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 1 课 草原教学设计教 学 导 航【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 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 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 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 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 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 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以此来帮助学生 “入情入境” ,再次,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

2、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教学目标】1学会9 个生字,巩固草原、线条、柔美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 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 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作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 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3、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2 课时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 与实践阅历相结合, 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 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

4、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 有感 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 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 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 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

5、作者感受。2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 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 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美景。交流展示。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第 二 课 时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 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 继续我们的草原之 旅。

6、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 2 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 的情景。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345 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 -线标3 / 1854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7、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 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2) 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 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 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 话斜阳。”的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 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

8、拓展同学们, 草原真的是美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 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 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第 2 课 丁香结教学设计5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 学 导 航【教材分析】丁香结 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作者 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 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 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 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 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 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

9、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 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 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 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 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10、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 “结”的能 力。6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 (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 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 习的课文 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

11、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 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宗璞, 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 有短篇小说红豆 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 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 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 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

12、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愁怨 断断续续指名读。7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

13、读课文, 面向全体, 还学生读书的时 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能正确书写字词; 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 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 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 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 香空结雨中愁”的诗

14、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 始,作者写到了微雨, 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 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 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4.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 6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 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 4-6 自然段) :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8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 意义深远, 告诉了 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

15、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分段并概括段意, 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 的层次。 通过这几个环节, 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形成了一个清晰的 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四、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 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 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 不禁让我们喜 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 你喜欢作者笔下的 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部分。1.学生自由读

16、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 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然后 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 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六、板书设计2.丁香结丁香花样貌(第 13 自然段)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 46 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 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感知。第 二 课 时9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师

17、: 上节课, 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 丁香花的形象 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 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 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教师的问 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 1 至 3 自然段。2.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 描写丁香花的句子。3.学生交流。4.

18、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 宅院里的丁香花;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 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师适时呈现:(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 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 “探”“窥”两个动词形象 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 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 花的原因是什么? (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

19、甜香, 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 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10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 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 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遮掩着我的窗, 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 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 香

20、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 使整棵树耀眼夺目。)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学生回答。师梳理:(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 1 至 3 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指名读第 4 至 6 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 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

21、受。2.研读第 4 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在细雨迷蒙中, 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 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 和微雨连在一起。师:在这几句中, 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 现雨中的丁香? (格外妩媚,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 派的画, 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 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 给人极美 的感受。)(2)师适时呈现:代赠二首(其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

22、,同向春风各自愁。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传云外信,丁香青鸟不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思考: 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 引 用它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 喻人愁心不解, 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 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 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3.研读第 5 自然段, 思考: 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 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1)交流。(2)师指名朗读:今年一次春雨, 久立窗前, 望着斜伸

23、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 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 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4.研读第 6 自然段。(1)默读第 6 自然段, 思考: 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师适时呈现:

24、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 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 太平淡无味了么?11 / 18512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 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 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2)出示: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 太平淡无味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师呈现: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人生的问题也是

25、永远也解不完的, 我 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 我们的人生才充满 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 生的挫折与不幸?学生发言。(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 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其中, 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 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 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

26、效, 让我们感 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 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 新的感悟: 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 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2.揭示主题。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 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 所以, 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 的丁香结

27、,愁肠挂肚,百转千回。13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四、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课时练。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 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五、板书设计2.丁香结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 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 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第 3 课 古诗三首

28、教学设计14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 学 导 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 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 谁来背首古诗给 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筝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 我们 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

29、吧! (板书: 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 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学生15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重点字词与释义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客:诗人自指。旷:空旷。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

30、读出诗里的节奏。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同学们的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 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 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 江中小舟, 烟雾迷蒙, 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 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 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 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

31、字看出来的? (“客”)客是指谁? (诗人) 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 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 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 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 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 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 你又看到了什么? (空旷的原野和江面 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 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 (如果这时候有人

32、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 了; (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18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 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诗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 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 如果你是诗人, 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 样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

33、,思绪却早已随月飞 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 么样的情景呢?预设 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 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 忘返。预设 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 丝丝缕缕都是甜蜜, 然而,这里却只有“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 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 这里只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 “野

34、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 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 月也是我们的月, 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 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 满怀愁绪。 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 通过我们

35、的背诵, 以解他愁肠百转 的孤独与寂寞。 (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17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在月亮的光影里, 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 在月亮的光影里, 每一个诗 人都曾经陶醉, 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 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 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 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一定可以跨越时空, 体 会古诗的无限境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18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 学 导 航【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4 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诗。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

36、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 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表现出诗人明锐 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 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 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 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

37、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有时,会对诗 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 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 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法、学法】教法: 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19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38、)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学法: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 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自读 质疑 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 多种展 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 课前收集含 “雨”的诗句, 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读诗 会意 入境 悟情, 形式不拘 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教 学 过 程一 、激趣导入1.师生对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刚才所对的诗出自水

39、调歌头 中秋,作者是谁?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 苏轼?3.今天我们就跨越 900 余年和苏老先生相会, 来学习一首他写的诗 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诵读古诗读古诗要有节奏,还要有重音。1.诗题: 指名读,齐读; 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事 件) 题意:六月二十七日, (作者)登上西湖边的望湖楼,欣赏楼外精致, 在微醉中写下了这首诗。2.诗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顺。 指名读,评读。 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自由畅谈) (出示 读诗建议: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注意平声字读长,

40、仄声字读短。 诗的韵脚为开 口呼,读出的声音要悠远。 ) 【出示节 奏】指名读、师生对读、小组读、站立读等多种形式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三、理解诗意1、自己再读几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望湖楼看到一番怎样的景象? 反馈: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云怎样?“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交流。 馈: 出示前两句男生读,什么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

41、强调“遮”字书写注意事 项。 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 乌云密布、乌云滚滚)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 摧) 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 15 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 怀念这样的雨。 (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此时此刻,又让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诗句? 】这两句诗很有意思, 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 “黑云”对 (白雨),“翻墨” 对 (跳珠),“未遮山”对 (乱入船); 出示后两句,女生读,什么意思?四、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听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想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赞赏

42、之情)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写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 “未遮 山” “乱入船” “忽吹散” “水如天”为瞬间变化 ); 动态多(翻、遮、 入、吹),是在楼上所见的雨景。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 可感,句句写景,句句抒情。20 / 18521 / 185来去匆匆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五、升华诗中蕴含的情感1、观看此诗赏析视频,进一步领会古诗意境,升华情感。 2、出示、齐读: 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2、配乐齐读古诗。六、拓展延伸1.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 这让你想起那句俗语?

43、(俗话说 “六 月天,孩儿脸”还真不假,刚刚还是阳光灿烂的天气.转眼就下起大雨来了。)还 让你想起那些表示变化快的成语? (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 千变万化 瞬息万变 日 新月异 转瞬即逝 稍纵即逝 白驹过隙 喜怒无常 )2.解释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交流苏轼的其它诗词。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一共写了五首, 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一首, 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查一查余下的四首。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雨前 黑云翻墨雨中 白雨跳珠雨后 水天一色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 学 导 航22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

44、计(全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 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 学 过 程一、课前铺垫(一) 介绍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 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 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 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

45、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 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给人们带来很高 的艺术享受。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 宋词三百首等等。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 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二) 介绍作者: 辛弃疾 (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 宋豪放派词人, 人称词中之龙, 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 少年抗金归宋, 曾任江西安抚使、 福建安抚使等职。

46、有词集稼 轩长短句,现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 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 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 (杯汝来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 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 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 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23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47、公元 1207 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 68 岁。二、导入同学们, 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 你最喜欢哪一首, 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 自由背诵。(一)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 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 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二) 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 你有什么发现? (如这首词的词 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 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 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三、新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

48、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 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 需要细心品味,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 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2交流:(1)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a离开枝头; b斜枝、树枝; c另外一枝。 本文指的是横斜突兀的树枝。在作者的笔下, 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 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 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学生可能受插图

49、的误 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 色的吗?(2)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3)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 拂, 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声, 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 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说,指名演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24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 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 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因为 这样,

50、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4)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联系学过的诗句,如: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 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 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 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 清气爽。 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 都在说着 “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

51、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 才会感受得真真 切切。)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5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 悦之中。)(二)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 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自己读读下阕, 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 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相互讨论。 如果讨论还不

52、能理解的, 请准备质疑。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 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 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25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 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

53、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 之中。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 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 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 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 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指名读,比赛读。5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 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齐读下阕。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 一直很看重农事, 关心农民忧乐, 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 读

54、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三)读透与时空对话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 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 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 但是这支醉人 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 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 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 真

55、切的情感, 学习他独特的创 作技法。3师总结: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 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作业布置】1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2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3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4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26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 4 课 花之歌教学设计27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 学 导 航【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

56、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教 学 过 程一、体验隐趣,导入新课。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大自然说出来, 又收回去, 藏在心间, 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 春使我开放; 夏让我成长; 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婚礼的冠冕; 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作者简介:有一位诗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 “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 席卷了 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 赠给西

57、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 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 20 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 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 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 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 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 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二、新课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字词。(1)读写下列字词苍穹 坠落 绿茵 祭献 旖旎

58、馥郁 琼浆 领悟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2)字词释义苍穹:天空。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摇曳:摇荡。旖旎:柔和美好。馥郁:形容香气浓厚。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琼浆:指美酒。啭:鸟婉转地叫。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2朗读诗歌,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共 7 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第 1 至 4 段为第一部分。 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 第 1 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第 2 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第 3 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

59、诸元素指春夏秋 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第4 段写“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 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第 5 至 7 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 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 受世界无私给予是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二)读想结合,发现隐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全诗都是“花”的隐喻,前四段尤其可以看出花的 特征。“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 遍”是说在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 “大自然说出

60、来”喻指花开,出28 / 18529 / 18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又收回去”喻指花落, “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的循 环往复。“我是星星, 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这是交代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 远 观犹如草坪中亮丽的星星点点。“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 去。”是说花的四季变化。“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婚礼的冠冕; 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 献。”是说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 为葬礼的祭献。三、拓展延伸:联系背景,读懂诗情。阅读最后三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花的形象,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