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与完善_第1页
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与完善_第2页
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与完善_第3页
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与完善_第4页
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与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 京 建 筑 工 程 学院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班级:_作者:_学号:_题目:_ _指导教师: 评 阅 人: 年 月 日 北京目 录TOC o 1-3 f h u HYPERLINK l _Toc21533 引言 PAGEREF _Toc21533 1 HYPERLINK l _Toc3399 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概述 PAGEREF _Toc3399 2 HYPERLINK l _Toc12030 (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概念 PAGEREF _Toc12030 2 HYPERLINK l _Toc14931 (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特征 PAGEREF _Toc14931 2 HYPERLIN

2、K l _Toc31578 (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意义 PAGEREF _Toc31578 4 HYPERLINK l _Toc24395 (四)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原则 PAGEREF _Toc24395 4 HYPERLINK l _Toc1617 二、中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规定 PAGEREF _Toc1617 5 HYPERLINK l _Toc23727 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问题 PAGEREF _Toc23727 6 HYPERLINK l _Toc25312 (一)适用范围狭小 PAGEREF _Toc25312 6 HYPERLINK l _Toc11919

3、(二)范围不明确 PAGEREF _Toc11919 7 HYPERLINK l _Toc7744 (三)听证程序存在缺陷 PAGEREF _Toc7744 7 HYPERLINK l _Toc19009 (四)听证主持人的规定不够清楚 PAGEREF _Toc19009 9 HYPERLINK l _Toc1223 四、完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对策 PAGEREF _Toc1223 10 HYPERLINK l _Toc26890 (一)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PAGEREF _Toc26890 10 HYPERLINK l _Toc19139 (二)完善听证程序 PAGEREF _Toc19

4、139 11 HYPERLINK l _Toc856 (三)完善听证主持人制度 PAGEREF _Toc856 13 HYPERLINK l _Toc11709 1、要确保主持人的中立性、专业性 PAGEREF _Toc11709 13 HYPERLINK l _Toc3539 结束语 PAGEREF _Toc3539 14 HYPERLINK l _Toc31920 Abstrac PAGEREF _Toc31920 15 HYPERLINK l _Toc15347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15347 16 PAGE 15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与完善内容摘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是行

5、政机关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做出相应决定过程而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中国1996年行政处罚法首次在行政处罚领域规定了听证程序,这是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一个重要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施行至今已近1 0 年,但由于配套性规定和一些重要制度尚不够明确、具体,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已逐渐显现。本文主要围绕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的规定,结合行政处罚听证实践,分析目前行政处罚听证存在的误区及完善措施。关键词:行政;处罚;听证引言听证程序制度是行政程序现代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是行政程序法的

6、核心内容。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行政程序法大多对听证程序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6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确定下来,这不仅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发展,也是行政法制建设的新里程碑。听证是现代程序法的一个主要内容,缺乏听证,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就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有人说法律程序的利益只能在思维和动作上去平衡,其细化规则对判定结果的准确度没有好处,但听证既是一种平衡礼仪的有效方式又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加强决定的准确度,因为听证无论是其本身的内容还是具体功能都在很大程度

7、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内在价值。“听证”一词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因为他们在以前就存在若当事人不解释或说明来为自己辩护,就不能对其进行财产惩罚或人身惩罚的古老程序性传统。听证权在美国,是联邦宪法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赋予公民民主公正象征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中国在1996 年行政处罚法中第一次以法定形式将听证这种程序制度纳入到中国的行政处罚行为当中。虽然听证程序经历了十几年的实践,但在其具体规定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漏洞,尚待发展和完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发展、完善,不仅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发挥陈述申辩权,还能敦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处罚,降低行政工作中的错判度。在提高全民法制思维意识和发挥中

8、国惩罚教育相结合方式的同时,促进行政机关和相对人间的协调、沟通,减少隔阂并消除双方因信息失衡而产生的信任危机。能够更有效的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和谐。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概述(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概念 在中国,人们对听证概念的理解也有不一样的观点,但大都赞同以下观点:“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法律术语叫听证,是公正行使权力的基本内容”。我们中国的听证也可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国家机关做出判定之前,为利害关系人提供表达其意见的机会,对有关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而狭义的听证是指“行政听证”,即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作出判定前,根据有关法律事实和

9、法律问题听取、了解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特征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象征着政府部门具体的行为司法程式化,是行政程序的主要内容。我国的行政处罚存在三种法定化的决定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听证程序,而听证程序的本质却是一般程序当中中的特殊程序,主要特征如下:1、由主持人和利益联系人构成参加人从表面上看虽然听证程序和司法制度中的审判程序有些相似,但根本不像审判程序那样公正。听证程序中机关享有三重身份,第一个是侦办案件的人员;第二个是是主持人员;第三个是惩罚意见的决定人员。然而在司法审判中,人民法院所充当的仅仅是裁判员的角色。2、仅运用于政府惩处范畴 当然此程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惩

10、罚案件,目前中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仅适用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案件”等。3、准司法化特征听证程序既有司法性的特点,也有行政的内容。从司法的角度来讲听证主持人的地位相对分离,相对于仲裁人或者法官来听取双方争辩和陈述并由听证主持人提出自己对案件的事实和处理的见解,而且正式听证会的程序更正式,和法院的审判程序类似。从非司法角度来看,听证程序是事件的事前监督,就是在还没有作出行政决定先实施听证,这样做既可以监督与防止行政行为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犯,也是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公正,这与行政诉讼的事后监督相区别。 4、证程序遵循职权主义原则中国法系多遵循职权主义,听证程序也一样。而

11、英美法系主要体现在双方的当庭对抗,但听证程序却是一个特例,其遵循职权主义原则。王名扬曾说过行政机关应给与当事人行使辩护的权力,不需要有关机关裁决时实行司法审判。 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陈文,2009年 华中科技大学阶段性和审查性 在行政程序中听证程序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行政程序的全部过程。虽然主持人可以提出关于处理案件建议,但是不能替代行政决定。另外,就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而言,二者间的关系也并非是并列关系。在行政机关已经作出决定后听证程序是才出现,是为了监督关于初步决定手否有违法的情况,是否有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听证是对初步决定的审查 。(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意义1、有利于行政

12、机关公正、公开行政 有利于行政机关公正、公平、合法地执行法律并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机关行使处罚权力的质量,减少并防止行政处罚错误的发生,提高公众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体公正需要程序公正加以保证,程序公正是听证程序的本质之一,听证给予当事人表达意见、维护自身权利的机会,并且使当事人能清楚了解最终处罚的相关法律和事实依据,从而起到教育意义与作用,促进履行其义务,有效提高部门行政的效率。另外,WTO也要求“公开行政”,满足和国际化接轨的需要,WTO是一个高度透明的组织,其规则中的一为行政法规则,而其最基本的原则为透明度原则。所以,让广大群众参与各类听证程序是政府行政、行为透明、公开

13、的体现。2、有利于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随着中国法治化的进程加快,民主思想与权利意识不断深入人心,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利时,尤其在听政处罚过程中,要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申辩权。而行政听证是通过赋予广大公众参与听证程序的权利,从而加强公众的民主权利意识。与听证人员进行辩论、质证,以表达其意见与想法,提出有利的证据,反驳不利的证据,这不仅是对其地位的尊重,也是保障其合法权利的一种具体体现。听证制度在中国不断提高和发展,人们对立法目的和作用的认识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通过举行听证,不仅维护了其合法权益,也起到了教育作用,同时促进依法行政也体现了法治社会的精髓。(四)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原则1、公开原

14、则听证程序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公开。公开原则要求听证程序要公开进行,在听证会举行之前要先发出公告,向利害关系人告知听证举行的具体时间、地点、案由等。允许群众、记者旁听,允许记者进行采访报道,当事人在听证的过程中有权公开申辩与陈述。行政机关对各方及公众的决定必须基于质证制度、行政决定公开,听证内容也必须公开。听证程序公开化,既能保证决定的公正客观,又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增强对行政机关的社会舆论监督。当然,如果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方面的事项,则可不进行公开听证。2、职能分离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听证过程中,从事判决和审判一类工作的听证机构与人员,不能从事与听证过程和裁决行为有关的工作,以

15、此来保证裁决的公平和职能的分离。任何人不能就同一事件,不仅是追诉人,还是裁判官。因为这种情况也属于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当然行政机关并不是特定的专门裁决机构。考虑到处理问题时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为提高效率,要求行政机关的调查职能和裁决职能完全分离。但是完全由独立机构行使权利是不现实的,目前来看可以做到的只是使其内部相关的职能进行分离。3、事先告知原则听证在作出最终行政裁决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所涉及的相关事项,例如时间、地点等,从而确保当事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抗辩,以保证行政决定的适当性和合法性。若当事人未能及时得到通知,准备时间就不充分,这就意味着当事人没有时间进行取证和进行辩论资料的准备,不知

16、道听证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没办法进行有效的准备工作,从而无法行使自卫权和抗辩权。4、案卷排他性原则案卷排他性原则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只能以案卷为依据按照正规的听证程序作出决定,不能拿案卷以外当事人不清楚以及未经论证的事实作为依据,否则行政裁决将无效。按照案卷排他性原则,行政机关不能在听证之外接纳其它证据。比如最常见的,记录有关证据的问题常常在单方面接触的情况下发生,即当事人在对方不在场时与听证主持人和对案件有决定权的人单方面讨论案件,这种单方面的接触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对方的利益,破坏了正式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和行政机关的威信。二、中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规定 中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之前就已经有

17、听证程序部门规定。如国家税务总局1990年制定的税务机关查处税务案件办法试行第15条规定:“调查机关和调查人员将认定的事实同被查处的对象见面,认真听取其申辩,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又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7月发布的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第20条至22条规定:“案件调查结束后,承办人员应当将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材料提交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理。各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实行集体审议制度,设立相应的案件审理组织。案件审理组织经集体评议后,提出案件处理意见。” 中国于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

18、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应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程序不论在行政处罚还是在行政许可程序中,都已明确了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听证程序是较为规范有效地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的程序,在国外受到广泛推崇,被认为是实现公民参与权、防止行政专横、保障行政处理公正、减少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问题 中国行政处罚法是1996年3月颁布的。就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听证程序来说,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适用范围狭小1、受案范围狭小 中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并不是任何案件都能适用的,现实中未纳入听证范围的

19、情况可能比法定情况对相对人造成的影响更大。这样限定可能是觉得一个程序不值得投入过多资源,但分析听证设立的最初目的应该是要给当事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为当事人在法律面前搭建起公开申辩的平台,惩罚结果关系到公民的自身权益,我们不应该因为害怕浪费而限制听证,这可能会有损当事人的法定权益,和公正的本质相背离。此外,关于中国行政处罚法第 42 条第1 款规定中“等”字的解读,实践中对其存在“等内”和“等外”两种诠释方法。“等内”观点主张严格遵循法律条文,将听证程序的使用范畴严格限定在法定情况内。“等外”观点主张在法定情况外的其他当事人也享有听证申请的权力,这就在本质上扩大了受案的范围。2、定量不准中国行政处

20、罚法明文规定有关机关在行使惩处权作出较大数额金钱的罚款惩罚决定之前,当事人依法享有听证的权力。但对“较大”金额的具体规定,法律却未做出明确说明,完全由相关机关视情况进行权衡,依据不同,标准自然就不同。并且,倘若机关认为该案件所涉及到的金钱数额没有达到其规定的“较大”标准,则不会进行听证程序,这种标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当事人的法定权益极易受到侵害。(二)范围不明确 行政处罚法第42条关于听证的适用范围是这样规定的: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

21、规定执行。也就是说行政处罚法用正面列举和反面排除的方法将听证适用范围限定在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上。虽然用了“等字,但在有关机关对该“等”字作出法律解释之前,该“等字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行政处罚听证适用范围实际上就仅限于三类处罚事项。行政处罚的具体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或停业;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如驱逐出境、劳动教养、限期出境、禁止进境或出境以及通报批评等)。而只规定了三类处罚的事项可以执行听证,范围确实太小。(三)听证程序存在缺陷1、听证程序执行中违法目

22、前出现的一些听证程序执行中违法主要表现在:行政机关对那些适合听证程序的相关行政处罚案件做出决定前未向当事人告知其听证权;相关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提出了听证要求,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且不进行听证;在听证会开始之前听证主持人未征询有关当事人是否需申请回避;在听证会结束以后未征询有关当事人是否需作最后陈述。听证程序是准司法性质程序,在许多方面是按和司法程序相似的方法与步骤展开进行的。在听证程序执行中违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听证失去法律效力,更不必说有关行政处罚决定。2、听证程序的形式存在问题履行听证告知义务方式简单 听证告知主要有口头告知、谈话告知、书面告知三种方式。行政机关目前主要是以口头方式或者谈

23、话方式进行告知。虽然这两种方式简便、快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但都不正式,无法留下书面材料作为证明行政机关告知当事人的证据,所以就留下了证据上的隐患,一旦发生争议,行政机关根本无法证明自己履行了告知义务,这时行政机关势必会处于被动状态。听证会成为摆设 听证程序是行政官员滥用职权的克星。但就目前的听证会而言,“人治”思想意识的束缚依然存在,不少地方的相关听证笔录以及有关的部分证据和材料,在行政处罚的决定中不能产生任何效力,而当事人的许多建议也并未被采纳和考虑,最后全部是由有关领导的一句话进而做出处罚决定。然而当事人也还是按照法定程序继续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诉,根本就不能够起到让当事

24、人陈述自己意见和息争销诉的目的,也不能够达到增强行政效率的目的,这样反而会增加更多的行政开支和行政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执法水平和效率,违背了当初建立听证会的初衷。在日益健全的法治社会我们都要依法行政,要做到依法处罚就必须要彻底消除“一言堂”的不良现象 ,真正发挥听证程序的最大作用。 (3)听证会证据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听证会的较多案件中,调查人员不注重收集相关证据,马马虎虎、草率行事,在听证会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在部分案件的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对证据收集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未能对那些重要案件自身的相关证据进行合理收集。面对当事人代理人时,特别是面对熟悉司法程和精通法律的律师时,经常被问得不知所云、

25、无法自圆其说。这样不仅有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形象,并且也使广大的群众对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产生质疑。某些听证会的案件调查人员、主持人员对听证程序中的举证责任看不透,认识不清晰,反而要求当事人来负举证的责任。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在听证过程中,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应负举证责任,应该就案件的事实以及即将作出的行政处罚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事实。 综上来说,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全部证据都应该在听证会上经过相关当事人的质证和辩论,案件调查人员也应当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为什么要对其做出如此的行政处罚。然而,当事人并没有相关的举证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举证,也可以适当做出举证。(四)听证主持人的规定不够清楚

26、1、主持人的名称和数量规定混乱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听证主持人范围有所不同,比如:四川、浙江的处罚条例中都将首席以及独任听证员称作主持人;海南则将听证员与单称独任听证员统称为主持人。而至于具体的称谓,更是不尽相同,当仅有一名听证员时就称为独任听证员;在有多名听证员时,依照职权、位阶的不同,有的分称首席与辅助听证员,还有的统称听证员或者主持人。有关主持人数量的问题,各地规章则更加混乱,如北京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中第7条是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独任制,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听证暂行规定的第10条为了彰显准司法性,又要求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福建省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中第7条为了突出其

27、公正性,规定听证多人主持。但是更多的部门仍没有具体的数量化标准,这种混乱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法律的威严性,影响听证的公平、公正。2、主持人权责及主持人资质问题 中国的听证主持人根本没有自主独立性司法地位,具体职权更是模糊不清,实践中多由具有听证权的有关机关最高责任人确定听证主持人,这些临时主持人只能行使指定人授权范围内的主持权力,若被指定人干预就很难保有中立立场,提出公正决断。 中国法律仅明文注明听证员可由机关内专职司法人员、其他非本案侦办人员担任,此项规定过于简易,这样选出的主持人很可能达不到较高的专业法律素养,这极不符合主持人在听证中的重要地位。3、有关主持人回避的规定方面的不明确 主持人听

28、证回避是指该案听证主持人在进行听证过程期间,当被发现和该案的惩处结果本身可能存有或存有相关利益影响,或和受罚人存有利益、亲属等其它利害关系的,则取消其对该案的裁决权和审理权,并更换其它和该案并无关系的人主持本案听证的一种程式化体制。中国法律仅仅赋予了当事人对于认为和该案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持人具有回避请求的权力,这一条显然过于笼统。其具体的表现如下:回避理由不明确 法规中的多数回避现象发生在该案的受罚人与近亲属、利益联系人以及其它可能影响案件的人身上。这种规定不仅未明确规定近亲属的范围,也未区分相关利益联系间的直接性与间接性,更无法确定利益联系对于该案件的影响程度,无法起到约束主持人的作用,易造

29、成具有听证权的行政机关不正当使用自主裁量权。另方面,法律对于回避的诠释也有着瑕疵,其内在价值是排除偏见、维护公正,但偏见包括了个人偏见与法律偏见。而目前,法律只包括法律偏见却忽略了个人偏见。在此所提的个人偏见是指本与本案毫无利益关系的主持人,仅由于性格习惯进而对听证的一方存在偏激情绪。这种偏见隐蔽性强、不易发现但却客观存在,会在潜意识上对主持人作出公正决断产生影响,所以也应纳入回避情况之中。回避提出时间违背回避精神 既然回避的目的是追求公正,就应当允许受罚人在听证的具体程序结束之前的任何时间,一旦发现主持人和本案存在利益关联,收发人都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但现实中受罚人所享有的回避权却总是被进行时

30、间限制,其回避申请必须在听证的前几日之内提出,这就与回避的基本精神完全悖离了。回避具体程序不完善 中国法律在主持人回避申请最终裁定者、主持人自行要求回避的审批问题、当事人不服、不予回避决定能否要求复议等方面仍存在法条盲区。四、完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对策(一)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前文中分析了中国目前行政处罚的正式听证程序范围较窄的问题。就个人意见认为,应适当的扩大正式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行政拘留类直接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的有关行政处罚应当被纳入正式听证当中。行政拘留所涉及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现代各国宪法当中普遍被明确的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也是各国法律所着力保护的一项权利内容。中国也不例

31、外,在宪法中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在行政处罚法第8条中规定,行政处罚的具体种类包括:罚款、警告、没收非法财物或非法所得、暂扣或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以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目前,中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仅局限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这三项较重的处罚局面。根据行政处罚相关理论的总结概括,中国现阶段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精神罚,即指通过批评、告诫等方式导致当事人遭受心理上、精神上压力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通报批评、警告等方式;二是财产罚,指用当事人遭受财产损失的方法对当事人进行惩罚的行政处罚,主要是罚款或没收财物等方式;三是能力罚(或者称为资格罚),

32、指通过中止、剥夺当事人的某一资格或者从事某一特许行业的能力的方法惩罚当事人的行政处罚,主要有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方式;四是人身自由罚,指用剥夺当事人的短期人身自由的方法给予的行政处罚,中国目前则只有两种形式,即指拘留与劳动教养。 由此可见,在众多上述行政处罚的种类当中,中国仅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以及较大数额罚款三项处罚被列入听证范围,对保护相对人的利益是不够的。为了全面、充分的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的基本权利,因此以下的几种行政处罚更应当实行听证程序:警告,尤其是通报批评,这对于从事经营的企业不能回避地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由于企业的生命在于信誉,出现

33、名声不佳则必然会影响行业经营与市场竞争,以至于不少企业宁愿被处以罚款也不愿意被通报、批评。因此,将那些会对当事人造成较大影响的处罚警告纳入到听证范围之中是必要的。没收,尤其是较大数额的没收作为一种财产刑,在实质上有着追缴性质,而并非是违法者由于出现违法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因此,在财产的认定等过程当中,这就可能对于行政相对人的相关财产权产生危害。行政拘留,行政处罚法第 42 条中规定:“当事人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存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去年虽然已经施行了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内容上较上一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了一定改进,但是仍然将限制人身自由的有关行政处罚排出在外。但是

34、,实际情况却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应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对相关当事人的影响相较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以及较大数额罚款更加重大与直接。依照人身权优先于财产权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更加严肃和审慎地对待,但在我国的行政处罚法之中,却将其排除在了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类型之外。为了切实地保障当事人的相关合法权益,应当尽快将行政拘留纳入到听证范围之中。(二)完善听证程序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中国目前行政机关的听证实践中可以看出,听证程序在进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否则会影响听证的顺利进行,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1、听证主持人的人员组成 中国的行政处罚法

35、并未确切规定主持听证人员的人数,如今不少行政机关的听证程序都有相关规定,听证应由行政机关而并非本案调查人员一人至三人所组成。听证是应以一人主持还是三人组成的合议庭主持,在具体实践中的做法并不一致,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其本质上来说,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是行政机关的一项非常严谨与特别的调查手段,主持听证人员在听证会结束后不得对行政处罚案件作出任何相关处理决定,而只能提出相关的部分处理建议。因此,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我认为听证只由一人主持即可,并没有必要建立由三人组成的合议庭,而且由三人组成的听证会如果要想在基层实现,也并不现实。2、证人出场作证在听证实践中,如听证参与人员提出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时,听证的主持

36、人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能够拒绝听证参与人的此项要求。如果相关证人不能够立即到达现场出庭作证,也应该宣布听证会暂时停止并尽快通知相关证人到场作证。关于证人到场作证时所需的相关费用,本人建议最好还是由法律在这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及要求。单单让行政机关的当事人或第三人承担尚都有欠妥当。3、完善有关证据效力的问题对于行政机关当事人而言,证据是主张有利于自己的相关事实而并非反驳不利于自己的相关事实,也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行政机关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必须要符合相关的客观事实,绝对严禁提供虚假材料,增加有关于听证会程序中在证据方面的规定,从而以法律的各种形式将听证主体在其提供证据进行质证、辩

37、论等方面应该承担的义务与拥有的权利正式确定,从而保证听证程序能够顺利进行、听证的结果能够公正无私。对于听证机关来说,全面、准确的证据是找出案件事实,做出正确判断所必须的重要依据,听证机关调查人员调查到的相关证据,也必须是经过合法的途径而得来,是与案件本身存在密切关联的。本人认为和案件本身有牵连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坚决地被排除在调查人员范围之外。而且在听证过程中,听证主持人应该密切地围绕与案件紧密相关的证据,通常会是直接的证据,展开庭审方面的调查,以便运用最短的时间,来作出最公正、有效的裁决,从而在最大限度上维护行政机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完善听证主持人制度1、要确保主持人的中立性、专业性正如

38、法官必须要在诉讼过程中保持中立性,必须要熟悉相关法律,并且掌握有关如何控制庭审进程的技巧一般,主持人在会中也应当在听证过程中保持专业性与中立性。只有做到中立,才能够保证主持人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参与听证的主体和个人;也只有专业,才能够确保行政听证能高质量,高效率地顺利进行。美国在这方面的规定与措施就比较完善:美国的听证主持人都统称为行政法官,他们分别由文官事务委员会从具有工作经验和律师资格的人中,通过考试而录用的;行政法官也具有独立的性质,不受行政机关的直接控制,除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加以规定和确认的相关理由,不然行政法官将不能被随意罢免。 治安行政管理权研究以法治要求与实证分析为核心盛蔚平,200

39、6年 安徽大学行政机关无权自行任命其行政法官,只能通过文官事务委员会获得确认合格的人员名单来选择、任命主持人员。由此可见,美国的相关人员经验丰富,不仅有利于行政机关的行政保障,还有利于做出公正的决定。因此,对我国主持人制度加以完善的上策无疑是借鉴、学习美国的做法,建立起行政听证官相关制度。而中策是发挥行政机的关法制工作机构在相关听证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大多数中国行政机关的内部都设有法制机构或是专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处理本机关的日常法律事物。经过多年的建设,这些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在处理法律事务的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他们相对地独立于有关执法调查人员

40、,也较为公正、客观,让他们先集中作为本机关听证主持人的工作是比较合适的。总之,应当尽可能确保主持人的专业性与中立性。考虑到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比较适合采用中策。 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4页2、要明确主持人的职权 建立听证主持人的规范制度还应当对主持人的职能和权力加以明确。从主持人的工作性质来看,主持人应具有主持、指挥听证的程序进度的权力,具体包括:决定听证会具体进程;决定是否延期、中止举行听证会;接收双方当事人证据,对不重要、过于重复的证据进行排除;进一步进行证据的收集、整理,核实案件的真实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持会场秩序;最后拟定相关听证报告等。还有很重

41、要的一点是,就是应当考虑赋予主持人就案件给出建议性决定的权力。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主持听证过程中,对案情比较清楚,能够提出较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是由于行政机关做出决定的人员可能并未参与案件的整个过程,而听证的相关材料往往又篇幅较大,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可以整理清楚,很难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依据这些材料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定。因此,作裁定时实际是需要主持人帮助的,但是最后的决定常会涉及需要进行通盘考虑的具体事项,而主持人对此可能会缺乏了解与掌握。因此,最终的决定又不能由主持人作出。结束语伴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听证程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听证制度逐渐成为公民保护自身权益的

42、主要方式,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尽管如此,由于在中国听证程序的制度刚刚实施,还处于实践阶段,听证程序的立法尚不够健全,听证机关不能独立作出行政决定,难免会出现其他相关机关滥用行政权力的现象。完善听证程序的,既可以使当事人更好的利用陈述申辩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促使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降低误判率,使既公正又精准的判决能够被复议和司法部门赋予最终极效力,在发挥我国惩罚教育相结合方式的优势增强全民法制意识的同时,消除双方隔阂和因信息失衡而惹起的信任危机,实现社会和谐。An exposition on the insufficiency and improvement of the hea

43、ring procedure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Abstract:The hearing process is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before a decision is made that aff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inform the reasons for the decision and the right to a hearing by an administrative organ, the statement of opin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providing evidence and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to hear their views, to accept the evidence and make the appropriate decisionprocess constitutes a legal system. 1996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Law for the first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