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从古典文学中品味历史梦回唐诗导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从古典文学中品味历史梦回唐诗导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从古典文学中品味历史梦回唐诗导学案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从古典文学中品味历史梦回唐诗导学案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从古典文学中品味历史梦回唐诗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古典文学中品味历史-梦回唐诗导学案“一般人爱说唐诗,我欲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闻一多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2、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同学们还能想到唐朝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句?诗意唐朝、寻繁荣之原因探究1: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二、诗与历史、探诗史之关系 买花 唐 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赋税)。思考1:请同学们观察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3、又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史料:“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 - 李肇唐国史补 思考2:史料中可以得出诗中哪些历史事实?1.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 卢肇牡丹节选2.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号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牡丹3.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李正封牡丹诗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节选5.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徐凝牡丹节选6.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王建长安春游节选思考3:牡丹是什么的象征?唐朝崇尚牡丹说明了什么?时世妆(唐)周

4、昉簪花仕女图 唐 白居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思考4:请观察诗和图分析唐代妇女妆容的特点?史料:“元和之末,奇异化妆流行,不施朱粉,唯以乌膏注唇。” -唐书 五行志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人人总解争时势,都大须看各自宜。 元稹有所教2.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小头鞵履窄衣

5、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4.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李商隐无题节选思考5:唐朝妇女如此盛行妆容又可以说明什么?“江水为害,蜀守李冰做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蜀王本纪“作石犀五头以厌(压)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 -华阳国志蜀志 “西南石牛门曰市桥,桥下谓之石犀渊,李冰昔作石犀五头以压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命之曰犀牛里,后转石犀二头,一头在府市市桥门;一头沉之于渊也。” -水经江水注思考6:史料中记载石犀作用是什么? 石犀行

6、 唐 杜甫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思考7:诗中叙述石犀是否真的起到了镇水作用?杜甫提到应该怎么应对洪灾?从哪里可以看出?三、诗中回味、悟文史之魅力 史料:1.“巨商任宗行贾湘中,数年不归,杳无音信。” -开元天宝遗事2.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 -元和郡县志3.“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教习琵琶、五弦、箜篌、筝者,谓之弹家。-教坊记4.“坐部位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通典白居易琵琶行节选: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