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译注_第1页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译注_第2页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译注_第3页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译注_第4页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译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译注一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2),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3)?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4)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5)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6)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那么闻见博而知(7)益明;强勉行道(8),那么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9)而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解(10),?书?曰“茂哉茂哉(11)!皆强勉之谓也。注释:1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2、年,西汉广川人,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即董子故里人。其少治?公羊春秋?,就学于胡毋生,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8年立为博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5年应举贤良策,擢江都今扬州相。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因江都易王刘非的原因罢为中大夫,“掌议论,居于长安。其间,于家中著?灾异之记?,为主父偃诬告诋毁朝政而下狱,武帝下诏赦免其罪。不久,复为江都相。丞相公孙弘治?公羊春秋?不如董仲舒,屡次三番设计陷害。胶西王恣意放纵,屡次无故斩杀朝廷高级官员,公孙弘欲借胶西王之手杀董仲舒,推荐董仲舒任胶西王相。胶西王知董仲舒德性高尚而未加害。不久董仲舒推病辞职居家。从此,他无意仕途,不问家业,专事著述。朝廷每有大事

3、派大臣到其家中征求意见。据史书记载,其子孙皆以学致高官。董仲舒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其学说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重。不少地方为他建祠设祭。清以前,除景州及广川所建董子祠外,董仲舒曾任江都王相的扬州董子祠最为显赫。据?扬州文化概况?载:“统治阶级曾在北柳巷设董子祠,先为正谊书院,明正德年间改正谊祠,祀汉丞相董仲舒。到清代,圣祖康熙赐正义明道匾额,遂改为董子祠。中供董仲舒像,朱袍象笏、冕旒严然。并将附近的一条街定为贤良街,一条巷定为正谊巷,另一条巷定为大儒坊今南柳巷。过去的盐运司衙门,本为董子故宅,相传旧有井,曰:董井。明清两朝,盐运使都曾在此建亭筑轩,景仰前贤。除此之外,江都县还有正谊乡。

4、?举贤良对策?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题目为译注者所加。全文共21节,18节为第一次对策的全文,914节为第二次对策的全文,1521节为第三次对策的全文。董仲舒一生著述颇丰,其成名立身之作为?举贤良对策?,代表性著作为?春秋繁露?,其著作?汉书艺文志?有录。事迹详见?史记董仲舒传?、?汉书董仲舒传?。今人衡水魏文华、景州刘月峰有董仲舒研究专著,亦可参见译注者著?景州笔谭?。2情性,情况和本质。3案,同按,审查、研求。4相与,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关联的所在。5伤败,国家出现天灾人祸或动乱挫折。6亡,通“无。7行道,遵循“天命治理国家。8知,同智。9还,音旋,迅速。至,极、最。还至,很快恢复到原来国

5、家大治的局面。10?诗?,即?诗经?。“夙夜匪解,朝夕不懈。?大雅烝民?中的诗句:“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大意是,日夜工作不松懈,为了周王一个人。夙,早。解,懈怠,音懈。11?书?,即?尚书?。“茂哉茂哉!引自?尚书咎繇谟?。茂,奋勉,努力。译文:陛下您用圣德之音,下达英明的诏书,听取人们的意见,希望明晰“天命之微妙、国家之情势、治国所应遵循之规律。这些都不是我这样愚钝的臣子所能答复得了的。微臣我认真研究?春秋?所记载的、以前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观察、分析天命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感到十分畏惧。每当国家将要出现有悖天命的弊政,上天总是先把自然灾害降临到世间,以警告那些违反治国之道的君主,如果他们不懂得

6、这是上天的惩诫而看不到自己的过错,上天又会出现怪异天象使他们感到惊惧,如果他们还不能认识这种变化的危险性,那国家的动乱和危难就真的来到了。由此可以看出上天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君主并希望他们检点自己的行为、制止国家可能出现的乱子。除了那些真正的无道君主,上天都要扶持他们并且用各种方法保护他们,使他们顺利地治理自己的国家,而要想得到上天的保佑,君主就要奋勉自持,恪守正确的治国之道。用这种态度去研究学问,就会使自己见多识广、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用这种态度去治理国家,就会使自己德声远播、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些都是能够使国家迅速恢复大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诗经?说,“从早到晚,不敢懈怠。?虞书?说,“努

7、力啊努力啊!这些都是劝戒人们自强不息的话语。道者,所繇适(1)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聖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2)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3)。故声发于和(4)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5)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筦絃(6)之声未衰也。夫虞氏(7)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8)。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在者非其人,而所繇(9)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10)也。夫

8、周道衰于幽厉(11),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12),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诗人美之而作,上天佑之,为生贤佐,后世称颂,至今不绝。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13)。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誖(14)谬失其统也。注释:1繇,音由,从。适,往。2雅,正,是“言王政之所由兴废的作品,政事有大、小,故有大雅、小雅之分。颂,颂美王的“盛德。3著,明。4和,古乐器名,?尔雅释乐?:“大笙为之巢,小者为之和。原注:“和,小笙名,有十三根簧管。?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郑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5臧,通藏,深入的意思

9、。6筦絃,通管弦、乐器。7虞氏,即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舜为其部落领袖。8?韶?,虞舜乐名。9繇,遵循。10仆灭,衰败。11幽,周幽王。厉,周厉王。12宣王,周宣王。13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颜师古注:“言明智之人那么能行道。内无其实,非道所化。14誖,悖的异体字。译文:所谓“道,就是君主应当遵循的治理国家的根本规律,仁义礼乐都是“道得以实现的工具。那些道德高尚的君主去世以后,其子孙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长久安宁地治理着国家,这些都是运用礼乐教育感化百姓的结果。君主未制作自己的音乐之前,总是选择前代帝王音乐中那些适于当代的作品,对百姓进行深刻入里的教育感化。如果这种教育感化起不到入情入理的

10、结果,不能象“雅颂之乐那样歌颂君主的盛德,那么君主就要在成就大业之后亲自制作音乐,这是他们在用音乐歌颂自己的盛德啊。所谓音乐,是用来改变民风民俗的。用音乐去改变民风民俗是简易可行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虽然乐曲的声音是从各种乐器中演奏出来的,但它却来源于感情,接触到肌肤,深藏在骨髓,使思想起到刻骨铭心地变化。所以在有的时候,治理国家的路子虽然有些偏差,但宣传君主盛德的管弦之音却没有衰败,道理就在这里。舜为政治国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制作音乐歌颂君主盛德的做法却一直继承下来,所以很多年后,孔子在齐国还能听到歌颂君主盛德的?韶?乐。世上所有的君主,没有哪一个不希望国祚安定悠长、永不衰败,但实

11、际上,政乱国危以致国家败亡的很多,原因就是执掌国家权力的已不是原来的君主,而他所遵循的又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所以才使国政日益混乱国家走向败亡。周朝政治的衰败是从幽、厉二王开始的,这个时期不是治理国家的正确路子不存在了,是幽、厉二王不按正确的路子治理国家。到了周宣王即位之时,他思念并发扬先王勤政爱民的传统,将废止不用的好方法恢复起来,停止那些有悖治国之道的弊政,使文王、武王的功业得以发扬,周朝出现了灿然复兴的局面,于是,诗人赞美他而作诗,上天佑护他,为他生出贤良的辅佐,后世之人也怀着虔诚的心情颂扬他,他的赞美之词至今不绝于世。这是他日夜操劳,勤于政事,推行正确的治国之道的结果。孔子说“明智的人可

12、以弘扬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却很难将那些冥顽不化的人转变过来。所以,国家的治乱兴亡在于君主自己,除非天命降临,这种情况不会改变。由此可见,国家败亡的原因是君主所推行的政治有悖于圣王的治国之道,使朝廷失去了纲纪所造成的啊。臣闻天之所大奉(1)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2)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假设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復于王屋,流为乌(3),此盖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復哉復哉(4),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5),皆积善累德之效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6),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那么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

13、恶畜于上。上下不和,那么阴阳缪盭(7)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注释:1奉,帮助。2符,凭证,符命。符命,古时以所谓“祥瑞的征兆附会成君主得天命的凭证。这种凭证称之为符命。?魏书临淮王潭传?:“汉高不因瓜瓞音蝶之绪,光武又无世及之德,皆所受符命,不由父祖。3颜师古注:“?今文尚书泰誓?之辞也。言伐纣之时有此瑞也。復,归也。白鱼进入武王的坐船,火光回归武王的宫室,后又化为火乌,这些都是武王伐纣之前的祥瑞。乌,古代神话相传,太阳中之三足乌,用为太阳的代称。?史记周本纪第四?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于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

14、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原注: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玄曰:“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也。4语出?尚书?。颜师古注:“周公视火乌之瑞,乃曰復哉復哉!復,报也,言周有盛德,故天报以此瑞也。亦见?今文泰誓?也。5语出?论语里仁篇第四?。意为有道德者从不孤立,总会有帮助他的人。6畔,通叛。7缪,音鸠,颜师古注,“缪,绞也。盭,古戾字,乖张、暴戾,引申为违反。缪戾,相互背离的东西纠缠在一起。译文:微臣听说,每当上天要提供大的帮助,使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成为君主,必然有人力做不到、而又自然而然地出现的现象发生,这就是天命降临的征

15、兆。一旦有这种现象出现,天下之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归属于他,就象属于自己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象征天命的“祥瑞就会应运而至。?今文尚书?说“白鱼跃入武王的御船,火光亮于武王的宫室,那火光飞到天空化作太阳乌,这些都是武王受命伐纣的征兆。周公说“善报啊善报啊,孔子说“修德之人不会孤立,必有众人相助,这些都是积善累德的结果。到了周朝的后世,君主骄奢淫逸,朝政日益衰败,君主失去了统治管理天下的能力,诸侯背叛,残害百姓,瓜分、争夺国土,废弃道德教育而推行暴政、专肆刑罚。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地使用刑罚,使邪恶之气产生;邪秽之气积蓄于下,怨恶之气聚集于上,上下不和,阴阳两种性质错谬相反的东西绞织在一起,灾异就出现了

16、。这就是灾异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啊。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1),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屮也,屮上之风必偃(2)。故尧舜行德那么民仁寿,桀纣行暴那么民鄙夭。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3),唯甄者(4)之所为;犹金之在镕(5),唯冶者之所铸。“绥之斯俫(6),动之斯和,此之谓也。注释:1颜师古注:“陶以喻造瓦,冶以喻铸金也。言天之生人有似于此也。粹,纯也。2语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师古注:“言人之从化,假设草遇风那么偃仆也。偃仆,草被风一吹低头弯腰的样子。屮,草的古体字。此节全文:“季康子问政

17、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意是,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他问道:“如果用杀掉坏人的方法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还用得着杀人吗?您好好儿地治理国家,老百姓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好起来。上等人的作风好比风,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那边吹,草向那边倒。3钧,古代制陶器用的转轮。4甄者,制作瓦器的人。5镕,颜师古注:“鎔为铸器之模范也。6语出?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子贡对陈子禽语。颜师古注:“绥,安也。言治国家者,安之那么兢来,动之那么和悦耳。斯,此。徕,同来。此节全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

18、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为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乎?大意是,陈子禽对子贡说:“您太谦虚了,难道孔子比您还强吗?子贡道:“有身份的人可以一句话表现出他的智慧,也可以一句话表现出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他老人家是不可超越的,这就象借助梯子上天,是根本不可能的。他老人家如果得国而位列诸侯,得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如人们所说的,让百姓立足于社会,百姓就会立足于社会;引导百姓前进,百姓就会前进;安抚百姓,百姓就会自远方来投奔;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同心协力。

19、他老人家生得荣耀,死得可惜。又怎么能赶得上他呢?译文:微臣听说,所谓命,就是上天的命令;所谓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质;所谓情,就是人生的欲望。有的人短命夭亡,有的人健康长寿;有的人道德高尚,有的人性情鄙下,都是陶冶所至。人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不都是纯洁和美好的,有的生于王道盛世,有的生于祸乱之年,因为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他们的本质和欲望必然有所不同。孔子说“上等人的作风就象和畅之风,老百姓的作风就象平平之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所以尧舜行德政百姓就懂得礼仪而健康长寿,桀纣行暴政百姓就道德鄙下而短命夭亡。君主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百姓就会听命于君主,这就象陶泥附着在制陶的轮子上,依制陶者

20、的意志而成为不同的陶器;就象金属熔化在模子里,依冶炼者的意志而铸造成不同的金器。子贡对陈子禽说“教育感化百姓,百姓就会竟相归附;组织发动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1),得之于正(2),正次王,王次春(3)。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那么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终

21、阳以成岁为名(4),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5)!孔子曰“不教而诛为之虐。(6)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注释:1端,头绪。2正,颜师古注:“谓正月也。3“正次王,王次春:颜师古注:“解?春秋?书,春王正月之一句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意是,鲁隐公元年,春季,周历正月。元年是什么意思?是国

22、君开始的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始。王指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呢?因是周王朝历法的正月。为什么说王正月呢?为了表示大一统。4“终阳以成岁之名,苏林注“卒以阳名岁,尚德不尚刑也。颜师古注:“谓年首称春也。即上文所云王次春者是也。名,古代的一个哲学范畴,与实相对。5与,同欤。6语出?论语尧曰篇第二十?,孔子之言。此节全文:“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为之虐;不戒视成为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于人也,出纳之吝为之有司。大意是,子张问道:“什么是四恶?孔子说:“不加以教育就杀戮就是虐,不加以申斥就要成绩就是暴;开始懈怠突然又规定期限就是贼;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吝啬,就是小家

23、子气。有司,这里指古代官职卑微的小官吏。官职小,没有多少钱,所以出手才不大方。译文:微臣谨慎地探求?春秋?中的文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天赐予的正确治国之道的开端是正月。先有代表天命的君主才确定历法,有了春天君主才开始代表上天意志统治天下。所谓春,是上天安排的;所谓正,是君主安排的。它的含义是,君主上秉承天命的安排,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行为,“正月是君主实施正确的治国之道的发端,如此而已。但应当注意的是君主要有所作为,应当祈求上天的允准。天道运行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阴阳两个方面。阳代表的是德,阴代表的是刑;刑主宰杀罚而德主宰生成。所以阳常居于夏季,以萌发和生育天下万物为己任;阴常居

24、于冬季,积蓄、存在于空虚不用之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天崇尚德教而不重用刑罚。上天使阳将有利于大自然运行的各种条件布施于大地之上而成就一年的农事收获,使阴潜藏隐伏于下而不断地发挥作用对阳提供必要的帮助;阳得不到阴的帮助,就不能单独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年份。由此可见,阳是以成就年岁的运行和功能而存在的,这是上天的意志啊。君主应当秉承上天的意志治理国家,所以要崇尚德教而不专任刑罚。不能专门使用刑罚治理天下,就象阴不能单独实现年岁的运行一样。治理国家专用刑罚,违背天意,所以过去的圣明君主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做。现在,废除先王设置的专司德教的官员,仅仅使用执掌刑罚的官吏统治百姓,这同“任刑的本意又有什么不一样!

25、孔子说“不实施教育感化就动诛杀之刑就是虐政。虐政行于天下,而企盼美好的道德教育在四海之内普及开来,这是很难做到的。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1),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2)。谓一为元者,视(3)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4)正,而亡有邪气奸(5)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孰而屮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6),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7)矣。注释:1“谓一为元:隐公即位,?春秋?不说一年而说元年。

26、颜师古注:“释公始即位何不称一年而言元年也。2颜师古注:“?易?称元者善之长也,故曰辞之所谓大也。3视,通指。4壹,统一。壹于,统一于。5奸,颜师古注:“奸,犯也,音干。干,侵入、参与。6徕臣,来臣服。7终,结束、完成,引申为实现。译文:微臣认真探求?春秋?中所说的一、元的含意,所谓一,是万物起始的开端;所谓元,是在?易?辞中表示善的本意最具长远意义的一个。之所以将一称为元,是为了使人们看到,上天赐予的正确的治国之道,是从万物发端的本原开始,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使君主的错误行为回到正确道路上来。?春秋?深刻洞悉并张扬这一上承天意的理论,同时强调这种“正本之举首先从高贵的人们开始。所以治理天下、统

27、帅万民的君主,要按正确的治国之道标准自己的思想、从而标准朝廷的大政方针,通过标准朝廷的大政方针而标准百官的执政行为,通过标准百官的执政行为而标准百姓的道德标准,通过标准百姓的道德标准而使天下民风淳朴、政治清平。天下民风淳朴、政治清平,各种政治势力就没有胆量不统一于朝廷的掌握之中,并且不会有不正之气作秽其间。这样以来,阴阳协调风雨及时,社会和谐人畜兴旺,五谷丰收草木繁茂,天地之间因雨露滋润而物产丰富、山河壮美,四海之内因仰慕君王盛德而远朝近服、争相来臣,那些象征福祉之物,能够出现的祥瑞之兆,没有一个不来到陛下面前。这样,推行上天赐予的正确的治国之道的目的也就到达了。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28、吾已矣夫!(1)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2),又有能致之资(3),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4)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5),不以教化隄(6)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隄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隄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7)学以教于国,设庠序(8)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9),节(10)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注释:1语出?论语子罕篇第九?,孔子

29、之言。古代传说,凤鸟至,“河出图,皆王者的祥瑞。孔子自叹有王者之德而无王者之位,故无祥瑞相应。2颜师古注:“操,执持也。3资,资质,引申为地位、声望。4谊,?说文言部?:“谊,人所谊也。段玉裁注:“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谊主,仁义之主。5走,水流之势。6隄,同堤。7大,通太。8颜师古注:“庠序,教学之处也,所以养老而行礼焉。?礼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也。党,古代地方组织,500家为党。术,古代行政区,12500家为术。9颜师古注:“渐为浸润之,摩为砥砺之也。渐,诱导。摩,勉励。谊,即义。10节,标准。译文:孔子说:“凤凰不来,黄河不出现图

30、画,我就算完了吧!这是孔子悲哀地感到,象自己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应当感动上天出现祥瑞之兆,但由于出身卑贱而没有应验。如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于能够使祥瑞之兆出现的高位,执掌使祥瑞之兆出现的权势,又有祥瑞之兆出现的声望,德行高尚而恩泽深厚,睿智高明而心地美好,体恤百姓而礼贤下士,可以称得上仁义之君了。但天地没有因之感动、美物祥瑞没有一个到来,为什么呢?都是因为政教风化的制度没有确立、百姓的思想行为不端正。百姓都是崇尚私利的,这如同水总要向下流一样,不用政教风化的堤防阻止它,百姓的这种本性是不可能改变的。政教风化制度确立之后,那些作奸犯科之事、邪恶污秽之气不存在了,原因就是百姓思想上的堤防牢固

31、啊;政教风化制度废除,那些作奸犯科之事、邪恶污秽之气竟相出现,虽有刑罚而防不胜防,原因就是百姓思想上的堤防垮掉了。古代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南面称王成功地治理天下,他们没有一个不将教育感化百姓作为治国安民的大事来对待。在都城设立太学,实施国家教育,在县城设立学校,实施地方教育。用“仁来教养人民,用“义来感化人民,用“礼来节制人民,所以他们的刑罚很轻却没有犯禁令的,这是教化施行而习俗美好啊。圣主之继乱世也,埽除其迹而悉去之(1),復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2),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

32、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为自姿苟简之治(3),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4)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嚣顽,抵冒殊扞(5),孰(6)烂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7)。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8),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

33、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9)。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那么可善治,善治那么灾害日去,福禄日来。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10)。为政而宜于民者,因当受禄于天。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脩饬(11)也;五者脩饬,故受天之祐(12),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注释:1埽,同扫。颜师古注:“去亦除也。2颜师古注:“循,顺也,顺而行之。3苏林曰:“苟为简易之治也。颜师古注:“此说非也。苟谓苟于权力也,简谓简于仁义也。简易?乾坤?之德,岂秦所行乎?颛与专同。4颜师古注:“济,益也。5?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

34、章为昧,心不那么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大意是,耳朵不能听到五声的唱和就是聋,眼睛不能区分五色的花纹就是昏昧,心里不能效法德义的准那么就是冥顽,嘴里不说忠信的言语就是奸诈。颜师古注:“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心不那么德义之经为顽。抵,触也。冒,犯也。殊,绝也。扞,距也。冒,音如,又音莫。嚣,音银。扞为捍之异体字。6孰,谁,哪个。7颜师古注:“?论语?载孔子之言也。圬,镘也,所以泥饰墙也。言内质败坏不能修治也。彫,雕的异体字。圬,音乌,泥水工人。杜预:“圬人,涂者。圬镘,涂墙用的工具。此节全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殊?大意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

35、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不能粉刷。对于宰予,我说什么好呢?8诈,欺骗,假装。9颜师古注:“言当自期求之。10颜师古注:“?大雅假乐?之诗也。宜,适宜,适宜。此节全文:“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大意是,周王今人爱又敬,品德高尚心光明。能任贤臣能安民,接受福禄从天庭。上帝下令多保佑,多赐福禄国兴盛。11脩,同修,学习、研究。饬,谨慎,引申为遵循、不违犯。12祐,保祐,旧指天、神等帮助。译文:在周代,圣明的君主继承乱世建立大统,将原来那些有悖上天之道的旧政策、旧体制全部废止、摒弃,重新确立政教制度并在全国推行开来。确立政教制度,形成美好的社会风俗,后世子孙

36、按照这条路走下去,过五、六百年也没有出现败亡之兆。到了周王朝的末年,统治者完全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治国之道,以致失去了天下。秦继周之后立国,不但不改变、纠正周代末年错误的治国之策,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那些东西,实行苛重的刑罚,严厉禁止文化学术的传播和开展,个人不得容有和携带书籍,不讲为人的礼仪、作人的道义,并且不愿听到人们谈论这些事情。其目的就是要将先王正确的治国之道全部抛弃、消灭。而且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违背正确的治国之道,所以秦皇立为天子十四年国家就败亡了。自古以来,没有象秦那样,在前代乱政的根底上继续实行乱政,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种遗毒和坏风气至今依然存在,使得世风淡薄、人情险恶,百姓不

37、讲忠信之言、不修仁义之德,相互仇视、违禁犯科、社会动乱,又有那一个朝代将国家搞得这样混乱不堪啊!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无法装饰。如今汉在秦之后立国,国家的现状就象烂木头、粪墙头,陛下虽然有治理好的愿望,却没到达目的的方法。朝廷的法令一下达,违法犯罪的案件反而出现了;陛下的诏令一公布,弄虚作假的现象反而发生了。这就像用热汤为沸水降温,抱柴去救烈火,只能使沸水更加沸腾、烈火更加旺盛而没有一点益处。微臣有一个比喻,琴瑟之间不协调就不能奏出好的音乐,严重的必须重新调试才能演奏;政策因脱离实际而不能推行,严重的必须认真纠正才可使国家得到治理。琴瑟应当重新调试而不去调试,纵然有技艺高

38、超的乐工也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政策应当变更而不去变更,任你是多么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将国家治理好。所以说,汉得天下以来,陛下时刻想着将国家治理好而至今没有到达目的,失误就在于应当变更过去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而没有变更啊。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站在水边感慨鱼儿肥美可食,不如回去结网前来捕捞。现在大汉朝建立大统希望将国家治理好已经七十多年了,与其在旧制度的根底上惨淡经营、维持现状不如重新制定新的政策取代过时的旧政策;有了这种变革,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国家治理好了,自然灾害就会一天一天减少,福禄祯祥就会一天一天增多。?诗经?说“能任贤臣能安民,接受福禄在天庭。执政兴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君主本来就应当

39、接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君主应当学习研究并要认真遵守;按照五常之道去处理政事、标准君主自己的行为,就能得到上天的帮助,而且享有鬼神那样的灵感,这样,您的德政之举就能惠及遥远的边外之地,天下苍生都能得到您的恩泽滋润。 二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1)。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沉着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此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于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辟(3),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

40、以垂拱(4)无为而天下治。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矣(5),此之谓也。至于殷纣,逆天暴(6)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7)皆当世贤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波逃亡,入于河海(8)。天下秏(9)乱,万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从周。文王顺天理物,师用贤圣,是以闳夭、大颠、散宜生(10)等亦聚于朝廷。爱施兆民,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滨而即三公也(11)。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12)而不暇食也。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13)。繇(14)此观之,帝王之条贯(15)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孔子曰“?武?尽美矣,未尽善

41、也(16),此之谓也。注释:1据?汉书?称,汉武帝“览其对而异焉,对董仲舒的对策十分赞赏。于是“复策之。本节始为董仲舒第二次对策的全文。?史记五帝本记第一?载:“帝尧者,放勋。注一,“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徐广云:“号陶唐。?帝王记?载:“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宗国都城记?载:“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注二,“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微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相传因四岳推荐,尧令他摄政。尧去世后继位。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姓,原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有

42、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稷,?礼记祭法?载:“是故历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后人尊之为百谷之神,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也称为稷。卨,音屑,商代始祖的名字,亦作“契。咎繇,即皋陶氏,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偃姓,舜任命他执掌刑法,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死得早未能继位。2颜师古注:“?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如有受王命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古称三十年为一世。3辟,同避。4垂拱,古代形容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5颜师古注:“?论语?载孔子之言。?韶?舜乐也。孔子嘉舜之德,故听其乐,而云尽善尽美矣。语出?论语八佾第三?。此节全

43、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大意是,孔子谈到?韶?时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谈到?武?时说,“美极了,却还不够好。6暴,徒手搏击。7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墨胎氏。其弟叔齐被定为继承人。父死,叔齐让位,伯夷拒绝,后二人奔周。太公,周代吕尚,世人尊之为太公。8颜师古注:“谓假设鼓方叔、播鼗武、少师阳之属也。鼗,音桃,小鼓,即拨郎鼓。假设,选择。假设鼓,选择鼓。何晏注:“播,摇也。播鼗,摇小鼓。少师,春秋时辅佐太子的官员。9秏,颜师古注:“秏,不明也,音毛。又与耗通,消耗。10颜师古注:“皆文王贤臣。闳夭、太颠、散宜生,同为西周初大臣,共同辅佐周文王。文王被纣囚

44、禁,他们将有莘氏之女、骊戎的文马等献给纣王,使文王获释。11颜师古注:“滨,涯也。即,就也。?水经注卷五?载:“司马迁云:吕望东海上人也,老而无遇,以钓于周文王。又云: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那么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为帝师。皇甫士安云:欲隐东海之滨,闻文王善养老,故入钓于周。吕望即太公。12昃,音仄,日西斜。13颜师古注:“见,显示也。素,空,无爵位。特指孔子。?论衡超奇?载:“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素王之文,无王之位,有王之德,是为素王。文,迹。14繇,与由同。15条贯,条理,系统。16颜师古注:“亦?论语?载孔子之言也。?武?,周武王乐也。以其用兵伐纣,故有慙德,未尽善也。

45、译文:微臣听说尧受命作了部落联盟的领袖之后,深为天下局势而忧虑,并没有把取得这个位子看成快乐的事,所以他诛杀、驱逐乱国之臣,千方百计寻求贤圣之人来辅佐自己,因此得到了舜、禹、稷、契、皋陶这些贤臣。圣明之臣辅佐尧实施德政,贤能之士帮助尧管理大事,教育感化百姓的政策得到了广泛地实施,天下祥和稳定,百姓都崇尚仁德、信守道义,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安于所居,举止符合礼仪标准,行为符合为人之德。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必须三十年才能使仁政大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尧在位七十年,禅位于舜。尧死后,天下没有归于尧的儿子丹朱而是归于舜。舜知道自己不能推辞,于是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任用尧时的圣贤之臣来辅佐自己,继承

46、尧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孔子说“?韶?尽美啊,又尽善啊,赞美的就是这段历史。到了殷纣之时,背逆天道侵夺财物,杀戮贤臣智士,残害荼毒生灵。伯夷、吕尚都是当代圣贤之人,隐匿而居不为殷纣之臣。那些在朝为官的人也奔波逃亡,藏身于河海之滨。天下混乱,百姓不安,臣民背离殷纣而归属于周。周文王上承天命下理万民,象对待师长一样尊重贤圣之人,所以,闳夭、大颠、散宜生也都会聚于周廷。文王的仁爱之心施于百姓,天下归心于文王,以致吕尚千里奔周即三公之位。当时,殷纣尚在天子之位,朝廷无序尊卑混乱,百姓逃亡流离失所,文王深为这种局面所痛心,决心采取措施改变它,每天忙碌到太阳西斜还来不及吃饭。孔子作?春秋?,首先

47、指出历代君主的行为得失并记载了因此而发生的事件,这些都在孔子的著述中得到充分地展示。由此看来,帝王治理国家的标准是一样的,之所以劳逸不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孔子说“赞美武王的音乐?武?十分美了,但还不够十分的善啊,这就是对武王的功德和缺乏的正确评价啊。臣闻制度文采玄黄(1)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2)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3),易服色(4),所以应天也。然那么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那么不逊,俭那么固。(5)俭非圣人之中(6)制也。臣闻良玉不瑑(7),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8)不学而自知也。然那么常玉不瑑,不成文章(9);君子

48、不学,不成其德。注释:1文采,亦作文彩,错杂华美的色彩。玄,黑色。黄,黄色。玄黄,?易坤文言?载:“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2劝,提倡。3正朔,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我国古代夏历以孟春之月即今冬至后二月为正,天明为朔。殷历以季冬之月即今冬至后一月为正,鸡鸣时为朔。周历以仲冬之月即今包括冬至的月份为正,夜半为朔。汉武帝制定太初历,又按夏历确定正朔起始时间。4服色,各个朝代确定的战时所乘车马和祭牲的颜色。战时车马的颜色,夏为黑色,商为白色,周为赤色。祭牲的颜色,夏为黑色,商为白色,周为赤色。郑玄注:“服色,车马也。孙希旦集解:“服,如服牛乘马之服,为戎事所乘。假设夏乘骊,殷乘翰,周

49、乘骡是也。色,谓祭牲所用之牲色。假设夏玄牡,殷白牡,5颜师古注:“?论语?载孔子之言。逊,顺也。固,陋也。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此节全文:“子曰:奢那么不逊,俭那么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大意是,孔子说:“奢侈豪华就不符合常情,过分节省就简陋,与其不符合常情,还不如简陋。6中制,合理、适中的制度。7瑑,音篆,雕刻成文。8达巷党人,颜师古注:“人,项橐也。旧说项橐七岁为孔子师,言其早慧,但他的成就远不如孔子,可见不学自知原是靠不住的。言人必须学习。9文章,文彩。译文:微臣听说国家规定车马服饰的各种各样的色彩,黑色或黄色的装饰,是用来说明尊卑,区别贵贱,倡导德政,教育感化百姓的。所以?春秋?记载历

50、代受天命而君临天下的君主即位之后,首先就要做的事情是,重新确定历法,改变前代作战车马和祭牲的颜色,这都是为了顺应上天的意志。既然如此,那么宫廷、旌旗如何设计装饰,都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制去做的。所以孔子说:“奢侈了便不够谦逊,节俭了就显得简陋。看来俭不是圣人适中的制度啊。微臣听说品质优良的玉石不用雕琢,原因是它的资质光润精美,不经过雕琢就能显示其高贵华美的价值,这无异于达巷党人不经过学习就能知道世间的学问一样。但是,一般的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焕发出夺目的荣耀,有善良品质的人不研究学问,不能成就高尚的道德。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那么习之学,长那么材诸位(1),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

51、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2)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3),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4),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那么不然。师申商(5)之法,行韩非(6)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7)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趣利无耻;又好用憯酷之吏(8),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故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9),此之谓也。注释:1服虔注:“在位当知材知日有益于政也。应劭音少

52、注:“随材之优劣而授之位也。颜师古注:“应说近之。谓授之位以试其材也。“材诸位,量材而授之以位。诸,之于。2文,古礼乐制度。3成,周成王。康,周康王。西周初年周公建立了周王朝的典章制度,成、康二王认真推行,“明德慎刑,缓和阶级矛盾,出现了“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不用的局面,史称成康之治。?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康王即位,徧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王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4据裴駰集解:“渐,亦引进通导之意也。流,流传,传布。5申商,颜师古注:“申,申不害也。商,商鞅也。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战国时法家,郑国人。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战国时法家、政治家

53、,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6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韩国人,荀卿的学生。7狼,颜师古注:“狼性皆贪,故谓贪为贪狼也。8憯,同惨。颜师古注:“憯,痛也。9颜师古注:“?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以政法教导之,以刑戮整齐之,那么人苟免而已,无耻愧也。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此节全文:“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意是,孔子说:“用政令、法令来诱导,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只会暂时免于罪过,且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用礼教来整顿,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附。译文:微臣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臣民的子弟年少之时就让他们

54、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成年之后就根据他们的才学授予适当的职位,官爵俸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刑法律令使他们作恶的私欲不敢膨胀,所以百姓明晓礼节大义而把犯上作乱看作十分可耻的事。武王从治国安民的大义出发,荡平反叛朝廷的剩余势力,周公制作礼乐宣传、颂扬武王的德政之举,到了成康盛世,因为没有违禁犯科之人,监狱空虚四十多年,这也是教育感化逐渐养成、仁爱大义灌输熏陶的结果,并不是单单依靠刑罚伤之肌肤所能奏效的。而秦国却不是这样。秦王效法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法,推行韩非的法家学说,憎恨帝王应当遵循的治国之道,使贪婪、狠毒成为为人处世的风气,不用文明道德教育感化百姓。罗织罪名、滥施刑罚而不去核察事实,遵纪

55、守法的人不能幸免,违法犯罪的人不一定受到惩办。所以,朝廷百官都不顾事实用假话来粉饰太平,外表上有尊敬陛下的礼节,内心包藏背叛朝廷的祸心,以虚假掩盖奸诈,捞取好处不顾廉耻;任用凶暴残酷的官吏,横征暴敛无度,民力枯竭,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没有方法从事耕种纺织之业,结伙为盗者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更加毫无节制地滥用刑罚,因此而死亡的人无法计算;尽管如此,为奸作秽之事仍不能止息,这是不好的社会风气、习惯势力造成的啊。所以孔子说“用政令、法令来诱导他们,用刑罚杀戮来整顿他们,老百姓能暂时防止犯罪,但不会有羞耻愧疚之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1)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

56、(2),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3),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4)百姓者,殆(5)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那么高明(6)矣;行其所知,那么光大(7)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8)。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那么三王(9)何异哉!注释:1率,遵循,顺服。2知,同智。3夜郎,古国名,战国至汉时位于我国今贵州西部、北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其地置牂牁郡,治所在今贵阳附近。康居,在汉为西域,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4加于,施于。5殆,大概。6高明,高尚明达。7光大,昭明盛大。8颜师古注:“曾子之书也。曾子,曾参。9三

57、王,唐尧、虞舜、夏禹。译文:今陛下统一天下,四海之内没有一个不听命顺从,您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集中臣下智慧,具有天下贤圣之人的所有美德,您高尚的人格魅力昭然于天下,您的恩惠施于大汉疆域以外。夜郎、康居这些古老的民族,处于万里之遥的远方,他们也称颂您的盛德臣服于您的大义,这真是太平盛世的至高境界啊。但是,这些盛世功业并没有在百姓那里产生多少影响力的原因,大概是陛下的心还没有真正同百姓相通吧。曾子说:“认真对待听到的意见、看到的事实,自己的道德、品质就能高尚明达;按照智慧所及决定行动,自己的形象、事业就会昭明盛大。使自己的道德、品质高尚明达、自己的形象、事业昭明盛大,决定因素不是别的,而在于

58、自己是否真心实意这样做。请陛下认真对待您所看到事实、听到的意见,依据这些事实和意见,真心实意地制定政策并且坚持推行下去,那同尧、舜、禹三代圣王又有什么不同呢!陛下亲耕藉田(1)以为农先,夙寤(2)晨兴,忧劳万民,思惟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3)。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4);太学者,贤士之所关(5)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6),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7)以尽其材,那么英俊宜(8)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9),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

59、那么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即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10),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11),黎民未济(12),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注释:1藉田,同籍田。古时帝王于春耕生产之前亲耕农田以奉祀宗庙,亦有劝耕之意。?说文解字?:“藉,祭藉也。籍,祭祀时垫在地上的东西。2夙,早。寤,早醒。3颜师古注:“厉为劝免之也。一曰砥砺其行也。4太学,古国家学校名。传说,虞设庠,夏设序,殷设瞽宗,周设辟雍,即古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置太学。5颜师古注:“关,由也。由来。6颜师古注:“书谓举贤良文学之诏书也。7考,考核、考察。问,询问。8宜

60、,应当。9帅与率通。师帅,即师表。10颜师古注:“言小吏有为奸欺者,守令不举,乃反与之交易求利也。11遂,顺利、通达。12济,救助。译文:陛下每当春耕之前,亲自耕种农田、祭祀祖先、劝民农桑,从早忙到晚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心忧百姓日夜操劳,希望再现往古盛世之治,为此而千方百计地寻求贤才,这也是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才有的良苦用心啊。可您却说自己的辛劳并未得到应有的收获,根本的原因是朝廷所用之材没有经受磨练得到有效的教育。不去教育培养人才而又想用有本领的人才治理国家,这就象玉石不经过雕琢又希望它有动人的色彩一样。培养人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兴办太学;这里所说的太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教育感化臣民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