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_第1页
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_第2页
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_第3页
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_第4页
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良性生态循环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一、儒家的环保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最久、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从春秋孔、孟时起到董仲舒、王阳明以致近代,历经历史的洗礼而独成思想体系,根本上是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1儒家天人合一自然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庄

2、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到达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那么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的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历代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开展了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命题,使天人合一思想开展到一个新阶段。唐代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辨证思想,认为天人之间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北宋张载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人类要尊重万物,友善对待自然。宋明理

3、学的程朱学派、陆王学派都提出过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并对万物一体论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认为人与万物、自然处于和谐、平衡与统一之中,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天人协调是最高的理想境界。论语?阳货?记载: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儒家看来,天不是超自然的上帝,而是现实自然界。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关于仁的阐述根本上未超出人的范围,并没有将仁爱的原那么推及于物。及至宋明时期,儒家学者对此更进一步。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将人定位为天地之心,使人对万物负有了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

4、。人不但不能凌驾于万物之上,而且还必须担负起维护万物的生养的责任,用自己的爱心行动使万物各得其所,否那么便是没有尽到责任。人在为自己确定了天地之心的价值定位的同时,不是拥有了主宰万物的权利,而是承担起了自然万物的主持者的责任和义务,人作为万物之灵,其特殊性即在于此。德国汉学家卜松山曾经指出,天人合一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人与自然的思想,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思想。在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可以防止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价值和现实意义。2儒家的可持续思想。儒家认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

5、,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自己,爱惜其他事物的生命,也是爱惜人自身的生命。先秦时期孔子、荀子、孟子的思想中,也闪耀着环境保护的光芒。孔子曾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我们知道,孝是为人之本,这就意味着他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道德要求的高度。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非常反对对山林的过度采伐和对鱼虾的滥捕滥杀,这表达了古人伟大而朴素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开展观,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质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愿望。孟子强调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惊呼当时齐国首都临淄郊区山林被破坏的情况。他在谈牛山变成秃山时说: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国,斧斤伐之,可以为美呼?是其日

6、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假设彼濯濯也。孟子充分认识到,山林环境被破坏完全是人为的,因此他也将保护资源,作为他的开展经济、使国家稳定的重要政治主张之一。?孟子?梁惠王上?讲的就是这个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提出了仁民而爱物,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将仁爱的精神和情感由对人扩大到对待万物,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连成了一个整体。荀子根据生物资源消长规律,提出了一套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和措施。他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那么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7、荀子还说:列星旋转,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就是说,诸如日月星辰、阴阳四时、风雨霜露、山川草木等林林总总的自然物象及其生化运动的规律或秩序,都是构成天的物质要素;所谓天不过是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本身而已。正是基于对天的这种自然而客观的存在本质的界定,荀子做出了故明于天人之分,那么可谓至人矣的哲学判断。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荀子的思想中还表达了朴素的可持续思想,表如今他想到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详细方法,他指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那

8、么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还曾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那么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鱼鳖鳅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与当今所谓可持续开展也不无可比之处吧。二、道家的环保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日常生活中非主流的思想,它的推崇者多为不得志的士大夫,或者本身就不愿入仕者。其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包括诗、词、曲、画等形式,也包括其他一些边缘领域,如医术、养生术。这种追求出世又注重审美的浪漫派的自然观与儒家的自然观很是不同。但是,道家自然观

9、中有着比儒家自然观更多的对于自然的形而上的考虑。老子看来,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而道就是这个整体的本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人类应从道的高度观照万物,尊重天地自然和一切生命,即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物我同一。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它生化万物,而又使万物长养,但不去主宰他们,一切听其自然。老子主张知常日明,指出要尊重自然规律。认为具有理解和把握事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的才能才是真正的智慧。倘假设不

10、认识规律,而去乱做妄为,必然会招致凶险的结果。1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终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比方六朝时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杀,当念众生。刘宋道士陆修静在其?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把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祥广散,润及一切作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斋文?,更以不得杀生以自活作为八戒清斋的第一戒。除此而外,?洞神经?中五戒之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无上秘要?卷四十九说:勿杀伤含气。?灵宝仙公请问经

11、?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说: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规定:不得冬天开掘地中蜇藏虫物;第九十七戒规定: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规定:不得覆盖鸟兽。?中极戒?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老君说百卜有:探巢破卵是一玻刳胎剖形是一玻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假设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假设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2爱惜、尊重植物的生命也是道教的传统。道教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也可以修炼成仙。如传说中的花仙、树

12、仙、桃仙等,在古代人们将桃木、苇草、荆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赋予神秘的力量,认为它们可以辟邪驱瘟,故挂在门窗、墙角。后来对植物的崇拜进一步加深,便出现了掌管农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农氏。其实将植物奉为神的现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树、神树、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对植物亦加以保护。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专门对制止烧山林作了理论阐述: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何也?愿闻之。然,山者,太阳也,土地之钢,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绝烧山丛木,木不烧那么阴中。阴者称母,故倚下也。?太

13、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中的二十四门戒第十八戒规定:人不能无故采摘花果,毁坏园林,否那么就会下地域,受吞铁丸之苦。?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十四条要求:不得烧野田草;第十八条要求:不得妄伐树木;第十九条要求:不得妄摘草花。?妙林经二十七戒?中也有不得烧野山林的规定。?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第六十一条说:不得无故砍伐树木;第六十七条说: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积极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及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生命环境一直为道家所崇尚。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及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指大气、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这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破坏之就等于断子绝孙、自掘坟墓。道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期道教经典

14、?太平经?中已明确反对人们乱凿土地、乱掘河川,伤害大地母亲的恶劣行为。3道家的顺天和天人合一思想。道家以老庄为代表,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道家思想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天人关系,提出天与人合而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对中国古代保护环境思想的开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庄子曾提出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和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顺天思想,对自然听之任之的思想固然不可取,但他道出了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淮南子?主张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人类就要优化环境,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之,水积那么鱼聚,木茂那么鸟集。古人也非常强调一种环境整治观,即污染了的环境通过整治也可以变成好环境。汉淮南王刘安开展先秦的环保思想,提出了协调开展农林牧渔大农业的可贵思想。他总结前人的经历说,打猎的不能把野兽全部打尽,不要猎取幼小动物,不要把水排干而捕鱼,更不能烧林而捕猎。无论是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虽然各有不同的主张,但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以这个思想为根底的其他社会文化,如养生之道、风水学等,都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的交融关系。和谐观作为中华文明的根本精神,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