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环境化禽輛耒考试夏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 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及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 问题称为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 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叫做环境污染。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 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 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 亡
2、的现象。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 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 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 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及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一一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 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而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及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 常数。
3、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 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 量子产率。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 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 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 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
4、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6、生物放大(Bio-magn辻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 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 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17n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指生物从周I韦环境(水、土壤、 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 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8、半数有效剂量(EDQ和半数有效浓度(ECQ:毒物引起一群受 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
5、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 的最高剂量。15、基因突变:指D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 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及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 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瞇。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及DNA反应,需要机体代 谢活化转变后才能及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 苯并)t等。17、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 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18、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19、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 转变
6、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20、促癌物:可使己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瘤块的物质。如巴豆 油中的巴豆醇二酯、雌性激素乙烯雌酚,免疫抑制剂硝基咪哇硫卩票吟 等。21、助致癌物:可加速细胞癌变和已癌变细胞增殖成瘤块的物质。如 二氧化硫、乙醇、儿茶酚、十二烷等,促癌物巴豆醇二酯同时也是助 致癌物。22、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生物毒性 的特殊污染物。23、PTS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持久性毒害污染物,是 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
7、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 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污染物,包括 POPS和某些重金属污染物。24 PP (PriOrity pollutants):优先污染物,是指毒性强、难降解、 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25、PCBs:多氯联苯26、PCDDs/PCDFs:二恶英和咲喃类PCDD: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F:多氯代二苯并咲喃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 1TCDD: 2, 3, 7, 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是目前己知的有机物中毒性最强 的物质。27、EDCS (En
8、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对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传输、结合和清除功能起干扰作用的外源 物质。28、PAES (Phthalate Esters):邻苯二甲酸酯。29、PBDES (POlybrOminated DiPhenyI EtherS ):多浪代联苯瞇30、CFCs:氟氯桂类31、PAH:多环芳坯,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32、PAN:过氧乙酰基硝酸酯33、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UIates):总悬浮颗粒物34、SPM (SUSPended PartiCUIate matters):飘尘35
9、、IP (inhalable PartiCIes):可吸入粒子36、POM (PartiCUIate OrganiC matter):有机颗粒物37、BaP:苯并a瓦二、填空题:1、常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滴滴涕(DDT ) 氯丹(ChIOrdane )毒杀芬 (TOXaPhene) 六氯苯(HeXaChIObenZene)灭蚁灵(MireX) 七氯 (Heptachlor)多氯联苯(PCBS)S 二恶英和咲喃类(PCDDS/PCDFs )o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 质引起的约占80
10、%-90% 。3、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4、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型施、物理-化学 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5、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 农业、 交通、和 生活。6、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7、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8、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 B Hg C Pb D AS9、五十年代日本岀现的水俣病是由丄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 B Hg C Pb D AS 10、对颗粒物性质最为关注的是其粒径,其次是它携带的化学物质。1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 N
11、O2 + hvNO+0(2)HNO2+hLHO + NO或+h VH +NO2(3) HNO3+ EVHO+NO2(4) H2CO +H + HCO或 2(j6+h VH2+ CO(5) CH3X + IrLCH3 +X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12、大气中的NO:可以转化成HNO:、NOs和HNo3等物质。1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 参及者。14、乙烯在大气中及0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 (O3) CH2O3+CH2 =CH2H2CO+H2COO1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及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 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
12、沉降两种。16、制冷剂氯氟坯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In + hv CFmCIn-I + CICI +O3 + CIQClo+00: + CI1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1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积聚模、粗粒子模O1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也2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亘、CHj _凹_、_氮氟怪等。21、CFC-II和HaIOnI211的分子式分别为CFCs 和CFjClBr2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 湍流的影响。2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飘尘一、降 尘、可吸入颗粒物。2
13、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 热层和逸散层。2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坐_、颗粒物、硫酸盐颗粒物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26、大气中C乩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原油 及天然气的泄漏的排放。2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妙、_NOf _工_、_HC03z_o28、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 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O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化学离解。2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辿卢、CaL,NHILO30、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CD 的光离解。A O3B HCHOC H2O2D HNo231、烷坯及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
14、,生成 BC 。A ROBR 自由基 C H2OD HO232、酸雨是指PHC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6.0 B 7.0 C 5.6 D 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J A m的粒子称为爱 根核模。A 0.05 B 0. 1 C 1 D 237、随高度的增加气温A 的现象,称为逆温。A升高B降低 C不变38、气溶胶中粒径D H m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A 10 B 15 D 8. 0mgL B 0 D 4. 0 mg/L68、对于转移2个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己知其PEO=I3. 5,则其平衡 常数IOg K= BA 13.5 B 27. 0 C 6. 75 D 54. 069
15、、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过程及 重金属的种类、价态、 存在形态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70、Cr(VI)及Ct(III)比较,Ct(VD的迁移能力强,Cr(VD的毒性和 危害大。71、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碑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主_。72、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降低。73、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 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进行。74、土壤中农药的扩散可以气态和非气态两种形式进行。7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药在土壤中的渗透深度减小。76、水溶性低的农药,吸附力强其质体流动距离d。77、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断 积累,可以为生物所富集,一日-进入
16、土壤就很难了以彻底的清除。78、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配合作用同时存在,当金属离子浓度高时吸附作用为主,重金属存在于土壤表层;当金属离子浓度低时配合作用为主,重金属可能渗入地下。79、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ABCOA树脂B腐殖酸C腐黑物D矿物质80、下列A 土壤缓冲能力最大。A腐殖质土B砂土 C粘土 D壤土81、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主要因素有:ABCA土壤通气状况B土壤有机质状况C土壤无机物状况D 土壤的吸附状况82、DDT属于持久性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很慢, 土壤中DDT的降解主要靠C作用进行。A光化学 B化学 C微生物D光化学和微生物83、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有:ABCDE
17、A AS B Cd CCrDHg E Pb84、苯并花(a)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相应的芳基正碳离子,及DNA碱基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85、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 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 机体内的浓度 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86、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 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87、微生物参及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为:汞的甲基化作用 和 将汞 的化合物还原为金属汞的还原作用。88、目前已知的有机毒物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是:2, 3, 7, 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 )。89、毒物的联合作用
18、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 用四类。90、汞的毒性大小顺序为:B oA有机汞无机汞金属汞B无机汞金属汞有机汞C金属汞有机汞无机汞B ASh 一甲基肿 二甲91、碑的毒性很强,一般地:A As3+ As5+ 一甲基月申 二甲基肿 基肿 As3C 一甲基肿 二甲基肿 As5+ As5* D二甲基肿 As3+ As5+ 一甲基肿92、LD50表不的是C OA半数有效剂量 B半数有效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浓度93、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和M=,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 SO2等;有机S: 氧化产生H2S(2)人为源:工业排放氧化FbS OH HJO SHaerosolH2S +
19、O3 H2O + SO2含 氮 化 合 物NOX(1)土壤和海洋中细菌 对硝酸盐的分解;(2)天空中闪电过程和 大气中NH3氧化;(3)各类燃烧,包括汽 车排气;(4)通过生产和消费硝 酸及其盐的过程。SCR 和 SNCR含碳C0C02(1)天然源:海洋中生 物作用、植物叶绿素的 分解、森林中co:的放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 1化合物出:(2)人为源:含碳燃料燃烧不完全(CO)、CO2o碳氢化合物(I)CH.:厌氧细菌的发 酵过程如沼泽、泥塘、 湿冻土带、水稻田底部、 牲畜反刍和白蚁的墓穴 等产生。及疑基自由基反应含卤素化合物
20、(DCH3CK CH3Br CH3I:天然源(海洋)、及人类活动产生的。降水去除(2)氟氯坯类(CFCS): 完全是人为产生的。破 坏臭氧层。扩散进入平流层3、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HO2 R、RO2(I)HO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s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 来源O3 MMQ空吧- O2 OO + H1O2OH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XO:和Hg存在,它们的光离解也可产生HO。HNO2 的光解: HNO2 +hHO +NOH2O=的光解: 02 + h2H0(2)H0?的来源: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H2CO +hrH + HCOHO2 + MHCO
21、 +02 +MH02 + CO + M(3) R 的来源:RH + 0R + HORH+ HO(4) R0:的来源:R+O2R + H2ORO2光化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光化学第一定律(Grotthus-DraPer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 光,才能有效地引起分子的化学变化。(2)光化学第二定律(Stark-EinStein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 是单分子过程,或者说在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被吸收的一个光子, 只能激活一个分子(不适用于激光化学)。5、光化学烟雾(1)现象: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22、/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化物(Noj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 一些氧化性很强的0、醛类、PAN、H等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 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 称为光化学烟雾。特征:蓝色烟雾,强氧化性,具有强刺激性,使大气能见度降 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或午后,污染区域往往在污染 的下风向几十至几百公里处。形成条件:氮氧化物及碳氢化物的存在;大气湿度较低;强的 阳光辐射;易发生在温度较高(2432C)的夏秋季晴天。污染物及产物的日变化曲线:清晨,大气中有固定源及汽车排 放的NoX和坯类化合物,强光照射后N0:光解产
23、生0.,随后一系列反 应相继发生,产生O及H0.,而H0.可以使怪类氧化为新的自由基, 大部分生成R0:. . HO2.、RC(0)O2.,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将 No氧化为N0:,代替了 Os的氧化,这样愈积愈多,同时在反应过程 中,生成了一系列二次污染物如醛类、PAN等,及一次污染物NOx、 坯类化合物混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下午,随着日光的减弱,N0: 光解受到抑制,光化学反应趋于缓慢,产物浓度相继下降,光化学烟 雾现象消失。控制对策:改进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监测 及管理。6、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比较特征硫酸型烟雾(伦敦烟另)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烟雾)首次记录20世纪
24、前世纪40年代中期类型还原型氧化型一次污染物SO:、co、煤烟颗粒碳氢化合物、NOs二次污染物硫酸、硫酸盐气溶胶03、PAN、HNo3、醛类、颗粒物、 硝酸盐等污染源燃煤汽油、煤气、石油温度冷(4 o C以下),冬热(24 C以上),夏秋相对湿度高,通常多雾低,通常热和干燥污染峰值时间早晨中午毒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Os等氧化剂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7、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SO:和NO-进入大气,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硫酸、硝酸和亚硝酸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so20一-SO3SO3 + H2O -H2
25、SO4SO2 + H2OH2SO3HSO3 十0 H2SO4NO 0 NO22 NO2 + H2O HNO3 + HNQ28、说明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2)大气中N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2)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3)气象条件的影响。9、酸雨的环境影响及对策。影响(1)对土壤生态的危害。土壤日益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 另一方而酸化的土壤影响微生物的活性。(2)对水生生态的危害。湖泊、河流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用水源; 鱼类死亡(3)对植物的危害。叶绿素含量降低,由于光合作用受阻,使农作 物产量降低,也可使森林生长速度降低。(4)对材料和
26、古迹的影响。腐蚀材料、建筑(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策:控制酸雨的根木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1)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的燃烧,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水 力、太阳能等);(2)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工业区应该建设在城市主 导风的下风口,居民区采取集中供热;(4)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煤的脱硫、汽车尾气的处理等)。10、试述大气中C0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大气中的C02吸收了地而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 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如果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便有过多的能量保 留在大气中而不能正常地向外空间辐射,这样就会使地表面和大气的 平衡温度升高
27、,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会有巨大的影响。1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减少高强温室气体排放(如N0s. CH1. CFCS)(2)燃料的改变:煤、石油改为天然气和氢气(3)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水,风,太阳,生物(4)核能的安全使用(5)CO2吸收及存储(6)植树造林,逐渐恢复草原的植被12、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坯等污染物进入了平 流层,在平流层形成了 HOx, NOx,和CIoX等活性基团,从而加速了 臭氧的消除过程,破坏了臭氧层的稳定状态。臭氧分解的催化机制:Y + O3 YO + O2YO + O Y + O2总反应:O3
28、 +O- 2O2Y = 含氮氧化物NOX (NO、NO2),含氢自由基Ho(H、HC)、HO2), 含卤 自由基CIO (CI、CIO)、BrOx (Br. BrO)1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 式。(1)氟氯坯的光解:CFCI3 + 7v CFCI2 + ChCF2CI2+hv CF2CI +Ch(2)破坏臭氧:Cl + O3 ClO + O2CIO + O Cl + O2O3 + O 2O214、臭氧层破坏的危害(I)皮肤癌发病率上升;(2)对眼睛造成各种伤害:如引起白内障, 眼球晶体变形等;(3)人体免疫力下降;(4)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 究表明,在已
29、经研究过的植物品种中,超过50%的植物有来自UV-B的 负影响,比如豆类,瓜类等作物,另外某些作物如土豆,番茄,甜菜 等的质量将会下降;(5)危害海洋生物;(6)对材料的破坏;(7)加 剧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15、PM2 5(1)来源: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车辆尾气。(2)影响因素:排放源的特征和气象条件。(3)危害:人类活动所释放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携带有大量的重金 属和有机污染物。16、诱发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哪些?(1)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吸附在固体颗粒物 上的重金属离子交换出来。(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还原条件下,一些己沉淀的重金属可被 溶解,重新进入水体中
30、。(3)降低PH值:导致重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及重金属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17、PE-DO的关系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I)水的氧化还原限度边界条件:I氧化限度 1. Oipo XlO5Pa氧分压;还原限度氧化限度:PE = PEQ + Iog SOJ% M + PE = 2(). 7 5-PH还原限度:/+冷比pE=0.00PE = PEG +log + PE = -PH(2)天然水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根据水的氧化反曲:1/4 O2 H e =1/2 H2O PEO =20.75 PE = PEO + gpO214H
31、p2 = 0.2IatmlIJPE = 20.58-PH(a)如水体呈中性,pE=13.58.,显然,水体 呈氧化性。当水体无溶解氧.冇机物含量丰富 时.有机物质的电位为决定电位。在厌 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成为CHa 采用 下列半反曲计算决定电位,1/8CO H + e = 1/ 8 CH4 + 1/4 HO PEO = 2.87PE = PEO + gpCO2 1 8HpCH4 1 /8 KpCO2=PCH4-PE = 2.87 - PH (b)如水体PH为7, PE为-4.13,说明水体处 于还原状态。18、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
32、和生物降解。1 /1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9、在受纳酸性废水排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什么往往 较高?PH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其原因既有Pr离子的竞争 吸附作用,也有金属在低PH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及其配合物的 溶解。20、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重金属存在形态吸收毒性微生物转化不申(AS)水溶态、吸附态 和难溶态。前二 者又称可给态 碑,可被植物吸 收。有机态碑一被植物 吸收一体内降解 为无机态通过 根系、叶片的吸收一 体内集中在生长旺 盛的器官甲基化 H3AsO3H3AsO1许多微生物 都可使亚碑 酸盐氧化成 碑酸盐;而 甲烷菌、脱硫 弧菌、微球菌 等
33、都还可以 使碑酸盐还 原成亚碑酸 盐。镉(Cd)在土壤表层015 Cm处积大多数土壤对镉的 吸附率为8095%,不镉进入人体,在骨骼中沉积,使微生物特别是某些特定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累,主要Cd2CO3 Cd3 (POI) 2 和 Cd (OH)2的形式存 在。在pH7的 土壤中分为可 给态、代换态和 难溶态。同土壤吸附顺序:腐 殖质土重壤质土 土壤质土砂质 冲积土;植物吸收:根 叶 枝花、果、籽粒骨骼变形,骨痛 症。的菌种对镉 有较好的耐 受性。汞(Hg)由于土壤的黏汞化合物在土壤中生成的甲基汞具汞的甲基化:土矿物和有机先转化为金属汞或有亲脂性,能在在
34、有氧或好质对汞的强烈甲基汞后才被植物生物体内积累富氧条件下,微吸附作用,汞进吸收。植物吸收和积集,其毒性比无生物使无机入土壤后,95%累汞及汞的形态有机汞大100倍。汞盐转变为以上能被土壤关,挥发性高、溶解其中甲基、乙基、甲基汞。迅速吸附或固度大的汞化合物容丙基汞是水俣病定,因此汞容易易被植物吸收。汞在的致病性物质。在表层积累。植物各部分的分布:根茎、叶种子2K说明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As、Cd. Hg在土壤的主要迁移方重金属迁移方式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AS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Cd土壤中胶体吸附,在土壤表层(15 Cnl处积累;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H
35、g壤的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对汞的强烈吸附作用,在土壤表层积 累;植物吸收;微生物甲基化。CU被表层土壤的黏土矿物吸附,同时,表层的有机质及铜结合 形成螯合物,使铜离子不易向下层移动,主要在表层积累, 并沿土壤的纵深垂直分布递减。Pb主要以Pb(OH)2、PbCO3和PbS(固体形式存在,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铅含量很低。22.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迁移转化有机氯农药DDTDDT在土壤中挥发性不大,由于其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故它在土壤中移动也不明显。但是DDT可通过植物根 际渗入植物体内,它在叶片中积累量最大,在果实中 较少。土壤中的DDT的降解主要靠微生物作用和生物降解。 在土壤缺氧(灌溉后)和温
36、度较高时,DDT的降解速度较快。南方土壤中DDT的降解速度较快,而北方土 壤中降解较慢。DDT的生物降解主要按还原、氧化、 脱氯化氢等机理进行。DDT的另一降解途径是光解。林丹林丹易溶于水,可从土壤和空气中进入水体。但是, 由于其挥发性强,亦可随水蒸发,进入大气,从而在 水、土壤中积累较少。此外,林丹能在土壤生物(如 蚯蚓)体内积累。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积累相当量的 六六六,且不同植物积累量不同。有机磷农药(1)非生物降解过程:吸附催化水解;光解;(2)生物降解: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同时,土壤微生物也会利用有机农药为能源,在体内 酶或分泌酶的作用下,使农药发生降解作用,彻底分 解为
37、C0:和比0。23、好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1)糖类的微生物降解糖类通式为Q(H2O)7,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水解成单糖多糖在胞外水解酶催化下水解成二糖和单糖,才能摄入胞内。二糖在胞内水解酶催化作用下变为单糖。C12H22On 0 C15H12O6 C6H12O6蔗糖葡萄糖 果糖单糖酵解成丙酮酸细胞内单糖不论在有氧氧化或在无氧氧化条件下,都可经过相 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丙酮酸。此过程称为单糖酵解。葡萄糖酵解的总反应式:C6Hi206+2NAD2CH3C0C00H+ 2NADH+2H*丙酮酸的转化在有氧的条件下,三竣酸循环(P322),总反应为:CH3COCOOh + 5/20:3C
38、02+ 2H:0三竣酸循环: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1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转化:丙酮酸往往以其本身作受氢体被还原为乳酸,或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作受氢体,发生不完全氧化生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及二氧化碳等.CH3C0C00H+2 HCH3CH (OH) COOHCH3COCOOhCH3CH0+2 HCObCHsCHOCH3CH2OHCH3C0C00H+2 H(2)脂肪的微生物降解C02+ CH3CH2OH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CH2OOCR1HOOCR2+ 3H2OCH2OH HOH +h2ohRlCOOHR2COOHR3COOH甘油的
39、转化: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成丙酮酸。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转变为简 单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CH2OHCHOH CH3COCOOh + 4HCH2OH脂肪的转化:在有氧氧化条件下,经过酶促B氧化途径(图58)变成脂酰辅酶A和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TCA循环,最后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 和水。CH3 (CH:) IGCOOH + 2602ISCO2 + ISH2O在无氧氧化条件下,脂肪酸通过酶促反应,往往以其转化的中间产 物作受氢体而被不完全氧化,形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3)蛋口质的微生物降解蛋口质水解成氨基酸:蛋口质由胞外水解酶催化水解,经多肽至二 肽或氨基酸而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O二肽在细胞内可继续水解形成氨 基酸。氨基酸脱氨脱拨成脂肪酸:氨基酸在细胞内的转化由于不同酶的作 用而有多种途径,其中以脱氨脱竣形成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继续转化(4)甲烷发酵简单的有机酸、醇乙酸、甲酸、H2、C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 《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高中语文++】《阿Q正传》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 陀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一年级体育上册 做早操教学设计
- 苏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7 太阳教案设计
- 2024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3热对流和热辐射 教案
- 4 比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 烟花爆竹安全培训课件
- ABC量表为家长评定量表
- 《七色花》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 大学英语unit5TrueHeigh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空气能室外机保养维护记录表
- 重庆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模板-2020版
- 亚马逊品牌授权书(英文模板)
- DB52∕T 046-2018 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 高中客观题的10大解题技法
- 六年级下册语文《狱中联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