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医案_第1页
小青龙汤医案_第2页
小青龙汤医案_第3页
小青龙汤医案_第4页
小青龙汤医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医案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 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 年,冬重 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 “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 果不显。就诊时, 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D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薰黑,舌苔水 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 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 甘草10克。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

2、: 18-19)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二、百日咳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 7岁。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 紫,腰 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 此反复发作,一昼 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脸有浮肿,食 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 白喉干,脉紧而滑。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 4克细辛1 , 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

3、,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三、肺胀(肺炎)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 26岁,1986年9月22日诊。患者八天前郊游 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次日发热38. 5C,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白细胞 12, 600/立方毫米,中性 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 效。来诊时发热38. 8C, 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予小青龙加石膏汤: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备 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 45克,五 味子10克,法半夏、杏仁、

4、芍药各 12克,直:仁15克。服一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病,连服三剂,热退神爽,咳喘已 平,胸病亦 消,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齐山诸证若失,唯 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有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 800 /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z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病去人安。(新中医1989)按语:本案感受外邪,胸闷咳喘,痰多质稀,脉浮滑数内饮,兼有郁热,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取效。四、胸痹(冠心病)刘景棋医案:马某某,男, 59岁,1979年5月18日初诊。胸憋气短,微 喙 心前区经常疼痛,背部发凉疼痛巳四年。发作时,出汗,口渴,服硝酸甘 油片后始能缓解, 电图检查为心肌

5、劳损。舌红苔薄白,左脉沉弦,右沉。印 象:胸痹。辨证:饮犯胸鹰,胸 阳被遏。治则:解表散寒,xx化痰饮*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半夏9克,五 味子9克,一剂。服药后稍有烦躁,两小时后缓解,心前区疼痛亦随之消失。年后复查末加重。(经方验犯 987; 18)按语:寒饮相搏,阻于胸府,胸阳痹阻,而病胸痹。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治本之措也。据报导,冠心病患者表现有痰饮证候者,本方有较好疗效。五、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泊) 熊曼琪医案:陈某某,女,59岁,美国华侨,1986年9月17日诊。咳喘痰多反复发作四月余,伴胸痛一周,入院前曾在美国多方求治数家医院,用多种 抗菌

6、素及止 咳药无效,咳嗽渐甚,痰多质稀,近一周伴石侧胸胁疼痛,咳嗽气 促,病情加重,故专程 从美国回相国治疗。诊时神疲乏力,咳嗽痰多,质稀色 白,卧则气短,右胸胁疼痛,咳唾转侧左侧亦有引痛,口渴喜热饮,舌谈偏暗、苔白略滑,脉细滑体温37. 1。一 37. 5C,脉搏:96 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0/60毫米汞柱。右胸稍隆起,叩诊过清音,左下肺呈浊音;右侧语额 强,左侧 语颤减弱,双肺呼吸音减弱,以左侧为甚;有下 56闻及湿性哆音。痰 培养:肺炎双球菌; 白细胞11, 400/立方毫米冲性 77%,淋巴22%。胸透及x光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左胸膜增厚粘连,左肋膈角变钝,见有移动

7、性液体,左膈活动受限,右肋膈角稍钝,密度增高,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中医诊为悬饮。届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不利。治悬饮,常用十枣场类方。患者病久体虚,恐不堪峻逐,故拟温肺化饮,给予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五味子、桂枝各 10克,干姜、炙甘草各 6克,细辛3克,法半夏、杏仁各12克,白芍、桃仁、云茯苓、丝瓜络各 15克煎服,每日1齐I。服药3齐山咳嗽、胸痛等症明显减轻,咯痰少,可平卧。以此方加减进服20余剂,呼吸平顺,卧起行走自如,咳嗽、胸痛等症均愈,出院时查各生理常数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带本方数剂,加用理中丸以调理善后。(新中医 19893 V4): 18)按语:悬饮之证,多用十枣汤收功。然本案患

8、者病久不愈,正气不支,攻之必不堪任, 因证属寒饮内停,故径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竞收全功。六、汗出张育清医案:吴某某,女, 49岁,1986年9月18日初诊。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浸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迭进益气固表 药,乏效。诊得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 一般,二便 自调,舌苔薄白滑,脉沉弦证属饮邪阻肺,治节失职,汗孔开合失司。治拟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细辛各3克,桂枝8克,白芍12克,干姜、五味子各 7克,茜草5克,麻黄根、法半夏各10克。服2齐山汗出减少。再进2齐山自汗止。续服玉 屏风散,以善其后。按语:自汗以卫阳不因者多,然本案

9、久服益气固表之剂乏效,因究肺主皮毛,汗出不时,乃废理开阅不利之故。今肺有饮邪内阻,治节失职,不主宣 发,致汗孔开合失常。予 小青龙沥温肺化饮,以绝病本,加麻黄根一味,不仅收敛止汗治标,而且与麻黄相配,一开一圃,以助废理开因复常。辨治得当,顽疾尽拔。七、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王新昌医案:赵某某,男, 48岁,1985年9月4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在饭 后23小时发生呕吐,吐物为涎沫夹杂食物残渣,遇寒加重,时发时止,伴院 腹闷胀,吸气纳 呆,消瘦乏力,头晕心悸。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细。银 餐透视:胃蠕动增强.幽门 钢剂通过缓慢。西医诊为幽门不全性梗阻。病机为 寒犯胃腑,水饮内结,宜温xx化饮:桂枝

10、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干姜8克,麻黄6克,细辛3克,半夏15克,五味子9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两煎台和约250毫升,一日分3-4次空腹 服之。3剂后呕吐基本消失,惟腹胀明显,上方加炒莱服子30克仁6克,连服6齐L诸症尽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河南中医1987; ( 5) : 45)按语:本案呕吐虽无表证,但却遇寒加重,伴院闷纳果,苔白腻,脉沉 细,本寒饮伏 聚于胃皖之证,放每受外寒引动而发,以小育龙汤温化内伏之寒饮,则呕吐得止。九、遗尿黄道富医案:龚某,男,66岁,1991年4月26日初诊。素有慢性气管炎 及习惯 性便秘史。3个月前有口鼻气臭,头目昏眩,心下痞满不舒,咳吐涎沫不

11、止。4月3日始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有时达 34次,经多处治疗无效。 近日又因外感风寒,咳嗽 加重,不能乎卧,遗尿一夜达 8次,形体消瘦,面色 毗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绡,咳吐白 色泡沫痰涎。舌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证属外感风寒,寒饮犯肺。洽宜解表蠲饮,拟小青龙汤。处方:麻黄、桂枝、甘草各5克,姜半夏、白芍各10克,细辛、五味子、干姜各 3克,水 煎分2次热服。3剂后,身微汗出,咳喘大减,夜间遗尿减至 3次。原 方连进7齐I,诸 症皆消。续服肾气九月余善后,随访年余未复发。(新中医 19935 ( 9) , 46)按语:素有寒饮内盛,复加风寒外引,外寒内饮,郁遏于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令

12、膀胱开合失司,而致遗尿。用小育龙汤温肺以固肾,化饮以 制水,为下病上治之法 也。十、痛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朱莹医案:王某,男,31岁。患肢体关节疼痛2年余,曾在当地医院诊断 为“风湿 性关节炎”,经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时轻时重,于 1990年6月12日来我院就诊。 经详细检查:诊断为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双手腕、手第一指关节、右脚历骨处肿 胀、疼痛,活动受限,遇冷水后加重,二便调,舌淡 红,苔白润,脉弦细。此乃痛痹之顽 证,着力温通除湿,以小青龙汤化裁:麻黄6克,生姜15克,赤白芍各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10克,五味 子10克, 桂枝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附子12克(先煎)

13、,木瓜15克,木防己10克, 炙甘草12克,6齐L 1日l齐I。服药后,关节肿胀明显减 轻,继服16齐I,病愈,以后末 再复发。(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U92; V 3) , 36- 37)按语:本案为寒气胜之痛痹,从其舌脉之象,又知有饮邪内停,寒饮搏击,侵于经络关节而发痛痹。用小青龙汤在于温寒化饮,寒去饮化则经脉自通。当然.本方虽温散有余, 但祛风通经不足,故加二活、附子、木瓜、防己 等以弥小青龙之不足也,终令病愈。可见, 小青龙非只月于寒饮咳喘之疾,经 过辨证加减,其用广泛。八、泄泻张育清医案:李某某,男, 50岁,1985年3月6日初诊。自诉昨晚起腹 泻,至 今晨已七次,泻物如水下注,无臭秽

14、,腹中雷鸣,脐中隐痛,微恶风,头晕,泛恶,小便量少、色清,舌苔薄白,脉弦细。肺与大肠相表里,此届风 寒犯肺,致大肠传导失司之证。 治拟温肺散寒,以复大肠传导之职,小育龙主 之。处方:麻黄、干姜、五昧子各 7克,桂枝、法半夏各10克,白芍12克,细辛、 甘草各5克,1齐I。药后,激汗出,风寒去,泻止而愈(新中医 1987;(U) : 46)按语:本案辨证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考虑。风寒闭肺,肺气不宣,则下走大肠,使其传导失职;且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不走膀胱而偏渗于大肠,故见大便下注如水。治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待风寒去,肺治节有权,大肠传导复职,则泄泻自止。此下病上取之例也。卜一、闭经罗国良医案:戴某,女,30岁.1975年10月20日诊。病恶寒发热无汗, 卧床2 日。询病史一年来常吐痰涎,咳引胸痛,且闭经 一.年。病者前额肌肤 灼热而躯体覆以棉 被,脉紧而滑。余以为当务之急,乃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 大法,投以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白芍、五味子各 10克,细辛4. 5克,甘草5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