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32 页 共 NUMPAGES32 页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范文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1分子和原子一、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历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p 解决问题的才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
2、,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确实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三、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2.可以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p 分子的性质,进步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究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3、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稳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
4、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开展。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间有间隔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p 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详细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p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
5、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展。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p 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
6、考虑: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环节三:稳固提升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理论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步学会分析p 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环节四:小结作业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答复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答复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答复学习的感受。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考虑,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七、说板书设计最后
7、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教学目的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
8、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跟踪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2.某溶液的pH=3,那么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3.以下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A.pH=14 B.pH=7 C.pH=1 D.pH=0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
9、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学习指导二: 使用pH试纸【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准确到个位。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小组讨论】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用图表)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枯燥的pH试纸?【
10、教师点拨】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跟踪练习】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以下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一样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学习指导三: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厨房清
11、洁剂呈碱性,因为里面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3.互相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跟踪练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展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分析p 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异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设计实验(1)搜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
12、钟。(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不明显。分析p 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当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3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复分解反响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响能否发生。(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展分析p 、归纳。(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13、)意识到化学与消费、生活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教学重难点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2. 物质的分类。【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教学工具【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假设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展活动。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响。【归纳总结】常见酸、碱、
14、盐的溶解性。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o H20、Ba( 0H) 2、Ca( 0H) 2。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4。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提出问题】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2AgN03=2Ag+Cu(NO3
15、)2反响条件:盐必须为可溶性盐;“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响条件即可。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满足复分解条件,反响物均必须可溶。4. 盐+盐新盐+新盐条件:满足复分解条件,反响物均必须可溶。【随堂稳固练习】根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响条件,判断以下反响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Zn+CuC12 Fe+AgC1K+CuS04 MgC12+ZnBaC12+HN03 BaC12+H2S04AgN03+HC1 K2C03+HC1BaC12+K0H Mg(0H)2+CuC12
16、【活动与探究2】请同学们分组按教材P76讨论”中的要求进展活动,然后做好归纳。【交流讨论】1. 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洁物。2. 在纯洁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4. 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归纳总结】课后小结【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响条件及酸、碱、盐间的反响规律,判断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响能否发生,并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响方程式。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并
17、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4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才能和观察分析p 才能。2、过程和方法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p 及推理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考虑、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教材分析p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p 物质在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根
18、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响之后,是对化学反响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根底,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1、在课前就进展实验分组,将实验才能强和实验才能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展讨论,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展实验操作有个大致理解。(二)教法选择直观性教学、 小组合作
19、式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三)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发现 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打破难点 知识活用、小结反响。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分析p 、练习 、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四、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
20、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倾听学生的见解(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变化。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_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第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
21、不变?还是减小呢?假设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展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教师刚刚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一样?教师巡视指导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一样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第4步建立模型、打破难点)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并考虑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第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响)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
22、做完后进展练习讲解。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p 物质在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根据。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实验分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的猜想有: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观察、听讲、考虑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倾听。实验与
23、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任选两个进展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展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并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析p 与交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p 原因,组外交流实验体会。学生交流学生考虑、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响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
24、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响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2、假设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展实验,杜绝反响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响。学生欣赏动画学生分析p 、交流、发言归纳化学反响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练习 做学案中的根底题及进步题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设疑引入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证实验打下根底。使学生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可以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
25、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才能,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激发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气氛。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及时进展分析p ,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和进步学生分析p 、思辩等多种才能,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让学消费生丰富的联想,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
26、进步、情感升华的过程。九年级化学教案粤教版5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根本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展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才能。2.培养计算才能,并通过计算更
27、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教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响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展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展反响吧!那大家告诉我,在
28、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展化学反响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响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展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展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响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络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讨论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络!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教师如今遇到了一个小费事,如今教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费事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一盒、买一箱、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假设我们用
29、盒子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来进展化学反响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其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回忆所学知识,考虑并答复教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紧跟课堂节奏,考虑教师的问题,兴趣提升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忆,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到达了使问题简化的目的。过渡到
30、物质的量的概念板书:一、根本概念1、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2)符号:n;(3)单位:摩尔(mol)(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5)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物质的量描绘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例:1molNa+或n(Na+)=1mol练习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A
31、)1摩尔氧(B)1.5摩尔O2(D)摩尔是7个根本物理量之一(E)0.5摩大米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观粒子呢?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一样,约为6.021023个。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mol-1跟进教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正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教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
32、mol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Fe呢?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N=nNA即:n=N/NA板书:二、根本公式N=nNAn=N/N强化练习: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2、2mol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终究有多大?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考虑并答复:1molFe含有6.0
33、21023个铁原子;2molFe含1.2041024个铁原子。答复: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跟进思路,考虑问题,强化记忆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承受、记忆深化;通过练习到达稳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化,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1molH2O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0.5molH2O的质量是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1mol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2mol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表达出一些规律!那么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听评课记录
- 小学名师课堂听评课记录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积的乘方》听评课记录1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听评课记录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5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房屋买卖公证合同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应用》听评课记录2
- 语文s版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听课评课记录
- 复旦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讲义05木兰拳基本技术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京颐得移动门诊产品输液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PPT精选文档
- ISO9001-14001-2015内部审核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