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实录_第1页
散步课堂实录_第2页
散步课堂实录_第3页
散步课堂实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步课堂实录江苏如东实验中学 田利华(邮编:226400 电话(上课铃响,师生互致问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散步”,请高声喊出作者。生(齐声):莫怀戚。师:结合你们的预习,用一段话概括这篇散文的内容。提示: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生1:我们一家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生2:不对,人物交代含糊,应该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如果去掉两个“我的”,会产生歧义吗?生(齐声):应该不会产生歧义。师:既然删去两个“我的”不会产生歧义,那么作者为何要连用两个“我的”?生3:两个“我的”,既体现了我和家人的亲密关系,也突出了“我”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师:很好!两

2、个“我的”突出了我和家人的挚爱情谊,同时表明我的主脑地位,为下文我的抉择艰难做了有力的铺垫。请继续点评。生4:同学的概括偏笼统。“散步”中发生的具体事情未体现出来,也缺少事情的结果。依照课文所写,应该是: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了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师:是啊。我们概括一篇文章内容的主要依据还是文本,要留意文中的重要词、句。用一段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应该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后来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了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

3、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请同学们将这段话说一遍。(学生自由复述上面的这段话)师:作者叙写这样一件事,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生: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师:同意这一说法的请举手。(全体学生都举手。教师板书:尊老爱幼)师:从文中的哪些具体语句可以体会到这一主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画下这样的句子。(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后交流体会)生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我能积极地建议多走走,因为“多走走”有利于增强体制,

4、提高免疫力,这对老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从中,我体会到了“尊老”。生2:“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中的“摸摸”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从中,我体会到了“爱幼”。生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句中的“慢慢地”、“稳稳的”、“很仔细”形容走路很小心,很细致,能充分表明我的尊老,妻子的爱幼。从中,我体会到了“尊老爱幼”。师:三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到位。这三句话分别从“我”、“我的母亲”、“我和我的妻子”的角度诠释了“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其实这几句话中还蕴涵着其他的深刻含义,请你们再细细地读、慢

5、慢地品,并留意各句中的关键词语,等会儿交流你们的理解。(学生再次细读三段话并作了深入思考后交流)生:第二段中的“信服”表明母亲对我的信任,还有两个“很听话”也表明了我和母亲之间长期以来一直互相理解和信任。师:是啊,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相信并听从。“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板书:理解 信任)生:我从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还读到了作为“我”和“妻子”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师: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生(笑):语言感觉呗!师

6、:“我”和“妻子”背上的分量重吗?(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重”,有的说“不重”)师:请认为“不重”的同学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理由呢?生(齐读):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师:朗读这句话应注意语速(学生回答:中速),以及句子的对称美,注意节奏。再读一遍。(学生中速深情地朗读)师:那么,认为“重”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生: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生:“我”背上的字面上指母亲,实质上指代我的上一辈。“我的妻子”背上的字面上指儿子,其实应该指代我们的下一代。“我”和“妻子”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每一个负

7、责任的家庭的组合就是“整个世界”。师:其实,我和妻子背上的分量并不重。句中的一个“但”字的转折,表明我和妻子心中的分量很重。“慢慢地”、“稳稳的”、“很仔细”是关爱的体现,更是心中责任感的外在体现,表现了中年人高度的责任意识。千万个负责任的家庭,支撑起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板书:责任)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文字,注意:中速、深情,“整个世界”要读得意味深长。(学生深情地朗读)师:前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涉及到“责任”这个话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体会。生(齐声):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师:散步这篇优美的散文同时被选入“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但“人教版”删去了“就像民

8、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你喜欢哪一种版本的内容?并说说理由。生1:我喜欢苏教版的内容,因为作者通过比较突出了我的责任重大。师:“我”在家庭中处于作决策的重要位置,就跟民族领袖类似,处理得好,家庭和和睦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通过“类比”,突出了“我”责任的重大和作出决策的艰难,表现了“我”对家庭重大的责任感。生2:我喜欢人教版的内容。因为我只是一个家庭中的“户主”吧,我这个普通人怎能跟民族领袖这个大人物并举呢?师:也有道理。你是觉得这句话过于夸张。发生在“散步”中的分歧,只能算是普通家庭中芝麻绿豆之类的小事,怎能跟国家大事相提并论呢?师:同学们刚才都提到了“我”在家庭中所起的关键作

9、用,“我”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本段中有哪些语句能体现“我”在家庭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生(齐读):“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师:从句子的对称角度考虑,句中的“早已习惯”改为“还习惯”如何?生1:不能。因为“早已习惯”表明母亲对儿子的长期以来的信赖,而“还习惯”优点勉强的意味。生2:“早已习惯”与前文中的“很听话”遥相呼应,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尊重。师:“早已习惯”表明我和母亲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默契,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表现。那么,句中“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的言下之意是?生(笑):言下之意是在家里“我

10、”很可能总是听妻子的。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师:我在家中掌握着“大权”,但这不是霸权主义,不是专制,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更是一种家庭的和谐。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注意句子的对称美。师:再读第7段,除了读到“爱幼”之外,你还能从中读到什么?生1:从“还是走小路吧!”中的一个“吧”可以读到一种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对我的尊重。生2:我认为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更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因为母亲变了主意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怕为难儿子。师:这两个同学理解都很深刻,那么,母亲变了主意,除了疼爱孙子,体谅儿子之外,有无其他原因?生(齐读):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

11、粼的鱼塘。师:母亲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师:请同学们留意,这幅画面的观察视角是“她的眼”,你们猜想一下:母亲此时会想些什么?生(默不作声):师:要想知道母亲此时的想法,就应了解母亲的处境,从前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读到母亲的境况?生(齐读):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师:最能体现母亲处境的一个词是?生(齐声):熬生: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大。师:是母亲一个人在熬吗?生(齐声):不是,我们全家都在熬,都在为母亲的身体、母亲的生

12、命担忧。师:哪些词语能体现我们的担忧?生(齐声):太迟,太迟了。总算。师:对于这段话,苏教版和人教版也有所不同。“人教版”删去了“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内容?生1:我更喜欢“人教版”的内容。一是因为“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已经包含了有些老人去世的意思,如果再加上“在清明降到的时候死去了”这么一句,就略显重复;二是因为这一句中的“死”字,与文章的气氛不太协调。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很忌讳“死”这个字眼的。比如我们这个地方讲老人过世叫“老”或“走”。在新绿匝地的初春,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散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如果前面突然出现一个“死”字,就会大煞风景,破坏了温馨的气氛。生2:我喜

13、欢“苏教版”的内容。因为后文中写道“我伴他的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我”伴母亲的时日短。让读者更清楚留给母亲的时日是真的不多了,要及时尽孝。师:一个“死”字,承上文中的“挺”,照应下句中的“熬”;还和后文“我”在解决分歧时为什么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相照应。只有和“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死去了”比较,才能充分体现衰老的母亲“挺住了”“熬过来了”,才有对生命和亲情格外珍爱的感受。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板书:生命)请再回到第7段,设想一下母亲面对眼前的画面,会想些什么?生1:母亲会想:生活是多么美好,是多么值得留恋啊!生2: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是这样充满活力,现在唉心中有些许

14、的惆怅。生3:这句话还能看出母亲对生活的渴望,对美的追求。师: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母亲的最终选择表现了她对生命的眷恋和珍爱,我也没有劝解母亲改变想法,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这一段。(学生深情地朗读,教师也参与其中)师:前文中也有一段景物描写,与“生命”有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生1:“新绿随意地铺着”、“ 嫩芽也密了”、“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等充分表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生

15、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句话的联想,也是对母亲的祝愿,希望母亲能像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生3:是的,严冬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它暗示熬过一个寒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师: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结合具体的语句,通过细细的品读,不仅读到了尊老爱幼,还读到了理解、信任、责任,更读到了“生命的可贵”。请你们再读一读其他语句,你一定还会有收获。(学生再读

16、课文,慢慢体会)生1:我从“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这句话中读到了“和谐”。“我”完全可以陪母亲走大路,妻子可以陪儿子走小路。可是“我”不想“拆散一家人”,这是我们一家几十年来和谐共处的再现。生2:我从“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中也读到了和谐,还读到了一家人的温馨、幸福、和睦的气氛。师:从这句话中你们还能读到什么?男生读“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女生读“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学生读后沉默不语)师:加入把这句话当作一个线段,往前延长,请问:前面的前面是谁?生(齐声):妈妈和儿子。师:再延长,前面的前面是谁?生(齐声):妈妈和儿子。师:同理,往后延长呢?生(齐声):也是妈妈和儿子。师:那么,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生1:生命的不息。生2:生命的延续。生3: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师:对啊,这是我们一家人生命的延长,也是我们人类生命的久远啊!假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