思考:1.令作者“吞声踯躅不敢言”的这种“愁”是什么? “人生亦有命”2.这种“命”的含义是什么?九品中正制 魏晋

5、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由朝廷选派现在中央政府任职,原籍本州郡的德才兼备有鉴识的官员担任大、小中正,负责将辖区内的人物评定为九品,上报朝廷,再由吏部依据所定品第高下及家世、行状,授予相应的官职。其中族望、父祖官爵是重要的考量依据。(清官与浊官之分)门阀制度门阀:“门第阀阅”的省称,指封建社会中的世代显贵之家。东汉章帝时选举已多为门阀包办,魏晋南北朝特别重视门阀特权,亦称“阀阅”。九品中正制下选用官员,高门中选,寒门受排斥,彼此交际、婚配、任官、坐位亦有区别,相沿成为不成文的等级制度,用以维护封建贵族门阀特权。 士庶之别: 东汉末年开始,大官僚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逐渐形成大姓豪族

6、,称为“士族”或“世族”,亦称“高门”;不属于士族的则称为“庶族”或“寒族”,亦称“寒门”。寒门际遇 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曰:“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 晋书段灼传:“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论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筚门蓬户之后,安得有不陆沉者哉。”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3.1对读赏析 思考:同是写怀才不遇的诗,两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情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7、,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2生平补充 南史卷十三中记载:“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赠帛二十匹,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迁秣陵令。”3.2生平补充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

8、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称鲍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之现状的不满。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也擅赋及骈文。所作乐府拟行路难十九首(一作十八首)及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较有名。有鲍参军集,今人钱仲联有鲍参军集注。盛唐时代 盛唐对于文化、对于人才的兼容并包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循环,社会需要人才的支撑,科举制度这一选拔人才的方式完善于唐朝。当时别具一格的科举选拔制度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这样就增加了一批文人志士的存在感和被需要感。因此,唐代的诗人有着一种群体式的自信。4.结语 生于“蓬户”“孤贱”而又不安于“蓬户”“孤贱”,艳羡荣华富贵而又得不到荣华富贵;恃才自负而又屡经坎坷,胸怀远志却又沉沦下僚,这使得左思和鲍照成了门阀制度激烈的诅咒者,成了时代的深刻批判者,二人由急切“入世”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强烈“愤世”。 戴建业推荐阅读阮籍咏怀 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