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第1页
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第2页
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第3页
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第4页
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餐桌卤味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评估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2341569 一、 公司概况 PAGEREF _Toc112341569 h 3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0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2341570 h 3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1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2341571 h 3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2 二、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2341572 h

2、4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3 三、 发展路径:从1到10实现全国化扩张,从10到100实现平台化发展 PAGEREF _Toc112341573 h 6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4 四、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2341574 h 6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5 五、 风险转移的条件 PAGEREF _Toc112341575 h 7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6 六、 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种类 PAGEREF _Toc112341576 h 10 HYPERLINK l _Toc112

3、341577 七、 风险证券化 PAGEREF _Toc112341577 h 14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8 八、 可转换证券融资 PAGEREF _Toc112341578 h 18 HYPERLINK l _Toc112341579 九、 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应具备的条件 PAGEREF _Toc112341579 h 18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0 十、 保险的选择与购买 PAGEREF _Toc112341580 h 20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1 十一、 风险评价的目标 PAGEREF _Toc1123415

4、81 h 27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2 十二、 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 PAGEREF _Toc112341582 h 27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3 十三、 风险度评价法 PAGEREF _Toc112341583 h 30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4 十四、 风险价值法(VaR) PAGEREF _Toc112341584 h 31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5 十五、 财务风险应对的一般策略 PAGEREF _Toc112341585 h 38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

5、6 十六、 财务风险含义及分类 PAGEREF _Toc112341586 h 41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7 十七、 筹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PAGEREF _Toc112341587 h 41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8 十八、 筹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PAGEREF _Toc112341588 h 42 HYPERLINK l _Toc112341589 十九、 投资与投资风险 PAGEREF _Toc112341589 h 44 HYPERLINK l _Toc112341590 二十、 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PAGEREF _Toc112

6、341590 h 47 HYPERLINK l _Toc112341591 二十一、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112341591 h 50 HYPERLINK l _Toc112341592 二十二、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2341592 h 52 HYPERLINK l _Toc112341593 二十三、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PAGEREF _Toc112341593 h 54 HYPERLINK l _Toc112341594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2341594 h 55 HYPERLINK l _Toc112341595 二十四、

7、 SWOT分析说明 PAGEREF _Toc112341595 h 56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姚xx3、注册资本:146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6-137、营业期限:2013-6-1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2936.6210349.309702.47负债总额6980.835584.665235.62股东权益合计5955.79476

8、4.634466.8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66277.0653021.6549707.79营业利润11925.029540.028943.76利润总额9932.007945.607449.00净利润7449.005810.225363.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449.005810.225363.28产业环境分析(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入,带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强省内投资品的供给能力,着力解决我省投

9、资率高、但综合投资拉动效应不够的问题,形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利用好地方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等投融资平台功能,组建旅游、扶贫等若干专业化投融资平台,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探索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证券化,发展各类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鼓励股权众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各类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切实落实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投资的有效合作。研究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社会资本

10、的合作对接机制。(二)着力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着力抓好本地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快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增加中高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引导汽车等大宗消费,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网络购物、绿色出行、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层次,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投

11、资品和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三)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农畜加工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能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的国际合作。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发展路径:从1到10实现全国化扩张,从10到100实现平台化发展根据绝味及其他卤味品牌的发展模式,将卤味行业的发展路径总结为0110100的过程。从0到1:企业从建立到保持生存,主要工作为完成产

12、品组合搭建和打磨单店模型,实现盈利,并在区域内实现快速布店。从1到10:利用打磨好的单店模型实现跨区域发展,从区域走向全国化市场扩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从10到100:完成泛卤味行业布局,横跨休闲卤味、餐桌卤味、热卤、鲜卤等细分领域,通过内生外延实现主品牌及投资品牌的全面发展,构建美食生态平台,基于自有的产能、供应链和门店优势全方位赋能。具体来看:目前紫燕和绝味已经开始布局泛卤味赛道,进入了从10到100的发展进程,而休闲卤味和餐桌卤味赛道的其他企业大多仍处于1到10的进程中。长远来看,卤味赛道龙头均有成为平台化企业的潜力,从休闲和餐桌两个维度实现对全产业链企业的赋能。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

13、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

14、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风险转移的条件风险管理单位是否能够顺利转移风险,是有条件的;相反,如果不具备风险转移的条件,就无法转移风险。风险转移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转移责任条款必须是一个合法有效合同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单位要顺利转移风险,需要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载明;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签订的合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合同、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签订的经济合同均属无效合同。企业风

15、险管理部门在运用合同条款转移责任时,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合同条款不应该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例如,有商场声明,商品出售后保修期内,只负责对故障商品实行免费修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如果商品在保修期内修理两次以上时,顾客有权选择退货。因此,该商场的单方约定由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无效。因为这种风险转移的方式,违反了社会公共政策、法律或者对公众不公平。(二)受让方具有偿付能力受让方是否具有偿付能力,是风险真正转移的条件。如果受让方没有能力赔偿损失,那么,转让方必须对已经转移出去的风险承担责任。例如,一份合同规定,乙方在作业时,由于疏忽而造成第三者人身

16、伤亡或财产损失时,由乙方承担。当乙方接受此条款为甲方施工时,并不意味着能免除甲方对由于乙方疏忽而造成的对第三者损害应负的赔偿责任。对于甲方而言,要切实避免这种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应确认乙方有能力支付一旦发生损失后的赔偿金;否则,无法真正将风险转移出去。(三)风险转移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风险转移是需要支付给风险受让方一定费用的,这是受让方承担风险的条件。例如,销售商可以签发银行汇票,然后把银行汇票同业务文件一起寄到客户的开户银行。客户可以通过银行汇票付款,可以在得到业务文件之前向自己开户的银行确认债务。客户的开户银行把汇票或者客户对债务的确认文件以商业承兑汇票的形式提交给售货方。如果客户的支付能力难

17、以保证,那么销售商可以要求客户的开户银行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提供保证,银行承兑汇票不仅对客户具有约束力,而且对银行也具有一种约束作用。由于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信用担保,客户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了银行,银行需要收取一定的担保手续费。例如,在国际贸易中,有时售货方要求客户提供本国银行签署的信用证。来自客户的开户银行的信用证,表明客户已经在其本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当客户的支付能力难以保证时,持有信用证的售货方对本国的这家银行享有追索权,因此,售货方也就不需要向国外的银行追索债务。由于本国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担保,因此可以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种类一般说来,非保险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租赁

18、财产;业务外包;联盟或合资;签订免除责任协议。非保险风险转移大多需要借助于协议或者合同,将损失的法律责任或财务后果转由他人承担。(一)租赁财产财产租赁可以使企业部分地转移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财产租赁是指一方把自己的房屋、场地、运输工具、设备或生活用品等出租给另一方使用,并收取租赁费。财产租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主要有:有关的物质损失,因财产受损而引起的租金损失或贬值;由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引起的对第三者的损失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租赁协议中规定,租借人对自己过失造成的租借物的损坏、灭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出租人就将财产面临的潜在损失转移给了承租人。(二)业务外包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核心竞

19、争力的培养,强调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业务,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对业务外包最直接的解释是“外部寻求资源”,即把自己并不擅长、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范围内的业务交由他人去做。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业务外包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内部优势资源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活动上,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交给最好的专业企业。在企业竞争过程中,环境、技术、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企

20、业投资于非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戴尔企业外包了所有的零部件、软件和非装配生产流程的设计和创新,重点投资于理解客户需求、物流管理和部件集成,发现核心能力的任何增值机会。通过外包策略,戴尔避免了零部件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和库存等巨额投资,而将这种风险转移给外包商(供应商)。业务外包有助于企业实现以下3方面的风险转移。(1)质量方面的风险转移。在业务外包中,企业通过采取严格、有效的合同契约方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交货质量等质量问题将会由外包商来承担,同时由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也将转移给外包商。(2)资金占用的风险转移。通过外包,合同制造商将帮助企业分担一部分资金占用,从而降低企业的

21、资金占用风险。具体表现在:通过外包,可以帮助组织重构财务预算,从而改善企业的平衡报表并避免企业对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通过外包将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单元或者设备资产转交给外包商,组织能够获得一笔现金流,从而解放一部分资源用于其他战略投资;外包信息服务能够避免或者减少未来持续的或大量的资本投入;外包将固定成本业务转化为可变成本业务,有利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3)技术风险转移。外包有利于企业获得原先无法凭借自身实力获取的技术和技能,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由最适合企业情况的、最好的专业企业来完成,常常能够获得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技能。除此之外,企业能够获得外部可利用的设备、服

22、务等方面的资源,能够将某些技术和技能易于过时的风险转移给外包商,能够使企业与外包商分担新技术的风险或将新技术的开发风险转嫁给外包商。由于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大多数企业由于费用和学习曲线的缘故,很难立即将新技术纳入到实际应用中,然而借助外包商与现有的、未来的技术保持同步的优势,改善技术服务,提供接触新技术的机会,企业可以花费更少、实效性更强、风险更低的方式推动技术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效用。业务外包得以实现风险转移的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力的差异性。由于不同企业的资源数量、竞争优势领域等存在差异,不同企业在实际中对于风险的识别、防范、处理能力是不同的。另外,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和主观

23、判断的局限性,它也不可能在业务领域中面面俱到、处处争锋。能力的差异性使得达成某项业务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和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综合考虑成本、质量、时间、风险等因素之后,将业务外包给最合适的专业化企业。(2)风险感知的对象性。由于企业与外包商能力的差异性,对于同一经营领域或是同一项目交由不同的企业来打理,最终的成效和可能导致的风险是不同的。投保人和保险企业处理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不同,因此保险企业乐意接受合适的投保人购买保险。同样的道理,企业认为存在很大风险的难题对于外包商来说,风险可能很低甚至接近于零。从风险的心理感知角度出发,企业与外包商对于同一风险的感知度是不同的,这种风险感知的对象性也促使

24、企业愿意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三)联盟或合资通过建立联盟或合资经营企业,把企业投资新市场和新产品的风险和回报转移出去,这也是非保险转移风险的一种方法。(四)签订免除责任协议签订免除责任协议是指合同的一方运用条款对合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主要是针对合同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的转移。例如,医生在给生命垂危的病人实施手术之前,会要求病人家属签字同意,若手术失败,医生不负责任。在这纸协议中,医生不是转移带有风险的活动,而是转移了可能引起的责任风险。例如,建筑工程的工期一般来说比较长,承包方面临着设备、建材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损失。对此,承包商可以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如果因

25、为发包方的原因,致使工期延长而带来的损失,合同价额需要相应地上调。承包方使用这项条款就把潜在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了发包方。计算机的租赁合同可以规定租赁企业对计算机的维修、保养、损坏负责。再如,一个出版商在出版合同中可以加入转移责任条款,规定作者对剽窃行为自负法律责任。风险证券化风险管理具有重大创新的一个领域是对自然巨灾风险的规避和证券化。巨灾风险证券从产生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巨灾证券的年发行量已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亿美元。风险证券化为风险融资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分析对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分析可以从传统再保险的缺陷和巨灾风

26、险证券化对投资人的好处这两大方面加以分析。(1)传统再保险的缺陷。对于诸如自然灾害等巨灾风险,保险人通常无法依靠大数法则加以分散。这类风险可能几年、几十年不发生。一旦发生,过去几年、几十年的累积盈余都不足以赔付,严重时可能引起企业破产及整个保险业的偿付危机和信任危机。面对这种风险,保险人通常求助于传统的再保险市场。由于再保险人通常在更广泛的地理领域经营业务,其分散风险的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保险人。然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严重的自然灾害接连发生。据Sigma统计,在1970年至1999年中,全球保险损失最大的40起灾祸中有26起发生于90年代,损失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17起中有14起发生于

27、90年代,其中高居榜首的“安德鲁”腿风(1992年8月24日),损失达190亿美元,名列第二的“北里奇”地震(1994年1月17日)损失达141亿美元。这些巨灾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得保险人、再保险人的盈余急刚减少,对新业务的承保能力降低。损失影响到了再保险人的承保能力,使再保险变得稀缺而且昂贵起来。随着巨灾风险分析模型应用的不断增加,对损失的估计出现了上升的势头,保费也随之增加。从市场的另一面来看,公众对自然灾害的意识以及保障需求也增加了。面对市场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出现了新的将保险和金融联结起来的规避风险的工具:巨灾风险证券化。(2)巨灾风险证券化给投资人带来的好处。巨灾风险证券化或保险联结

28、型证券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机会。在一个完全市场中,任何一种现金流均可以由该市场中交易的某些证券组合加以复制。而保险联结型证券的现金流取决于洪水、腿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通常无法由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的组合来复制。因此,保险联结型证券处于非完全市场中。利用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可以证明,将保险联结型证券引入非完全市场,可以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偏好,构筑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资产组合。更为直观的解释是,保险事故的发生与股票、债券市场的回报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保险联结型证券属于一种高收益证券,投资于此类证券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又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

29、体风险,随着这种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投资人会越来越感兴趣。(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避险工具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包括巨灾期权、巨灾债券、保单条款与相互制、巨灾权益卖权等。(三)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证券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风险,而不仅仅是巨灾风险。巨灾风险承保能力的严重不足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率先发展。保险人向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发行巨灾风险证券,将筹集到的资本用于设立一个专门的再保险机构,称为“特殊目的机构”。类似于一家自保公司,然后由它向母公司出具传统的再保险合同。整个交易过程通常涉及4个经济主体:投保人、保险人、特殊目的机构及投资人。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是通常意义的直接保险业务。投保人按

30、合同规定预缴或分期缴纳保费,保险人自合同生效之日起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如果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约定保险事故(如财产损失、身故、残疾、医疗事故等),保险人遵照补偿性原则给予理赔,合同因履约而终止,如果保险期限内未发生约定事故,合同期满终止。保险人与SPV之间缔结的再保险合同通常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的行业损失指数为参照标准,当实际损失指数超过约定值时即保险事故发生,SPV就提供相应的补偿,否则合同期满终止。通过这一交易,保险人相当于购买了一个买入期权。当保险人对投保人进行赔款时,SPV未必需要向保险人补偿,只有当原保险业务的损失金额累积到一定程度,保险人的资本和盈余难以承受时,才会行使买入期权,得到

31、SPV的支持和补偿。SPV与投资人签订证券交易形式上类似于普通的证券发行和交易,但预期现金流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合同中定义的巨灾事故没有发生,或保险人未行使买入期权,利息收入将高于纯粹债券;否则,得不到任何利息,部分本金甚至全部本金都可能丧失(取决于所投资的证券类型)。当SPV将剩余的资金偿还投资人后,整个风险证券化交易宣告结束。通过这一运作方式,保险人的巨灾损失能够得到完全或足够的保障,投保人也因此得到完全或足够的保障,投资人承担了巨灾风险,其好处是得到了较高的风险报酬,并进一步分散了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在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欠发达,基础设施、政府监管薄弱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巨灾风险证券化的

32、方式分散风险面临着种种制约因素,比如巨灾证券化的交易成本过高,巨灾风险证券的流动性难以保证,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透明度限制、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资信评级机构不够发达等。可转换证券融资可转换证券是指可被持有人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或优先股,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报酬率,且这些报酬率一般比较低,这样就使资本成本降低;同时可转换证券一般要转换为普通股,故可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供给。保险方式转移风险应具备的条件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用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一般来说,保险人承保的是纯粹风险,然而,并非所有的纯粹风险都具有可保性,风险具有可保性是风

33、险转移的重要条件。可保风险需要满足下列几方面的条件。(一)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能够带来损失,而不能获利的风险。投机风险则不具有可保性,这是因为承保投机风险会使被保险人总是处于获利的地位,有违分摊风险、互济互助的原则。根据这一条件,人身、财产和责任风险可由保险公司承保,而市场、生产、财务和政治风险等投机风险不能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二)存在大量同质的风险保险公司的经营是具有风险的,只有具有大量的同质风险,拥有足够多保户的情况下,保险人才能比较精确地预测损失的平均频率和损失的程度。存在风险的单位越多,损失后果的估测才会越准确,保险公司的经营才会越稳定。(三)损失不可预测不可预测的损失时有发生,即使

34、没有保险交易,这种损失也会发生。由被保险人故意造成的损失或者可以预见的损失,不具有可保性。如果故意制造的损失能够得到赔偿,则道德的危险因素就会明显增加,保险费就会相应地提高。(四)损失必须可以测定尽管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保险机制的运作使损失可以预测,具体地说,就是损失的发生原因、时间、地点和损失程度,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进行预测。损失的可预测性是保险公司厘定费率的基础。例如,保险金额就是保险人估计的被保险人的期望损失。如果无法估计或者不能较准确地估计期望损失,就不可能确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五)多数情况下,保险标的不能同时遭受损失如果保险标的经常同时遭受损失,保险分摊风险的职能就会丧失,

35、保险公司也会因为无法承担损失而倒闭。例如,对于洪水、腿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巨灾损失,保险公司就很难提供保障。(六)保费合理保费是保单的价格,保险公司确定的保险费率必须合理,必须使投保人在经济上能够承担,这样保险人才能逐步扩展业务,才能实现少数投保人的损失由多数投保人分摊的原则。以上六方面的条件,是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重要条件。保险的选择与购买(一)企业投保决策的约束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投保决策时要受到以下约束。1、法律约束有些保险,如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是法定保险,企业必须投保。有些保险虽不是法定保险,但是一些法规中规定如企业损害他人利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如产品责任、公众责任

36、、职业责任等,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大小作出投保决策。2、行政约束目前财政部门规定不再拨款或核销因灾害事故造成的非常损失,这样可保而没保的灾害事故损失只好在企业发展基金、利润留成中开支。行政部门的这些规定实际上是促使企业参加有关保险。3、其他外部约束银行、客户、消费者的行为等也影响着企业的投保决策。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银行因此会关心抵押品的保险问题。合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一般都关心工程项目的保险问题,进口商或购货方也会关心货物的运输保险。4、企业内部约束企业内部约束包括企业领导的自身约束,企业主管部门或董事会、企业职工的约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领导

37、对企业财产负有维护和保管的责任。而且,这同他们的职务任免、奖惩有关,这就形成了企业领导的自身约束。在股份制企业中,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命,他们要向董事会负责,如果经营中发生重大失误,董事会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如果企业的灾害事故损失得不到补偿,致使生产或营业中断不能及时恢复,这将影响到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因此企业职工也会关心保险问题。此外,企业工会把职工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作为增加职工福利的重要项目。 当然,在进行投保决策时,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要按轻重缓急确定投保险种,要在比较投保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后确定风险自留还是保险,或者自留风险和保险相结合,或者采取其他对付风险的方法。(二)确定投保方

38、案决定投保之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投保方案。对于一个特定企业来说,有些风险存在,有些风险并不存在;有些风险大,有些风险小。这就决定了企业面临一个选择保险险种的问题。有些险种是必须投保的,这包括法定保险、由合同规定的保险项目和威胁企业生存的巨灾损失保险,后者如企业财产保险。有些风险是某些企业特有的,可以选择相关的险种和附加险,例如,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可以选择履约保证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建筑安装工程保险、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大型企业或特大型企业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可以选择投保风险较大的险种和保险标的,并且可以自留相当大部分风险,使用高的免赔额或投保超额损失保险,甚至自保。例如,中国石油化工总

39、公司专门设立了“安全生产保证基金”,规定所属企业按财产价值2%提取自保基金,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设立了组织机构。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就是同一个险种有些也有不同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例如,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分为账面计算法和估价计算法两类。在账面计算法中,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不同,就是固定资产的保险金额也有按账面原值、原值加成和重置价值确定数种方法。因此,企业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应根据财产的种类、企业财务制度的健全与否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而且,不同的保险金额确定方法使用不同的赔款计算方法。例如,企业财产保险中固定资产的保险价值是出险

40、时重置价值,如果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那么就是不足额保险,发生损失只能得到部分赔偿。所以,如何确定保险金额的问题也是制订投保方案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三)选择保险公司投保人选择保险公司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以下几种。1、偿付能力这是指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增加资本金,补足差额。”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六章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管理作了专门规定: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为其会计年度末实际资产价值

41、减去实际负债的差额。实际资产种类及其认可比率由中国保监会规定,实际资产价值为各项认可资产价值之和。另分别规定财产保险、短期人身保险业务和长期人身保险业务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保险公司的实际负债为总资产减去实收资本金、公积金和未分配盈余后的余额。对偿付能力低于标准的按照不足差额占最低偿付能力比例大小分别作出办理再保险、业务转让、增资扩股、限期整顿、实行接管等方式处理。了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另一种简便方法是查看资信评估公司对保险公司评定的级别。2、盈利状况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能够反映其财务稳定性和管理水平。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承保和投资业务。在国际上,财产保险公司有时会发生承保亏损,但投资利润可以

42、弥补其亏损。人寿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是投资业务。一般来说,由于竞争的原因,利润高的保险公司往往会降低费率。投保人一般应选择利润高的保险公司,争取以优惠费率承保。3、保险费率它是保险商品的价格,无赔款优待和浮动费率的规定也是费率的构成部分。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保人总会选择费率低的保险公司。但是,投保人不能把费率作为选择保险公司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保障,投保人还应该注意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品种和服务的质量。4、保险品种和服务质量各家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同一险种的保险单在条款设计、保险责任范围、除外责任、附加险、免赔额规定等方面不一定都是相同的。所以,投

43、保人要把各家保险公司的保单加以比较,选择最能满足自己保险需要的先进保险品种,如综合的或一揽子的财产和责任保险单,能对付通货膨胀的寿险品种。保险公司除了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外,还提供有关的服务,如风险管理咨询、防灾防损、理赔、诉讼、代位追偿等服务。投保人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必须考虑其服务设施和业务人员或代理人的专业水平,以及服务是否全面、周到和耐心细致。各家保险公司在其长期经营中都形成了自己在保险品种和服务方面的特色。例如,有的擅长于工程保险,有的擅长于年金保险,这是选择保险公司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四)保险合同谈判保险合同一般是要式合同,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无须商谈合同条件。但是,对大型公司或大的保险项

44、目来说,投保人可以与保险公司就保险条款和费率进行谈判,使用特约保险单,使保险方案符合自己的需要,甚至关心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前对再保险的安排。在国际上,有时这种保险合同谈判是投保人委托保险经纪公司进行的。由保险经纪人根据投保人的需要设计投保方案,征求公司风险经理的意见并取得同意后,再由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司商谈。作为投保人的代理人的保险经纪人,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按照偿付能力、信誉、保险责任范围、服务质量、保险费率等标准,选择最好的保险公司和保险品种。保险经纪人的佣金一般按保险费收入计收,通常由保险人支付,佣金率由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按业务种类和所花费的劳务协商确定,一般在10%20%的比率内。保险人也

45、可以根据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业务质量和赔付率支付利润,分享佣金。因此,如果通过保险经纪人投保,公司也存在一个选择保险经纪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对保险经纪人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近年来,为了开拓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保险中介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2月颁发了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1999年12月16日,中国保监会首批批准北京江泰、上海东大、广州长城3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筹建。到2001年年底,已开业和批准筹建的保险经纪公司有17家。中国保监会在2001年又颁发了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最大的保险经纪人英国塞奇维克集团在1993年5月成为进入我国保险市场

46、的第一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许多国际上著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在我国已设立了代表处。风险评价的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保护风险管理单位及其附近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许多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风险评价是一些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条件。如果企业没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出具的风险评价证明或者没有通过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就无法投产运营。例如,在美国政府规定,建立核电站的风险评价报告费用约占总投资的1%,经过风险管理部门评价合格的投资项目才能投产运营;在日本政府规定,建立化工厂必须进行风险评价之后,才能进行生产。风险评价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保障

47、了企业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预防了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影响风险评价的因素风险评价是否符合实际,也是衡量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由于受到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致使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损失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导致风险评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于风险评价主体判断失误、操作失误、违章指挥、精力不集中、疲劳和身体缺陷等,导致实际发生的风险事故远远偏离风险评价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风险管理者事先未预见的风险因素造成风险评价的失误。(二)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设备和装备结构不完善、安全设备和防护器具的缺陷

48、等,使风险管理人员未能预见到风险因素的存在,结果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伤。未预见的机械设备缺陷也是风险评价偏离实际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物的因素物的因素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害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未按有关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和使用,结果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些物的因素的侵害,也会导致风险评价的结果偏离实际损失。(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作业环境中的色彩、照明、湿度、通风、噪声、震荡、卫生等风险因素,以及相邻的风险单位因火灾、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等对财产或者人身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会使实际发生的损失偏离风险评价的结果。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稳定性、政

49、策连续性、社会意识和法律建设等,也是风险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五)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目标、业务层次目标、风险鉴别机制及管理变化等因素对风险评价的影响。风险评价是否符合实际,也是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到以下管理方面的因素。(1)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一个全面的具有指导性的方针,和企业密切相关。它应该能够被传达到企业每一个员工和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保证目标能够被有效贯彻。企业目标确定后,企业需要制定与其目标相关并且一致的经营策略,和企业现状相一致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并配备相应的资源来完成企业目标。(2)业务层次目标。制定好企业目标后,企业应当制定

50、各个业务层次的目标。业务层次的目标应和企业目标及企业经营策略相联系,各个业务层次目标应当一致,并与企业的重大业务流程相关。业务层次的目标应当具体化,为实现各业务层次的目标,配备的资源应当充足。业务层次目标的制定,应当涉及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广泛的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3)风险鉴别机制。企业在评价风险时,应建立鉴别内部和外部风险的鉴别机制。这些鉴别机制应能够鉴别对应每个业务层面的目标的流程风险,应当具有充分而相关的风险分析过程,包括估计风险的重大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决定防范风险所需的策略。(4)管理变化。企业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其经营管理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

51、响到风险评价。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环境的变化;雇佣新员工;使用新的或重新设计的作息系统;企业经历迅速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出现;新的产品线、新产品、新的经营行为或发生并购;企业重组;跨国经营。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事故造成故障的频率或者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风险度评价可以分为风险事故发生频率评价和风险事故造成损害程度评价。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了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有效地投入到企业监管中去,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监管进行风险分类管理。企业风险分类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施以不同的监管力度,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上海证券交易

52、所对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的风险评级,还将根据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最近,上证所有关部门在对企业年报事后审核后,对部分公司,的风险级别进行了重新分类。监管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结合企业信息披露核查工作制度,标志着上证所正逐步将企业监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这种风险分类管理属于上证所内部的工作制度,而且主要是针对上证所在对企业信息披露监管工作上的风险进行分类,并不代表对公司股价或投资价值的判断。上证所现在还未考虑将这些风险分类情况进行公布,而是主要运用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监管效率上。针对各类监管风险的公司,上证所采取了相应不同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如对于高风险公司采取专家小组会诊、

53、专人负责监管、实地走访调研、重点监控股价等方法,督促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重大信息,充分揭示风险。风险度评价法可以按照风险度评价的分值确定风险的大小,分值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风险价值法(VaR)(一)VaR方法的背景传统的ALM(资产负债管理)过于依赖报表分析,缺乏时效性;利用方差及B系数来衡量风险太过于抽象,不直观,而且反映的只是市场(或资产)的波动幅度;而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又无法糅合金融衍生品种。在上述传统的几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时,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的基础上,于1993年发表了题为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度量市场风险的VaR(风险价值)方

54、法,该方法目前已成为金融界测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稍后由J.P.Morgan推出的用于计算VaR的RiskMetrics风险控制模型更是被众多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目前国外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将其所持资产的VaR风险值作为其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列示。(二)VaR方法的定义VaR按字面解释就是“在险价值”,其含义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计算VaR的步骤如下。(1)确认经济单位持有的头寸。(2)确认影响头寸价值的风险因素。(3)为所有风险因素确定可能

55、的背景并确定发生概率。(4)建立所有头寸的定价函数,以此作为风险因素的价值函数。(5)使用定价函数为所有头寸在各种环境下重新定价,建立结果分布模型。(6)在给定的概率水平下求分布的分位点。VaR从统计的意义上讲,本身是个数字,是指面临“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给定的置信区间和一定的持有期限内,预期的最大损失量(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三)VaR方法的特点(1)可以用来简明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没有任何技术色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过VaR值对金融风险进行评判。(2)可以事前计算风险,不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3)不仅能计算

56、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这是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所不能做到的。(四)VaR方法的系数由上述定义出发,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的模型,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一是持有期间的长短;二是置信区间的大小;三是观察期间。1、持有期持有期,即确定计算在哪一段时间内的持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值,也就是明确风险管理者关心资产在一天内、一周内还是一个月内的风险价值。持有期的选择应依据所持有资产的特点来确定。从银行总体的风险管理看持有期长短的选择取决于资产组合调整的频度及进行相应头寸清算的可能速率。巴塞尔委员会在这方面采取了比较保守和稳健的姿态,要求银行以两

57、周即10个营业日为持有期限。2、置信水平一般来说对置信区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不同偏好。选择较大的置信水平意味着其对风险比较厌恶,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较大的预测结果,希望模型对于极端事件的预测准确性较高。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选择的置信区间也各不相同。3、观察期间观察期间是对给定持有期限的回报的波动性和关联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有时又称数据窗口。综上所述,VaR实质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经过某段持有期资产价值损失的单边临界值,在实际应用时它体现为作为临界点的金额数目。(五)VaR方法的优点(1)VaR模型测量风险简洁明了,统一了风险计量标准,管理者和投资

58、者较容易理解掌握。风险的测量是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之上,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表现出方法操作上的简便性。同时,VaR改变了在不同金融市场缺乏表示风险统一度量,使不同术语(例如基点现值、现有头寸等)有统一比较标准,使不同行业的人在探讨其市场风险时有共同的语言。另外,有了统一标准后,金融机构可以定期测算VaR值并予以公布,增强了市场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把握程度,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稳定金融市场。(2)可以事前计算,降低市场风险。不像以往风险管理的方法都是在事后衡量风险大小,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工具的风险,还能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因素,选择承担

59、相同的风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组合,具有较高的经营业绩。(3)确定必要资本及提供监管依据。VaR为确定抵御市场风险的必要资本量确定了科学的依据,使金融机构资本安排建立在精确的风险价值基础上,也为金融监管机构监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供了科学、统一、公平的标准。VaR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以及商品价格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因此,这使得金融机构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指标数值就可以概括地反映整个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大大方便了金融机构各业务部门对有关风险信息的交流,也方便了机构最高管理层随时掌握机构的整体风险状况,因而非常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统一管理。同时,监

60、管部门也得以对该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资本充足率提出统一要求。(六)VaR方法的注意问题尽管VaR模型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数据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量分析、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时要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如果数据库整体上不能满足风险计量的数据要求,则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数据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于市场的发展不成熟,使一些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而市场炒作、消息面的引导等原因,使数据非正常变化较大,缺乏可信性。(2)VaR在其原理和统计估计方法上存在一定缺陷。VaR对金融资产或投资组合的风险计算方法是依据过去的收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来预测其价格的波动性和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